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7)

1. 中風

一婦人因怒仆地,痰湧不語,灌牛黃清心丸稍蘇,用神仙解語丹加山梔、柴胡、桔梗漸愈。又用六君、柴胡、山梔、枳殼而痊。一婦人忽然不語半年矣,諸藥不應,兩尺浮數,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數劑,稍愈。乃以地黃飲子二十餘劑而痊,男子多有此證,亦以此藥治之。(諸方並見雜證中風。)

神仙解語丹,治心脾經受風,言語謇澀,舌強不轉,涎唾溢盛,及療淫邪搏陰,神內鬱塞,心脈閉滯,暴不能言。

白附子(炮),石菖蒲(去毛),遠志(去心),甘草(水煮十沸),天麻,全蠍(酒炒),羌活,白殭蠶(炒),南星(牛膽釀,如無只煨,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

上為細末,水煮曲糊丸如梧桐子大,量入辰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生薄荷湯吞下,無時。

防風湯,治中風內虛,腳弱語謇。

石斛(一兩半,酒炒),乾地黃,杜仲(去粗皮,切,薑汁炒),丹參(各一兩二錢半),防風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桂心,川獨活(各一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竹瀝湯,治中風入肝脾,經年四肢不遂,舌強語謇。

威靈仙,附子(炮),苦梗,蔓荊子,防風,枳殼(去穰,麩炒),川芎,當歸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竹瀝半盞,姜三片,煎至八分,溫服,一日四服,忌茶。

地黃飲子等方,詳雜病本門。

〔風痹手足不隨〕

夫婦人風痹者,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。風多者為風痹,其狀肌膚盡痛。諸陽之經皆起於手足而循行於身體,風寒之氣客於肌膚,始為痹,復傷陽經,隨其虛處而停滯,與血氣相搏,血氣行則遲緩,故風痹而復手足不隨也。

〔薛〕,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前證若風邪淫旺,或怒動肝火,血燥筋攣,用加味逍遙散。脾肺氣虛,肌膚不仁,手足麻木,用三痹湯。若腎水虧損,不能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,用六味丸。服燥藥而筋攣者,用四物、生甘草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。何《醫林集要》等方,新刊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云: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,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證,宜先服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以預防之。殊不知河間云:風者病之末也。所以中風有癱瘓者,非謂肝木之風內中,亦非六淫風邪外襲,良由五志過極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憒,筋骨無用而卒倒無知也。治當以固元氣為主。若遽服八風等藥,則反傷元氣,適足以招風取中。一婦人因怒,吐痰胸滿,服二陳、順氣、化痰之劑,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形氣殊倦。余視之,乃肝火熾盛而侮脾土也,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。喜其慎疾,年餘而愈。一孀婦胸脅脹痛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,或用清氣化痰藥,喉間不利,白帶腹脹,又用清熱理氣藥,胸膈不寬,肢體時麻。余曰:此本鬱怒傷肝脾,前藥傷甚耳。朝用歸脾湯以解鬱結,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,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,後因怒肢體復麻,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。後復怒,病再作,月經如注,脈浮洪而數,此肝火傷脾不能攝血所致也,用六君、芎、歸、炮姜,一劑而血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而胃醒。更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理而痊。一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藥,肢體或麻,服祛風化痰藥,肢體常麻,手足或冷或熱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,二十餘劑,脾氣漸復,諸證稍愈。更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而愈。後因怒吐痰,自服清氣化痰丸,飲食不進,吐痰甚多,胸脅脹滿。余用六君子倍加參朮,少加木香,數劑而康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因為生氣而跌倒在地,痰湧上來,說不出話,灌服牛黃清心丸後稍微清醒,接著服用神仙解語丹,並加入山梔、柴胡、桔梗等藥材,逐漸康復。後來又服用六君子湯,加上柴胡、山梔、枳殼等藥材而痊癒。另一位婦人突然說不出話,持續半年,吃了很多藥都沒效。把脈發現她兩尺脈浮數,先用六味丸的藥方加上肉桂服用幾劑,稍有好轉。接著再服用二十多劑地黃飲子而痊癒。男子也有很多這種症狀,也用這種藥方治療。(以上方劑都可在雜症中風篇找到。)

神仙解語丹,主要治療心脾經受風邪侵襲,導致說話困難,舌頭僵硬無法轉動,口水過多,以及治療外邪侵入陰部,造成內心鬱悶,心脈閉塞,突然說不出話的病症。

藥材包含:白附子(炮製過)、石菖蒲(去除毛)、遠志(去心)、甘草(用水煮十次)、天麻、全蠍(用酒炒過)、羌活、白殭蠶(炒過)、南星(用牛膽汁浸泡過,如果沒有則用煨的方式處理,各一兩)、木香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煮過的米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再用辰砂包覆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用生薄荷湯送服,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。

防風湯,主要治療中風後身體虛弱,腳無力,說話困難的病症。

藥材包含:石斛(一兩半,用酒炒過)、乾地黃、杜仲(去除粗皮,切片,用薑汁炒過)、丹參(各一兩二錢半)、防風、川芎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桂心、川獨活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兩顆棗子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竹瀝湯,主要治療中風侵入肝脾,多年四肢活動不便,舌頭僵硬說話困難的病症。

藥材包含:威靈仙、附子(炮製過)、苦梗、蔓荊子、防風、枳殼(去除內層,用麩炒過)、川芎、當歸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入半碗竹瀝,三片薑,煎煮至剩八分,溫服,一天服用四次,忌茶。

地黃飲子等藥方,詳細內容可在雜病篇中找到。

(風痹導致手腳不靈活)

婦女罹患風痹,是由於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混合而成。風邪偏盛的稱為風痹,其症狀是全身肌肉疼痛。各個陽經都起始於手腳,並循行於身體,風寒邪氣侵入肌膚,開始形成痹症,進而傷害陽經,停留在虛弱之處,與血氣互相搏擊,導致血氣運行遲緩,因此產生風痹,甚至手腳不靈活。

薛氏醫家認為:「邪氣所侵入的地方,必定是身體虛弱之處。」以上病症若風邪過於旺盛,或因發怒而動肝火,導致血燥筋攣,可用加味逍遙散治療。脾肺氣虛,導致肌膚麻木不仁,手腳麻木,可用三痹湯治療。若腎水不足,無法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導致筋脈萎軟,可用六味丸治療。服用燥熱藥物導致筋攣,可用四物湯搭配生甘草治療。氣血兩虛,可用八珍湯治療。何氏《醫林集要》等藥方,以及新刊《丹溪心法‧附錄》提到:如果有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腳無力,或肌肉輕微抽搐,三年內必定會有中風的症狀,應該先服用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來預防。但河間醫家認為:「風是疾病的最後階段。」所以中風導致癱瘓,並不是因為肝木之風向內侵襲,也不是外來的六淫風邪所致,而是因為情緒過度,心火過於旺盛,腎水虛衰,無法制衡心火,導致陰虛陽實,熱氣鬱積,心神昏亂,筋骨無法運用,突然昏倒不省人事。治療應該以固本培元為主。如果立刻服用八風湯等藥物,反而會損傷元氣,反而容易招致中風。有一位婦人因為生氣,吐痰胸悶,服用二陳湯、順氣、化痰的藥物,導致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身體疲倦。我觀察後發現,這是肝火過於旺盛,反過來欺侮脾土。因此,使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治療。所幸病人謹慎就醫,經過一年多才康復。另一位寡婦胸脅脹痛,內熱,下午發熱,月經不調,四肢痠麻,時常吐痰,曾經服用清氣化痰的藥物,導致喉嚨不舒服,白帶腹脹,又服用清熱理氣的藥物,導致胸膈不寬,四肢時常麻木。我說:「這是因為鬱悶發怒而傷到肝脾,之前吃的藥物傷害更嚴重。」早上服用歸脾湯來解除鬱結,滋養脾氣,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來滋養肝血,清除肝火,經過一百多劑藥物才康復。之後因為發怒,四肢又麻木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癒。後來又因為發怒,疾病再次發作,月經量過多,脈象浮大且快,這是肝火損傷脾臟,導致脾臟無法控制血液。於是服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、當歸、炮薑,一劑就止血。接著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後胃口恢復。再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理才康復。一位婦人頭暈吐痰,服用化痰理氣的藥物,四肢時而麻木。接著服用祛風化痰的藥物,四肢常常麻木,手腳時冷時熱,這是脾土虛弱,無法滋養肺金。因此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半夏、炮薑,二十多劑後,脾氣漸漸恢復,各種症狀稍微好轉。再服用加味逍遙散三十多劑才痊癒。之後又因為發怒吐痰,自己服用清氣化痰丸,導致食慾不振,吐痰嚴重,胸脅脹滿。我使用六君子湯,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,稍微加入木香,數劑後就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