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世榮
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中·明本論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·明本論 (9)

1. 諸吐

論吐之原,難以概舉,有冷吐。熱吐、積吐、傷風嗽吐、傷乳吐。其吐則同,其證有異。各述於後。冷吐乳片不消,多吐而少出,脈息沉微,面白眼慢,氣緩神昏,額上汗出,此因風寒入胃,或食生冷,或傷宿乳,胃虛不納而出,宜溫胃去風除宿冷,用當歸散、水煨薑、陳皮煎服,或間投沖和飲、理中湯及姜橘湯,定吐飲。如諸藥不效,以參香飲治之。

白話文:

討論吐的原因,很難一一列舉,有冷吐、熱吐、積吐、傷風咳嗽吐、傷乳吐。雖然都是吐,但證狀卻不同。分別說明如下:

冷吐:乳食不能消化,多吐少出,脈搏沉微,面色蒼白,眼睛昏花,氣息緩慢,精神昏迷,額頭出汗。這是因為風寒進入胃中,或者吃了生冷食物,或者損傷了宿乳,胃虛不能消化而吐出。應當溫暖胃部,祛風除宿冷,可以用當歸散、水煮薑、陳皮煎服,或間隔服用沖和飲、理中湯和姜橘湯,能止吐。如果這些藥物都沒有效果,可以用參香飲治療。

熱吐面赤唇紅,吐次少而出多,乳片消而色黃,遍體熱甚,或因暑氣在胃,或食熱物,精神不慢,而多煩躁,此熱吐也,宜解熱毒,用大順飲,溫熟水空心調下,並五苓散小柴胡湯,並加薑汁緩服,及香薷散主之。誤服熱藥,先投綠豆飲解之,次服止吐之劑。積吐眼胞浮面微黃,足冷肚熱,晝輕夜重,兒大者脈沉緩,此宿冷滯脾.故吐黃酸水,或有清痰,脈實而滑為食積所傷,吐酸餿氣,或宿食並出,兒小者哯乳不化是也。先用五苓散、薑汁,溫湯調下和解,次以烏犀丸主之,最小者投三稜散、化癖丸

白話文:

  1. 熱吐:臉色發紅、嘴脣鮮紅,吐出的東西少量多次,奶塊消失並且發黃,全身都很熱。有可能是在胃裡的暑氣,或是吃了燥熱的食物引起。精神沒有遲鈍,卻很煩躁。這種情況就是熱吐,需要清熱解毒。可以服用大順飲,用溫開水空腹服用,搭配五苓散、小柴胡湯,再加薑汁一起服用。也可以服用香薷散來治療。如果誤服了溫熱性質的藥物,先服用綠豆飲解毒,之後再服用止吐的藥物。

  2. 積吐:眼皮浮腫、臉色微黃、腳冷但是肚子熱、白天比較輕微夜晚比較嚴重。年紀大一點的小孩脈搏沉緩,這是因為宿冷滯留在脾臟裡,所以才會吐出黃色的酸水,或是清痰。脈搏有力而且滑,是因為積食所傷,會吐出酸臭的氣體,或是宿食一起吐出來。年紀小一點的小孩會吐出沒有消化的母乳。先服用五苓散、薑汁,用溫熱的水調和之後服用,來和解。之後服用烏犀丸來治療。年紀最小的服用三稜散、化癖丸。

傷風嗽吐,有熱生風,有風生痰,痰結胸中,肺氣不順,連嗽不止,和痰吐出此為嗽吐。痰壅而作,乃為實證,宜去風化痰,先投清肺飲,次小柴胡湯為治。若嗽久而肺虛,土不生金,故面白唇燥,干嗽乾嘔而無痰,可溫補為上,用茯苓厚朴湯惺惺散如意膏為治。傷乳吐,才乳哺後即吐,或少停而吐,此因乳飲無度,脾氣弱,不能運化,故有此證。

白話文:

傷風咳嗽吐痰,有的因熱引起,有的因風引起的。痰液凝結在胸中,肺氣不通暢,就會連續咳嗽不止,最後把痰吐出來,這就是咳嗽吐痰。痰液凝聚而成,屬於實證,應該祛風化痰,先服用清肺飲,然後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如果咳嗽很長時間,肺虛了,肺部不能生金,所以面部發白、嘴脣發幹,乾咳乾嘔但沒有痰,可以溫補為上策,用茯苓厚朴湯、惺惺散、如意膏來治療。傷乳吐奶,剛哺乳後就吐奶,或者過一會兒才吐,這是因為餵奶過多,脾氣虛弱,不能運化,所以出現了這種癥狀。

譬如小器盛物,滿則溢,治法宜節乳,投三稜散。諸吐不止,大要節乳,徐徐用藥調治必安。節者撙節之義,一日但三次或五次,每以乳時,不可過飽,其吐自減,及間稀粥投之,亦能和胃解吐。屢見不明此理,惟欲進藥以求速效,動輒斷乳二三日,致餒甚而胃虛,啼聲不已,反激他證。

白話文:

比方就像小的器皿盛裝東西,裝滿了就會溢出來,治療的方法宜減少餵奶次數,服三稜散。各種吐不止的疾病,都以減少餵奶次數為主,慢慢地用藥調理治療,一定能痊癒。節制是指節制餵奶,一天只餵三至五次,每次在餵奶的時候,不要餵得太飽,孩子的嘔吐就會減少,也可以在餵奶間隔喝些稀粥,也能夠和胃解吐。常常見到不明白這個道理,只想要餵藥來求得快速見效,輕易就中斷餵奶二到三天,導致孩子飢餓過度而胃虛,哭鬧不停,反而誘發其他疾病。

蓋人以食為命,孩非乳不活;豈容全斷其乳!然乳即血也,血屬陰,其性冷,吐多胃弱,故節之。醫者切須知此,乳母亦宜服和氣血、調脾胃等藥。

白話文:

人以食物為生存的根本,嬰兒離不開母乳而存活;怎麼可以完全斷絕母乳呢!然而母乳就是血液,血液屬於陰性,性質寒涼,過度哺乳會導致胃部虛弱,所以要節制。《證類本草》中說:「乳即血也,血屬陰,其性冷,吐多胃弱,故節之。」。醫師應充分了解這些,哺乳的母親也應服用調理氣血、調養脾胃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