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3)
卷上·決證詩賦 (3)
1. 急驚
暑風一證,因夏月感冒風寒太甚,致面垢唇紅,脈沉細數,忽發驚搐,不省人事,治用消暑清心飲辰砂五苓散及琥珀抱龍丸,自發。切勿以溫劑調補,熱氣得補則復盛,尤宜戒之。又有急驚天釣之後,變作潮熱,手足逆冷,有似瘧疾,蓋因病愈之時,不善將護,外感風邪,乘虛而入於經絡,再未解散,以致如此。經曰:重陽必陰,重陰必陽。
又曰:亢則害,承乃制。此其義也。宜服柴胡加桂湯及當桂散,氣實者,則以烏犀丸,水晶丹,略與通利,勻氣散止補,後以參苓白朮散調理,自然平愈。此證所用藥品,間使苦寒之味,務在消陽盛之火,肺金得勝,肝木自平,而風邪亦散,斯為良法。大凡幼稚欲令常時驚悸不作,在乎腎臟和平,故戴氏曰:治驚不若補腎,謂心屬火,火性燥,得肝風則煙焰起,致生驚悸,補腎則水升火降,邪熱無侵,雖有肝風,不生驚駭。其法當於申時,進補腎地黃丸一服,或琥珀抱龍丸。
用申時者,蓋水生於申,佐之以藥,則腎水得平,心火不炎,自無驚矣。
白話文:
急驚這種病症,是因為夏天得了很嚴重的感冒風寒,導致臉色髒污、嘴唇發紅,脈搏沉細而跳得快,突然發生抽搐、昏迷不省人事。治療方法是使用消暑清心飲、辰砂五苓散和琥珀抱龍丸,就會自行好轉。切記不要用溫熱的藥物來調補,因為熱氣得到補益會更加旺盛,尤其要戒除溫補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,急驚發作過後,會轉變成潮熱、手腳冰冷,看起來像瘧疾。這是因為病快好的時候,沒有好好調養,又受到外來的風邪侵入經絡,沒有散去,才會這樣。經典說:「陽氣太盛就會轉為陰,陰氣太盛就會轉為陽。」又說:「過於亢奮就會帶來損害,受到制約才能平衡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這時適合服用柴胡加桂湯和當歸桂枝散,如果氣很強盛,就用烏犀丸、水晶丹等藥稍微通利一下,配合勻氣散來抑制補益,之後再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,自然就會痊癒。
這個病症所用的藥物,大多帶有苦寒的味道,主要是為了消除體內過旺的陽火。當肺金能夠強盛,肝木自然就能平靜,風邪也會散去,這才是好的治療方法。一般來說,小孩子要讓他們經常不感到驚嚇,關鍵在於腎臟要平和。所以戴氏說:「治療驚嚇不如補腎。」因為心屬火,火的性質是乾燥的,如果受到肝風的影響就會像燃燒的煙火一樣,導致產生驚悸。補腎就可以讓水氣上升、火氣下降,邪熱就無法侵入,即使有肝風也不會產生驚嚇。方法應該在申時(下午三點到五點)服用補腎地黃丸一次,或是琥珀抱龍丸。
之所以選擇申時,是因為水生於申時,在這時候配合藥物,就可以使腎水平和,心火不會過於旺盛,自然就不會發生驚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