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吐血

〔大〕,婦人吐血者,皆由臟腑傷損所致。夫血者外行於經絡,內榮於臟腑。若傷損氣血經絡,則血虛行失於常理,氣逆者吐血,又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,然憂思驚恐內傷,氣逆上者,皆吐血也。

白話文:

吐血的原因,大多是因為臟腑受損所造成的。血運行於經絡,滋養臟腑。如果氣血經絡受損,血虛運行異常,氣逆就會吐血。生氣時也會氣逆,嚴重的話會吐血,憂思驚恐所造成的內傷,氣逆向上,也會導致吐血。

〔薛〕,前證若脾經鬱熱,用犀角地黃湯。脾胃伏暑,用黃連香薷飲。(雜病傷暑。)心脾鬱熱,用不傳。心氣耗損,用茯苓補心湯。肺氣勞傷,用雞蘇散。思慮傷脾,用歸脾湯。(雜病健忘。)暴怒肝火,用加味小柴胡湯。(熱入血室。)久怒肝傷,六味地黃丸。(雜病虛勞。)脾肺虛熱,用麥門冬飲。肝腎虛熱,用六味地黃丸。氣血俱虛,用十全大補湯。經云:肺朝百脈之氣,肝統諸經之血。必用甘溫之劑,補其陽氣,使血各歸其經。如大吐血病,毋論其脈,急用獨參湯救之。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,元氣虛而假熱之脈也,皆由脾胃先損,須用人參之類。《本草》云:人參治脾胃不足,補中,溫中,瀉脾肺中火。東垣先生云:脾胃虛者,心火亢甚而乘土位,肺氣受邪,須用黃耆最多,人參、甘草次之。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,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,當治氣血虛弱,用十全大補最善,若用寒涼止血,胃氣反傷,無不致禍。一老婦每作先飲食不進,或胸膈不利,或中脘作痛,或大便作瀉,或小便不利,余以為肝脾之證,用逍遙散加山梔、茯神、遠志、木香而愈。後鬱結吐紫血,每作先倦怠煩熱,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、吳茱萸二分,頓愈。復因怒吐赤血甚多,燥渴垂死,此血脫也,法當補氣。乃用人參一兩,苓、朮、當歸各三錢,陳皮、炮黑乾薑各二錢,炙甘草、木香各一錢,一劑頓止。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痊。一女子懷抱素郁,胸滿食少,吐血面赤,用六味丸及歸脾加山梔、貝母、芍藥而愈。一婦人為哭母吐血咳嗽,發熱盜汗,經水不行,此悲傷肺,思傷脾,朝服補中益氣湯(雜病勞倦。)加桔梗、貝母、知母。夕用歸脾湯吞六味丸而愈。

雞蘇散,治婦人吐血,心煩昏悶。

白話文:

  • 如果出現脾經鬱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脾胃伏暑的症狀,可以使用黃連香薷飲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心脾鬱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不傳湯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心氣耗損的症狀,可以使用茯苓補心湯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肺氣勞傷的症狀,可以使用雞蘇散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思慮傷脾的症狀,可以使用歸脾湯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暴怒肝火的症狀,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久怒肝傷的症狀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脾肺虛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麥門冬飲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肝腎虛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治療。

  • 如果出現氣血俱虛的症狀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治療。

  • 肺朝百脈之氣,肝統諸經之血。治療這些症狀,必須使用甘溫之劑,補其陽氣,使血各歸其經。

  • 如果出現大吐血的症狀,不要考慮脈象,緊急使用獨參湯救治。

  • 如果出現潮熱咳嗽、脈數的症狀,這是因為元氣虛弱而引起的假熱脈,都是由脾胃先損引起的,需要使用人參等藥材治療。

  • 《本草》中說:人參可以治療脾胃不足,補中,溫中,瀉脾肺中火。

  • 東垣先生說:脾胃虛弱的人,心火亢盛而乘土位,肺氣受邪,需要使用黃耆最多,人參、甘草次之。

  • 脾胃一虛,肺氣先絕,所以使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。

  • 當治療氣血虛弱時,使用十全大補最善,如果使用寒涼止血,胃氣反傷,無不致禍。

  • 一位老婦人每次發作前都不思飲食,或胸膈不利,或中脘作痛,或大便作瀉,或小便不利,我認為這是肝脾的證狀,使用逍遙散加山梔、茯神、遠志、木香而治癒。

  • 後來鬱結吐紫血,每次發作前倦怠煩熱,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、吳茱萸二分,頓愈。

  • 又因怒吐赤血甚多,燥渴垂死,這是血脫,應該補氣。

  • 於是使用人參一兩,苓、朮、當歸各三錢,陳皮、炮黑乾薑各二錢,炙甘草、木香各一錢,一劑頓止。

  • 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痊癒。

  • 一位女子懷抱素鬱,胸滿食少,吐血面赤,使用六味丸及歸脾加山梔、貝母、芍藥而治癒。

  • 一位婦人哭母吐血咳嗽,發熱盜汗,經水不行,這是因為悲傷肺,思傷脾,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(雜病勞倦。)加桔梗、貝母、知母。

  • 晚上使用歸脾湯吞服六味丸而治癒。

雞蘇葉(一兩),阿膠,刺蘇,生地黃(各一兩),黃耆,羚羊角屑,茜根,甘草(各半兩),麥門冬,黃芩,當歸,伏龍肝(各七錢半),

白話文:

雞蘇葉(60克),阿膠、刺蘇、生地黃(各60克),黃耆、羚羊角屑、茜根、甘草(各30克),麥門冬、黃芩、當歸、伏龍肝(各45克)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薑三片,竹茹半雞子大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方比較粗糙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上三片薑片和半個雞蛋大小的竹茹,煎熬至藥汁只剩六成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。

又方,治婦人虛損氣逆,吐血不止。

雞蘇葉,黃芩(各一兩),當歸,赤芍藥(各半兩),伏龍肝,阿膠(各二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六分,去滓溫服。

治婦人熱毒上攻,吐血不止。

白話文:

又有一方,治療婦女因體虛導致的氣逆和吐血不止。

需要雞蘇葉和黃芩各一兩,當歸和赤芍藥各半兩,伏龍肝和阿膠各二兩。

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煎至六分,去掉殘渣後溫服。

此方也適用於婦女因熱毒上升而引起的吐血不止。

生藕汁,刺蘇汁,生地黃汁(各三兩),生薑汁(半合),白蜜(一合)

白話文:

生藕汁、刺蘇汁、生地黃汁各三兩,生薑汁半合,白蜜一合。

上和煎三兩沸,以一小盞,調炒麵一錢服,無時。

《千金翼》治吐血百方不瘥,療十十瘥,神驗不傳方。(詳此藥性,治熱毒吐血有效。)

地黃汁(半升),生大黃末(一方寸匕)

上煎地黃汁三兩沸,調大黃末令勻,分為三服。

又方,伏龍肝研極細,每服二錢,新汲水調下,頻服取效。

又方,白茅根(一握,長六寸,)以水一大盞,煎七分,去滓服。

又方,桂心(為末),水調方寸匕,日夜可二十服。

又方,生地黃(三升切),阿膠(二兩,炒),蒲黃(六合)

白話文:

將地黃汁煮沸兩三次後,取一小杯,加入一錢炒麵服用,不限時間。

《千金翼》中提到治療吐血的百種方法中,有十種非常有效,此方特別靈驗但未曾廣泛傳播。(此藥性對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吐血是有效的。)

取半升地黃汁與一方寸匕的大黃粉末混合,將地黃汁煮沸兩三次後,再加入大黃末調勻,分成三次服用。

另外一種方法是將伏龍肝研磨成極細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新汲取的冷水調服,頻繁服用直到見效。

還有一種方法是取一把六寸長的白茅根,加一大杯水煎至七分滿,去渣後服用。

再有一個方法是將桂心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成一方寸匕大小,一天可以服用二十次。

還有一個方法是取三升切好的生地黃、二兩炒過的阿膠以及六合蒲黃。

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予嘗治一人吐血,診其脈,肝部弦,氣口濡,此因怒極而得之。遂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服,即效。《養生必用方》云:凡吐血須煎乾薑甘草湯與服,或四物、理中湯亦可,如此無不愈者。服生地黃、竹茹、藕汁,去生便遠。

白話文:

將五升的水煮開後,取其中三升的水,分成三次服用。曾經有位患者吐血,我診他的脈象時發現肝部的脈象弦緊,氣口部的脈象濡軟,這是因為大發脾氣而引起的。於是我便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給他服用,立刻見效。《養生必用方》中記載:凡是吐血患者都必須將乾薑、甘草湯煎煮後服用,或者服用四物湯、理中湯也可以,服用後沒有人不會痊癒。服用生地黃、竹茹、藕汁,吐血的毛病就會徹底遠離。

柔脾湯,治虛勞吐血、衄血,下白、汗出方。(出《養生必用》)

甘草,白芍藥,黃耆(各一兩),熟地(三兩),

白話文:

柔脾湯,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吐血、鼻出血,以及下白帶和出汗的情況。(出自《養生必用》)

組成:甘草、白芍藥、黃耆(各一兩),熟地(三兩)。

上為末,每服四錢,水酒各一盞以上,煎至七分,去滓取清汁六分,溫服,食前。予嘗治一女人,年十九歲,月經不行,以藥通之,遂妄行而嘔血,諸藥不效。察其人肥,脈不大不小,投以四生丸即安。又治一男子,因飽低頭負重吐血,諸藥無效,亦投四生丸及青餅子即安,更不發。

白話文:

將成分打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和一杯酒一起煎煮,煎至湯劑只剩下七分,將渣滓去除,取六分清汁,溫熱後服用,在飯前服用。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十九歲的女性,她月經不調,我用藥物治療使她月經恢復正常,但她卻出現妄行和嘔血的症狀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我觀察到這個人很肥胖,脈搏不大不小,我給她服用四生丸後,她的情況立刻好轉。我又治療過一個男性,他因為吃飽後低頭負重而吐血,各種藥物都無效,我也給他服用了四生丸和青餅子,他的情況立刻好轉,之後再也沒有復發。

嘗觀初虞世治吐血,不喜用竹茹、生地黃、藕汁,然亦不可拘泥此說。如陽乘於陰,血得熱則流散,經水沸溢。宜服涼藥以解之,大黃、犀角、生地黃、生艾、藕汁等,豈得無效。若陰乘於陽,所謂天寒地凍,水凝成冰,宜服溫藥以暖之,乾薑、肉桂,豈能無功。學者更宜思之。

白話文:

我曾看過虞世治吐血的病人,他不喜歡使用竹茹、生地黃、藕汁,但也不可拘泥於這種說法。如陽氣凌犯於陰氣,血液受到熱的影響而流散,經血沸溢。應該服涼藥來解除,大黃、犀角、生地黃、生艾、藕汁等,難道可以沒有效果。若是陰氣凌犯於陽氣,所謂天寒地凍,水凝結成冰,應該服溫熱的藥來溫暖,乾薑、肉桂,難道可以沒有效果。學醫的人應當更深入地思考。

四生丸,療吐血。凡吐血、衄血,陽乘於陰,血熱妄行,宜服此藥。

生荷葉,生艾葉,生柏葉,生地黃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四生丸,用於治療吐血。對於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,當陽氣過盛影響到陰液,導致血液因熱而異常流動時,適合服用此藥。

藥材包括:新鮮荷葉、新鮮艾葉、新鮮柏葉、新鮮地黃(各取等量)。

上爛研丸如雞子大,每服一丸,水三盞,煎到一盞,去滓溫服,無時候。陳日華云:先公紹興初,遊福溝靈石寺,主僧留飯,食將竟,侍者赴堂齋罷來侍立,見桌子不穩,急罄折穩之,舉首即嘔血,蓋食飽拗傷肺也。明年再到寺,問舊年嘔血者無恙否?主僧云:得四生丸服之愈。自得此方,屢施有驗。

白話文:

把上好的爛研丸研成雞蛋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一丸,加水三杯,煎到剩一杯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陳日華說:我父親在紹興初年,去福溝靈石寺遊玩,寺裡的住持留他吃飯。還沒吃完,有個小和尚剛齋戒完,來侍立在一旁。他看到桌子不穩,趕緊彎下腰扶正了桌子,然後突然嘔吐血,估計是吃太飽,彎腰的時候傷到了肺。第二年,我父親再次到寺裡,問起去年那個嘔血的人現在怎麼樣了?住持說:吃了四生丸就痊癒了。自從得到這個方子,我已經用過很多次,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〔薛〕,愚意前證乃內熱暴患,用之有效。若人病久本原不足,須補脾以滋化源,否則虛火上炎,金反受克,獲生鮮矣。

白話文:

薛氏認為,前面的病症是內熱突然發作,用這個方子有效。但如果病人病久了,身體虛弱,必須補脾來滋養根本,否則虛火上炎,金反而受到剋制,病情就會加重。

療熱甚嘔血者,以犀角地黃湯、《局方》小三黃湯,以白茅根煎濃湯飲之極妙。

犀角地黃湯,治內有瘀血,鼻衄吐血,面黃,大便黑。

白話文:

治療熱症嚴重到吐血的人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、《局方》小三黃湯;用白茅根煎濃湯飲用,效果極好。

芍藥(七錢半),生地黃(半斤),牡丹皮(去心淨,一兩),犀角屑(一兩,如無,以川升麻代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有熱如狂者,加黃芩二兩。

青餅子,治咯血。

白話文:

  • 芍藥(7.5錢)

  • 生地黃(250公克)

  • 牡丹皮(去心淨,50公克)

  • 犀角屑(50公克,如沒有,以川升麻代替)

青黛,杏仁(各一兩,華佗方以牡蠣粉炒杏仁,去皮尖,牡蠣不用)

白話文:

青黛、杏仁(各六十公克,華佗的方子用牡蠣粉炒杏仁,去皮與尖端,不使用牡蠣)

上一處同研成膏,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,每服一餅子,用乾柿半個夾定,以濕紙裹,煨令香,同嚼,粥飲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前面一個步驟研磨成藥膏,並將融化後的黃蠟與藥膏混合做成三十個藥餅,每次服用一個藥餅,用半個乾柿子夾住藥餅,用濕紙包裹後,在火上加熱至藥餅散發出香味,咀嚼藥餅,並喝粥送服,服藥時間不限。

乾薑甘草湯,若陰乘於陽,心肺經寒而嘔血者宜服。

甘草,乾薑(各半兩),

上㕮咀,水煮頓服。《局方》理中湯亦妙。

白話文:

乾薑甘草湯適用於因陰寒過盛影響陽氣,導致心肺經絡寒冷而出現嘔血症狀的情況。

所需藥材為甘草和乾薑各半兩,

將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,然後一次性服用。另外,《局方》中的理中湯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
花蕊石散,予嘗見一婦人苦此疾,百藥不效,以童子小便和酒,調下真花蕊石散,不數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花蕊石散:我曾經見過一位婦女患有這種疾病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我用童子小便和酒調和成花蕊石散,讓她服用,沒服用幾次就治癒了。

烏金散,治吐血不已,每服二錢,米飲下。(即催生如神散,方見後。)

濟生雞蘇散,治勞傷肺經,唾中有血,咽喉不利。

白話文:

烏金散,治療吐血不止,每次服用二錢,以米湯送服。(就是催生如神散,藥方見後。)

雞蘇葉,黃耆(炒),生地黃,阿膠(炒),貝母,白茅根(各一錢),桔梗(炒),麥門冬(去心),蒲黃(炒),甘草(炙,各五分),

白話文:

  • 雞蘇葉、黃耆(炒過)、生地黃、阿膠(炒過)、貝母、白茅根(各一錢)

  • 桔梗(炒過)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)、蒲黃(炒過)、甘草(炙烤過,各五分)

上薑水煎服。

生地黃散,治鬱熱衄血咯血吐血,陰虛而不能愈者。

白話文:

生地黃散,用於治療因鬱熱引起的鼻血、咳血、吐血,以及陰虛而難以痊癒的情況。將藥材加薑水煎煮後服用。

枸杞子,柴胡,黃連(炒),地骨皮,天門冬(去心),白芍藥,甘草(炒),黃芩(炒),黃耆(炒),生地黃,熟地黃(自制,各五分),

上水煎服。下血,加地榆。

白話文:

枸杞子、柴胡、炒黃連、地骨皮、去心天門冬、白芍藥、炒甘草、炒黃芩、炒黃耆、生地黃,以及自制熟地黃(各五分)。

三因茯苓補心湯,治面色黃悴,五心煩熱,咳嗽血。

白話文:

三因茯苓補心湯,用於治療面色枯黃、五心煩熱、咳嗽咳血等症狀。

半夏,前胡,紫蘇,茯苓,人參,枳殼(麩炒),桔梗(炒),甘草(炒),乾葛(各五分),當歸,川芎,陳皮,白芍藥(各一錢),熟地黃(自制,一錢半),

上薑棗水煎服。

麥門冬飲子,治氣虛吐血,或氣虛不能攝血。

白話文:

半夏、前胡、紫蘇、茯苓、人參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(炒過)、甘草(炒過)、乾葛(各五分),當歸、川芎、陳皮、白芍藥(各一錢),熟地黃(自己製作的,一錢半)。

五味子(杵,十個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炒,各一錢),當歸身,人參,生地黃(各半錢),

上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(搗碎,十個)、麥門冬(去掉核)、黃耆(炒製,各一錢)、當歸身、人參、生地黃(各半錢)

十全大補湯,治胃氣虛弱,吐血衄血,便血不止,以致外證惡寒發熱,自汗盜汗,食少體倦。或寒熱作渴,頭疼眩暈,而似中風。或氣血俱虛,胸腹脅痛。或骨節作痛,經候不調。或寒熱往來,發熱晡熱,或五心發熱,咽乾舌燥,或痰嗽喘促,胸膈虛痞。或嘔吐泄瀉,手足冷熱等證。(方見雜病虛勞門。)

白話文:

十全大補湯用於治療胃氣虛弱,吐血、鼻出血,便血不止,以致出現外感症狀惡寒發熱、自汗盜汗、食慾不振、身體倦怠。或寒熱口渴、頭痛眩暈,類似中風。或氣血俱虛,胸腹脅痛。或骨節作痛、經期不調。或寒熱往來,下午發熱或手足心發熱、咽乾舌燥,或痰鳴咳嗽氣促、胸膈虛痞。或嘔吐泄瀉、手足冷熱等症狀。(方子見雜病虛勞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