曾世榮
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中·明本論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·明本論 (11)

1. 治豆瘡不應疏利

張氏治小兒豆瘡法,若才覺是其證,便當疏利。又云:若才見出時,皆不可轉利,自立兩說,遂使後人多生疑惑,以何為當,此張氏之論別矣。劉茂先曰:嬰孺豆瘡一證屬裡,首尾無下法。若下之則裡虛,毒氣何由而發泄,必至傳變。大要愛護,庶獲全安,此茂先之言是也。

然後學不可執一而取,當擇其善者而從之。亦有孩兒稟賦素實,豆瘡出見,遍體紅壯光澤,飲食快順無外證,自然效速。如俗用符水神藥,皆非良法,慎勿輕信耳。

白話文:

張氏治療小兒豆瘡的方法說,如果剛發現是這種病,就應該用藥疏通排泄。他又說:如果痘疹才剛長出來,就絕對不能用藥排泄,自己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說法,讓後人產生很多疑惑,不知道哪種才是正確的,這就是張氏的論點與別人不同的地方。劉茂先說:嬰幼兒的豆瘡,病根在於體內,從頭到尾都不應該用瀉下的方法。如果用瀉下的藥,體內就會虛弱,毒氣就沒有辦法發散出來,一定會導致病情惡化。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照顧,才能確保痊癒,劉茂先的說法才是對的。

後來的學習者不能只堅持一種說法,而應該選擇好的來遵循。也有小孩天生體質強壯,長出來的痘疹,全身紅潤飽滿有光澤,飲食正常,沒有其他外在的症狀,自然恢復得很快。像是民間常用的符水或神奇藥物,都不是好的方法,千萬不要輕易相信。

2. 評非時用附子大黃

前賢議曰:小兒證候,最易虛易實,要施治得宜,如隆暑戒用附子,隆寒戒用大黃。若用之,是實實虛虛,損不足而益有餘。此亦理到之論。以愚評之,拘一法者,不足以善兵,泥一說者,不足以善學,在乎通變而已。記嘗城居,侯自牧次子五歲,盛夏泄瀉,面垢煩渴,耳尻冷,驚悸多,診其心肝脈浮而洪大,脾肺脈虛而細數,予曰:面垢渴瀉,脈虛細數者,此中暑也。驚悸發熱,耳尻俱冷,心肝脈洪大者,此豆瘡欲作也。

先服黃連香藿散,解利暑氣,續投陳氏異功散,再加附子,與之實脾,二日瀉止,三日瘡見,不旬余而收全功。此隆暑用附子之效也。又本路總管楊侯幼子四歲,臘月得患驚風搐掣,諸醫調治,前證俱解,但神昏不食,四肢微冷,已五日矣,前醫用醒脾助陽之藥,不一而足。

余診六脈,獨脾脈沉滑,餘脈微緩,脾脈沉而滑者,此積蘊在脾,乃為脾約,當主大便不利,非陰厥也。彼曰:然。遂用瀉黃散加大黃,水煎,並三服,大府一通,神氣清而飲食進,隨獲安可。此隆寒用大黃之功也。用藥如用兵,當用豈容自已,如五月渡滬,雪夜平蔡何待秋高馬肥而後為之。

若拘以四時取用,則兵藥無成功矣。愚不敏,歷醫五十餘載,凡調理旬月外嬰孩有病,所用寒涼溫燥之劑,必先明標本,辨虛實,然後處之以藥,屢試輒效,此特又在察色聽聲,心誠求之而得,非假脈取。三歲之上小兒,以色合脈。尤其為妙。嘗用已驗活法。拯療諸疾,危而復安者多矣。

姑以楊侯二家疑難之證,詳述於前,非矜能也。

白話文:

前輩們說過:小孩子的病症,最容易從虛轉實,或從實轉虛,用藥必須恰當。例如,盛夏時節要避免使用附子,寒冷時節要避免使用大黃。如果用了,就是實證反而用了補虛的藥,虛證反而用了瀉實的藥,反而會使虛的更虛,讓有餘的更盛。這個道理說得沒錯。

但我認為,只拘泥於一種方法,無法善於用兵;只執著於一種說法,無法善於學習,關鍵在於靈活變通。我記得以前住在城裡時,一位侯姓人家牧場的次子五歲,在盛夏時拉肚子,臉色髒污、煩躁口渴、耳朵和屁股冰冷,而且容易驚嚇、心悸。我診斷他的心肝脈象浮大而有力,脾肺脈象虛弱而細數。我說:「臉色髒污、口渴拉肚子,脈象虛弱細數,這是中暑的表現。驚嚇發熱、耳朵和屁股冰冷,心肝脈象有力,這是即將出痘瘡的徵兆。」

我先給他服用黃連香藿散,來解除暑氣,接著服用陳氏異功散,再加入附子,來補強他的脾臟。兩天後,腹瀉停止;三天後,痘瘡出現,不到十多天就痊癒了。這就是在盛夏使用附子的效果。

另外,本路的總管楊侯的小兒子四歲,在寒冷的臘月得了驚風,抽搐不止。其他醫生治療後,抽搐等症狀都解除了,但仍然神情昏迷、不思飲食、四肢冰冷,已經五天了。之前的醫生都用醒脾助陽的藥,但效果不佳。

我診斷他的六脈,發現只有脾脈沉滑有力,其他脈象都微弱而緩慢。我說:「脾脈沉而滑,表示腸胃積滯,是因脾氣壅滯導致便秘,應該是腸胃不通,並非陰厥。」他同意我的看法。於是,我用瀉黃散加大黃,用水煎服,連服三帖,大便通暢後,神情就清醒了,也開始進食,很快就康復了。這就是在寒冷時使用大黃的功效。

用藥就像用兵一樣,該用時就必須果斷,就像五月要渡過滬河,雪夜要攻下蔡地一樣,難道要等到秋高馬肥才能行動嗎?如果拘泥於四季時令來用藥,那用兵用藥都無法成功了。我資質駑鈍,行醫五十多年來,凡是治療出生幾個月到幾歲的嬰幼兒,所用的寒涼、溫熱、燥濕的藥,一定先明確病症的本質和外在表象,分辨虛實,然後才用藥,屢次都有效。這都是特別在觀察病人的氣色、聽其聲音,誠心求證才能得到的結果,並非單憑脈象來判斷。三歲以上的兒童,則要結合氣色和脈象來診斷,效果更好。我經常運用這些經驗法則,來治療各種疾病,讓許多危急的病症都得以轉危為安。

我在此詳細敘述楊侯這兩家的疑難病症,並不是要誇耀自己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