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24)
卷上·決證詩賦 (24)
1. 諸瘡
《內經》曰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火鬱內發,致有斯疾。蓋心主乎血,血熱生風,熱鬱內甚,遞相傳襲,故火能生土,血注陽明,主肌肉,風熱與血熱相搏,發見皮膚,其名不一。有黃膿而白者,土生金,母歸子也。始生微癢而熱輕,腫痛潰爛為熱極,血凝化水,氣滯成膿,甚至寒熱作而飲食減,尤為可慮。
宜宣泄風毒,涼心經,解胃熱,用當歸散加黃連、升麻、乾葛,水、薑、蔥、燈心煎服,及三解散、牛蒡湯。木通散間服,塗以四黃散、一抹金。若頭上散生成片,常常燥癢,毛髮稀少,有類白屑,此因積熱上攻。名曰禿瘡。瘡雖生於頭。世人只知以藥外敷得愈。不逾旬月。
其瘡又發。何為而然。蓋頭者諸陽所會之處,洪範五行,火曰炎上,熱毒上攻,兩陽相灼,故瘡生於頭。法當解陳莝(音銼)之積熱,導心經之煩燎(音了),斯可矣。宜百解散,倍加五和湯,水、薑、蔥、燈心煎服。次連床散塗之,及四黃散亦好。有遍身糜潰成片,甚至煩躁,衣不可著,蓋因風火內鬱於陽明,流毒於外,名曰風熱瘡。
用百解散加五和湯,入何首烏。荊芥、白芷,水煎服,及牛蒡湯、當歸散、木通散、五黃湯,疏滌腸胃,解散風熱,其瘡自愈,不致再生。外則塗以四黃散,或連床散亦佳。若見滿頭連額有痂如癩,或成黃膿,即是驚風積熱,久滯在裡,致上熏於頭皮,名胎風瘡,俗曰甜瘡。亦以百解散先和表,次水晶丹去積疏風,或用烏犀丸與之寬利,勻氣散止補。
然後塗以連床散、四黃散、或投消毒飲,自然獲安,更隨稟賦虛實療之。應湯火瘡,先用羌活散發表,次以玄霜膏塗之即效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所有疼痛、搔癢、瘡瘍,都屬於心火旺盛。當火氣鬱積在體內爆發,就會導致這些疾病。心臟主管血液,血熱會產生風邪,熱鬱積在體內過度,就會互相傳染影響。火能生土,血液注入陽明經,陽明經主管肌肉,風熱和血熱互相搏鬥,在皮膚上顯現出來,名稱也就不一樣。有的瘡會流出黃色膿液,但底色卻是白色,這是因為土生金,母親的精華回歸到兒子身上。一開始只是輕微搔癢,發熱感也輕微,等到紅腫疼痛、潰爛時,就表示熱邪已經到了極點。血液凝結會變成水,氣滯會形成膿液,嚴重時甚至會發冷發熱、食慾不振,更需要注意。
應該疏散風毒,清涼心經,解除胃熱,可以使用當歸散,再加上黃連、升麻、葛根,用水、薑、蔥、燈心草煎服,以及三解散、牛蒡湯,木通散間隔服用,外敷則可用四黃散、一抹金。如果頭上出現成片的瘡,常常乾燥搔癢,頭髮稀疏,有類似頭皮屑的情況,這是因為熱毒積聚向上侵襲,稱為禿瘡。瘡雖然長在頭上,世人只知道用藥膏外敷就能治好,但不出十天半個月,瘡又會復發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頭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,依照洪範五行,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,熱毒向上侵襲,兩股陽氣互相灼燒,所以瘡就長在頭上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解除陳舊積熱,疏導心經的煩躁熱氣,這樣才能治好。可以使用百解散,加倍用五和湯,用水、薑、蔥、燈心草煎服。然後再用連床散塗抹,四黃散也很好用。如果全身糜爛潰瘍成片,甚至煩躁不安,衣服都不能穿,這是因為風火鬱積在陽明經,毒素外流,稱為風熱瘡。
可以使用百解散,加上五和湯,加入何首烏、荊芥、白芷,用水煎服,以及牛蒡湯、當歸散、木通散、五黃湯,疏通腸胃,解除風熱,瘡自然會痊癒,不會再復發。外敷則可以使用四黃散,或是連床散也很好。如果看到滿頭連額頭都有痂皮,像癩病一樣,或是形成黃色膿液,那就是驚風積熱,長期積存在體內,向上薰蒸頭皮,稱為胎風瘡,俗稱甜瘡。也可以先用百解散調理體表,接著用水晶丹去除積熱、疏通風邪,或是使用烏犀丸幫助寬鬆排便、理氣,再用勻氣散來調和體質。
然後外敷連床散、四黃散,或是使用消毒飲,自然就能痊癒,更要依照個人體質虛實來治療。如果是燙傷或火傷,先用羌活散發散體表,再用玄霜膏塗抹就能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