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活幼心書》~ 卷中·明本論 (1)
卷中·明本論 (1)
1. 臍風撮口
嬰孩始生,一七之內,腹肚脹硬,臍畔四圍浮腫,口撮牙關不開,攢眉而叫,名臍風證。乃因剪臍帶短,或結縛不緊,致外風侵入臍中,或用鐵器斷臍,為冷所侵,或牽動臍帶,水入生瘡,客風乘虛而入,傳之於心,蘊蓄其邪,復傳脾絡,致舌強唇青,手足微搐,口噤不能進乳,啼聲似啞,喉中痰涎潮響,是其候也。此證多致不救。
若一匕之外,先投劫風膏,次以五苓散加寬氣飲,入薑汁、蔥白、燈心,煎湯調服,與解風痰及用一字金,煎荊芥湯或薄荷湯,調抹口內,證輕即快。如稟賦充實,發熱有痰驚搐,投黑白飲、溫蜜湯,空心調下,微泄似茶褐色二三行,進白芍藥湯,水薑棗煎服,常用此法亦效。若臍凸(音迭)肚緊,微有青色,口撮不開,肝風盛而脾土受制,不可施治。
凡有此候,百無一活。縱使得安,亦非長壽。一法用之,間有驗者,孩兒牙根肉上有小泡,如粟米狀,用溫湯蘸舊絹裹手指。輕輕擦破,即口開舌軟,不藥自愈。有臍突一證,又非臍風,此亦因初生洗浴,系臍不緊,穢水侵入於內,產後旬日外,臍忽光浮如吹,捻動微響,間或驚悸作啼,治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,水煎,空心溫服,次以外消散塗貼,自然平復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,七天之內,如果肚子脹硬,肚臍周圍浮腫,嘴巴緊閉無法張開,眉頭緊皺啼哭,就稱為臍風。這是因為剪臍帶時剪太短,或是結紮不緊,導致外來的風邪侵入肚臍;或是用鐵器剪斷臍帶,受到寒氣侵襲;或是牽動臍帶,導致穢水進入而生瘡,外來的風邪趁虛而入,傳入心臟,積蓄邪氣,又傳入脾經,導致舌頭僵硬、嘴唇發青、手腳輕微抽搐、嘴巴緊閉無法喝奶、哭聲沙啞、喉嚨有痰聲,這些都是臍風的症狀。這種病多半難以救治。
如果在發病初期,先用劫風膏,接著用五苓散加寬氣飲,加入薑汁、蔥白、燈心,煎湯調服,同時服用解風痰的藥物,再用一字金,煎荊芥湯或薄荷湯,塗抹在嘴裡,病情輕微就很快痊癒。如果嬰兒體質強壯,發燒有痰且抽搐,就服用黑白飲、溫蜜湯,空腹調服,稍微拉肚子,排出像茶褐色的大便二三次,接著服用白芍藥湯,用水薑棗煎服,經常使用這個方法也有效。如果肚臍突出、肚子緊繃,且帶點青色,嘴巴緊閉無法張開,這是肝風盛而脾土受克制,無法治療。
凡是出現這種症狀,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。即使能平安度過,也活不長久。有一個方法偶爾有效,就是嬰兒牙齦上的肉長出像小米粒的小泡,用溫水沾濕舊布,包裹手指,輕輕擦破小泡,嘴巴就會張開,舌頭也會柔軟,不吃藥也能自癒。還有一種肚臍突出並非臍風,這是因為剛出生時洗澡,綁臍帶沒綁緊,髒水從臍帶進入體內,產後十天左右,肚臍突然浮腫發亮,用手輕捻會發出微響,偶爾會有驚嚇或啼哭的現象,治療方法是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,用水煎煮,空腹溫服,然後再外敷消腫散,自然就會恢復平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