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世榮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3)
卷上·決證詩賦 (3)
1. 傷寒
壞證傷寒,其候外察印堂多紫紋,唇白如灰色,四肢黃瘦,吐瀉間作。或寒或熱,飲食減少,大概外感風寒暑濕,內因飢飽失節,不能調護,以傳受日深,醫不辨其表裡虛實,汗下失宜,使陰陽反錯,邪氣得勝,正氣將衰,胃納五味,以養五臟,脾受五味,以分清濁,而榮養百骸。今汗下不依其法,致傷榮衛。
榮衛者,自中焦而生,得其氣之清者為榮,濁者為衛,其重濁者為糟粕而下行。偶六淫所侵,治不如法,則外邪日盛,正氣乖常,胃氣衰微,變證多出,或作瀉痢青黃,吐逆寒熱,或為腫滿偏枯,五疳八痢,或成丁奚哺露,傳變不一,各有條論,隨證治之,並宜先投加味白芍藥湯和解。
白話文:
傷寒病情惡化,觀察外在徵兆,會看到印堂出現許多紫色的紋路,嘴唇像灰色一樣蒼白,四肢呈現黃色且消瘦,有時會嘔吐或腹瀉。可能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食慾也會下降。
這種情況大概是因為外感風、寒、暑、濕等邪氣,內在則是因為飢餓或飽食沒有節制,沒有好好調養護理,導致病情一天天加重。如果醫生無法分辨病情的表裡虛實,使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不恰當,就會使體內的陰陽失調錯亂,邪氣因此更加旺盛,正氣則漸漸衰弱。
胃負責消化食物,以滋養五臟;脾負責運化食物,區分清濁,並以此來營養全身。如果發汗或瀉下的方法不正確,就會損傷榮衛。
所謂的榮衛,是從中焦所產生,清氣為榮,濁氣為衛,更加重濁的則變成糟粕而向下排出。如果受到六種外邪侵襲,治療又不對症,那麼外邪就會日益強盛,正氣則會失調,胃氣也會衰弱,導致出現許多變化。
可能會出現腹瀉、痢疾、大便青黃、嘔吐、發冷發熱,或是腫脹、身體麻痺偏癱、五疳八痢等病症,或是出現丁奚哺露等情況,病情變化多端,各有不同的病理。應當根據不同的病症來治療,並且適合先服用加味的白芍藥湯來調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