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三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8)

1. 大便或秘或利

〔大〕,經云:春傷於風,夏必飧泄。蓋木氣刑土也。土不能滲泄則木氣勝,故泄。風氣行精液燥,故秘。即不可轉以秘燥為風也。余家中宗親張公度母氏年七十,日下利數十行,百方治之不愈,又苦腰腳拘攣,公度以蒺藜、酸棗仁治拘攣而利愈。黃魯直母安康郡太夫人苦秘結,以公度藥投之而大便利。故知秘與利皆出於風。公度,潞人,名騤,世有令德,承父醫學而克其家,清修不妄取,真有德君子,今見於此。

白話文:

【大分類】,經典上說:春天受到風邪侵襲,夏季就會腹瀉。這是因為木氣剋制了土氣。土不能調節疏散,所以木氣盛,就會腹瀉。風氣運行,精液枯燥,所以會便祕。所以不能直接把燥結轉化為風熱。我的家中親戚張公度的母親年紀七十,每天排泄數十次,用盡各種方法都治不好,而且還腰腿拘緊。公度用蒺藜、酸棗仁治療拘攣,她的腹瀉就好了。黃魯直的母親安康郡太夫人患有便祕,用公度的藥方治療後,大便通暢。所以知道便祕和腹瀉都是肺風引起的。公度是潞州人,名叫騤,他德行好,承繼父親的醫術並且讓家業更加興旺,清廉修潔不冒取不義之財,真是有德行的君子,如今就記載於此。

〔薛〕,按前證若因足三陰虧損,發熱作渴,胸膈不利,飲食善消,面帶陽色,脈洪而虛,肢體倦怠者,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。脾肺氣虛,補中益氣湯。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氣血俱虛者,八珍加肉蓯蓉。腎經津液不足者,六味地黃丸。胃火銷鑠津液,竹葉黃耆湯。肝木侮脾土,小柴胡加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。膏粱積熱,清胃散加山梔、郁李仁、枳殼。若燥在直腸,用豬膽導之。

白話文:

薛醫師說,根據前面的證明,如果是因為足三陰虧虛,出現發熱、口渴、胸膈不適、飲食容易消化,面色紅潤、脈搏旺盛卻虛弱,肢體疲倦等症狀,可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治療。脾肺氣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。脾經鬱結,可用加味歸脾湯。氣血俱虛的人,可用八珍湯加上肉蓯蓉。腎經津液不足的,可用六味地黃丸。胃火消耗了津液,可用竹葉黃耆湯。肝木剋制脾土,可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、郁李仁、枳殼。膏粱積熱,可用清胃散加上山梔子、郁李仁、枳殼。若是直腸乾燥,可以用豬膽汁來通便。

治風人、腳氣人大便或秘或利。虛人尤宜。

皂角子(三百粒,破作兩片,慢火炒燥甚,入酥一棗大,又炒至燥,又入酥炒至焦黑為度)

上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蒺藜、酸棗仁湯下,空腹服。兩時久未利,再進一服,漸加至百丸不妨,以通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煉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煮過的蒺藜和酸棗仁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隔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排便的效果,可以再服用一劑,逐漸增加到一百丸也不妨礙,以通便為止。

蒺藜湯,用蒺藜不以多少,炒至赤黑色,臼內以木杵舂去刺,揀簸淨,每蒺藜三兩,以酸棗仁一兩炒令香,同杵為粗末,馬尾羅篩。每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下前丸子。

白話文:

蒺藜湯的方子,使用蒺藜的量不限多少,炒到呈赤黑色,在臼內用木杵舂掉刺,揀選簸淨,每三兩蒺藜,配上一兩酸棗仁,炒到有香味,一起舂成粗末,用馬尾羅篩過。每次取三錢,加水一杯,煎至剩七分,去除渣滓,溫服,然後再服用前面丸劑。

大五柔丸,主臟氣不調,大便難。通榮衛,利九竅,進飲食。

大黃(鬥米上蒸,切焙),枳殼(去瓤,麩炒),白芍藥,葶藶(炒香,別研),肉蓯蓉(酒浸軟,溫水洗切焙,各一兩),桃仁(一百枚),杏仁(四十枚,並去皮尖,麩炒令黃,別杵),牛脂(去筋膜熬成油,與葶藶、杏仁等杵)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:將一鬥米飯放在蒸籠上,將大黃放在米飯上蒸熟,然後切片烘培。

  • 枳殼:將枳殼去瓤,然後用麩皮炒香。

  • 白芍藥:使用白芍藥。

  • 葶藶:將葶藶炒香,然後研磨成粉。

  • 肉蓯蓉:將肉蓯蓉用酒浸泡軟化,在溫水中洗淨後切片烘培,每種藥材各取一兩。

  • 桃仁:使用一百枚桃仁。

  • 杏仁:使用四十枚杏仁,將杏仁去皮去尖,然後用麩皮炒至黃色,研磨成粉。

  • 牛脂:將牛脂去除筋膜後熬成油,與葶藶、杏仁等藥材一起研磨。

上除有油藥併為末,入牛脂、桃杏仁、葶藶,杵數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米飲下三丸,日三服,腹稍空時服,未知稍增,以知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的油藥研磨成粉末,加入牛油、桃仁、葶藶,一起研磨數千下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用米湯送服三丸,每天三次,在胃部稍空時服用。如果不知道該如何增加劑量,可以先以這種劑量服用,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。

安康郡太苦風秘,予為處,枳訶二仁丸,。

杏仁(去皮尖,麩炒黃),麻仁(別研各二兩),枳殼(去穰,麩炒研),訶子(慢火炒,捶去核)

白話文:

  • 杏仁(去皮、去尖,用麩皮炒至金黃色)

  • 麻仁(研磨成粉,各取二兩)

  • 枳殼(去核,用麩皮炒至金黃色,然後研磨成粉)

  • 訶子(用慢火炒熟,去核)

上二物各一兩為細末,同二仁杵,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,溫水下二三十丸。未知稍增。

潞公在北門日,盛夏間苦大便不調,公隨行醫官李琬,本衢州市戶,公不獨終始涵容之,又教以醫事。公病泄利,琬以言動搖之,又求速效,即以赤石脂龍骨乾薑等藥饋公,公服之不大便者累日,其勢甚苦,予方自共城來見公,未坐定,語及此事,公又不喜服大黃藥。予告曰:此燥糞在直腸,藥所不及,請以蜜兌導之,公為然。

白話文:

潞公在北門居住時,有一天值盛夏,卻苦於大便不調,公便讓隨行的醫官李琬前來診治,李琬是衢州市人,公不只始終容忍他,還教導他醫術。公的病是大便稀溏、頻繁,李琬以言語和動作來動搖公的心志,並且想要迅速的治療效果,於是將赤石脂、龍骨、乾薑等藥饋贈給公,公服用了這些藥後,好幾天都不大便,狀況十分痛苦,剛好我從共城回來拜見公,還未坐定,話題就談到此事,公再次表示不喜歡吃大黃藥。我便告訴公,這是燥糞積存在直腸中,藥力無法到達,請用蜜水來灌腸瀉下,公覺得可行。

時七月中苦熱,予揮汗為公作蜜兌。是夕三用藥,下結糞四五十枚,黑如橡慄,公二三日間飲食已如故。世有一種虛人不可服利藥,今載其法。

白話文:

在炎熱的七月中旬,我流著汗為了公眾的事業做蜜餞。這天晚上我服用三次藥,排出了四五十枚黑色像橡慄一樣的糞便,幾天后公眾的飲食已恢復正常。社會上有一種虛弱體質的人不能服用烈性藥物,現在我記載下這個方法。

蜜兌法,好蜜四五兩,銀石器中微火熬,不住手以匙攪,候可丸,見風硬,即以蛤粉塗手,捏作人指狀,長三寸許,坐廁上納之,以手掩定,候大便通即放手,未快再作。(以上四方出初虞世。)

白話文:

蜜兌法

上好的蜂蜜四到五兩,用銀器或石器在微火上熬煮,不停地用手上的湯匙攪拌,等到蜂蜜變稠可以搓揉成丸子,遇風就會變硬。這時,先將蛤粉塗抹在手上,搓揉成人的手指形狀,長度約三寸左右。再將做好的藥丸塞入肛門內,用手按住,等待大便通暢後即可取出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再做一次。

(以上方法出自《初虞世》)

補遺通氣散,治婦人憂怒傷肺,肺與大腸為傳送,致令秘澀不通。或服燥藥過多,大便秘,亦可用。

白話文:

補遺通氣散 的功效是治療因女性憂鬱和憤怒而導致的肺部受損,因為肺和大腸是相互傳遞的,所以這會導致便祕。如果服用過多燥藥也會導致便祕,也可以使用。

陳皮,蘇葉,枳殼,木通(去皮節)

上等分銼,每服四錢,水煎溫服。

皂角丸、蘇麻粥亦佳。(見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