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9)

1. 中風

〔薛〕,前證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,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若過服風藥而自汗者,用白朮防風湯。若陽氣虛弱而自汗者,用耆附湯。若兼盜汗,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。如不應,用當歸六黃湯。

獨活湯,治風虛昏憒,不自知覺,手足瘛瘲,坐臥不能,或發寒熱,血虛不能服發汗藥,及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川獨活,羌活,人參,防風,當歸(五味各去蘆),細辛(去苗),茯神(去木),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子),桂心,白薇,遠志(去心),菖蒲,川芎(各半兩),甘草(七錢半,炙),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續命煮散,治風氣留滯,心中昏憒,四肢無力,口眼瞤動,有時搐搦,亡失津液,渴欲引飲。此能扶榮衛,去虛風,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防風,獨活,當歸,人參,細辛,葛根,芍藥,川芎,甘草,熟地黃,半夏,遠志(去心),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生薑三大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汗多不止者,加牡蠣粉一分半。

補遺防風白朮牡蠣散,治中風自汗不止。

白朮,牡蠣(煅),防風(各等分),

為末,酒調下,米飲亦可,日三服,汗即止。如不止,可服黃耆建中湯。

〔賊風偏枯〕

藥隱老人云:偏枯者,其狀半身不隨,肌肉枯瘦,骨間疼痛,神智如常,名曰偏枯也。原其疾之由,皆因陰陽偏虧,臟腑怯弱,經絡空虛,血氣不足,當風沖坐,風邪乘虛而入。《內經》云: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詳其義理,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害。

人之身體,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苦,其理顯然。王子亨云:舟行於水,人處於風,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,風能養體而亦能害體。蓋謂船漏水入,體漏風傷。古人有云:醫風先醫血,血行風自滅是也,治之先宜養血,然後驅風,無不愈者。宜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。

〔大〕,賊風偏枯者,是體偏虛受風,風客於半身也。人有勞傷血氣,半身偏虛者,風乘虛入客於半體,名為偏風也。其風邪入深,真氣去,邪氣留,發為偏枯,此由血氣衰損,為風所客,令血氣不相周榮於肌,故令偏枯也。

〔薛〕,醫風先醫血,此論得之。大抵此證多因胎前產後,失於調養,以致精血乾涸,肝木枯槁,治法當滋其化源。考之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風客淫氣,精乃亡,邪傷肝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風氣通於肝,風搏則熱盛,熱盛則水乾,水乾則氣不榮,故精乃亡。此風病之所由作也。一婦人性善怒,常自汗,月經先期。余以為肝火血熱,不信,乃泛用降火之劑,反致月經過期;復因勞怒,口噤呻吟,肢體不遂,六脈洪大,面目赤色。用八珍、麥門、五味子、山梔、丹皮,數劑漸愈。兼用逍遙散、六味丸各三十餘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中風

如果身體虛弱、皮膚不緊密而有自汗現象,可以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來治療。如果因為服用太多發散風邪的藥物而自汗,就用白朮防風湯。如果陽氣虛弱而自汗,就用耆附湯。如果同時有盜汗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搭配六味丸一起服用,如果效果不好,就改用當歸六黃湯。

獨活湯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虛弱引起的昏迷、意識不清、手腳抽搐、無法坐立或躺臥,有時會發冷發熱,或者因為血虛不能使用發汗藥物,以及中風後自汗等情況,尤其適合使用此方。

此方包含:川獨活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、當歸(去除蘆頭)、細辛(去除莖苗)、茯神(去除木心)、半夏(用湯水洗七次,切片)、桂心、白薇、遠志(去除心)、菖蒲、川芎(各半兩),甘草(七錢半,炙過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八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五片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

續命煮散,可以用來治療風邪滯留,導致心中昏亂、四肢無力、口眼歪斜、有時抽搐、體液流失、口渴想喝水等情況。這個方子可以扶助身體的榮衛之氣,去除虛風,對於中風後自汗以及產後中風自汗尤其有效。

此方包含:防風、獨活、當歸、人參、細辛、葛根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熟地黃、半夏、遠志(去除心)、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五錢,加水一碗,生薑三大片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如果汗多不止,可以加牡蠣粉一分半。

補遺防風白朮牡蠣散,可以用來治療中風後自汗不止的情況。

此方包含:白朮、煅牡蠣、防風(各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也可以用米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,汗就會停止。如果還不止汗,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。

賊風偏枯

藥隱老人說:偏枯的症狀是半邊身體不能活動、肌肉消瘦、骨頭間疼痛、但神智清醒,這就叫做偏枯。這種疾病的原因都是因為身體陰陽不平衡,內臟虛弱,經絡空虛,氣血不足,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受到風邪侵襲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汗出時偏向一邊,會導致偏枯。仔細分析這個道理,就像樹木的一邊因為缺乏水分而先枯萎,然後才被風害一樣。

人的身體也是這樣,如果一邊的氣血不能滋養,先枯槁,然後才受到風邪的侵擾,這個道理很明顯。王子亨說:船在水上行駛,人在風中生活,水能載舟也能覆舟,風能養人也能害人。就像船漏水,身體漏風一樣。古人說:治療風病要先治療血,血行則風自滅。所以治療偏枯要先養血,然後驅風,沒有治不好的。可以選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。

偏枯,是因為身體偏虛而受風,風邪侵入半邊身體。有些人因為勞累而損傷氣血,導致半邊身體偏虛,風邪就趁虛進入,停留在半邊身體,這就叫做偏風。如果風邪侵入很深,正氣就會離開,邪氣就會留下,發展成偏枯。這是由於氣血衰退,讓風邪侵入,使得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到肌肉,所以導致偏枯。

認為,治療風病先要治療血,這個觀點很正確。這種病大多是因為出生前或生產後沒有好好調養,導致精血枯竭,肝木枯槁。治療方法應該滋養精血的來源。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風邪侵入,會導致精氣耗散,這傷的是肝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風氣與肝相通,風邪侵入則熱盛,熱盛則水液枯竭,水液枯竭則氣血不能濡養,所以精氣就會耗散。這就是風病發生的原因。有一個婦人,性情容易發怒,經常自汗,月經提前。我認為是肝火血熱,她不相信,反而亂用降火的藥物,結果導致月經延後。後來因為勞累和發怒,導致口噤、呻吟、肢體不能活動,六脈洪大,面色發紅。我用八珍湯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山梔子、丹皮等藥物,幾劑後逐漸好轉。之後又配合逍遙散、六味丸各三十多劑,就完全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