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世榮

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·決證詩賦 (4)

1. 慢驚

治慢驚者,考之古書,亦無所據,惟載陰癇而已。蓋慢驚屬陰,陰主靜而搐緩。故曰慢。其候皆因外感風寒,內作吐瀉,或得於大病之餘,或傳誤轉之後,目慢神昏,手足偏動,口角流涎,身微溫,眼上視,或斜轉,及兩手握拳而搐,或兼兩足動掣,各辨男左女右,搐者為順,反此為逆,口氣冷緩,或囟門陷,此虛極也。脈沉無力,睡則揚睛,謂兩目半開半合,此真陽衰耗,而陰邪獨盛。

陰盛生寒,寒為水化,水生肝本,木為風化,木克脾土,胃為脾之府,故胃中有風,瘛(音熾)瘲(音縱)漸生。其瘛瘲證狀,兩肩微聳,兩手垂下,時復動搖不已,名為慢驚。宜以青州白丸子、蘇合香丸,入薑汁杵勻,米飲調下,虛極者加金液丹,次用沖和飲同七寶散,水煨姜煎服,使氣順風散,少解吐瀉,間以胃苓湯救其表裡。若吐不止,可投定吐飲,瀉不減,宜服六柱散或日生湯,去胃風,定瘛瘲,清神氣。

五苓散導其逆,調榮衛,和陰陽,若痰多唇白,四肢如冰,不省人事,此虛慢之極,用固真湯速灌之,以生胃氣。胃氣既回,投醒脾散、沉香飲調理。有慢脾風者,自慢驚傳變,始因吐瀉,經久不治,故胃弱脾虛,脾虛生風,風入經絡,則手足無時搖動,昏沉不省,面帶痿色,風勢太甚,乃虛之極,急用青金丹、天麻飲灌服,或六柱散、固真湯,不問有熱有痰,皆風入脾經,亦是危證。若痰如牽鋸之聲,面無風氣猶甚縮,氣粗頑軟搐甚,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慢驚這種疾病,查閱古籍,其實沒有什麼明確的記載,只有提到陰癇這種病。慢驚這種病症屬於陰證,陰的特性是靜止而抽搐緩慢。所以才稱為慢。這種病症的發生,大多是因為感受了外來的風寒,或者體內發生了嘔吐腹瀉,或者在大病之後,或者是病情傳變錯誤導致的。患者會出現眼睛無神、意識模糊,手腳不自主地輕微抖動,嘴角流口水,身體微微發熱,眼睛向上看,或者斜視,或者兩手握拳抽搐,或者同時伴隨兩腳抽動,要分辨男女,男左女右,抽搐的時候順著身體方向是順症,反過來就是逆症。患者口氣冷淡、微弱,或者囟門凹陷,這是極度虛弱的表現。脈象沉弱無力,睡覺時眼睛半開半合,這是因為體內真陽衰弱耗損,而陰邪過於強盛。

陰盛就會產生寒氣,寒氣會化為水,水又生長肝木,木又化為風。木會克制脾土,而胃是脾的府邸,所以胃中就會有風,於是就逐漸產生抽搐(瘛瘲)的症狀。抽搐(瘛瘲)的症狀是,兩肩微微聳起,兩手垂在身體兩側,時常搖動不停,這就是慢驚。應該使用青州白丸子、蘇合香丸,加入薑汁搗勻,用米湯調服。如果身體極度虛弱,要加入金液丹。接著使用沖和飲搭配七寶散,用水和煨過的生薑一起煎服,使體內氣機順暢,風邪散去,稍微緩解嘔吐腹瀉,期間可以配合胃苓湯來調整內外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以使用定吐飲;如果腹瀉不減,應該服用六柱散或者日生湯,去除胃風,平定抽搐,清醒精神。

用五苓散來疏導體內的氣機,調和營衛,調和陰陽。如果痰多,嘴唇發白,四肢冰冷,失去意識,這是虛弱到極點的慢驚,要趕快使用固真湯灌服,以恢復胃氣。等胃氣恢復之後,再用醒脾散、沉香飲來調理。有一種慢脾風,是從慢驚轉變而來的,最初因為嘔吐腹瀉,長期沒有治癒,導致胃虛脾弱,脾虛生風,風邪進入經絡,於是手腳不停搖動,意識昏沉不清,面色萎黃,風勢太強,也是虛弱到極點的表現,要趕快用青金丹、天麻飲灌服,或者用六柱散、固真湯,不論是否有熱或者有痰,都是風邪進入脾經,也是很危險的症狀。如果痰聲像鋸子拉木頭一樣,面部沒有風邪卻更加萎縮,氣息粗重而且抽搐劇烈,這就無法治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