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四 (17)
卷之四 (17)
1. 風痙
(癇)
〔大〕,妊娠體虛,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,後復遇風寒相搏,發則口噤背強,名之曰痙。又云:痓,其候冒悶不識人,須臾自醒,良久復作,謂之風痙。一名子癇,亦名子冒,甚則反張。
白話文:
在懷孕期間身體虛弱,受到風寒侵襲而傷及太陽經絡,後來又遇到風寒相搏擊,發病時口不能張,背部僵硬,這就是痙。另一種說法是,痓病的症狀是昏蒙悶塞,不認識人,一會兒自己醒來,過一會兒又發作,這種病叫做風痙。還有一種叫子癇,也叫子冒,嚴重的會出現反張。
〔薛〕,前證若心肝風熱,用釣藤湯。(胎動)肝脾血虛,加味逍遙散。(調經)肝脾鬱怒,加味歸脾湯。(雜病健忘。)氣逆痰滯,紫蘇飲。肝火風熱,釣藤散。(眩暈。)脾郁痰滯,二陳、薑汁、竹瀝。若兼證相雜,當參照子煩門。
羚羊角散,治妊娠冒悶,角弓反張,名曰子癇風痙。
白話文:
(1)(薛志誠說)前證如果是肝臟心臟有風熱,服用釣藤散。如果胎動不安,肝脾血虛,加味逍遙散。(用來)調理月經。如果是肝脾鬱積導致生氣,服用加味歸脾湯。(用來治療)各種疾病引起的健忘。如果氣逆轉而痰液停滯,服用紫蘇飲。(用來治療)肝火有風熱的情況,服用釣藤散。(用來治療)眩暈。如果是脾氣鬱積,造成痰液停滯,服用二陳、薑汁、竹瀝。(用來治療)如果同時有多種疾病,應參照心煩一類的疾病服用藥方。
羚羊角(鎊),獨活,酸棗仁(炒),五加皮,薏苡仁(炒),防風,當歸(酒浸),川芎,茯苓(去木),杏仁(去皮尖,各五分),木香,甘草(炙,各二分),
上薑水煎服。
白話文:
羚羊角(研成粉末),獨活,炒過的酸棗仁,五加皮,炒過的薏苡仁,防風,浸過酒的當歸,川芎,去掉木質部分的茯苓,去皮尖的杏仁(各五分),木香,炙過的甘草(各二分)
《小品》療妊娠忽悶,眼不識人,須臾醒復發,亦有不醒者,名為痓病,亦名子癇,亦名子冒,宜葛根湯。若竹近可速辦者,當先作瀝汁,次辦湯也。其竹遠不可即辦者,當先辦湯。此二療會得其一種,竹瀝偏療諸痙絕起死也。非但偏療妊娠產婦絕死者有效,小兒或癇痓,金瘡發痓,療之亦驗。
白話文:
《小品》記載有種疾病,孕婦會突然感到胸悶,眼睛看不見人,很快就清醒過來,但不久後又會發作,甚至有的人醒不過來,這種病叫做瘈病,也叫子癇,也叫子冒,應該用葛根湯來治療。如果附近有竹子,可以快速辦到的話,先搾取竹汁,然後再煎煮湯藥。如果竹子比較遠,沒辦法馬上拿到,就先煎煮湯藥。這兩種治療方法,只要能有一種,竹瀝就有很好的療效,可以治療各種痙攣,甚至可以起死回生。不只對妊娠產婦的危急情況有效,對小兒的癲癇、金瘡引起的瘈病,治療起來也都很有效。
葛根湯方,治妊娠臨月,因發風痙,悶憒不識人,吐逆眩倒,小醒復發,名曰子癇。
白話文:
葛根湯,用於治療妊娠臨產時,因胎動精氣逆亂,導致驚風抽搐、昏迷不醒、吐逆眩暈,間歇性發作,稱為子癇。
葛根,貝母(去心),牡丹皮,木防己,防風,當歸,川芎,白茯苓,桂心(熬),澤瀉,甘草(各二兩),獨活,石膏(碎),人參(各三兩),
白話文:
葛根、貝母(去心)、牡丹皮、木防己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茯苓、桂心(熬製)、澤瀉、甘草(各二兩),獨活、石膏(碎末)、人參(各三兩)。
上細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貝母令人易產,若未臨月者,以升麻代之。忌海藻、菘菜、酢物。
白話文:
將細切的(上)這種藥材,加入九升的水煮成三升,分成三次服用。貝母會讓人容易生產,若尚未到生產時間,應改用升麻替代。服用期間忌食海藻、大白菜、醋製食物。
按:此方犯桂與牡丹,不如羚羊角散之妥。
羌活酒,治妊娠中風痙,口噤,四肢強直,角弓反張。
白話文:
這個處方使用了桂枝和牡丹,不如使用羚羊角散來得穩妥。
羌活酒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中風痙攣,口緊閉,四肢僵硬,身體呈弓形反曲。
羌活(去蘆,一兩半),防風(去蘆,一兩),黑豆(一合,炒,去皮),
白話文:
羌活(去除蘆頭,一兩半),防風(去除蘆頭,一兩),黑豆(一杯,炒熟,去皮),
上二味為㕮咀,好酒五升,浸一宿,每服用黑豆一合,炒令熟,投入藥酒一大盞,候沸即住,去滓,分兩服灌之。
白話文:
將上面兩種藥材做成藥酒,以五升好酒浸泡一晚。每次服用時,炒熟一合黑豆,放入一大杯藥酒中,煮沸後立即關火,去除渣滓,分成兩次服用。
〔丹〕,治一婦人懷妊六月,發癇,手足揚直,面紫黑色,閤眼涎出,昏憒不醒人事,半時而醒。醫與震靈丹五十餘帖,其疾時作時止,無減證,直至臨產方自愈。產一女,蓐中子母皆安。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,求治之。診其脈,浮取弦,重取澀,按至骨則沉實帶數。時正二月因未見其癇發正狀,未敢與藥,意其舊年癇發時乃五月,欲待其時,度此疾必作,當審諦施治。至五月半,其疾果作,皆是午巳兩時,遂教以自制防風通聖散,用生甘草加桃仁多,紅花少,或服或吐,至四五劑,疾漸疏而輕,後發為疥而愈。
白話文:
用丹藥治療一位懷孕六月、發癇的婦女,她的手腳僵直,臉色紫黑色,眼睛緊閉、流涎,人事不省,半個時辰後清醒。醫生給她開了五十多服震靈丹,她的病有時發作,有時停止,病情沒有減輕,直到臨產時才自愈。她產下一名女嬰,產後母女平安。第二年,她的丈夫懷疑丹毒一定會發作,請醫生診治。醫生診脈,浮而弦,重按則澀,按至骨則沉實帶數。當時正值二月,由於沒有見到她發癇的具體症狀,不敢給她用藥,想到她去年發癇時是在五月,打算等到那個時候,估計此病一定會發作,屆時再仔細診斷治療。到了五月半,她的病果然發作了,發作時間都是在午、巳兩時。於是教她自制防風通聖散,用生甘草加桃仁多,紅花少,服藥或吐藥,服至四五劑,病症逐漸緩解,後來患上疥瘡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