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一 (4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49)

1. 血崩

〔溫劑〕

〔垣〕丁香膠艾湯,治崩漏不止。蓋心氣不足,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,經隔少時,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,按之無力。其證自覺臍下如冰,求厚衣被以御其寒,白帶白滑之物雖多,間下如屋漏水,下時有鮮血不多,右尺脈時微洪。屋漏水多,暴下者是,急弦脈,為寒多。而洪脈時見,乃熱少。合而言之,急弦者,北方寒水多也。洪脈時出者,命門包絡之火也。黑物多,赤物少,合成屋漏水之狀也。

川芎,丁香(各四分),熟地黃(以瀉大洪脈),白芍藥(各三分),阿膠(炒,六分,另後入),當歸身(一錢二分),生艾葉(一錢,後入)

為細末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五沸,去滓,入膠、艾再上火煎至一大盞,空心,宿食消盡帶熱服,三服效。

〔大〕,治血崩

熟艾(如雞子大),阿膠(半兩),乾薑(一錢)

上粗末,用水五盞,先煎艾葉、姜至二盞半,入膠消,溫分二服,空心服。

芎藭湯,(一名芎藭溫中湯。)治帶下漏血不止,及風虛冷熱,勞損衝任,月水不調,崩中暴下,腰重裡急,淋瀝不斷;及產後失血過多,虛羸腹痛;或妊娠胎動不安,下血,連日小便頻數,肢體煩倦,頭運目暗,不欲飲食。

芎藭,黃耆,芍藥,乾地黃,吳茱萸,甘草(各二兩),當歸,乾薑(各一兩),

上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若月經後因有赤白不止者,除地黃、茱萸,加杜仲、人參各二兩。

斷下湯,治衝任氣虛,崩中漏下,經脈不調,每遇月候將來,臍腹腰腳先痛,漸減飲食,四肢乏力及帶下,三十六疾,悉能療之。

人參(去蘆),熟地黃(洗焙),艾葉(醋炒,各一兩),烏賊骨(燒灰),當歸(酒洗,各二兩),川芎(七錢),乾薑(炮,半兩),阿膠(蛤粉炒成珠,七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

治崩漏方

四物湯(一兩),人參(二錢),吳茱萸(一錢),

上銼碎,每服半兩,薑棗煎服,食前五六服寒熱腹痛皆退,崩漏未止,續服後熟附丸。

熟附丸

熟附子,木賊(去節),龍骨(煅),赤石脂(煅,各半兩),川芎,當歸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一婦人年五十以上,經斷七年,忽然經行,遂成崩漏,發熱腹痛,兩月不瘥。予診其脈虛細疾數。予曰:此乃陰虛而致,宜服此藥。

鹿茸丸,治經候過多,其色瘀黑,甚者崩下,吸吸少氣,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,尺脈微小,由衝任虛衰,為風冷客乘胞中,氣不能固。可灸關元百壯,在臍下正中三寸。

鹿茸(燎去毛,酥炙),赤石脂(制),禹餘糧(制,各一兩),艾葉(一方無),柏葉,附子(炮,各半兩),熟地黃,當歸,續斷(各二兩),

白話文:

血崩

溫補藥方

丁香膠艾湯: 用於治療崩漏不止的情況。這種情況多半是因心氣不足,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節制所導致。月經來潮的時間間隔變長,脈象呈現兩尺脈都弦緊且洪大,但按下去卻無力。患者會感覺肚臍下方像冰一樣寒冷,需要穿厚衣服來保暖。白帶呈現白色黏滑狀,量多,且不時有像屋簷漏水般滴滴答答的出血,偶爾帶有少量鮮血,右尺脈偶爾會顯得洪大。如果漏水狀出血多,且突然大量出血,就是急弦脈,表示寒氣較重;而偶爾出現洪脈,則表示熱象較少。綜合來看,急弦脈代表北方寒水之氣過盛,洪脈時出則代表命門與包絡的火氣。出血呈現黑色多、紅色少,因此形成像屋漏水般的狀態。

藥材組成:川芎、丁香各4分,熟地黃(用來瀉去洪大的脈象)、白芍藥各3分,阿膠(炒過,6分,另放後加入),當歸身1錢2分,生艾葉1錢(後加入)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份。用兩碗水煎煮至沸騰五次,去除藥渣,再加入阿膠、艾葉,再次煎煮至一碗,於空腹、宿食消化完畢時溫熱服用,服用三次就會見效。

大劑量藥方: 用於治療血崩。

藥材組成:熟艾葉(如雞蛋大小),阿膠(半兩),乾薑(1錢)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弄成粗末,用水五碗,先煎煮艾葉、乾薑至剩兩碗半,再加入阿膠溶化,分兩次溫服,於空腹時服用。

芎藭湯: (又名芎藭溫中湯) 用於治療帶下漏血不止,以及風虛寒熱、勞損衝任、月經不調、崩中暴下、腰部沉重、內部急迫、淋漓不斷;以及產後失血過多,身體虛弱腹痛;或是懷孕時胎動不安、下血、連續多日頻尿、四肢疲倦、頭暈眼花、食慾不振等情況。

藥材組成:川芎、黃耆、芍藥、乾地黃、吳茱萸、甘草各二兩,當歸、乾薑各一兩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略微搗碎,用水一斗煎煮至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月經後出現赤白帶下不止的情況,則去除地黃、茱萸,加入杜仲、人參各二兩。

斷下湯: 用於治療衝任氣虛、崩中漏下、月經不調,每當月經將來時,會先出現臍腹腰腳疼痛、食慾漸減、四肢乏力,以及帶下等各種問題,對三十六種婦科疾病都有療效。

藥材組成:人參(去除蘆頭)、熟地黃(洗過烘乾)、艾葉(用醋炒過)各一兩,烏賊骨(燒成灰)、當歸(用酒洗過)各二兩,川芎七錢,乾薑(炮製過)半兩,阿膠(用蛤粉炒成珠狀)七錢半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略微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藥渣,於飯前溫服。

治療崩漏的藥方:

藥材組成:四物湯(一兩),人參(二錢),吳茱萸(一錢)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搗碎,每次服用半兩,用薑棗煎煮服用。飯前服用五到六次,寒熱腹痛都會消退。如果崩漏沒有停止,就繼續服用後面的熟附丸。

熟附丸:

藥材組成:熟附子、木賊(去除節)、龍骨(煅燒過)、赤石脂(煅燒過)各半兩,川芎、當歸各一兩。

製法與服用: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醋調成糊狀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六十顆,於飯前用米湯送服。有一個婦人年過五十,停經七年後,忽然又來月經,導致崩漏,發熱腹痛,兩個月都沒有好轉。醫師診斷她的脈象虛細而快,認為是陰虛導致,所以使用此藥方治療。

鹿茸丸: 用於治療月經量過多,顏色呈現瘀黑色,嚴重者會崩漏不止,呼吸微弱,臍腹極度寒冷,以至於汗如雨下,尺脈微小。這是由於衝任虛衰,風寒侵入胞中,氣無法固攝所致。可以灸關元穴(在肚臍下方正中三寸處)一百壯。

藥材組成:鹿茸(燎去毛,用酥油炙烤過)、赤石脂(製過)、禹餘糧(製過)各一兩,艾葉(有配方不含艾葉),柏葉、附子(炮製過)各半兩,熟地黃、當歸、續斷各二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