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上·決證詩賦 (1)
卷上·決證詩賦 (1)
1. 夜啼
夜啼者,有驚熱夜啼,有心熱夜啼,有寒疝夜啼,有誤觸神祗夜啼,此四者,詳具於後。驚熱者,為衣衾之厚,或抱於極暖處久坐,致生煩悶,邪熱攻心,心主神,神亂則驚,心與小腸為表裡,故啼泣而遺溺者是也。治法遏熱鎮心,則自安矣。用百解散、牛蒡湯、三解散主之。
心熱者,見燈愈啼,面紅多淚,無燈則稍息,蓋火者陽物也,心熱遇火,兩陽相搏,才有燈而啼甚,故經曰,火疾風生,乃能雨。此其義也。宜涼心安神。用百解散,或五苓散加黃芩、甘草,水煎服,次牛蒡湯、三解散及琥珀抱龍丸為治,有遇黃昏後至更盡時,哭多睡少,有啼聲不已,直到天明,乃胎中受寒,遇夜則陰勝而陽微,故腰曲額汗,眼中無淚,面瑩白而夾青,伏臥而啼,入盤腸內吊之證,名為寒疝,治法去宿冷,溫下焦。
白芍藥湯、烏梅散及沖和飲加鹽炒茱萸、茴香,水姜煎服,及鉤藤膏亦佳,誤觸神祗者,面色紫黑,氣鬱如怒,叫時若有恐懼,及睡中驚惕。兩手抱母,大哭不休,此誤觸禁忌神祗而得。或因惡祟所侵,蓋嬰孩目有所睹,口不能言,但驚哭無時,指紋俱隱,故玉環集云:忽然兩手形無見,定知唐突惡神靈。治法先解其表,宜百解散,次驅邪鎮心,用蘇合香丸、琥珀抱龍丸,投之自效。
白話文:
嬰兒夜間啼哭,原因有四種:一是受到驚嚇引起的熱性夜啼;二是心火旺盛引起的夜啼;三是寒疝引起的夜啼;四是觸犯神祇引起的夜啼,以下會詳細說明。
受到驚嚇引起的熱性夜啼,是因為衣服或被子穿蓋太厚,或長時間待在太熱的地方,導致煩躁悶熱,邪熱侵擾心臟。心主神明,心神受到擾亂就會驚恐。心與小腸互為表裡,所以會哭鬧、甚至尿床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鎮定心神,這樣就會安穩下來。可以使用百解散、牛蒡湯、三解散來治療。
心火旺盛引起的夜啼,看到燈光哭得更厲害,臉色發紅、多流眼淚,沒有燈光就會稍微安靜。因為火屬於陽性,心火旺盛時遇到燈光,兩陽相遇就會更加躁動,所以燈光越亮,哭鬧越厲害。正如經文所說,「火疾風生,乃能雨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應該清心火、安定心神。可以使用百解散,或五苓散加黃芩、甘草煎服,其次可以使用牛蒡湯、三解散,或琥珀抱龍丸來治療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,從黃昏後到深夜哭鬧不止,睡得少,哭聲不停,直到天亮,這是因為在母胎中受了寒氣,到了夜晚陰氣旺盛而陽氣衰弱,所以會腰彎曲、額頭出汗、眼睛沒有眼淚、臉色蒼白而帶青色,趴著哭,這是寒氣入侵盤腸(小腸)的症狀,稱為寒疝。治療方法是去除體內寒冷,溫暖下焦。可以使用白芍藥湯、烏梅散,或沖和飲加鹽炒過的茱萸、茴香,用水和生薑煎服,或使用鉤藤膏也可以。
至於觸犯神祇引起的夜啼,臉色會呈現紫黑色,氣息鬱結像在生氣,哭鬧時好像很害怕,睡覺時也容易驚醒。會緊抱著母親,大哭不止。這是因為觸犯了禁忌的神祇,或受到邪祟侵擾。嬰兒雖然眼睛看到,卻無法用言語表達,只能不斷驚哭,指紋也會變得不明顯。就像《玉環集》說的:「忽然兩手形無見,定知唐突惡神靈。」治療方法應該先解除表面的症狀,使用百解散,再驅除邪氣、安定心神,使用蘇合香丸、琥珀抱龍丸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