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世榮
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·決證詩賦 (1)

1. 走馬疳

凡得此候,多因氣虛受寒,及有宿滯,留而不去,積溫成熱,虛熱之氣上蒸,或食甜酸鹹膩之物,而脾雖喜甘,積滯日久,蘊熱上熏於口,致齒焦黑爛,間出清血,血聚成膿,膿臭成蟲,侵蝕(音食)口齒,甚致腮頰穿破,乳食不便,面色光浮,氣喘熱作,名走馬疳。治之之法,先去積熱,用當歸散,合三稜散,水、薑、棗煎服,次投蘆薈丸、玉露飲,及以溫鹽水灌嗽,或軟雞翎蘸鹽水拂洗,略拭乾,仍以燒鹽散、內金散、密陀僧散傅之。若經久不愈者,傳於唇之上下,乃成崩砂證。

或穴發滿腮,齒落骨露,飲食減少,氣促痰鳴,必致危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,多半是因為身體虛弱又受寒,或是體內有舊的食物積滯,沒有排出去,久而久之積累成熱,虛熱之氣往上蒸騰,又或者吃了太多甜、酸、鹹、油膩的食物,雖然脾胃喜歡甜味,但積滯久了,就會累積熱氣往上熏到口腔,導致牙齒焦黑腐爛,時常流出清血,血液積聚成膿,膿液發臭生蟲,侵蝕口齒,嚴重的話甚至會穿破臉頰,造成無法進食,臉色看起來浮腫發光,呼吸急促發熱,這就叫做「走馬疳」。

治療方法,先要清除體內的積熱,用當歸散,加上三稜散,用水、生薑、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,接著服用蘆薈丸、玉露飲,並且用溫鹽水漱口,或是用柔軟的雞毛沾鹽水輕輕擦拭患處,稍微擦乾後,再塗上燒鹽散、內金散、密陀僧散。

如果經過治療仍然無法痊癒,病情可能會蔓延到嘴唇的上下方,變成崩砂證。或者,臉頰會腫脹突出,牙齒脫落、露出牙骨,食慾下降,呼吸急促且有痰鳴聲,這樣就很危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