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世榮
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中·明本論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·明本論 (24)

1. 丹毒

經云:赤紫丹瘤,皆心火內鬱而發,赤如丹砂,故名丹毒。心主血而火性熱,血熱相搏,陰滯於陽,即發丹毒。心虛寒則癢,心實熱則痛,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,自四肢生入腹者難療。先用百解散表之,次以當歸散連翹荊芥,水煎服,及牛蒡湯加炒麻仁,研碎同煎與宣熱拔毒。其次赤葛散,或初用化丹湯亦好。

白話文:

中醫典籍上說:出現赤紫色的腫瘤,都是因為心臟火熱在體內鬱結而發生的,腫瘤的顏色鮮紅,像丹砂一樣,所以取名為丹毒。心臟主管血液,而火具有熱性,血熱互相搏擊,陰液滯留在陽氣之中,於是就發作了丹毒。如果心虛寒,則會出現瘙癢;如果心實熱,則會出現疼痛。丹毒自腹部長出,蔓延至四肢的,比較容易治癒;但如果自四肢生長,然後蔓延至腹部的,則難以治療。首先服用百解散以疏散邪氣,然後服用當歸散,並加入連翹、荊芥,水煎服用。也可以服用牛蒡湯,並加入炒過的麻仁,研碎後同煎,以宣通熱氣,拔除毒素。此外,還可以服用赤葛散,或者先服用化丹湯也是可以的。

有身上發時,亦如前證,不甚燥癢,但見出浮於遍體,神昏不悅,名陰濕毒證。先以沖和飲加南木香、水、姜煎服,次用當歸散、雄黃散。然此二證,不問赤白,若入腹入腎,多致為害,不可輕視如常,自取困爾。

白話文:

當身上發作時,症狀與前面所說相同,只是並不是很乾燥和癢,只見到它浮出在全身,精神昏沉,心情不愉快,叫做陰濕毒的症狀。先用沖和飲加上南の木香、水、生薑煎服,然後用當歸散、雄黃散。然而這兩種症狀,不管發作時皮膚是紅色還是白色,如果侵入腹內和腎臟,多半會造成危害,不可輕視它像平常的病一樣,自己惹禍上身啊!

2. 重舌

凡患此證,是脾與心肝屢受極熱,有所謂重舌、木舌,又謂之舌黃、鵝口,名雖異,皆熱也。大抵重舌生於舌下,挺露如舌,故曰重舌。然脾之絡脈系舌旁,肝之絡脈系舌本,心之絡脈系舌根。凡此三經,或為濕熱風寒所中,則舌卷(音捲)縮,或舒長,或腫滿,宜消黃散綠袍散主之,及當歸散羌活散與服。

白話文:

凡是得了這種病的人,都是因爲脾和心肝屢次受到極度熱氣的影響,所以舌頭會出現所謂的重舌、木舌,又稱之為舌黃、鵝口,雖然名稱不同,但都是熱證。大抵上,重舌長在舌頭下面,挺立露出在外很像舌頭,所以稱之為重舌。然而脾的經脈連繫在舌頭的旁邊,肝的經脈連繫在舌頭的根部,心的經脈連繫在舌根,這些三條經絡如果受到了濕熱風寒的侵襲,就會導致舌頭卷縮變短,或伸長,或腫脹滿布,應該用消黃散、綠袍散為主藥,並且服用當歸散、羌活散。

木舌者,舌腫硬而妨乳食,此為風熱盛也,以當歸瀉黃散玉露飲,皆可服之次消黃散點擦舌上。蓋舌者心之官,心熱則生瘡破裂,肝壅則血出如湧,脾閉則白胎如雪,熱則腫滿,風則強木,口合不開,四肢壯熱,氣喘語澀,即其候也。治法涼解上焦,及心肝脾三經邪熱,疏風化痰,初用百解散五和湯,水、薑、燈心煎投,次以牛蒡湯,同當歸散,入生地黃,水、姜煎服。

白話文:

患有木舌症,舌頭腫硬而妨礙乳食,這是由於風熱盛引起的,可以使用當歸瀉黃散、玉露飲來治療,都可以服用。接下來,可以用消黃散點擦舌頭。舌頭是心臟的官,心熱就會形成瘡破裂,肝臟鬱結就會出血湧出,脾臟閉塞就會出現白色如雪的胎毒,熱就會腫脹,風就會加強木熱,嘴巴閉合不開,四肢壯熱,呼吸急促,說話蹇澀,就是這種情況的症狀。治療方法是清涼解毒上焦,以及心、肝、脾三經邪熱,疏風化痰。初期使用百解散加上五和湯,用水、薑汁、燈心煎服。接下來使用牛蒡湯,加上當歸散,加入生地黃,用水、薑煎服。

鵝口者,始生嬰兒,自一月之外,至半歲以上,忽口內白屑滿舌,則上齶戴礙,狀如鵝口,開而不合,語聲不出,飲食多艱,亦因感受熱毒,停積於脾,故上烝於舌,至極時藥不能頓治,急以絹線札針嘴,約以粟谷長,刺破舌上下小疱,如芥子大,見黃水清血微出即減,方投前證內藥同服,及以硃砂膏、地黃膏,調化塗點舌上,嚥下無妨,或消黃散亦好。

白話文:

鵝口病,是初生嬰兒在一個月到半歲大的時候,突然在口腔內長滿白色的脫屑,舌頭也覆蓋著白屑,上顎有類似鵝口狀的白色斑塊,嘴巴張不開、合不攏,講話聲音出不來,飲食困難。這是由於感受熱毒,停積在脾臟,進而上蒸到舌頭造成的。當病症嚴重時,藥物無法立即治癒。可以緊急用細絹線或針刺穿口腔內的白色小水皰,就像芥菜籽那麼大,就會看到黃水和少許血流出來,症狀就會減輕。然後服用前面提到的藥方,同時用硃砂膏、地黃膏塗抹在舌頭上,可以吞嚥下去,不會有妨礙。或者服用消黃散也是可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