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尹

《伊尹湯液經》~ 太陰病證論第四

回本書目錄

太陰病證論第四

1. 太陰病證論第四

太陰中風,四肢煩疼,陽微陰澀而長,為欲愈。“澀”字,當是“濡”字之訛。

太陰病欲解時,從亥盡丑。

傷寒一日,太陽脈弱,至四日,太陰脈大。

傷寒,脈浮而緩,手足溫,是爲系在太陰。太陰當發黃,小便自利者,不能發黃。

至七八日,雖煩,暴利十餘行,必自止。所以自止者,脾家實,腐穢當去故也。

太陰之爲病,腹滿而吐,食不下,下之益甚,復時自痛,胸下結堅。

白話文:

當太陰經受到風邪侵襲時,四肢會感到煩躁疼痛。如果脈象顯示陽氣雖微弱但陰氣柔潤而不乾澀,這意味著疾病即將好轉。這裡的“澀”字可能是抄寫錯誤,應當是“濡”字。

太陰病趨向緩解的時間,是在亥時到丑時之間(大約是晚上9點到凌晨3點)。

患風寒第一天時,太陽脈象較為微弱,但到了第四天,太陰脈象變得洪大。

傷寒病中,如果脈象呈現出浮而緩的特徵,並且病人的手腳保持溫暖狀態,這表明病情與太陰經絡有關。按照中醫理論,太陰經絡受邪時,通常會出現身黃的症狀。然而,如果病人的情況是小便能夠自行暢通無阻,那麼即使病在太陰,也不至於發展到出現身黃的階段。

到了第七、八天的時候,雖然病人感到心煩,但是突然間排便多達十多次後,便會自然停止。之所以能自行停止,是因為脾胃功能逐漸恢復強健,能夠將體內的污濁物質排出體外的緣故。

太陰病的特徵是,腹部脹滿且伴有嘔吐,食物難以下嚥,如果使用瀉下治療反而會使症狀更加嚴重,並且會週期性地自行感到疼痛,胸部下方有硬塊結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