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一 (6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60)

1. 赤白帶下

〔補澀溫〕

牡蠣散,治帶下兼經水過多,或暴下片血,不限年月遠近。

牡蠣,龍骨,赤石脂,肉蓯蓉(酒浸,切焙),石斛(去根),烏賊骨(去甲),黃耆(銼,各一兩半),牛角腮灰,阿膠(炒燥),熟地黃(焙),芍藥(炒,各二兩),乾薑(炮),當歸(切,焙),人參,白朮,桑耳(各一兩二錢半),桂(去粗皮),芎藭,附子(炮,去皮臍),艾葉(炒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平旦米飲調服,日再。

茯苓散,治婦人血傷兼帶下,積久不止,面黃體瘦,漸成虛勞,腰腳沉重,胎氣多損。

白茯苓(去黑皮),木香,熟地黃(焙),訶黎勒皮,柏子仁(研),杜仲(去粗皮,炙),青橘皮(去白,焙),烏賊魚骨(去甲),五加皮(銼),艾葉(燒灰),菖蒲,牛角腮灰,秦艽(去苗土),赤石脂,菟絲子(酒浸,另搗),當歸(切、焙,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糯米飲亦得。或有胎息,用鯉魚糯米粥下藥。

卷柏丸,治婦人室女,腹臟冷熱相攻,心腹絞痛,腰腿疼,赤白帶下,面色痿黃,四肢羸乏。

卷柏(醋炙),鹿茸(醋炙),白石脂,赤石脂(各火煅,醋淬七次),芎藭,艾葉(醋炒),桑寄生,代赭石(火煅,醋淬七次),鱉甲(醋炙),當歸(去蘆,酒浸炒),地榆(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龍骨(各半兩),乾薑(炮,七錢半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熟地黃(洗,各一兩半),

上為細末,醋煮糯米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艾煎丸,(《百一》)治婦人一切虛寒,胎前產後,赤白帶下,或成血瘕,久服此藥,自然融化。

伏道艾(揉去塵土,擇淨枝梗,取葉秤五兩,先用大肥淮棗一十二兩,砂瓶內煮爛,去核,同艾葉一處捶爛如泥,捻作薄餅子,猛火焙乾,乘熱急碾為末),大漢椒(去目枝梗及合口者,淨秤五兩,以阿膠二兩,米醋三升,同椒於砂瓶內煮極干,取出焙乾燥,碾為細末),當歸(去蘆,酒浸),白芍藥,川芎,白薇,附子(大者,炮,去皮臍),卷柏(取青葉),澤蘭(去枝粳取葉,以上各焙乾秤用),熟地黃(如鋪上買者,須淨洗漉去浮者,曬乾,酒浸蒸曬,再入酒浸蒸五七次,如糖煎香美方可用,亦焙乾,秤各一兩。)

上同為細末,與前艾末、椒末拌勻,米醋煮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至百丸、二百丸,空心艾醋湯送下。

一婦人因產後虛寒,嘔惡不食,腹痛如割,時作寒熱,復出盜汗,瘦悴骨立,臍腹之左,結成硬塊,其大如掌,冰冷,雖盛暑此處獨無汗,每塊微動則痛不可忍,百藥治不效。夢中忽有人授以此方,因服之,噁心寒熱盜汗輒止,盡一料遂平復,獨血塊如故。服至五六料,其塊自融化而出,如魚凍。

白話文:

白帶或赤白帶下(兼月經量多或突然出血)

牡蠣散,可以治療白帶,同時也能處理月經量過多,或是突然大量出血的情形,不論病程長短。

藥材包含:牡蠣、龍骨、赤石脂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切片烘乾)、石斛(去除根部)、烏賊骨(去除硬殼)、黃耆(切碎,各一兩半)、牛角腮灰、阿膠(炒乾)、熟地黃(烘乾)、芍藥(炒過,各二兩)、乾薑(炮製過)、當歸(切片烘乾)、人參、白朮、桑耳(各一兩二錢半)、桂枝(去除粗糙外皮)、芎藭、附子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艾葉(炒過,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早上空腹用米湯調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

婦人血傷兼帶下,久治不癒(體虛勞損型)

茯苓散,可以治療婦女因血受損而導致的白帶,長期不止,面色發黃,身體消瘦,逐漸形成虛弱勞損,腰腿沉重,而且容易造成胎氣損傷。

藥材包含:白茯苓(去除黑皮)、木香、熟地黃(烘乾)、訶子皮、柏子仁(研磨)、杜仲(去除粗皮後炙烤)、青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後烘乾)、烏賊魚骨(去除硬殼)、五加皮(切碎)、艾葉(燒成灰)、菖蒲、牛角腮灰、秦艽(去除莖和泥土)、赤石脂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後另外搗碎)、當歸(切片烘乾,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,也可以用糯米湯送服。如果懷孕,可以用鯉魚糯米粥送服。

婦女腹部冷熱不調,赤白帶下(虛寒型)

卷柏丸,可以治療婦女或未婚女子,腹部冷熱交替,引起心腹絞痛、腰腿疼痛、赤白帶下、面色萎黃、四肢無力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卷柏(用醋炙烤)、鹿茸(用醋炙烤)、白石脂、赤石脂(各用火煅燒後用醋淬七次)、芎藭、艾葉(用醋炒)、桑寄生、代赭石(用火煅燒後用醋淬七次)、鱉甲(用醋炙烤)、當歸(去除蘆頭後用酒浸泡炒過)、地榆(各一兩)、木香(不見火)、龍骨(各半兩)、乾薑(炮製過,七錢半)、黃耆(去除蘆頭後用蜂蜜炙烤)、熟地黃(洗淨後,各一兩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醋煮糯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婦女虛寒,赤白帶下(虛寒血瘕型)

艾煎丸,可以治療婦女各種虛寒症狀,包括產前產後赤白帶下,或者形成血瘕,長期服用此藥,可以使血瘕自然消散。

藥材包含:伏道艾(揉搓去除塵土,挑選乾淨的枝梗,取葉子稱重五兩,先用大肥淮棗十二兩,在砂鍋內煮爛,去除棗核,和艾葉一起搗爛成泥狀,捏成薄餅狀,用猛火烘乾,趁熱迅速研磨成末)、大漢椒(去除眼睛和枝梗以及閉合的,稱重五兩,用阿膠二兩,米醋三升,和花椒一起在砂鍋內煮到極乾,取出烘乾,研磨成細末)、當歸(去除蘆頭,用酒浸泡)、白芍藥、川芎、白薇、附子(大個的,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卷柏(取青色的葉子)、澤蘭(去除枝梗取葉子,以上各烘乾後秤重使用)、熟地黃(如果是鋪子上買的,必須洗乾淨,撈出浮起來的,曬乾,用酒浸泡蒸曬,再用酒浸泡蒸曬五七次,像糖一樣煎煮香甜才可以使用,也要烘乾,秤重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一同磨成細末,與之前的艾葉末和花椒末混合均勻,用米醋煮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至一百丸、二百丸,空腹用艾葉醋湯送服。

一個婦女因為產後虛寒,嘔吐不進食,腹痛如刀割,時而發冷發熱,又出盜汗,瘦得只剩骨頭,肚臍左側結成硬塊,像手掌那麼大,冰冷,即使盛夏這裡也獨獨沒有汗,每次硬塊稍微動一下就痛得無法忍受,用各種藥物都治不好。夢中忽然有人教給她這個方子,於是服用,噁心、發冷發熱、盜汗就停止了,吃完一副藥就好轉了,只有血塊還在。又服用了五六副藥,血塊自己融化排出,像魚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