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)

1. 雜症門上

(雜證男女一也。此二卷方論,出女科書,多雜病書所遺,故存之耳。)

白話文:

雜症對於男女都是一樣的。這兩卷的方論出自婦科書籍,很多雜病書籍中並未收錄,因此我將它保留了下來。

2. 虛勞

勞倦所傷,用補中益氣湯證治,乃暴病也。失治而有發熱、潮熱、盜汗、咳嗽諸證出焉,謂之虛勞。又復失治而有皮聚毛落,飲食不為肌膚,骨髓中熱,經閉不行諸證出焉,謂之瘵。骨蒸熱至於傳屍之疾,別自一種,其源不起於勞𧮬,其流或至於滅門。余於雜病首冊,則既條分而備列矣。

白話文:

勞累過度而受傷的,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,這屬於急性病。如果不及時治療有發熱、潮熱、盜汗、咳嗽等症狀出現,這就叫做虛勞。如果繼續不及時治療,出現皮膚失去光澤、毛髮脫落、飲食不長肌肉,骨髓中發熱,月經閉止不通等症狀,這就叫做癆病。骨蒸發熱以至於傳染死亡的疾病,是另外一種,它的來源不屬於勞累過度,但可能發展到滅門。我在雜病的第一冊中,已經條例分明地全部排列出來了。

然男以精為主,女以血為主,其致病既殊,其施治亦異,故應別著方法。而陳氏《良方》分勞瘵、骨蒸勞、血風勞、氣虛風勞、冷勞、熱勞、客熱等門,未免惑亂後人,靡所適從。今釐正如下,醫者更參雜病虛勞、傳屍勞二門而用之,則無道少之患矣。

〔初病大法〕

白話文:

但是男性以精為主,女性以血為主,他們導致的疾病既不同,其治療方法也不同,所以應分別記載方法。而陳氏的《良方》分為勞瘵、骨蒸勞、血風勞、氣虛風勞、冷勞、熱勞、客熱等類別,難免會讓後人迷惑、無從下手。現在改正如下,醫生再綜合虛勞、傳屍勞這兩類疾病來使用,就可以沒有方法不當的煩惱了。

〔《保》〕,治婦人虛勞,《局方》中謂首尾六合,如大聖散、熟地黃丸,是治無熱虛勞也,中道藥牡丹煎丸,空心食前,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後,是治有熱虛勞也。

白話文:

《保產篇》記載,治療婦女虛勞,在《局方》中說到首尾六合,像大聖散、熟地黃丸,是用來治療沒有發熱的虛勞;中道藥牡丹煎丸,空腹飯前服用,人參荊芥散飯後臨睡前服用,是用來治療有發熱的虛勞。

〔戴〕,有病後血虛者,有本體血虛者。其人往來寒熱,或五心發熱,言語無力,面色痿黃,頭目昏暈,變生諸疾,芎歸湯加羊肉少許;或十全大補湯、四物湯、養榮湯服之;血虛而氣旺者,宜抑氣湯,即香附末。

白話文:

戴某人患病以後,有血虛的症狀,有本體血虛的症狀。這個人經常反覆發作寒熱,或者五心發熱,說話沒有力氣,面色萎黃,頭目昏暈,誘發各種疾病,可以用芎歸湯加上少量的羊肉;或者十全大補湯、四物湯、養榮湯服用;血虛而氣旺的人,宜服抑氣湯,也就是香附末。

增損四物湯,(《易簡方》)治婦人氣血不足,四肢惰怠,乏力少氣。兼治產後下血過多,榮沖虛損,陰陽不和,乍寒乍熱。

白話文:

增損四物湯,(《易簡方》)治婦女氣血不足、四肢懶散怠惰、乏力少氣。兼治產後月經出血過多,精氣傷損,陰陽不調和,忽冷忽熱。

當歸,川芎,人參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白芍藥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滓熱服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乾薑(炮製過的)、甘草(炙烤過的)、白芍藥(各等份),

六神湯,(《御藥院方》)治脾氣不和,榮衛不足,怠惰困倦,不嗜飲食。服之補養真氣,進美飲食,充澤肌膚。

白話文:

六神湯(出自《御藥院方》)治療脾胃不和、氣血不足、懶惰倦怠、不思飲食。服用後可以補養元氣、增進食慾、滋潤肌膚。

當歸,熟地,白芍藥,川芎,黃耆,地骨皮(各等分),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熟地、白芍藥、川芎、黃耆、地骨皮,各取等量。

加減大建中湯,(《普濟》)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,往來寒熱,自汗口乾煩渴。

白話文:

加減大建中湯(出自《普濟》),用於治療婦女懷孕分娩前後的一切虛損,月經不調,臍腹疼痛,反覆發作的發冷發熱,自汗口乾煩渴等症。

芍藥(二兩),當歸,川芎,黃耆,桂(各一兩),甘草(炙),白朮(各七錢半),

上為末,每服二錢半,水一盞半,薑棗煎六分,去滓溫服,食前。

白話文:

芍藥(80克)

當歸(40克)

川芎(40克)

黃耆(40克)

桂皮(40克)

炙甘草(28克)

白朮(28克)

清氣湯,(《普濟》)治肌熱骨瘦者,陰衰陽盛也。是氣弱而血熱,則外蒸肌肉,內蒸骨髓,煩渴口乾,頰赤頭疼,飲食無味,心神驚悸,肢體痠疼,或時盜汗,或時咳嗽,或月家斷絕,或經極少,俗謂血勞,產後白蓐勞,及羸瘦之人,與清氣湯、羊乳丸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《清氣湯》是治療肌肉消瘦、骨瘦如柴的人的藥方,這種病症是陰氣衰敗、陽氣旺盛造成的。由於氣弱血熱,所以外蒸肌肉,內蒸骨髓,導致煩渴口乾、臉頰發紅、頭疼、飲食無味、心神驚悸、肢體痠疼,有時盜汗,有時咳嗽,或者月經斷絕,或者經血極少。民間把這種病稱為「血勞」,產後白蓐勞,以及體型瘦弱的人,都可以用清氣湯和羊乳丸來治療。

紫蘇子,五味子,大腹子,枳殼,桑白皮(微炒),菖蒲,地骨皮,白朮,柴胡,秦艽,獨活,乾葛,甘草(炙,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入紫蘇七片,烏梅一個,煎至七分,溫服。

白話文:

紫蘇子、五味子、大腹子、枳殼、桑白皮(微炒)、菖蒲、地骨皮、白朮、柴胡、秦艽、獨活、乾葛、甘草(炙,各等份)。

黃耆散(一名防風湯),治勞氣食後身疼倦,夜間盜汗。此因失血,榮衛損也。

白話文:

黃耆散(別名防風湯),用於治療勞累後進食,身體疼痛無力,夜間盜汗。這是因為失血太多,氣血虧損所致。

黃耆(一兩),白芍藥,防風,當歸,乾地黃(各七錢五分),甘草(半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食前。

白話文:

黃耆(60 公克),白芍藥、防風、當歸、乾地黃(各 45 公克),甘草(30 公克)

四白散,治男子婦人血虛發熱,夜多盜汗,不進飲食,四肢羸瘦,骨節拘攣,腳痛不能行。

白話文:

四白散,用於治療男女血氣不足,經常發熱,晚上常常盜汗,吃不下東西,四肢瘦弱,關節僵硬攣縮,腳痛到無法行走等症狀。

黃耆,厚朴,益智仁,藿香,白朮,白扁豆,陳皮(各一兩),半夏,白茯苓,人參,白豆蔻仁,天台烏藥,甘草(各半兩),京南芍藥,檀香,沉香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黃耆、厚朴、益智仁、藿香、白朮、白扁豆、陳皮:各一兩。

  • 半夏、白茯苓、人參、白豆蔻仁、天台烏藥、甘草:各半兩。

  • 京南芍藥、檀香、沉香:各一兩。

上為細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薑三片,棗一個,煎至七分,溫服。

桔梗飲子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心氣不足,解勞倦,益血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。取一碗水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大棗,一起煎煮至水分剩下七分左右,溫熱時服用。

這[桔梗飲子]是用來治療心氣不足的,可以解勞倦、補血。

黃耆,人參,麥門冬,苦梗,甘草(各一兩),青皮(半兩),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溫服。

白話文:

黃耆、人參、麥門冬、苦梗、甘草各一兩,青皮半兩。

如聖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婦人所稟血氣不足,不耐寒暑,易冒疾傷,月水不調,久而心虛,狀若心勞,四肢倦怠,筋骨少力,盜汗易驚。或時不寧,五心煩熱,肌膚不長,間作頭昏,飲食無味,胸膈不利。或產前產後受病,並可服之。

白話文:

如同聖散這種藥方(摘錄自《大全良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足,無法忍受寒暑,容易感染疾病和受傷,月經不調,時間久了會出現心虛的症狀,身體就像操勞過度一樣,四肢倦怠,筋骨無力,容易盜汗,容易被嚇到,有時會感到心神不寧,五心煩熱,皮膚不佳,偶爾會頭暈,飲食沒有味道,胸膈部不舒服。另外,產前產後受病的人也可以服用。

北柴胡,白茯苓,甘草,熟地黃,人參,當歸(各一兩),鱉甲,胡黃連,沉香,知母(各半兩),桑寄生,乾葛(各七錢半),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烏梅一個,棗二枚,麥門冬數粒,煎至八分,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  • 北柴胡:1兩

  • 白茯苓:1兩

  • 甘草:1兩

  • 熟地黃:1兩

  • 人參:1兩

  • 當歸:1兩

  • 鱉甲:半兩

  • 胡黃連:半兩

  • 沉香:半兩

  • 知母:半兩

  • 桑寄生:7錢半

  • 乾葛:7錢半

劫勞散,治心腎俱虛,勞嗽二三聲,無痰。遇夜發熱,熱過即冷,時有盜汗,四肢倦怠,體劣黃瘦,飲食減少,夜臥恍惚,神氣不寧,睡多異夢。此藥能治微嗽有唾,唾中有紅線,名曰肺痿,失治便成羸劣之疾。

白話文:

劫勞散,治療心腎俱虛,乾咳二三聲,沒有痰。遇夜發燒,發燒後即冷,時常盜汗,四肢倦怠,身體虛弱、黃瘦,飲食減少,夜晚睡覺恍惚,精神不安,睡覺多做奇怪的夢。此藥能夠治療輕微咳嗽有唾液,唾液中有紅線,叫做肺痿,如果治療不當便會變成虛弱的疾病。

白芍藥(六兩),綿黃耆(蜜炙,四兩),甘草(炙),人參(去蘆,酒洗),當歸(去蘆),半夏,白茯苓(去皮),熟地黃(洗淨,焙乾),五味子,阿膠(各二兩,炒),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七片,棗三枚,煎至九分,溫服,無時,日三。

白話文:

取白芍藥六兩、蜜炙綿黃耆四兩、炙甘草、去蘆酒洗人參、去蘆當歸、半夏、去皮白茯苓、洗淨焙乾熟地黃、五味子、炒阿膠各二兩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七片,大棗三枚,煎至九分,溫服,不拘時辰,一日三次。

筒骨煎,(《大全良方》)治諸虛疾羸瘦乏力,腰背引痛,心煩喘嗽,唾膿嘔血,頑涎壅盛,睡臥有妨,胸滿氣促,夜多盜汗,發焦耳鳴,皮寒骨熱,一切五勞七傷,骨蒸等候,並皆療治。

白話文:

筒骨煎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,可以治療各種虛弱疾病,如身體瘦弱無力、腰背痠痛、心煩氣喘、吐膿嘔血、頑固的涎液淤積、睡眠障礙、胸悶氣短、夜間盜汗、頭髮焦黃、耳鳴、皮膚寒冷、骨頭發熱等症狀,以及一切五勞七傷、骨蒸等疾病。

地骨皮,粉草,北柴胡,前胡,烏藥,麻黃(不去節),乾葛,青蒿,苦梗,知母,天仙藤,條黃芩(各一兩),人參,生乾地黃,秦艽,鱉甲,黃耆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地骨皮、粉草、北柴胡、前胡、烏藥、麻黃(不去節)、乾葛、青蒿、苦梗、知母、天仙藤、條黃芩(各一兩),人參、生乾地黃、秦艽、鱉甲、黃耆(各半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酒一分,豬筒骨一莖,炙焦,分為四服,桃柳枝各七寸,杏仁五粒,去皮尖、捶碎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加烏梅半個尤妙。一方,加當歸、芍藥。

白話文:

把上㕮咀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和一分酒,加上一根燒焦的豬筒骨,分成四份服用。另外,取七寸長的桃枝和柳枝各一根,五粒杏仁,去除外皮和尖端,搗碎。將所有材料一起煎煮,至七分熟後,去除渣滓,溫熱服用。如果加入半顆烏梅,效果會更好。另外一個配方中,可以加入當歸和芍藥。

滋血湯,治婦人經候不通,或血聚肢體麻木,肌熱身重,倦怠少力,將成勞瘵。不可妄行破血,宜滋養潤利。(見經閉。)

白話文:

滋血湯,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或血滯肢體麻木,肌肉發熱,身體沉重,疲倦乏力,即將演變成勞倦損耗。不可輕易用破血藥物,應以滋養潤滑為主。(詳見「經閉」條目。)

補中丸,(《余居士選方》)治婦人虛損諸疾。

白朮,地黃(各一兩),川芎,白芍藥,當歸,黃耆,人參,陳皮(各半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溫水下。

白話文:

補中丸,用來治療婦女因虛弱導致的各種疾病。

成分包括:白術、地黃(各一兩),川芎、白芍藥、當歸、黃芪、人參、陳皮(各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

溫中丸,(《普濟》)治衝任虛損,血氣虧傷,月水斷續,來不應期,或多或少,腹中㽲痛不實,寒熱煩壅,咽燥舌乾,心神松悸,頭目眩暈,肢體倦怠,腰背引痛,筋脈拘急,帶下赤白,飲食進退,或發寒熱。

白話文:

溫中丸(出自《普濟》)。治療衝任虛損、血氣虧傷、月經斷斷續續、來月經的時間不固定、月經量忽多忽少、腹部疼痛、寒熱煩躁、咽喉乾燥、舌頭乾燥、心神不寧、心悸、頭暈目眩、四肢疲乏、腰背痠痛、筋脈拘緊、白帶或赤帶、飲食不振,以及忽冷忽熱的症狀。

生地黃,生薑(二味各一斤,切碎,各研取汁,將薑汁炒地黃滓,卻將地黃汁炒生薑滓),白芍藥(二兩),人參(去蘆),蒲黃(炒),當歸(酒洗),琥珀(另研),白茯苓(去皮),黃耆(蜜炙),延胡索(炒),麥門冬(去心),烏梅肉(焙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黃、生薑(各一斤,切碎,各研取汁,用薑汁炒地黃渣滓,再用地黃汁炒生薑渣滓)

  • 白芍藥(二兩)

  • 人參(去蘆頭)

  • 蒲黃(炒過)

  • 當歸(用酒清洗過)

  • 琥珀(另磨成粉)

  • 白茯苓(去皮)

  • 黃耆(用蜂蜜炙烤過)

  • 延胡索(炒過)

  • 麥門冬(去心)

  • 烏梅肉(烘烤過,各一兩)

上為末,別用白艾葉一斤,水一斗,煎取濃汁,熬成膏,和前藥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米飲下,空心食前。

白話文:

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另取一斤白色的艾葉和一斗水,一起煮成濃汁,熬成膏狀,與前一味藥一起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空腹,飯前服用。

人參丸,(《十便良方》)養陰生血補虛。

人參,鹿角膠(炒),熟地黃,芍藥,當歸,白朮,川芎(各等分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人參丸,出自《十便良方》,具有滋養陰液、生血補虛的功效。

成分包括:人參、炒鹿角膠、熟地黃、芍藥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(各等份量)。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秘方十補丸,治婦人諸虛百損,榮衛不調,形體羸瘦,面黃背倦,口苦舌乾,心忪多汗,血衰氣盛,寒熱往來,一切血崩帶下,墜胎落孕,此藥皆治。孕婦服之,尤有神效。

白話文:

祕方十補丸,用於治療婦女身體虛弱,各種虧損,氣血不調,身體瘦弱,面色發黃,背部疲乏,口苦舌乾,心神不安,多汗,血虛氣盛,寒熱交替,各種血崩、帶下、流產、胎兒死亡等症狀。孕婦服用,效果尤其顯著。

熟乾地黃(淨洗,酒浸蒸過,焙乾,秤重四兩),肉蓯蓉(酒浸,焙乾),人參,綿黃耆(去蘆,蜜炙),川芎,當歸(去蘆,酒浸焙),白芍藥(洗),白茯苓,白朮(去蘆,洗淨炒,各二兩),甘草(炙,半兩),肉桂(一兩,去皮)

白話文:

  • 熟乾地黃(清洗乾淨,用酒浸泡,蒸過,然後烘焙乾燥,稱重四兩)

  • 肉蓯蓉(用酒浸泡,然後烘焙乾燥)

  • 人參

  • 綿黃耆(去掉蘆頭,用蜂蜜炙烤)

  • 川芎

  • 當歸(去掉蘆頭,用酒浸泡,然後烘焙乾燥)

  • 白芍藥(清洗乾淨)

  • 白茯苓

  • 白朮(去掉蘆頭,清洗乾淨,炒過,各二兩)

  • 甘草(用火烘烤至焦黃,半兩)

  • 肉桂(一兩,去皮)

上為細末,用好酒調山藥末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食前米湯或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優質的酒調和山藥粉做成糊狀,再搓成丸子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在飯前用米湯或溫酒送服。

五聖丸,調益榮衛,滋養氣血。治衝任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,崩中漏下,血瘕塊硬,發渴疼痛,妊娠宿冷,將理失宜,胎動不安,血下不止,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,惡露不下,結生瘕聚,小腹堅痛,時作寒熱。

白話文:

五聖丸可調理榮衛、滋養氣血。治療沖任虛損,月經不調,臍腹部絞痛,崩漏下血,血瘤塊硬,口渴疼痛,妊娠期間受寒,胎動不安,血下不止,以及產後乘虛風寒入侵體內,惡露不下,形成瘕聚,小腹堅痛,時常發作寒熱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藥,熟乾地黃(各一兩),生乾地黃(二兩),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食前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3.75克),生地黃(7.5克)。

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,用酒煮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約60到70粒,在飯前用溫酒送服。

七補丸,(《十便良方》)治婦人氣血虛弱,衝任不和,腹中經結,狀若懷孕,月候尚來,未分經脈,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七補丸(出自《十便良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氣血虛弱、衝任不和、腹中經結、狀似懷孕,月經尚來,未分經脈的症狀。

當歸,芍藥,川芎(各三分),白芷,白朮,熟地黃,阿膠(炒,各二分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。空心米飲下。

羊乳丸,治虛勞羸瘦。

秦艽,柴胡,地骨皮,山茱萸肉,黃耆(蜜炙),地黃(酒浸蒸過,各等分),

白話文:

當歸、芍藥、川芎各取三分,白芷、白朮、熟地黃、炒阿膠各取二分。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空腹時以米湯送服。

羊乳丸,用於治療虛勞體弱消瘦。

秦艽、柴胡、地骨皮、山茱萸肉、蜜炙黃耆、酒浸蒸過的地黃,這些藥材等量配伍使用。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煎人參湯下,不拘時候,日進三服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煎過的人參湯送服。服用次數不限,每天服用三次。

人參鱉甲丸,(《普濟》)治婦人一切虛損,肌肉瘦瘁,盜汗心忪,咳嗽上氣,經脈不調,或作寒熱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人參鱉甲丸(出自《普濟方》)適用於治療女性因氣血虛弱而引起的各種虛損症狀,包括肌肉消瘦、盜汗、心悸、咳嗽、氣喘、經絡不通暢、寒熱交替、食慾不振等。

杏仁(湯浸,去皮尖,炒),人參,當歸,赤芍藥,甘草(炙),柴胡,桔梗(去蘆,各一兩),地骨皮,宣黃連(去須),胡黃連(各七錢半),肉桂(去粗皮),木香(各半兩),麝香(另研,半錢),鱉甲(一枚,重二兩者,醋炙黃色)

白話文:

杏仁(浸泡熱水,去皮和兩端尖角,炒熟),人參,當歸,赤芍藥,甘草(炙烤過的),柴胡,桔梗(去蘆,各一兩),地骨皮,宣黃連(去除鬚),胡黃連(各七錢半),肉桂(去粗皮),木香(各半兩),麝香(另外研磨,半錢),鱉甲(一枚,重二兩,用醋炙烤至黃色)

上為細末,用青蒿一斤,研爛絞汁,童子小便五升,酒五升,同熬至二升,次入真酥三兩,白沙蜜三兩,再熬成膏,冷方下眾藥末,搜和令勻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溫酒送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上為細末,使用青蒿一斤,研磨成汁,童子小便五升,酒五升,一起熬煮至二升,接著放入真酥三兩,白沙蜜三兩,再熬煮成膏,冷卻後加入其他藥末,均勻混合,丸成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

艾前丸,(東垣),治婦人諸虛。

北艾葉,大當歸(各二兩),香附子(四兩),

上醋煮半日,焙乾為末,再用醋煮糊丸,艾醋湯下。

耆味丸,(東垣),補虛敗。

黃耆(四兩,鹽水浸,火炙),北五味(二兩)

上為末,秫米糊丸,空心鹽酒下。

〔無熱虛勞〕

白話文:

艾前丸,(東垣),治療婦女各種虛弱症狀。

北艾葉和大當歸各二兩,香附子四兩,

以上材料用醋煮半天,然後烤乾磨成粉末,再用醋煮成糊狀製成丸劑,用艾醋湯送服。

耆味丸,(東垣),用於補虛損。

黃耆四兩,先用鹽水浸泡後以火炙過;北五味二兩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秫米糊製成丸劑,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

[無熱虛勞]

〔大〕,婦人冷勞,屬血氣不足,臟腑虛寒,以致臍下冷痛,手足時寒,月經失常,飲食不消,或時嘔吐,惡寒發熱,骨節痠疼,肌膚羸瘦,面色痿黃也。

〔薛〕,前證有內外真寒,然有內外真熱,亦有內真熱而外假寒者,又有內真寒而外假

白話文:

【大】,女性體寒,屬於血氣不足,臟腑虛寒,導致臍下疼痛,手腳有時寒冷,月經失調,飲食不消,或有時嘔吐,惡寒發熱,骨節痠痛,肌肉皮膚瘦弱,面色發黃。

熱者。若飲食難化,大便不實,腸鳴腹痛,飲食畏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外真寒之證也。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,八味地黃丸以壯火。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冷,手足煩熱,面赤嘔吐,不畏風寒,此內外真熱之證也。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陽,六味丸以壯水。若飲食如常,大便堅實,胸腹痞脹,飲食喜寒,手足逆冷,面黃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熱而外假寒也。亦用解毒湯、六味丸。若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吞酸噯氣,胸腹痞滿,手足逆冷,面赤嘔吐,畏見風寒,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。亦用附子理中湯與八味丸。當求其屬而治之。經曰: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,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,泛以寒熱藥治之,則舊疾未去,新病復生矣。夫所謂屬者,猶主也,謂心腎也。求其屬也者,言水火不足而求之於心腎也。火之源者,陽氣之根,即心是也。水之主者,陰氣之根,即腎是也。非謂火為心,原為肝,水為腎,主為肺也。,一婦食少作嘔,口吐痰涎,面黃腹痛,月經不調,手足逆冷。此內外俱寒之證,以六君加附子、木香治之而愈。一婦忽嘔吐酸水,內熱作渴,飲食不進,惟喜冷水,面色青赤,投之以藥,入口即吐。此內外真熱之證,積十餘日,以黃連一味,煎湯飲之。徐加白朮、茯苓,仍加陳皮、當歸、炙甘草。至月餘始進米飲稀粥,調理而愈。一婦內熱作渴,大便秘結,畏惡風寒,手足逆冷。此內真熱而外假寒,先用黃連解毒湯,後用六味丸而愈。一婦初患痰喘熱渴,醫以降火散氣治之,肌日削而氣日索,延至甲辰,木旺痰盛,身熱口腐,腹脹神昏,絕食幾死,此虛熱無火,投以壯水生土之劑,隨服隨效。越數歲夏初,坐則頭墜不能起視,臥則背冷覺風透體,煩熱暈眩,咳嘔痰湧,手足麻冷。此內真寒外假熱之證也,遂以大補薑附之劑投之,不三四服而大勢已平,仍以前藥加減而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消化不良、大便不成形、腹痛腹脹、畏懼寒冷飲食、手腳冰冷、面色發黃、嘔吐、畏懼風寒等症狀,則為真寒體質。治療方法以附子理中湯溫補陽氣,八味地黃丸溫補腎水。

如果飲食正常、大便乾硬、胸腹脹滿、喜食冷飲、手腳發熱、面紅、嘔吐、不怕風寒等症狀,則為真熱體質。可以用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,用六味丸滋補腎水。

如果飲食正常、大便乾硬、胸腹脹滿、飲食喜冷、手腳冰冷、面黃、嘔吐、畏懼風寒等症狀,則為內熱外寒假象。治療方法也用黃連解毒湯和六味丸。

如果食慾不振、大便不成形、口酸、噯氣、胸腹脹滿、手腳冰冷、面紅嘔吐、畏懼風寒等症狀,則為內寒外熱假象。治療方法以附子理中湯和八味丸溫補腎陽。

治病要根據病人的症狀,正確地辨別病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古人說,要滋補陽氣,來消除陰寒之氣,要壯大腎水,來制約陽光之氣。如果不知道是真水不足還是真火不足,而盲目地用寒熱藥物治療,那麼舊病沒有治癒,新的疾病又會產生。

所謂的「屬」,就是指心和腎。所以「求其屬」的意思就是,要從心和腎來求治水火不足的病症。火之源是指陽氣的根源,也就是心。水之主是指陰氣的根源,也就是腎。這並不是說火是心,水是腎,而是說火是心所主宰,水是腎所主宰。

有一個女人,食慾不振,嘔吐,口吐痰涎,面黃,腹痛,月經不調,手腳冰冷。這是內外俱寒的證狀,用六君加附子、木香治療後痊癒。

有一個女人,突然嘔吐酸水,內熱口渴,不思飲食,只喜歡喝冷水,面色青紅。服用藥物後,入口即吐。這是內外真熱的證狀,積累十幾天了。用黃連一味,煎湯服用。慢慢加入白朮、茯苓,又加入陳皮、當歸、炙甘草。直到一個月後才開始吃米湯稀粥,調理後痊癒。

有一個女人,內熱口渴,大便祕結,畏懼風寒,手腳冰冷。這是內熱外寒假象,先用黃連解毒湯,再用六味丸治療後痊癒

有一個女人,最初患痰喘熱渴,醫生用清熱化痰的藥物治療,肌肉日漸消瘦,氣息日漸微弱,拖到甲辰年,木氣旺盛,痰液增多,全身發熱,口舌潰爛,腹脹神昏,絕食幾乎死去。這是虛熱無火,用滋補腎水、健脾益氣的藥物治療,隨服隨效。過了幾年,夏初,她坐下就頭暈,不能抬起頭來。躺下就覺得背冷,感覺風可以透體而過,煩躁頭暈,咳嗽嘔吐痰液湧出,手腳麻木冰涼。這是內真寒外假熱的證狀,於是用大補薑附的藥物治療,不三四服,病情就平穩了,仍然用以前藥物加減,最終痊癒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食慾不振、大便不成形、口中有酸味、打嗝、胸腹脹滿、手腳冰冷、面部潮紅嘔吐、怕風怕冷等症狀,這實際上是體內寒氣重而外在表現為熱的假象。治療時應使用附子理中湯和八味丸來溫補腎陽。

治病要根據病人的症狀,準確地辨別病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古人說,通過滋補陽氣可以消除陰寒之氣,通過增強腎水的功能可以調節過旺的陽氣。如果不瞭解是真水不足還是真火不足就盲目用藥,可能會導致舊疾未愈又添新病。

所謂的“屬”,指的是心與腎。所以“求其屬”的意思就是,從心和腎入手治療水火不平衡的問題。火的根源是指陽氣,即心臟;水的主導者指陰氣,即腎臟。這裡不是說火就是心,水就是腎,而是說火是由心所控制,水是由腎所控制。

有一位女性患者,表現為食慾不佳、嘔吐、口吐痰涎、面色發黃、腹痛、月經失調、手腳冰涼。這是內外皆寒的症狀,經過六君子湯加附子和木香治療後痊癒了。

另一位女性患者,突然嘔吐酸水,內有熱感且口渴,不想吃東西,只想喝冷水,面色青中帶紅。服藥後立即嘔吐出來。這是內外都是真實熱症的表現,已經持續十多天了。開始僅用黃連煎湯服用,慢慢加入白術、茯苓,隨後再加入陳皮、當歸、炙甘草。直到一個月後才開始能吃稀粥,經過調理後痊癒。

還有一位女性患者,感到內熱口渴,便秘,同時害怕風寒,手腳冰冷。這是內熱外寒的假象,先用了黃連解毒湯,接著以六味丸治療,最終恢復健康。

最後一位女性患者,起初患有痰喘、發熱及口渴,醫生給予清熱化痰藥物治療,但她的肌肉日漸消瘦,呼吸變得微弱。到了甲辰年,由於木氣旺盛,痰液增多,全身發熱,口腔潰爛,腹部脹滿神志不清,幾乎不吃東西瀕臨死亡。這是虛熱無火的狀態,通過滋養腎水、健脾益氣的方法治療,隨服隨見效。幾年後,在初夏時節,她坐下就會頭暈無法抬頭,躺下則感覺背部寒冷如被風吹透,煩躁頭暈,咳嗽伴有大量痰液咳出,手腳麻木冰冷。這是內裡真正寒涼外表卻顯得熱的現象,於是採用大量補益姜附的藥物治療,幾劑藥後病情穩定下來,並繼續調整之前的藥物配方直至完全康復。

韓懋治其嫂年三十餘,十八胎九殞八夭,會家難作,驚憂過甚,遂昏昏不省人事,口唇舌皆瘡,或至封喉,下部虛脫,白帶如注。如此四十餘日,或時少蘇,至欲自縊,悲不能堪。醫或投涼劑解其上,則下部疾愈甚;或投熱劑,及以湯藥熏蒸其下,則熱暈欲絕。此亡陽證也,急以鹽煮大附子九錢為君,制以薄荷、防風,佐以薑、桂、芎、歸之屬,水煎入井,冰冷與之,未盡劑鼾睡通宵,覺即能識人。或曰:此何謂也?曰:方書有之,假對假,真對真爾。

白話文:

韓懋治療他嫂子的病,她嫂子年齡三十多歲,已經懷了十八次孕,但有九次流產、八次早夭,家裡還剛好發生不幸的事情,造成她受到驚嚇、憂傷過度,於是昏昏沉沉失去了知覺,嘴巴、嘴脣、舌頭都有傷口,甚至嚴重到喉嚨都被堵住了,下半身虛弱無力,白帶像水一樣一直流。這種情況持續了四十多天,偶爾清醒一下,想到要自殺,悲痛難以承受。醫師有些人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上半身的症狀,可是下半身的病就更加嚴重;有些人用溫熱的藥物,或者用湯藥薰蒸下半身,可是她卻因此昏熱得快要死掉。這是陽氣不足的症狀,趕快用鹽煮大附子九錢做主藥,酌加薄荷、防風,再輔助薑、桂、川芎、當歸等藥材,用水煎煮後放入井水中冰鎮,冰冷地給她喝,還沒喝完一劑藥,她就鼾聲大作,睡了一整晚,醒來後就能認人了。有人問:這是什麼道理?韓懋回答:醫書上說,假對假,真對真罷了。

上乃假熱,故以假冷之藥從之,下乃真冷,故以真熱之藥反之,斯上下和而病解矣。續以女金丹錯綜以三二方,不但去其疾,且調治元氣。無何,連生二子。(以上論及治驗,有無當於虛勞者,而實治寒熱變通之大法,不可不察也。)

白話文:

上半身是虛熱,所以用滋陰降火的藥物來治療,下半身是真寒,所以用溫陽散寒的藥物來治療,這樣上下和諧,疾病就會減輕。再用女金丹,錯綜交替使用一、二種藥方,不僅能治癒疾病,還能調養元氣。不久,連續生了兩個兒子。(以上論述了治病的驗證,無論是否適用於虛勞的治療,實際上治癒寒熱病症變化的通法,不可不注意。)

〔局〕大聖散,治婦人血海虛冷,久無子息,及產後敗血衝心,中風口噤,子死腹中,掰開口灌藥,須臾生下,便得無恙。治墜胎腹中攻刺疼痛,橫生逆產,胎衣不下,血運血癖,血滯血崩,血入四肢,應血臟有患,及諸種風氣。或傷寒吐逆咳嗽,寒熱往來,遍身生瘡,頭痛惡心,經脈不調,赤白帶下,乳生惡氣,胎臟虛冷,數曾墜胎,崩中不定,因此成疾。室女經脈不通,並宜服之。常服暖子宮,和血氣,悅顏色,退風冷,消除萬病,兼療丈夫五勞七傷虛損等病。

白話文:

大聖散可以治療婦女因血海虛冷導致長期不孕的情況,以及產後敗血上湧到心臟、中風嘴巴緊閉、胎兒死在腹中等情況。將藥物掰開嘴巴灌入,不久之後就可以生下孩子,並且母子平安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流產引起的腹部劇痛、難產、胎盤不下、血液循環不暢、月經異常出血、四肢冰冷等與血液相關的疾病,以及其他各種風濕病症。

對於感冒引起的嘔吐、咳嗽、發熱和畏寒交替出現、全身長瘡、頭痛惡心、月經不調、白帶或紅色分泌物異常、乳房腫脹疼痛、多次流產導致的虛弱寒冷、持續性的月經崩漏所引發的疾病等,也適用此藥。未婚女子月經不通也可以服用。

經常服用這種藥可以溫暖子宮、調節血液、使面色紅潤、驅除風寒,並能夠消除多種疾病。同時,它對男性由於勞累過度或身體虧損造成的五勞七傷也有療效。

澤蘭葉,石膏(研,各二兩),卷柏(去根),白茯苓(去皮),防風(去蘆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,細辛(去苗),柏子仁(微炒),桔梗,吳茱萸(湯洗七次,焙炒,各一兩),五味子(揀淨),人參,藁本(去苗),乾薑(炮),川椒(去目、閉口者,微炒出汗),白芷,白朮,黃耆(去苗),川烏(炮,去皮臍),丹參(各三分),蕪荑(微炒赤),甘草(炙),川芎,芍藥,當歸(各一兩三分),白薇,阿膠(碎,炒燥,各半兩),肉桂(一兩一分),生乾地黃(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澤蘭葉、石膏(研,各 120 克),卷柏(去根)、白茯苓(去皮)、防風(去蘆)、厚朴(去粗皮,用薑汁炙烤)、細辛(去苗)、柏子仁(微炒)、桔梗、吳茱萸(用湯水清洗 7 次,並焙炒,各 60 克),五味子(揀去雜質)、人參、藁本(去苗)、乾薑(炮製)、川椒(去目、閉口,微炒出汗)、白芷、白朮、黃耆(去苗)、川烏(炮去皮臍)、丹參(各 18 克),蕪荑(微炒至赤色)、甘草(炙烤)、川芎、芍藥、當歸(各 78 克)、白薇、阿膠(碎,炒至乾燥,各 30 克)、肉桂(63 克)、生乾地黃(90 克)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臨臥熱酒調下。若急疾有患,不拘時候,日三服。

渾身碎痛飲子,治婦人勞倦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或臨睡前用熱酒調服。如果病情緊急,不受時間限制,每日可服用三次。

此方名為[渾身碎痛飲子],用於治療婦女因勞累而引起的不適。

虎骨(五錢),防風,藁本,甘草,白芷,茯苓(各二錢),當歸,芍藥,續斷,白朮,附子(各二錢),

白話文:

虎骨(五錢), 防風、藁本、甘草、白芷、茯苓(各二錢), 當歸、芍藥、續斷、白朮、附子(各二錢)。

上為粗末,薑棗煎服,不拘時。

十全大補湯治婦人冷勞最妙。(方見雜病虛勞。)

白話文:

將材料磨成粗末,用薑和棗煎煮後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。

十全大補湯治療婦女冷勞效果最好。(方劑詳見雜病虛勞部分。)

當歸木香湯,治婦人血氣虛勞,令人頭目昏眩,語聲沉重,舌根強硬,言語謇澀,口苦不食,白日困睡,夜有虛汗,神思恍惚,夢寢驚悸,面色痿黃,頻發喘嗽,遍身疼痛,腳氣走注,四肢沉重,背胛拘急,時發寒熱,五心煩躁,唇乾多渴,胸膈不利,咽喉噎塞,尫羸瘦弱。經曰:大脈為勞,宜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當歸木香湯

適用於治療婦女性氣血虛弱、頭暈目眩、聲音低沉、舌根僵硬、言語不清、口苦不思飲食、白天昏昏欲睡、晚上盜汗、思緒恍惚、夢中驚悸、面色萎黃、經常咳嗽、全身疼痛、腳氣浮腫遊走不定、四肢沉重、背部僵硬、時常發冷發熱、五心煩躁、嘴脣乾裂口渴、胸悶氣滯、咽喉梗塞、身體瘦弱。

  • 經曰:大脈為勞,宜服。

經典記載:大脈為勞,應服用當歸木香湯治療。

當歸,青皮,五加皮,海桐皮,陳皮,丁皮,桑白皮,地骨皮,牡丹皮,棕櫚皮(燒存性,各一兩),赤芍藥,木香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當歸、青皮、五加皮、海桐皮、陳皮、丁皮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棕櫚皮(燒成灰後備用,每種一兩),赤芍藥、木香(每種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水一盞,入香油一二點,古錢一文,洗,同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熟乾地黃丸(方見前通治門。)

白話文:

上藥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(約 3.8 公克),加入一碗水、一兩滴香油、一個古錢幣,一起煮到剩下七分滿。不限時間,溫熱服用。

木香丸,治婦人冷勞,經脈不調,臟腑氣滯,四肢疼痛,飲食無味,漸加羸瘦。

白話文:

木香丸,治療婦女寒冷勞累,經絡不調,臟腑氣滯,四肢疼痛,飲食沒有胃口,漸漸消瘦。

木香,琥珀,吳茱萸(炮),當歸,牡丹皮,赤芍藥,三稜,附子(炮),延胡索,川芎(各三分),乾薑,人參,桂心(各半兩),北柴胡,白朮,鱉甲(醋煮去裙,炙),厚朴,熟地黃,陳橘皮(各一兩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木香、琥珀、吳茱萸(炮製)、當歸、牡丹皮、赤芍藥、三稜、附子(炮製)、延胡索、川芎(各三分),乾薑、人參、桂心(各半兩),北柴胡、白朮、鱉甲(用醋煮去裙邊,再炙烤)、厚朴、熟地黃、陳橘皮(各一兩)。

煮肝散,治婦人冷勞,脾胃虛乏,大腸轉泄,水穀不化,四肢羸瘦,口內生瘡,不思飲食,漸加無力。

白話文:

煮肝散,用於治療婦女因產後失調或久病虛弱所引起的脾胃虛弱、大腸泄瀉、消化不良、四肢消瘦、口腔潰瘍、食慾不振、精神疲乏等症狀。

北柴胡,縮砂仁,蒔蘿,蓽茇(各三分),白朮,白芷,胡椒,白薑,陳皮,山茵陳,人參,蕪荑仁,木香,紫菀,白芍藥,北細辛,桂心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北柴胡、縮砂仁、蒔蘿、蓽茇(各三錢),白朮、白芷、胡椒、白薑、陳皮、山茵陳、人參、蕪荑仁、木香、紫菀、白芍藥、北細辛、桂心(各二錢半)。

上為細末,以豶豬肝一具,去脂膜切如柳葉片,以新汲水洗過,入蔥白三寸,細切,入藥末半兩於銚內,以新水二大盞,入鹽醋少許,以瓷碗合煮令水盡,空心以意食之。吃前飲下食後良久,飲暖酒一盞為妙,晚食前熱服。

硇砂煎丸,治婦人冷勞,心腹積聚,腹肋疼痛,四肢羸瘦,不食。

白話文:

上等的方法是,用豬肝一具,去掉脂肪膜,切成柳葉片的形狀,用新汲的水清洗過,放入切成三寸長的蔥白,再放入藥末半兩於銚內,加入新水二大盞,再加入少許的鹽和醋,用瓷碗合煮令水煮完,空腹時認真食用。在食用之前喝下,食用完畢一段時間後,喝一杯溫酒最好,在晚飯前熱熱服用。

鱉甲(醋炙),桃仁(去皮、尖,麩炒),木香,五靈脂(去土石,炒),當歸(各一兩),硇砂(二兩,醋一升,熬成膏)

白話文:

  • 鱉甲(用醋蒸烤):1兩

  • 桃仁(去皮、尖,用麩皮炒過):1兩

  • 木香:1兩

  • 五靈脂(去土石,炒過):1兩

  • 當歸:1兩

  • 硇砂(研磨成粉,用醋1升熬成膏):2兩

上為細末,用硇砂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溫酒下二十丸。(此方硇砂太多,不宜輕用。)

〔有熱虛勞〕

白話文:

將中藥研磨成細末,使用硃砂軟膏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,用溫酒送服二丸。(此方所需的硃砂含量過高,不可輕易使用。)

〔大〕,婦人熱勞,由心肺壅熱,傷於氣血,以致心神煩躁,頰赤頭疼,眼澀唇乾,口舌生瘡,神思昏倦,四肢壯熱,飲食無味,肢體痠疼,心忪盜汗,肌膚日瘦,或寒熱往來。當審其所因,調補氣血,其病自愈矣。

白話文:

[(大症狀)熱勞,] 婦女因熱病而勞累,由心肺鬱熱,傷於氣血,以至於心神煩躁,兩頰發紅、頭痛、眼睛乾澀、嘴脣乾燥、口腔及舌頭長瘡,思維昏沉、疲倦,四肢發熱,吃東西沒有味道,身體痠痛,心神不定且盜汗,皮膚日漸消瘦,有時候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。應當仔細審視引起熱勞的原因,調養氣血,病情自然就會好轉了。

〔薛〕,前證乃壯火食氣,虛火煎熬真陰之所致也。王太僕云:如大寒而甚,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。熱來復去,晝見夜伏,夜發晝止,是無火也。當治其心。如大熱而甚,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。熱動復止,倏忽往來,時動時止,是無水也。當助其腎。心盛則生熱,腎盛則生寒,腎虛則寒動於中,心虛則熱收於內。竊謂前證,若肝脾血虛,用四物、參、術。肝脾鬱怒,小柴胡合四物湯。脾胃氣虛,補中益氣湯。肝脾血虛,加味逍遙散。肝經風熱,加味小柴胡湯。心經血虛,天王補心丹。肺經氣虛,人參補肺湯。肝經血虛,加味四物湯。大抵午前熱屬氣分,用清心蓮子飲。(方見雜病青皮。)午後熱屬血分,用四物湯、參、朮、牡丹皮。熱從左邊起,肝火也,實則四物湯、龍膽、山梔;虛則四物、參、朮、黃耆。熱從臍下起,陰火也,四物、參、朮、黃柏、知母(酒拌,炒黑)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肉桂,如不應,急用加減八味丸。不時而熱,或無定處,或從腳心起,此無根虛火也,用加減八味丸,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、五味主之。

白話文:

薛氏所說的證狀,都是因壯火消耗精氣,虛火煎熬真陰所引起的。王太僕說:如果是大寒而感到極熱,熱而不能緩解,這是沒有火的緣故。如果熱來復去,白天出現晚上消失,晚上發作白天停止,這是沒有火的緣故。應該治療心臟。如果是大熱而感到極寒,寒而不能緩解,這是沒有水的緣故。如果熱動復止,忽冷忽熱,時有時無,這是沒有水的緣故。應該補腎。心盛則生熱,腎盛則生寒,腎虛則寒動於中,心虛則熱收於內。我認為,前面的證狀,如果是肝脾血虛,用四物、參、術。肝脾鬱怒,用小柴胡合四物湯。脾胃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。肝脾血虛,用加味逍遙散。肝經風熱,用加味小柴胡湯。心經血虛,用天王補心丹。肺經氣虛,用人參補肺湯。肝經血虛,用加味四物湯。

一般來說,午前發熱屬於氣分熱,用清心蓮子飲。(方見雜病青皮。)午後發熱屬於血分熱,用四物湯、參、朮、牡丹皮。從左邊開始發熱,是肝火,實證就用四物湯、龍膽、山梔;虛證就用四物、參、朮、黃耆。從臍下開始發熱,是陰火,用四物、參、朮、黃柏、知母(酒拌,炒黑)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肉桂,如果效果不好,就要立即用加減八味丸。不定時發熱,或者沒有固定位置,或者從腳心開始發熱,這是無根虛火,用加減八味丸,以及十全大補湯加麥門、五味。

一婦經行不調,飲食少思,日晡熱甚,此肝脾氣血俱虛,用十全大補加山茱萸、山藥、牡丹皮、麥門、五味而愈。次年秋,寒熱如瘧,仍用前藥而愈。一婦生育多胎,月經不調,兩足發熱,年餘其身亦熱,勞則足痠痛,又年許,唇腫裂痛,又半年唇裂見血,形體瘦倦,飲食無味,月水不行,此氣血俱衰之證,彼誤用通經丸等藥,復傷氣血,遂致不起。

黃耆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羸瘦,四肢煩疼,心躁口乾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,月經失調,飲食減少,思慮過多,下午發熱加重。這是肝、脾、氣、血都虛弱所致,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、山藥、牡丹皮、麥門冬、五味子等藥物治療,病就好了。第二年秋天,患者又出現了寒熱交替發作,像瘧疾一樣。仍然用以前的中藥治療,病就好了。一位婦女,生育過的胎次比較多,月經不調,兩隻腳發熱,一年多以後全身也發熱,勞累後兩隻腳痠痛。又過了一年多,嘴脣又腫又裂,疼痛,又過了半年,嘴脣裂開流血,身體瘦弱疲倦,飲食沒有味道,月經不來。這是氣血都衰弱的證狀。她誤用通經丸等藥物,損傷了氣血,於是導致無法康復。

人參,黃芩,當歸(各七錢半),北柴胡(去皮,一兩半),黃耆,地骨皮,赤茯苓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,赤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薑五片,煎六分,去滓,溫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黃芩、當歸各七錢半,北柴胡去皮一兩半,黃耆、地骨皮、赤茯苓、麥門冬去心、生地黃、赤芍藥各一兩,炙甘草一錢半。

逍遙散,(《集成》)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忪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減食嗜臥,及血熱相傳,月水不調,臍腹脹痛,寒熱如瘧。又主室女血弱陰虛,榮衛不和,痰嗽潮熱,肢體羸瘦,漸川芎蒸。

白話文:

逍遙散(摘錄自《集成》),用於治療血虛勞倦、五心煩熱、四肢疼痛、頭昏眼花、心悸臉紅、口乾舌燥、發熱盜汗、食慾不振、嗜睡,以及血熱相傳、月經不調、臍腹脹痛、寒熱交替如瘧疾。此外,還用於治療室內女性血虛陰虛、榮衛不和、痰嗽潮熱、四肢瘦弱,逐漸川芎蒸。

白茯苓,白朮(去蘆),白芍藥,當歸(去蘆,酒浸半日,微炒),北柴胡(去苗,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白茯苓、白朮(去除蘆根)、白芍藥、當歸(去除蘆根,浸泡在酒中半日,微炒)、北柴胡(去除嫩苗,各一兩)、甘草(炙烤過,一兩半)。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薑三片,麥門冬二十粒,去心,煎服,不拘時候。一方加知母、地骨皮。一方薄荷湯下,無門冬。一方名人參散。治婦人血熱虛勞骨蒸,兼治邪熱客於經絡,痰嗽煩躁,頭目昏痛,夜多盜汗。補真氣,解勞倦。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半夏、當歸、赤芍藥、乾葛、甘草、黃芩,各等分,㕮咀。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的水,加上三片薑,二十粒麥門冬,去除麥門冬的中心,煎服,不拘什麼時候服用。

另一種方子,加入知母、地骨皮。

另一種方子,用薄荷湯送服,不加麥門冬。

另一種方子,加入人參散。

這些方子可以治療婦女血熱虛勞骨蒸,兼治邪熱客於經絡,痰嗽煩躁,頭目昏痛,夜多盜汗。

另外也能補真氣,解勞倦。

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半夏、當歸、赤芍藥、乾葛、甘草、黃芩,各等分,搗碎拌勻。

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二個,煎至六分,不拘時候溫服。應有勞熱之證,皆可服之,熱退即止。

子芩散,(《拔粹》)涼心肺,解勞除熱,使榮衛順,血不絕。

黃耆(一兩),白芍藥,子芩,人參,白茯苓,麥門冬(去心),生乾地黃(各半兩),苦梗(二錢半),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半,加入五片生薑和兩個棗子,煎煮至剩下六分量的藥汁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對於有勞累導致發熱的症狀,都可以服用這個方劑,等到熱退了就停止服用。

子芩散(出自《拔粹》)能夠清涼心肺,解除因勞累引起的熱症,使營養和防禦功能順暢,血液不斷絕。

所需材料:黃耆一兩,白芍藥、子芩、人參、白茯苓、去心麥門冬、生乾地黃各半兩,苦梗二錢半。

上為粗末,先用竹葉一握,小麥七十粒,水三盞,薑三片,煎至一盞半,入藥末三錢,重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在最開始時藥材粗糙簡陋,先用一把竹葉、七十粒小麥、三杯水、三片生薑,煎到一杯半的量,加入三錢藥末,再煎到七分滿,去渣後溫服。

知母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,體瘦壯熱,四肢煩疼,咽喉不利,少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知母散(出自《聖惠方》),治療婦女因熱性勞動引起的疾病,症狀包括身體消瘦、身體發熱、四肢痠痛、咽喉不適、食慾不振等。

知母,黃芩(各七錢半),柴胡(去苗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赤芍藥,麥門冬(去心),射干,川升麻(各七錢半),甘草(半兩,炙微赤,銼)

白話文:

知母、黃芩(各 21 克),柴胡(去除根部)、生乾地黃(各 30 克),赤芍藥、麥門冬(去除種子)、射干、川升麻(各 21 克),甘草(15 克,烤至微紅,切碎)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竹葉二十七片,同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白話文:

藥方:上為粗散藥粉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中盞,放入生薑半分,竹葉二十七片,一起煎煮至六分水量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半夏散,(《大全》)治婦人熱勞,煩渴口乾,體瘦無力,四肢疼痛,或時寒熱,痰逆嘔吐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半夏散(出自《大全》),治療婦女因熱勞引起的煩渴口乾、身體消瘦無力、四肢疼痛,或時而寒熱交替、痰逆嘔吐,食慾不振的症狀。

半夏,知母,苦梗,人參,赤茯苓,秦艽,赤芍藥,麥門冬,烏梅肉(各半兩),鱉甲(醋炙),北柴胡,黃耆(各一兩),大腹皮(七錢半),甘草(二錢半),

白話文:

半夏、知母、苦梗、人參、赤茯苓、秦艽、赤芍藥、麥門冬、烏梅肉各半兩,鱉甲用醋炙,北柴胡、黃耆各一兩,大腹皮七錢半,甘草二錢半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秦艽散,(《大全》)治血經有熱,月脈凝滯,五心煩倦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半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到剩下七分,去掉藥渣後溫服,不受時間限制。

秦艽散,(出自《大全》)用於治療血中有熱、月經不調、身體煩躁疲倦。

麥門冬,秦艽(各一兩),生地黃,當歸(各半兩),地骨皮,鬱金,蘇木(各二錢半),

白話文:

  • 麥門冬:一兩

  • 秦艽:一兩

  • 生地黃:半兩

  • 當歸:半兩

  • 地骨皮:二錢半

  • 鬱金:二錢半

  • 蘇木:二錢半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半,水一盞,紅花少許,同煎至七分,溫服。若經脈調,不用紅花。忌酒與熱物。此方可服一年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半,加一碗水,少許紅花,一起煎煮至七分熟,溫熱服下。如果經脈調和,就不需要加紅花。忌諱喝酒和吃熱的食物。這個方劑可以連續服用一年。

鱉甲地黃湯,(《補遺》)治熱勞,手足煩、心怔忡、悸悶,婦人血室有乾血,身體羸瘦,不為肌肉。

白話文:

鱉甲地黃湯(出自《補遺》),治療熱勞症,手腳煩熱,心悸、胸悶,婦女產後血室中有乾血,身體虛弱消瘦,不長肌肉。

柴胡(去蘆),當歸(去蘆,酒浸),麥門冬(去心),鱉甲(醋炙),石斛,白朮,熟地黃(酒浸),茯苓,秦艽(去蘆,各一兩),人參,肉桂(不見火),甘草(炙,各半兩),

上銼,每服四錢,薑四片,烏梅半個,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去掉蘆頭),當歸(去掉蘆頭,用酒浸泡),麥門冬(去掉中心),鱉甲(用醋炙烤),石斛,白朮,熟地黃(用酒浸泡),茯苓,秦艽(去掉蘆頭,每種一兩),人參,肉桂(未經火烤),甘草(炙烤,每種半兩)。

胡黃連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,體瘦,經脈不通,四肢疼痛,口乾煩渴,不得眠臥,飲食全少。

白話文:

胡黃連散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因熱勞引起的體瘦、經脈不通、四肢疼痛、口乾煩渴、不得眠臥、飲食全少等癥狀。

鱉甲(一兩半,醋炙黃,去裙襴),天靈蓋(酥炙黃),柴胡(去蘆),生乾地黃,地骨皮,黃耆(銼),川大黃(一兩,銼,微炒),犀角屑(各一兩),胡黃連,當歸,青蒿,黃芩(各七錢半),赤芍藥,木香,麝香(細研入,各半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一錢三分,桃柳心各七莖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鱉甲(1.5 兩,醋炙至黃色,去除周圍的裙襴邊緣)

  • 天靈蓋(酥炙至黃色)

  • 柴胡(去除蘆頭)

  • 生乾地黃

  • 地骨皮

  • 黃耆(切碎)

  • 川大黃(1 兩,切碎,稍微炒一下)

  • 犀角屑(各 1 兩)

  • 胡黃連

  • 當歸

  • 青蒿

  • 黃芩(各 7.5 錢)

  • 赤芍藥

  • 木香

  • 麝香(細研後加入,各 0.5 兩)

犀角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,心胸煩熱,不思飲食,四肢多疼,經脈澀滯。

白話文:

犀角散,(出自《聖惠方》)治療婦女因熱勞而引發的心胸煩熱、不思飲食,以及四肢多處疼痛,且經脈不通暢的情況。

犀角屑,黃芩,甘草(炙微赤,銼,各半兩),赤芍藥,虎杖,茯苓,地骨皮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,枳殼(麩炒微黃,各七錢半),柴胡(去苗),紅藍花,鱉甲(醋炙黃,去裙襴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犀牛角屑、黃芩、甘草(烤至微紅,切碎,各半兩),赤芍藥、虎杖、茯苓、地骨皮、麥門冬(去心),當歸、枳殼(麩皮炒至微黃,各七錢半),柴胡(去苗)、紅花、鱉甲(醋烤至黃色,去裙襴,各一兩)。

上為粗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紅藍花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,四肢羸瘦,經脈不通。

白話文:

上方為粗散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半分生薑,煎至六分,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,不限定時間。

紅藍花散(出自《聖惠》),用於治療婦女因熱勞導致的四肢瘦弱、經脈不通。

柴胡(一兩半,去苗),紅藍花,當歸,生乾地黃,赤芍藥,鬼箭羽,虎杖,大腹皮(銼),麥門冬(去心),土瓜根,地骨皮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,各一兩),甘草(炙微赤,半兩),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白話文:

柴胡(一兩半,去掉尖端),紅藍花,當歸,生乾地黃,赤芍藥,鬼箭羽,虎杖,大腹皮(切碎),麥門冬(去掉根莖中心),土瓜根,地骨皮,枳殼(用麩皮炒到微黃,去掉裡面果核,各一兩),甘草(烤到微紅,半兩)。

鱉甲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,發渴壯熱,四肢煩疼,漸漸黃瘦,心胸躁悶。

白話文:

鱉甲散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來治療婦女因過度勞累引起的發燒口渴、身體灼熱、四肢痠痛,逐漸消瘦、心煩胸悶的症狀。

鱉甲(醋炙令黃,去裙襴),柴胡(去蘆,各一兩半),麥門冬(去心,一兩),知母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地骨皮,赤芍藥,人參(去蘆),黃芩,黃耆(銼),桑根白皮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微赤,半兩),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蔥白五寸,豉五十粒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白話文:

鼈甲(醋炙至黃色,去除裙襴),柴胡(去掉蘆葦,各一兩半),麥門冬(去除果核,一兩),知母,川大黃(切碎,微炒),地骨皮,赤芍藥,人參(去除蘆葦),黃芩,黃耆(切碎),桑根白皮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烤至微紅,半兩)。

治婦人骨槽勞熱,宮臟不調,因感勞氣,子母相傳,邪氣干心,非時驚恐,如人將捕,戰慄不安。(楊子建《護命方》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婦人骨盆勞累、過熱,子宮、子宮頸不協調,由於感受勞累的氣體,母親和孩子相互傳染,邪惡的氣息侵犯了心臟,不時感到恐懼,就像有人要抓住它,戰慄且充滿不安。(楊子建著《護命方》。)

桑寄生(半兩),人參,茯苓,鱉甲(醋炙),柴胡(去苗),獨活,天靈蓋(酥炙黑色),川芎(各二錢半),沉香(九分),木香(一錢二分半),

白話文:

桑寄生(四錢),人參,茯苓,鼈甲(醋炙),柴胡(去苗),獨活,天靈蓋(酥炙黑色),川芎(各二錢半),沉香(九分),木香(一錢二分半)

上細杵,羅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兩三沸,急瀉出,空心去滓吃。

豬肚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羸瘦。

白話文:

將材料細細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兩三次至沸騰,迅速倒出,去掉渣滓,在空腹時服用。

豬肚丸(出自《聖惠》),用來治療婦女因熱病導致的體弱消瘦。

北柴胡,赤茯苓,人參,黃耆(各一兩),黃連(三兩),地骨皮,木香(各半兩),桃仁,鱉甲(各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北柴胡、赤茯苓、人參、黃耆(各 30 公克),黃連(90 公克),地骨皮、木香(各 15 公克),桃仁、鱉甲(各 45 公克)

上為細末,用好嫩豬肚一枚,淨洗,將藥末入豬肚內,以線縫合,蒸令爛熟,於砂盆內研如膏,丸如梧桐子大。食前粥飲下三十丸,午食前再服。

白話文:

上述的細末藥粉,用一個新鮮的豬肚,清洗乾淨後,將藥粉放入豬肚內,用線縫合起來,蒸到熟透,在砂鍋中研磨成膏狀,丸成梧桐子般大小。在飯前用粥送服三十丸,午飯前再服用。

胡黃連丸,(《普濟》)治婦人熱勞煩悶,四肢黃瘦疼痛,時有咳嗽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胡黃連丸(出自《普濟方》)可以治療婦女因暑熱勞動引起的煩躁鬱悶,四肢發黃消瘦疼痛,偶爾咳嗽,不想吃東西的症狀。

胡黃連,知母,川升麻,玄參,人參(去蘆),當歸,甘草(炙微赤),檳榔,桔梗(去蘆,各半兩),赤芍藥,犀角屑,地骨皮,茯神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紫菀(洗去苗土)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秦艽(去苗)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,各七錢半),柴胡(去苗,一兩),麥門冬(去心焙,一兩半),鱉甲(二兩,醋炙黃,去裙襴),

上為末,煉蜜和搗三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,以湯飲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胡黃連、知母、川升麻、玄參、人參(去蘆頭)、當歸、甘草(烤到微微泛紅)、檳榔、桔梗(去蘆頭,各半兩)、赤芍藥、犀角屑、地骨皮、茯神、杏仁(用熱水浸泡,去掉兩端的尖端,用麩皮炒到微微泛黃)、紫菀(洗去根莖上的泥土)、川大黃(切碎,微炒)、秦艽(去苗)、枳殼(用麩皮炒到微微泛黃,去穰,各七錢半)、柴胡(去苗,一兩)、麥門冬(挖去核,微火焙乾,一兩半)、鱉甲(二兩,用醋烤到黃色,去裙邊)

益母草煎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煩悶,四肢疼痛,經脈滯澀,腹脅妨悶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益母草煎丸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用於治療婦女因產後血熱而煩躁鬱悶,四肢疼痛,經脈閉塞、氣血不暢,腹肋悶脹,沒有食慾的症狀。

益母草汁(一升),青蒿汁(一升),無灰酒(一升),生薑汁(三合),童子小便(一升),

以上五味,於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;

白話文:

益母草汁(一公升),青蒿汁(一公升),無灰酒(一公升),生薑汁(三杯),童子小便(一公升)

柴胡(去苗),麥門冬(去心),赤芍藥,桃仁(湯浸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生乾地黃,鬼箭羽(各一兩),鱉甲(二兩,醋炙,去裙襴),人參(去蘆),琥珀(研細),地骨皮,白朮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),桔梗(去蘆),當歸(各七錢半),麝香(二錢半,細研)

上為末,用前膏子和搗三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食前以溫水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去掉根莖),麥門冬(去掉根莖),赤芍藥,桃仁(用熱水浸泡除去外皮和尖端,用麩皮炒至微黃),生乾地黃,鬼箭羽(各一兩),鱉甲(二兩,用醋炙烤,去掉裙邊),人參(去掉蘆頭),琥珀(研磨成細粉),地骨皮,白朮,枳殼(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掉裏面的薄膜),桔梗(去掉蘆頭),當歸(各七錢半),麝香(二錢半,研磨成細粉)

青蒿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熱勞咳嗽,肌體消瘦,心膈煩熱,夜多盜汗,四肢痠痛,食少無力。

白話文:

《青蒿丸》,(出自《聖惠方》)治療婦女熱勞咳嗽、身體消瘦、心窩熱、晚上盜汗、四肢痠痛、食少無力。

青蒿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黃),天靈蓋(酥炎黃),鱉甲(醋炙黃,去裙襴,各一兩半),天門冬(去心,焙),柴胡(去苗),地骨皮,旋覆花,紫菀(洗去苗土),貝母,人參(去蘆),秦艽(去頭),葳蕤,黃耆,川大黃(銼,微炒)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,各一兩),甘草(炙微赤,銼,七錢半),龍膽草(半兩),硃砂(一兩,細研,水飛過),麝香(半兩,細研)

白話文:

青蒿、杏仁(用熱水浸泡,去掉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到黃色)、天靈蓋(用酥油炒到黃色)、鱉甲(用醋浸泡並烘烤至黃色,去除裙邊,各 1.5 兩)、天門冬(去掉芯,烘焙)、柴胡(去掉苗)、地骨皮、旋覆花、紫菀(洗去苗土)、貝母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秦艽(去掉頭部)、葳蕤、黃耆、川大黃(切碎,略微炒一下)、枳殼(用麩皮炒到微黃,去掉果瓤,各一兩)、甘草(烘烤至微紅,切碎,七錢半)、龍膽草(半兩)、硃砂(一兩,研磨細緻,用清水過濾)、麝香(半兩,研磨細緻)。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以麥門冬湯下二十丸,不計時候。

鱉甲丸,(《普濟》)治熱勞尤佳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藥物搗成粉末,研磨均勻,加入煉過的蜂蜜搗杵三到五百次,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顆藥丸以麥門冬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

河車(一具,治法詳見後條),鱉甲(醋炙,一兩),桔梗,白芍藥,大黃(煨),甘草,苦參,貝母,知母,秋石,豉心,草龍膽,黃藥子,莪朮,犀角屑,硝石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河車(一具,處理方法詳見後條)、鱉甲(用醋炙烤,一兩)、桔梗、白芍藥、大黃(煨過)、甘草、苦參、貝母、知母、秋石、醬油心、草龍膽、黃藥子、莪朮、犀角屑、硝石(各半兩)。

上為末,以前膏子為丸,湯使如前。

雞蘇丸,(《拔粹》)治虛熱昏冒倦怠,下虛上壅,嗽血衄血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之前的膏狀物質製成丸劑,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。

雞蘇丸(出自《拔粹》),用於治療虛熱導致的頭暈眼花、疲倦無力、下部虛弱而上部壅滯、咳血或鼻出血等症狀。

雞蘇葉(半斤),黃耆,苦梗(各半兩),防風,荊芥穗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甘草,川芎,甘菊花(各二錢半),真腦子(半錢),

白話文:

雞蘇葉(250公克),黃耆、苦梗(各25公克),防風、荊芥穗、生乾地黃(各50公克),甘草、川芎、甘菊花(各12.5公克),真腦子(2.5公克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用麥門冬去心煎湯嚼下。又治肺損吐血,日漸乏力瘦弱,行步不得,喘嗽痰涎,飲食不美,或發寒熱,小便赤澀,加車前子二錢半,每服一丸,煎桑枝湯嚼下,日可六七服。桑枝銼,炒香,每用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滓下藥。

〔瘵骨蒸熱〕

白話文:

把藥物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去核的麥門冬熬成湯汁,一起嚼服。還可以用來治療肺部損傷導致的吐血、體力日益下降、消瘦體弱、行走困難、氣喘咳嗽、痰液多且黏稠、食慾不振、或發冷發熱、小便赤澀。將車前子二錢半加入藥中,每次服用一丸,用桑枝煎湯後嚼服,一天可服用六七次。桑枝切碎後炒香,每次用三碗水煎煮,熬至一碗水,去掉渣滓,再把藥物加入湯汁中服用。

五勞、六極、七傷諸證治,已見雜病虛勞門,茲不贅敘。婦人致此,多因經行胎產,或飲食起居,七情重傷肝脾之所致。又或失於調攝,或過於攻伐而成,與男子治法稍有不同,故彙集古今禁方專治婦人者於此,若欲窮其源流,更當稽之彼籍。

白話文:

五種勞疾、六種極端、七種傷害的症狀治療方法,已在雜病虛勞的章節中提到,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瞭。婦女出現這些症狀,大多是經期、懷孕、生產後,或飲食、起居、七情六慾過度傷害肝脾所致。又或者失於調養,或者過度攻伐而導致,與男性的治療方法略有不同,因此在此彙編古今禁方,專門治療婦女的疾病。如果想要追溯其根源,應該參考男性治療方法的書籍。

〔補虛〕

治瘵疾,得效方河車丸,治勞嗽,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。

白話文:

補虛

治療肺結核,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河車丸,可以治療勞嗽以及各種因勞累導致的體質虛弱、骨蒸潮熱等病症。

河車(一枚,初生男子者尤良,於長流水中蕩洗血淨,入瓷器內重湯煮爛入藥),雪白茯苓(半兩),揀參(一兩),乾山藥(二兩),

白話文:

河車(一顆,初生男子的尤其好,在長流水中清洗乾淨,放進瓷器裡用濃湯煮爛入藥),雪白的茯苓(半兩),挑選過的人參(一兩),曬乾的山藥(二兩)

上為細末,入河車汁,加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,以少麝香末為衣。每服三五十丸,米飲、溫酒、鹽湯送下,空心服。嗽甚者,五味子湯下。

十全大補湯(方見雜病虛勞。),治氣血虛熱,加柴胡、地骨皮、秦艽。

〔補虛退熱潤燥〕

白話文:

把桔梗藥材打碎成粉末,加入河車汁(鹿的腎上腺)和麵粉做成丸子,丸子的形狀和梧桐子一樣大小,外面用麝香粉來包覆。每次服用30到50顆,可以用米湯、溫酒或鹽湯送服,要空腹服用。咳嗽特別嚴重的人,可以用五味子湯來送服。

黃耆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煩熱,四肢羸瘦疼痛,口乾心躁,不得眠臥。

白話文:

黃耆丸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骨蒸煩熱,四肢羸瘦疼痛,口乾心躁,不得眠臥。

黃耆,麥門冬(去心),茯神,北柴胡,甘草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酸棗仁(炒),郁李仁,杏仁(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黃),枸杞子,人參(去蘆),黃芩(各七錢半),百合,枳殼(去穰,麩炒),赤芍藥,知母,秦艽(各半兩),鱉甲(二兩,制)

白話文:

黃耆、麥門冬(去除麥心的部分)、茯神、北柴胡、甘草、生曬乾的地黃(各一兩),酸棗仁(炒過的)、郁李仁、杏仁(去皮尖,雙仁,用麩皮炒黃),枸杞子、人參(去蘆頭)、黃芩(各七錢半),百合、枳殼(去除穰之後,用麩皮炒過)、赤芍藥、知母、秦艽(各半兩),鱉甲(二兩,經過加工處理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清粥吞下三十丸,無時候。

地黃煎丸,(《永類》)解勞生肌進食,活血養心。

生地黃汁,杏仁汁,生薑汁,藕汁(各五升),薄荷汁,鵝梨汁(各一升),法酒(二升),沙蜜(四升)

上慢火熬成膏,入後藥;

白話文:

將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煉製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時,用清粥吞服三十丸,不限時間。

地黃煎丸能夠解勞生肌、促進食慾、活血養心。

準備生地黃汁、杏仁汁、生薑汁、藕汁各五升,薄荷汁和鵝梨汁各一升,法酒二升,沙蜜四升。將這些材料以慢火熬煮成膏狀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。

北柴胡(三兩),木香,人參,茯苓,山藥,柏子仁(去皮,炒研),遠志肉,枳實(制炒),白朮(各一兩),秦艽,苦梗(各二兩),麝香(半兩,研),熟地黃(洗、焙,酒蒸,四兩),

白話文:

北柴胡(三兩)、木香、人參、茯苓、山藥、柏子仁(去皮,炒研)、遠志肉、枳實(制炒)、白朮(各一兩)、秦艽、苦梗(各二兩)、麝香(半兩,研)、熟地黃(洗、焙,酒蒸,四兩)

上為細末,以前膏子和丸,如梧子大。食後甘草湯下二三十丸。

〔攻補兼施〕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之前的膏體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飯後用甘草湯送服二三十丸。

〔攻補兼施〕

人參散,(《普濟》)治婦人骨蒸勞,身體壯熱,手臂疼痛,月水不通,日漸瘦悴,兩脅氣刺,四肢羸弱,腹內塊生,時有咳嗽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散,(《普濟方》)用於治療婦女骨蒸勞,症狀為身體壯熱,手臂疼痛,月經不調,日漸消瘦,兩脅疼痛,四肢虛弱,腹內有塊狀物生長,時常咳嗽不想吃東西。

人參(去蘆),鱉甲(醋炙黃,去裙襴),柴胡(去苗),地骨皮(各三兩),羚羊角屑,赤茯苓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穰),牛膝(去蘆),貝母,栝蔞根(各二兩),知母(一兩半),赤芍藥,桃仁(湯浸,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微黃,各一兩),黃芩,當歸(各七錢五分),

上為細末,每服半兩,以豶豬肝一具,用鹽、醋、蔥白各少許和煮,空心食之,後飲溫酒二盞。

白話文:

人參(去掉鬚根),鱉甲(用醋炙黃,去掉裙邊),柴胡(去掉細小的根),地骨皮(各三兩),羚羊角屑,赤茯苓,枳殼(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掉果肉),牛膝(去掉鬚根),貝母,栝蔞根(各二兩),知母(一兩半),赤芍藥,桃仁(用湯浸泡,去掉皮、尖端、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,各一兩),黃芩,當歸(各七錢五分),

赤茯苓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及血勞等疾,面色黃瘦,四肢無力煩疼,痰壅涕唾稠黏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赤茯苓散,(出自《聖惠方》)治療婦女骨蒸及血勞等疾病,症狀包括面色黃瘦、四肢無力煩疼、痰壅涕唾稠黏、不思飲食。

鱉甲(制如前,二兩),赤茯苓,柴胡(去苗),麥門冬(去心),川大黃(銼碎微炒,各一兩),人參(去蘆),木香,桃仁(制如前),白朮,瞿麥,赤芍藥,當歸,半夏(湯洗七遍,去滑,各七錢半),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〔攻積〕

白話文:

鱉甲(按照前面的方法處理好,二兩),赤茯苓,柴胡(去掉根鬚),麥門冬(去掉中間的硬心),川大黃(切碎稍微炒一下,各一兩),人參(去掉根鬚),木香,桃仁(按照前述方法處理),白朮,瞿麥,赤芍藥,當歸,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去除黏滑,各七錢半)。

天門冬丸,(《大全》)治伏連傳注,腹中有堅硬積氣壅心胸作痹,痛引脅背,脘膈滿悶。

白話文:

天門冬丸(出自《大全》),用於治療伏連病傳染,腹部有堅硬積氣,壅塞心胸,導致麻痹、疼痛蔓延至脅部和背部,胃脘部和膈肌滿悶不適。

鬼臼,天門冬(去心,各七錢半),巴豆,莽草,不蛀皂角,葉子雄黃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鬼臼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。

  • 天門冬(去心,各七錢半):天門冬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滋陰潤肺、清熱生津的功效。去心是指去除天門冬的中心部分。

  • 巴豆: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逐水、消積導滯的功效。

  • 莽草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通絡的功效。

  • 不蛀皁角:一種中藥材,具有疏風散寒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葉子雄黃(各一兩):雄黃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解毒殺蟲、燥濕祛痰的功效。葉子雄黃是指雄黃的葉子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一丸,漸加至三五丸,空心湯水吞下,臨臥一服。常宜斟酌,勿令泄瀉。忌鯉魚、山豬、蘆筍。

〔破血劫痰〕

白話文:

研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丸狀,大小如小豆一般。一開始每次服用一丸,之後逐漸增加到三到五丸,空腹時以湯水吞下,睡前再服用一次。服用期間宜斟酌劑量,不要服用過量導致腹瀉。忌食鯉魚、山豬肉、蘆筍。

麥煎散,(《永類》)治少男室女骨蒸,婦人血風攻疰四肢,心胸煩壅。

白話文:

麥煎散(出自《永類》),是用來治療青春期少男少女骨蒸,婦人血風攻四肢,心胸煩悶壅塞。

赤茯苓,當歸,乾漆(生)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北柴胡,白朮,石膏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,

白話文:

赤茯苓、當歸、生乾漆、醋炙鱉甲、常山、煨大黃、北柴胡、白朮、石膏、生乾地黃各一兩,甘草半兩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小麥五十粒煎,食後臨臥溫服。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東坡云:在黃州療骨蒸黃瘦,口臭肌熱盜汗,極效,寶此方如希世之珍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藥二錢,加上一杯水,再加入五十粒小麥一起煎煮,在飯後睡前溫熱服用。如果有虛汗,可以加入一兩的麻黃根。蘇東坡說:在黃州的時候,我用這個方子治療骨蒸黃瘦,口臭、肌肉發熱、盜汗的症狀,效果非常好,把這個方子視為稀世珍寶。

〔通經破血〕

牡丹湯,(《普濟》)治婦人骨蒸,經脈不通,漸增瘦弱。

白話文:

牡丹湯可以治療婦女骨蒸(一種類似結核病的症狀)、月經不調,以及因這些問題導致的逐漸消瘦。

牡丹皮(一兩半),桂(去粗皮),木通(銼、炒,各一兩),芍藥,土瓜根(各一兩半),鱉甲(醋炙、去裙襴,二兩),桃仁(制如前,一兩),

白話文:

牡丹皮(15公克),桂皮(去除粗皮,15公克),木通(切碎、炒,各15公克),芍藥、土瓜根(各18公克),鱉甲(醋炙、去除裙襴,30公克),桃仁(依據上述方法處理,15公克)

上粗搗篩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,空心、食後。

鱉甲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,月水不通,脅下癥癖,往往腹痛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粗搗後篩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一盞,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。空腹或飯後都可以服用。

鱉甲丸(出自《聖惠》)可以治療婦女的骨蒸勞症、月經不調、脅下有硬塊以及經常性的腹痛。

鱉甲(二兩,醋炙黃),土瓜根,桂心,京三稜,牡丹皮,牛膝(去苗)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訶梨勒皮,琥珀(各一兩,細研),桃仁(制,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鱉甲(90公克,以醋炙烤成黃色)

  • 土瓜根

  • 桂心

  • 京三稜

  • 牡丹皮

  • 牛膝(去除根鬚)

  • 川大黃(切碎,稍微炒過)

  • 訶梨勒皮

  • 琥珀(各45公克,研磨成細粉)

  • 桃仁(經過處理,45公克)

上為末,煉蜜和搗三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不計時候,以桃仁湯下三十丸。

〔清肺〕

白話文:

將藥物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,一起搗杵三百至二百次,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不限制服用時間,以桃仁湯送服三十丸。

柴胡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熱咳嗽,胸膈痰壅,腹脅妨悶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《柴胡散》出自《聖惠方》,可用來治療婦女骨蒸勞熱、咳嗽、胸膈痰壅、腹脅妨悶、不思飲食等症狀。

柴胡(去苗),桑根白皮,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(各一兩)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枳殼(麩炒,去穰),百合,秦艽(去苗),紫菀(洗),黃芩,赤芍藥,知母,木通(銼,各七錢半),半夏(湯洗七遍,去滑),甘草(炙微赤,各半兩),鱉甲(醋炙,二兩),

上為粗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一錢三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〔涼劑〕

白話文:

柴胡(去掉根須)、桑白皮、麥門冬(去掉麥子的心)、赤茯苓(各一兩)、川大黃(切碎,微炒)、枳殼(用麩皮炒熟,去掉裡面的絨毛)、百合、秦艽(去掉根須)、紫菀(洗乾淨)、黃芩、赤芍藥、知母、木通(切碎,各七錢半)、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去掉滑膩感)、甘草(烤成微紅色,各半兩)、鱉甲(用醋烤,二兩) 。

黃連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熱,四體昏沉,背膊疼痛,面色痿黃,漸漸無力。

白話文:

黃連散(《聖惠方》):治療女性骨蒸勞熱、四肢昏沉、背部疼痛、面色發黃、逐漸無力的疾病。

黃連(去須),知母(各一兩),鱉甲(醋炙,二兩),柴胡,木通(各一兩半),麥門冬(去心),白朮,地骨皮,黃芩,犀角屑(各七錢半),龍膽(去蘆),甘草(炙微赤,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黃連(去除須根):1 兩

  • 知母:1 兩

  • 鱉甲(用醋炙烤):2 兩

  • 柴胡:1.5 兩

  • 木通:1.5 兩

  • 麥門冬(去除內心):7.5 錢

  • 白朮:7.5 錢

  • 地骨皮:7.5 錢

  • 黃芩:7.5 錢

  • 犀角屑:7.5 錢

  • 龍膽(去除蘆根):半兩

  • 甘草(微烤至微紅):半兩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生薑一錢,大淡竹葉二七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青蒿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熱,四肢煩疼,日漸羸瘦。

白話文:

上方為粗散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中盞,加入生薑一錢,大淡竹葉十四片,煎煮至六分,去渣後溫服,不受時間限制。

青蒿散(出自《聖惠》),用於治療婦女骨蒸勞熱、四肢煩疼、身體日漸消瘦的症狀。

青蒿,鱉甲(醋炙,各二兩),柴胡(去苗,一兩半),黃連(去須),黃耆,桑根白皮,白朮(各一兩),梔子仁,知母(各七錢半),地骨皮,甘草(炙,微赤,各半兩),龍膽草(去蘆,二錢半),

白話文:

青蒿、鱉甲(醋炙,各 90 公克),柴胡(去苗,67.5 公克),黃連(去鬚)、黃耆、桑根白皮、白朮(各 45 公克),梔子仁、知母(各 33.75 公克),地骨皮、甘草(炙,微赤,各 22.5 公克),龍膽草(去蘆,11.25 公克)。

上為粗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一錢三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豬肚丸,(《永類》)治骨蒸勞,唇頰赤,氣粗口乾,壯熱虛汗,大腸秘澀,小便赤黃,減食。

青蒿,鱉甲(醋炙),北柴胡,木香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青皮(半兩),宣連(二兩),

白話文:

這是粗散的配方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水加入一錢三分生薑,煎至六分,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,不限定時間。

豬肚丸(出自《永類》),用於治療骨蒸勞,症狀包括嘴唇和臉頰紅赤、呼吸急促口乾、身體發熱虛汗、大腸便秘、小便色赤黃、食慾減退。

藥材包括:青蒿、醋炙鱉甲、北柴胡、木香、生地黃(每種各一兩)、青皮(半兩)、宣連(二兩)。

上為細末,以豬肚一個,洗淨,入藥在內,縛定,蒸令極軟,研如泥,為丸如綠豆大。湯下十五丸,空心,日三服,忌濕面、毒物。

白話文:

將藥研磨成細末,用一個豬肚,洗淨後將藥放入豬肚中,綁好,蒸到豬肚極為柔軟,研磨成泥狀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,以湯服用十五丸藥丸,一日服用三次,忌食生冷食物和有毒物質。

石膏散,(《靈苑》)治女人骨蒸,外寒內熱,附骨蒸盛之時,四肢微瘦,足趺腫者,病在臟腑中。

白話文:

石膏散(出自《靈苑》),是治療婦女骨蒸病的方劑。婦女骨蒸是指婦女因陰虛造成外寒內熱的證候。當附骨蒸病盛行時,四肢會稍微消瘦,足趺(腳背)會腫脹,這是因為病邪在臟腑中引起的。

真石膏不以多少,研極細。每用,新汲水和服方寸匕,取身無熱為度。此方非實熱、能食、大便實者,不可服。

〔寒熱並用〕

青蒿鱉甲煎丸,(《聖濟》)治婦人骨蒸勞,退熱解肌進食。

白話文:

真石膏無論多少,都要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使用時,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調和一小勺服用,直到身體不再發熱為止。這個方子不是用於實熱症、能夠正常進食且大便堅實的人,不應該服用。

[寒熱並用]

青蒿鱉甲煎丸(出自《聖濟》),用於治療婦女骨蒸勞熱,可以退熱、解肌並促進食慾。

九肋鱉甲(一個),北柴胡(二兩),甘草,杏仁,桔梗,當歸,人參,地骨皮,赤芍藥(各一兩),胡黃連,宣連(各二錢半),官桂,木香(各半兩),麝香(一字),酥,蜜(各三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九肋鱉甲(一個):取自有九根肋骨的烏龜的甲殼。

  • 北柴胡(二兩):取自北方生長的柴胡根莖。

  • 甘草(一兩):取自甘草的根莖。

  • 杏仁(一兩):取自杏樹的種子。

  • 桔梗(一兩):取自桔梗的根。

  • 當歸(一兩):取自當歸的根。

  • 人參(一兩):取自人參的根。

  • 地骨皮(一兩):取自地骨皮的根皮。

  • 赤芍藥(一兩):取自赤芍藥的根。

  • 胡黃連(二錢半):取自胡黃連的根莖。

  • 宣連(二錢半):取自宣連的根莖。

  • 官桂(半兩):取自肉桂的樹皮。

  • 木香(半兩):取自木香的樹皮。

  • 麝香(一字):取自麝鹿的腺體分泌物。

  • 酥(三兩):取自牛或羊的奶脂肪。

  • 蜜(三兩):取自蜜蜂產生的蜂蜜。

上為細末,用青蒿一斤,童子小便五升,好酒一升,熬青蒿汁約二升已來,摝去青蒿不用,入酥蜜再熬成膏,冷後入藥末,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溫酒下,米飲亦得,日三服。如秋後合,再入桃柳枝七莖。此藥甚妙,即《局方》人參鱉甲丸也。

〔傳屍〕

白話文:

將青蒿研磨成細末,取一斤青蒿,童男的尿五升,好酒一升,熬煮青蒿汁大約二升左右,將青蒿渣濾掉,加入酥蜜熬煮成膏狀,冷卻後加入藥粉,攪拌均勻,捏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酒送服,也可以用米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在秋天之後製作,再加入七根桃柳枝。這帖藥非常有效,就是《局方》裡的人參鱉甲丸。

天靈蓋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,四肢無力,每至晚間即熱,兩頰紅色,飲食不下,心神煩躁。

白話文:

天靈蓋散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骨蒸勞損,四肢無力,每到傍晚就會發熱,兩頰紅潤,飲食不佳,心神煩躁。

天靈蓋(酥炙),安息香,地骨皮,當歸,人參(去蘆),山梔子仁,貝母(去心),黃連,桃仁(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黃),檳榔(各一兩),鱉甲(醋炙),北柴胡,生乾地黃,赤茯苓,麥門冬(各一兩半),阿魏(半兩),

上為粗末,以童子小便一大盞,桃柳枝各七寸,薑五斤,蔥白五寸,藥四錢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天靈蓋(酥炙)、安息香、地骨皮、當歸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山梔子仁、貝母(去除芯)、黃連、桃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、雙仁,用麩皮炒黃)、檳榔(各一兩)、鱉甲(用醋炙)、北柴胡、生乾地黃、赤茯苓、麥門冬(各一兩半)、阿魏(半兩)。

益母草丸,(《普濟》)治婦人骨蒸勞瘦,月候不通,心神煩熱,四肢疼痛,不能飲食。

白話文:

益母草丸(出自《普濟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骨蒸勞瘦,月經不調,心神煩熱,四肢疼痛,飲食不佳的症狀。

益母草,青蒿(各二斤),桃枝(一握,長一尺),柳枝(一握,長一尺)

以上四味,細銼,用童子小便一斗,於銀鍋中煎至三升,絞去滓,煎成膏;

白話文:

益母草、青蒿(各二斤) 桃枝(一握,長一尺) 柳枝(一握,長一尺)

柴胡(去苗),赤芍藥,犀角屑(各二兩),硃砂(一兩,細研水飛過),天靈蓋(酥炙微黃),木香,甘草(炙微赤,各一兩),鱉甲(三兩,制),桃仁(五兩,制淨),麝香(半兩,細研),

白話文:

柴胡(去掉根)、赤芍藥、犀角粉末(各二兩)、硃砂(一兩,研磨細膩,用水漂洗過)、天靈蓋(微烤至淡黃色)、木香、甘草(微烤至微紅,各一兩)、鱉甲(三兩,加工過)、桃仁(五兩,洗淨)、麝香(半兩,研磨細膩)。

上為末,用益母草煎,都和搗五七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以烏梅、甘草湯下三十丸,無時。

獺肝丸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勞熱,體瘦煩疼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將材料研磨成細末,然後用益母草煎煮的汁液混合均勻,一起搗打五百到七百下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時,用烏梅和甘草煮成的湯送服三十丸,不受時間限制。

獺肝丸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來治療婦女骨蒸勞熱、體型消瘦、煩躁疼痛以及不思飲食的情況。

獺肝(一具),鱉甲(醋炙),北柴胡(各一兩半),川升麻,桃仁(制),天靈蓋(酥炙),犀角屑,梔子仁,地骨皮,知母(各一兩),黃耆(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研),硃砂(一兩,細研水飛)

白話文:

  1. 獺肝(一具):獺魚的肝臟,取一整隻。

  2. 鱉甲(醋炙):鱉殼,用醋浸泡後烘烤。

  3. 北柴胡(一兩半):北柴胡,取一兩半。

  4. 川升麻:川升麻,取適量。

  5. 桃仁(制):桃仁,經過處理去除毒性。

  6. 天靈蓋(酥炙):人頭骨頂的骨頭,用酥油烘烤。

  7. 犀角屑:犀牛角,磨成粉末。

  8. 梔子仁:梔子樹的種子,取仁。

  9. 地骨皮:地骨皮,取根部。

  10. 知母:知母,取根部。

  11. 黃耆(七錢半):黃耆,取七錢半。

  12. 甘草(半兩):甘草,取半兩。

  13. 麝香(二錢半,另研):麝香,取二錢半,研磨成細粉。

  14. 硃砂(一兩,細研水飛):硃砂,取一兩,研磨成細粉後,用火或水飛提煉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溫水下三十丸,無時。

殺鬼方,(《聖惠》)治婦人骨蒸,傳屍勞瘦,鬼氣伏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不限時間。

這是殺鬼方(出自《聖惠》),用來治療婦女骨蒸、傳屍勞瘦及因鬼氣引起的相關病症。

麝香(七錢半),犀角屑,木香,白朮,鬼箭羽(各一兩),虎頭骨(酥炙黃色),天靈蓋(醋炙黃),桃仁(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黃),雄黃(另研),硃砂(光明者,另研,各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麝香(七錢半),犀角粉末,木香,白朮,鬼箭羽(各一量),虎頭骨(用酥油煎至黃色),天靈蓋(用醋煎至黃色),桃仁(去皮、尖端和胚芽,用麩皮炒至黃色),雄黃(另研磨),硃砂(明亮的,另研磨,各一兩半)。

上為細末,入研了藥和勻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溫水下二十九。此藥闢瘟疫,亦可帶。

〔止嗽〕

溫金散,(《永類》)治勞嗽。

甘草,黃芩,桑白皮,防風(各一兩),杏仁(二十七枚,制),人參,茯神(各半兩),麥門冬(一分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已經研好的藥粉混合均勻,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時,用溫水吞服二十九粒。這種藥可以預防瘟疫,也可以隨身攜帶。

〔止咳〕

溫金散(出自《永類》),用於治療因勞累引起的咳嗽。

配方包括:甘草、黃芩、桑白皮、防風各一兩;杏仁二十七枚(需經過處理);人參、茯神各半兩;麥門冬一分。

上前五味以米泔浸一宿,曬乾,次入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三味,同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蠟一豆大,煎八分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在前一天晚上將五味浸泡在米泔水裡,然後曬乾,接下來加入人參、茯神和麥門冬這三種藥材,一起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藥末,加入一杯水和一顆蠟燭大小的蠟塊,煎煮至藥液剩八分滿,在飯後溫熱服用。

一方(《永類》)調榮衛,消瘀血,出聲音,治痰嗽。

當歸,牡丹皮,白芍,子芩,木通,麥門冬,甘草,細辛(各半兩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

一方(《永類》)治肌瘦、咯血、肺痿等疾。

白話文:

一個方劑可以調節營養和防禦,消除瘀血,恢復聲音,治療痰咳。

配方包括當歸、牡丹皮、白芍、子芩(黃芩)、木通、麥門冬、甘草、細辛各半兩,生乾地黃一兩。將上述藥材研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三片薑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另一個方劑用來治療體瘦、咯血、肺痿等疾病。

蛤蚧(一雙全者,酒浸一宿,酥炙),知母,貝母(去心),人參,甘草,杏仁(制,炒),枇杷葉(去毛,炒),鹿角膠(炒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蛤蚧(一雙完整的,用酒浸泡一晚上,然後用酥油烤製)

  • 知母

  • 貝母(去除中心部分)

  • 人參

  • 甘草

  • 杏仁(處理過並炒熟)

  • 枇杷葉(去除絨毛,炒熟)

  • 鹿角膠(炒熟,每種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桑白皮溫服。

補肺湯,(《永類》)治勞嗽。

桑白皮,熟地黃(各二兩),人參,紫菀,黃耆,五味子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蜜少許,食後溫服。

四君子湯加秦艽、黃蠟煎服,尤妙。

〔治胸痹〕

一方(《永類》)治心胸積氣作胸痹,引兩脅痛,昏悶不收,音聲不清,虛熱上壅,作鼻衄。

桑白皮(三分),枳殼,木通,子芩,生乾地黃,白芍藥,甘草(各半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
一方(《永類》)治伏瘀血在心肺,時作衄,心胸徹背痛。

白芍藥,牡丹皮(各一兩),生犀屑(半兩),生地黃(三兩,別捶)
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煎溫服。

栝蔞湯,(《永類》)治胸痹。

白話文:

【補肺湯】,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勞動後咳嗽。

桑白皮,熟地黃(各二兩),人參,紫菀,黃耆,五味子(各一兩),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的熱水沖泡,加入少量蜂蜜,飯後溫服。

四君子湯加入秦艽、黃蠟煎煮後服用,效果更佳。

【治療胸痹】

一方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心胸積聚的氣體導致的胸痹症狀,引發兩側脅部疼痛,頭暈無力,聲音不清,虛熱上湧,引起鼻出血。

桑白皮(三分),枳殼,木通,子芩,生乾地黃,白芍藥,甘草(各半兩), 以上材料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
另一方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潛藏於心肺的瘀血,時常引起鼻出血,心胸痛至背部。

白芍藥,牡丹皮(各一兩),生犀屑(半兩),生地黃(三兩,單獨捶打)

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半兩,用熱水煎煮後溫服。

【栝蔞湯】,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胸痹症狀。

栝蔞(一個),枳殼(四枚),厚朴,薤白(各一兩),桂枝(一兩,有熱者除)

白話文:

栝蔞(一個)、枳殼(四片)、厚朴、薤白(各一兩)、桂枝(一兩,如果有熱症狀則去除)

上㕮咀,水煎溫服。

一方(《永類》)治積氣堅硬,作氣噎,胸脅引背痛。

白芍藥(一兩半),鱉甲(醋炙),枳殼(制),北柴胡(各一兩),甘草,赤茯苓(各半兩),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

〔出音聲〕

一方(《永類》)治失聲音。

訶子肉,木通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,

上㕮咀,水三升,煎至升半,入生地黃一合,再煎數沸,放溫,分六服,食後。日作半料。

〔治喉痛〕

一方(《永類》)咽喉痛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一個方子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因氣積聚而引起的堅硬腫塊,以及因此產生的噎塞感、胸脅至背部的疼痛。

白芍藥(一兩半),醋炙鱉甲,制枳殼,北柴胡(各一兩),甘草,赤茯苓(各半兩), 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和大棗一枚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另一個方子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失聲。 訶子肉,木通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, 將這些藥材切碎,用三升水煎煮到剩下一升半時,再加入一合生地黃,再次煎煮數沸,待溫後分成六次服用,飯後服用。每天準備一半的材料量。

還有一個方子(出自《永類》)用於治療咽喉痛。

百藥煎(去黑皮),硼砂,甘草,生白礬(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後米飲調,細細呷咽。

白話文:

「百藥煎(去黑皮)」、「硼砂」、「甘草」和「生白礬」各等分。

以上諸方,辰陽李倅傳,屢救人甚效。服藥止可食淡煮豬蹄肉,仍須煮熟肉去原汁,再以白湯熟煮。仍忌房勞、生冷、魚腥、咸、醃藏等。修合煎藥,忌一切生人男女、貓犬雞畜見,仍不令病人知藥味,方有效。

〔血風勞〕

白話文:

以上這些藥方,都是辰陽的李倅傳承下來的,曾經多次救人非常有效。服用藥物期間只可食用清淡煮熟的豬蹄肉,而且要煮熟肉,去除原來的湯汁,再用清水煮熟。仍要注意避免房事、生冷、魚腥、鹹的和醃製的食物。煎製藥物時,忌諱任何生人、男女、貓、狗、雞等家畜看到,也不要讓病人知道藥的味道,才會有效。

〔大〕,婦人血風勞證,因氣血素虛,經候不調,或外傷風邪,內挾宿冷,致使陰陽不和,經絡痞澀,腹中堅痛,四肢痠疼,月水或斷或來,面色痿黃羸瘦。又有因產後未滿百日,不謹將護,臟腑虛損,百脈枯竭,遂致勞損。久不瘥則變寒熱,休作有時,飲食減少,肌膚瘦瘁。遇經水當至,即頭目昏眩,胸背拘急,四肢疼痛,身體煩熱,足重面浮,或經水不通,故謂之血風勞氣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診斷】婦女患有血風勞證,是因氣血原本虛弱,經期不調,或因外傷風邪,體內夾雜宿冷之氣,導致陰陽不和,經絡不通暢,腹中堅硬疼痛,四肢痠痛。月經有時斷絕,有時又來,面色萎黃,身體消瘦。又有產後未滿百日,不注意護理,臟腑虛損,氣血枯竭,以致勞損。長久不癒就變成寒熱交替,發作沒有規律,飲食減少,肌肉和皮膚瘦弱。有月經來潮前兆時,就出現頭目昏眩,胸背緊繃難受,四肢疼痛,身體煩熱,腳沉重,臉浮腫,或月經不通,因此稱為血風勞氣。

〔薛〕,東垣云:喜怒不節,起居不時,有所勞傷,皆損其氣,氣衰則火旺,火旺則乘其脾土,脾主四肢,故困熱懶言,動作喘乏,表熱自汗,心煩不安,當病之時,宜安心靜坐,存養其氣,以甘寒瀉其熱氣,以酸味收其散氣,以甘溫補其中氣。經言:勞者溫之,損者溫之。《要略》云:平人脈大為勞,以黃耆建中湯治之。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,此足三陰血虛,用聖愈湯而痊。後遍身瘙癢,誤服風藥,發熱抽搐,肝脈洪數,此肝家血虛火盛而生風,以天竺黃、膽星為丸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、芩、連、炙甘草、山梔、柴胡煎送而愈。一婦素清苦,勤於女工,因感風邪,自用表散之劑,反朝寒暮熱,自汗盜汗,形氣虛甚。其脈或浮洪,或微細;其面或青白,或痿黃。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。用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漸愈,又用加味逍遙散兼治,半載而痊。

白話文:

〔薛〕:東垣說:喜怒不節制,起居不規律,有勞累或損傷等情況,都會損傷人的氣,氣衰弱了,則火太盛,火盛了,就會乘虛進入脾,脾主四肢,所以有睏倦、發熱、懶得說話、動作喘息無力、表熱自汗、心煩不安等症狀,在生病時,應該讓心情平靜、放鬆,以增強氣,用甘寒藥瀉掉熱氣,用酸味藥收斂散亂之氣,用甘溫的藥來補中氣。經典說:勞累的人給予溫補,損傷的人給予溫補。《要略》說:平時脈搏大的人為勞,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治療。有一位婦女勞累後,腳後跟發熱疼痛,這是因為足三陰血虛,用聖愈湯治療後痊癒。後來全身瘙癢,誤服了風藥,發熱抽搐,肝脈洪數,這是因為肝血虛火旺而生風,用天竺黃和膽星製成丸劑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、芩、連、炙甘草、山梔、柴胡煎服後痊癒。有一位婦女,平時生活清貧困苦,勤於女工,因感風邪,自行使用表散之劑,反而出現了早晚發熱、自汗、盜汗,形氣虛甚。她的脈搏有時浮洪,有時微細;她的面色有時青白,有時萎黃。這是因為邪氣去除了,而氣血卻更加虛弱了。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多劑,病情逐漸好轉,又用加味逍遙散治療,半年後痊癒。

人參荊芥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婦人血風發熱,身體疼痛,頭昏目澀,心忪煩倦,寒熱盜汗,頰赤口乾,痰嗽胸滿,精神不爽;或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,痃癖塊硬,疼痛發歇,或時嘔逆,飲食不進,或因產將理失節,淹延瘦瘁,乍起乍臥,甚即著床。

白話文:

人參荊芥散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,是用來治療女性血氣上衝發熱,身體疼痛,頭暈眼花,心煩意亂,寒熱交替盜汗,臉頰發紅口乾,痰多咳嗽胸悶,精神萎靡不振;或者月經不調,臍腹疼痛,瘕癖腫塊堅硬,疼痛時好時壞,或者時常嘔吐反胃,吃不下東西,或者因為產後調養不當,拖延成病,時常起臥,甚至連躺下都困難。

人參,荊芥穗,生乾地黃,北柴胡,鱉甲(醋炙),酸棗仁(炒),枳殼(制),羚羊角(別鎊),白朮(各七錢半),桂心,甘草,防風,川芎,當歸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人參、荊芥穗、生乾地黃、北柴胡、醋炙鱉甲、炒酸棗仁、制枳殼、別鎊羚羊角、白朮(各七錢半),桂心、甘草、防風、川芎、當歸(各半兩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,無時。

地骨皮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婦人血風,氣體虛弱,寒熱發渴。

白話文:

將地骨皮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三片生薑,煎煮到剩八分量,去掉渣滓後趁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這個地骨皮散出自《大全良方》,用於治療婦女因血風引起的身體虛弱、發冷發熱以及口渴等症狀。

地骨皮,桑白皮,枳殼,前胡,黃耆(各一錢半),白茯苓,五加皮,白芍藥,人參(各一錢),柴胡(二錢),官桂,甘草(各半錢),

白話文:

地骨皮、桑白皮、枳殼、前胡、黃耆(各 7.5 公克),白茯苓、五加皮、白芍藥、人參(各 5 公克),柴胡(10 公克),官桂、甘草(各 2.5 公克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地黃煎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婦人血風勞,心忪,發熱不退。

生乾地黃,熟乾地黃

白話文:

將上述材料做成一劑藥,用水兩盅和生薑三片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,隨時都可以服用。

地黃煎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用來治療婦女血風勞症、心悸不安以及持續發熱的情況。

所需材料包括生地黃和熟地黃。

上等分為細末,用生薑自然汁,和水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用地黃湯下,或只茶、酒、醋湯下亦可,食後,日三服。覺臟腑虛冷,早間先服八味丸一服,不可謂地黃性冷,沮洳壞脾,大概陰虛則發熱,蓋地黃大能補陰,益陰血退熱也。薛云:前方肝脾血虛發熱,內熱晡熱,盜汗作渴,體倦,筋骨疼痛,筋脈拘攣,血虛發躁,虛熱生痰咳嗽之良劑。若因肝脾腎精血燥熱生痰,胸膈痞滿,喘咳作渴及一切虛火證,必用六味丸為主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再與生薑汁和水混合成糊糊,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搭配滋補的「地黃湯」服用,或者單獨以茶、酒、醋水等服用皆可。服用時間應在飯後,一日三次。

如果感覺到身體內臟、臟腑等地方虛冷,可以在早上先服用八味丸一劑,這不能說地黃湯屬於寒涼藥性而傷害脾胃,反而一般而言,陰虛會導致身體發熱,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,可退燒。薛某人說,這個方子可以解決肝脾血虛導致的發熱、內熱、黃昏時發燒、盜汗口渴、身體疲倦、筋骨疼痛、筋脈攣縮、血虛煩躁,以及虛熱生痰咳嗽等症狀的良藥。如果肝脾腎精血燥熱生痰,導致胸隔痞滿、喘咳、口渴以及其他虛火證狀,那麼就應該將六味丸做為主藥。

乞力伽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血虛肌熱。又治小兒脾虛,蒸熱羸瘦,不能飲食。

白朮,白芍藥,白茯苓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,

上為細末,薑、棗煎三錢服。

白話文:

乞力伽散:治療血虛肌熱,也可治療小兒脾虛、蒸熱羸瘦、不能飲食的症狀。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

大效油煎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血風勞氣,攻疰四肢,腰背疼痛,嘔逆醋心,不思飲食,日漸羸瘦,面色痿黃,手足麻痹,血海冷敗,神效。

白話文:

大效油煎散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,可治療血虛生風勞氣的疾病,它能攻治侵襲四肢、腰背疼痛、嘔吐酸水、不想吃東西,日漸消瘦,面色蠟黃,手腳麻痺,血海虧虛衰敗的疾病,非常有效。

五加皮,川烏(炮),芍藥,海桐皮,牡丹皮(各一兩),桂心,乾薑,川芎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五加皮、川烏(先炮製過)、芍藥、海桐皮、牡丹皮(各一兩),桂心、乾薑、川芎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麻油浸錢一文,同煎至六分,溫服。常服以油浸二錢。煎藥時不可攪,吃藥時不可吹。

治血風勞方,(《大全良方》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碗水,生麻油浸泡一文錢,一起煎煮至六分熟,溫熱服用。平日服用時,將藥材以油浸泡二錢。煎藥時不可攪拌,服用時不可吹氣。

牡丹皮,地骨皮,防風,甘草,黑豆,白芷,白芍藥(各一兩),荊芥穗(二兩),川芎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中盞,薑三片,棗一個,蔥白一寸,煎至八分,溫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牡丹皮、地骨皮、防風、甘草、黑豆、白芷、白芍藥(各 60 公克),荊芥穗(120 公克),川芎(15 公克)。

馬鞭草散,(《大全良方》)治血風攻透,肢體疼痛,或覺瘙癢,或覺痹麻,作寒作熱,飲食減味。

白話文:

馬鞭草散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,是用來治療血風攻透導致的,肢體疼痛、或有瘙癢、或有麻痺、或覺寒或覺熱,以及飲食口味變淡等症狀的藥方。

馬鞭草(去梗),荊芥穗,北柴胡,烏梅肉(各二兩),枳殼,白朮,羌活,白芍藥(各一兩),秦艽,天台烏藥,麻黃(各一兩半),木香(半兩),當歸,川烏(炮),甘草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馬鞭草(去除根莖),荊芥穗,北柴胡,烏梅肉(各 2 兩),

枳殼,白朮,羌活,白芍藥(各 1 兩),

秦艽,天台烏藥,麻黃(各 1.5 兩),

木香(0.5 兩),當歸,川烏(炮製過的川烏),甘草(各 1 兩)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蔥白二寸,煎至七分,日午臨臥溫服。常服無忌,有孕勿服。

白話文:

將它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杯,生薑三片,棗子一枚,蔥白二寸,煎到剩下七分,在中午和睡前溫熱服用。長期服用沒有禁忌,懷孕者不要服用。

琥珀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血風勞氣,臍腹疼痛,經脈不調,漸加羸瘦。

白話文:

琥珀散(出自《聖惠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的血風勞氣,臍腹部疼痛,經脈不調,逐漸消瘦。

琥珀(細研),白朮,當歸,桃仁(去皮、尖,麩炒)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柴胡(去苗),鱉甲(醋炙,各一兩),延胡索,紅花子,牡丹皮,桂心(各半兩),

上為散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琥珀(研磨成細末),白朮,當歸,桃仁(去掉外皮和尖端,以麩皮炒至微黃)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柴胡(去掉根莖),鱉甲(以醋炙制,各一兩),延胡索,紅花子,牡丹皮,桂心(各半兩)。

茯神散,(《聖惠》)治婦人血風勞氣,頭疼目赤,胸背氣壅,四肢疼痛,心煩驚悸,少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茯神散,(出自《聖惠方》)治療婦女血風勞氣,頭痛眼睛紅、胸背氣鬱,四肢疼痛,心煩驚悸,不想吃東西。

柴胡(去苗),石膏(各二兩),茯神,羚羊角,防風(去蘆),赤芍藥,人參(去蘆),天門冬(去心),獨活,郁李仁(去皮,微炒),生乾地黃,枳殼(麩炒,去穰,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桃仁(湯浸,去皮、尖、雙仁,麩炒黃,研如泥,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柴胡 (去掉根鬚)、石膏 (各二兩)、茯神、羚羊角、防風 (去掉蘆葦)、赤芍藥、人參 (去掉蘆葦)、天門冬 (去掉核心)、獨活、郁李仁 (去除皮,略微炒過)、生地黃、枳殼 (用麩炒過,去掉絨毛,各一兩)、甘草 (炙烤,半兩)、桃仁 (用熱水浸泡,去除皮、尖頭、雙仁,用麩炒黃,研磨成泥,一兩半)。

上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逍遙散,(《神巧萬全方》)治血風勞,解五心煩躁,心多怔忪,恍惚憂懼,頭目昏重,夜多盜汗。

人參,白茯苓(去皮),柴胡(去苗),白朮(炒),黃耆

上各等分為散,每服三錢,入甘草一寸,同煎六分,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逍遙散的用法,出自《神巧萬全方》,用來治療血風勞,緩解心煩意亂、心跳不寧、精神恍惚、憂慮恐懼、頭暈目眩以及夜間盜汗等症狀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。取一中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,與藥粉一同煎煮至剩六分水,去掉渣滓後溫熱飲用,隨時可以服用。

對於逍遙散,人參、去皮的白茯苓、去苗的柴胡、炒過的白朮和黃耆,以上藥材各等份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並加入一寸甘草,一起煎煮至剩六分水,溫熱後飲用。

熟乾地黃散,(《神巧萬全方》)治婦人血風勞,冷氣攻心腹疼痛,四肢不知,食減少,日漸羸瘦。

白話文:

熟乾地黃散(出自《神巧萬全方》),用於治療婦女血風勞,冷氣攻心腹疼痛,四肢無力,進食減少且日漸消瘦。

熟乾地黃,柴胡,黃耆,蒼朮,牛膝(去苗,各一兩),鱉甲(醋炙黃,二兩),白芍藥,當歸,薑黃,琥珀,厚朴(去皮,薑汁塗,炙),川芎,陳橘皮(去白,各七錢半),木香,桂心,羌活(各半兩),

上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生薑半分,煎六分,熱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熟地黃、柴胡、黃耆、蒼朮、牛膝(去苗,各 60 克)

  • 鱉甲(醋炙黃,120 克)

  • 白芍藥、當歸、薑黃、琥珀、厚朴(去皮,薑汁塗,炙),川芎、陳橘皮(去白,各 45 克)

  • 木香、桂心、羌活(各 30 克)

琥珀丸,(《博濟方》)治血風虛勞,上熱下冷,或發動即心中煩躁,困乏無力,不美飲食,醋心口瘡,月水不調,肌肉黃瘁,腹痛腸鳴,或有氣塊攻衝,或時作寒熱,頭旋痰逆,手足麻痹,大宜常服。

白話文:

琥珀丸(出自《博濟方》),用於治療氣血虛弱、身體虛弱、上半身燥熱、下半身發冷,或者發作時心中煩躁、疲乏無力、無食慾、胃痛、口腔潰瘍、月經不調、肌肉萎黃、腹痛腸鳴,或有氣體上衝,或時々發寒發熱、頭暈目眩、痰液倒流、手腳麻痺,非常適合長期服用。

琥珀,當歸,木香,川芎,防風,檳榔(各一兩),三稜(炮),乾薑(炮),桂心(各一兩二錢半),吳白朮(洗),柴胡,人參(各半兩),青皮,吳茱萸(洗炮),全蠍(炒),附子(炮),草豆蔻,赤芍藥,柏葉,白芷,天麻(各七錢半),桃仁(去皮尖,麩炒),敗龜甲(醋炙),鱉甲(醋炙,各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  • 琥珀、當歸、木香、川芎、防風、檳榔(各 30 克)

  • 三稜(炮製)、乾薑(炮製)、桂心(各 40 克)

  • 吳白朮(洗淨)、柴胡、人參(各 15 克)

  • 青皮、吳茱萸(洗淨、炮製)、全蠍(炒製)、附子(炮製)、草豆蔻、赤芍藥、柏葉、白芷、天麻(各 22.5 克)

  • 桃仁(去皮尖,麩炒)、敗龜甲(醋炙)、鱉甲(醋炙,各 45 克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,午前近晚更進一服。如覺暖,近晚不須服。如腹內塊積攻築,於龜甲、桃仁、檳榔、三稜各加一倍為妙。忌生冷、蔥、莧菜、毒魚等物。

鱉甲丸,(《大全良方》)治婦人血風勞氣,四肢羸瘦疼痛,經脈不利,飲食無味,漸加虛困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煉製成蜜丸,每顆蜜丸大小如梧桐子。每天空腹時服用二十丸,上午一次,下午一次。如果服用後感覺身體溫暖,則晚上不必服用。如果腹中有塊狀積物攻積在一起,則可以將龜甲、桃仁、檳榔、三稜的用量各增加一倍,效果更好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食物、蔥、莧菜、有毒的魚類等食物。

鱉甲,紫菀,桂心,川芎,防風,川牛膝,當歸,秦艽,人參,桃仁,琥珀(各一兩),黃耆,赤芍藥,虻蟲(制),水蛭(制),鬼箭羽,白朮,羌活(各七錢五分),熟地黃(一兩半),麝香(二錢半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空心食前溫酒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鱉甲、紫菀、桂心、川芎、防風、川牛膝、當歸、秦艽、人參、桃仁、琥珀(各60公克),黃耆、赤芍藥、虻蟲(加工)、水蛭(加工)、鬼箭羽、白朮、羌活(各45公克),熟地黃(90公克),麝香(15公克)。

牡丹丸,(《聖濟總錄》)治婦人血風勞氣,氣塊攻心,日漸黃瘦,經脈不行。

白話文:

牡丹丸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,用於治療婦女的氣血虛弱、氣血攻心,面色逐漸黃瘦,經絡不通暢的疾病。

牡丹皮,郁李仁(湯浸、去皮,各二兩),芍藥,當歸,芎藭,桂心,苦參,大黃(醋炒,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溫酒下,日二。

白話文:

牡丹皮、郁李仁(以熱水浸泡,去皮,各二兩)、芍藥、當歸、芎藭、桂心、苦參、大黃(用醋炒過,各一兩)、貝母(半兩)。

柴胡丸,(《聖濟》)治婦人血風勞氣,頭目昏眩,胸背拘急,四肢痠疼,心燥煩熱,氣滿腹脹,腰膝無力,經脈不調。

白話文:

柴胡丸,出自《聖濟》,用於治療婦女血風勞氣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胸背拘急、四肢痠痛、心煩熱燥、氣滿腹脹、腰膝無力、經脈不調等症。

柴胡(去苗),黃連(去須),知母(焙),赤芍藥,龍膽,黃芩(去苗),地骨皮,麥門冬(去心,焙),茯神(去木),甘草(炙,各一兩),檳榔(七錢半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酒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去掉根部)、黃連(去掉根須)、知母(焙炒)、赤芍藥、龍膽、黃芩(去掉根部)、地骨皮、麥門冬(去掉心,焙炒)、茯神(去掉木質部分)、甘草(炙,各一兩)、檳榔(七錢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