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6)

1. 翻胃吐食

〔薛〕,《病機》云:吐有三:曰氣、積、寒也,皆從三焦論之。上焦吐者從於氣,氣者天之陽也,其脈浮而洪,食已暴吐,渴欲飲水,大便燥結,氣上衝胸發痛,其治法常降氣和中。中焦吐者從於積,有陰有陽,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,其脈浮而匿,其證或先痛而後吐,或吐而後作痛,治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,檳榔、木香行其氣。下焦吐者從於寒,地之道也,其脈沉而遲,其證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小便清,大便秘而不通,治法當以毒藥通其秘塞,溫其寒氣,大便漸通,復以中焦藥和之,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。王太僕曰:食不得入是有火也,食入反出是無火也。又《發明》曰:噎者六腑之所主,陽也,氣也。塞者五臟之所主,陰也,血也。二者皆由陰中伏火而作也。劉宗厚先生曰:若三焦傳化失常所致,主於氣也。若血虧胃脘乾槁所致,因於血也。塞猶填塞不通之義,故《發明》有治幽門不通、噎塞不便,通幽湯例。蓋陽無陰不能通化,陰之失位而陽伏其中,傳化不變而反上行矣。故前證或由飲食起居七情,虧損脾胃,痰飲停滯,中氣不運,當以補中益氣湯(雜病勞倦。)為主。若鬱結傷脾,用歸脾湯(雜病健忘。)加枳殼、桔梗。若恚怒傷肝,用小柴胡湯(傷寒少陽。)加梔、苓、參、術。脾氣虛弱,用六君子(雜病虛勞。)加山梔、枳殼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(即雜病八物湯。)加山梔、半夏。若用行氣之藥,胸膈痞悶,用六君、芎、歸之類。若過用香燥之劑而大便結燥,用四物、(通治。)參、術之類。若飲食不能入,用六君、山梔、吳茱萸、制黃連。若食入而反出,用六君、炮薑、白豆蔻、黃連、制吳茱萸。若痰滯而食反出,六君、枳殼、桔梗。若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胸膈痞悶,吞酸噯腐,食反不化,是為脾胃虛寒,用東垣補真丸或八味丸。(雜病虛勞。)若發熱煩熱,身惡風寒,腹畏熱食,或手足俱冷,胸滿腹脹,是內真寒外假熱,用神效附子丸,(本條。)或八味丸。大凡嘔吐善食,喜飲冷水,是為有火。嘔吐少食,喜飲熱湯,是為無火。當審其因而治之。

一婦人患前證,胸腹痞悶,得去後或泄氣稍寬。余曰:此屬脾氣鬱結而虛弱也,當調補為善。不信,乃別用二陳、枳實、黃連之類,不應;又用香燥破氣,前證益甚,形氣愈虛。余用加味歸脾湯,(即本方加柴胡、山梔。)調治半載而痊。一婦人患前證,胸脅脹悶,或小腹不利,或時作痛,小便澀滯。

余曰:此肝火血虛也,當清肝火,生肝血,養脾土,生肺金。以余言為迂,別服利氣化痰等劑,前證益劇,虛證蜂起,余用加味逍遙散,(調經。)加味歸脾湯兼服,尋愈。一婦人患吐痰甚多,手足常冷,飲食少思。余曰:此肝脾鬱怒,兼命門火衰。不信,另服化痰利氣之劑,胸腹愈脹,又服峻利疏道之劑。

余曰:非其治也,必變脾虛發腫之證,急服《金匱》加減腎氣丸,庶有可救。不信,反服沉香化氣等丸,果發腫而歿。

白墡散,治婦人翻胃吐食。《千金翼》云:不特治婦人,男子亦可服。一斤以上為妙。

白墡土(以米醋一升,煅土令赤,入醋內浸令冷,再煆再浸,以醋乾為度,取一兩研。),乾薑(炮,二錢半),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,甚者二錢。

白芷散,治婦人翻胃吐食。

上用白芷一兩,切作片,瓦上炒令黃,為細末,用豬血二十文切片,以沸湯泡七次,將血蘸藥吃七片。如剩藥末,留後次用。

太倉丸,治脾胃虛弱,不進飲食,反胃嘔吐。

白豆蔻,縮砂仁(各二兩),丁香(一兩),陳倉米(一升,用黃土炒米赤,去土不用)

上為細末,薑汁法丸梧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食後淡薑湯下。

青金丹,治嘔吐反胃等證。每用三十丸,煎生薑、陳皮湯吞下。(方見前嘔吐。)

五苓散,治反胃發渴,加半夏。每四錢,生薑五片煎,溫服。(方見傷寒渴。)

東垣補真丸

肉蓯蓉(酒浸,焙),葫蘆巴(炒),附子(炮,去皮),陽起石(煅),肉豆蔻(面里煨),菟絲子(淨洗,酒浸蒸),川烏(炮,去皮),沉香,五味子(各五錢),鹿茸(酒浸,炒),巴戟(去心),鍾乳粉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用羊腰子兩對,治如食法,蔥椒酒煮,搗爛入酒,糊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,鹽湯任下。

神效附子丸,治脾腎虛寒、嘔吐,或反胃膈噎。

黑附子重一兩四五錢,端正底平尖圓,一枚,灰火炮皮裂,入生薑自然汁內浸潤曬乾,仍炮,再入汁浸潤,仍曬再炮,用盡薑汁半碗為度,卻去皮臍末之,以人參膏和丸如黍米大。每服數丸,津唾嚥下,胃氣稍復,飲食稍進,投以溫補之劑。

白話文:

[胃部不適,嘔吐食物]

薛氏在《病機》中提到,嘔吐可分爲三種類型:氣、積、寒,這三種都與人體三焦有關。上焦嘔吐源於氣,氣屬天之陽,脈象浮而洪,表現爲進食後突然嘔吐,口渴想喝水,大便乾燥結塊,氣上衝胸引發疼痛。治療應常降氣和中。

中焦嘔吐源於積,分陰陽,食與氣相混合成積並引起疼痛,脈象浮而匿,症狀可能先是痛後吐,或吐後才痛。治療時需用帶小毒的藥物消除積滯,如檳榔、木香來行氣。

下焦嘔吐源於寒,屬地之道,脈象沉而遲,症狀爲早晨吃的食物到晚上吐出,晚上吃的食物到早上吐出,小便清澈,大便乾燥且不易排泄。治療需用帶毒的藥物疏通堵塞,溫養寒氣,使大便逐漸通暢,再用中焦藥調和,避免大便再次乾結,從而治癒。

王太僕指出,食物無法進入胃中是體內有火,食物進入後又吐出來是無火。又在《發明》中說,噎是由六腑主導,屬於陽,氣。塞則是由五臟主導,屬陰,血。兩者都是因爲陰中潛藏的火引發的。劉宗厚先生說,如果三焦的傳化功能失常導致的,主要在於氣。如果是血虧導致胃部乾燥引起的,則是因爲血。塞就是堵塞不通的意思。

治療上,如果是飲食不當、生活作息不規律、情緒波動等因素損傷脾胃,導致痰飲停滯,中氣不運,應用補中益氣湯爲主。如果是鬱結傷脾,用歸脾湯加枳殼、桔梗。如果是恚怒傷肝,用小柴胡湯加梔、苓、參、術。脾虛,用六君子湯加山梔、枳殼。氣血兩虛,用八珍湯加山梔、半夏。如果用行氣藥物胸膈感覺悶堵,可用六君子湯加芎、歸等。如果過用香燥藥劑導致大便乾燥,用四物湯加參、術等。如果食物不能進入,用六君子湯加山梔、吳茱萸、制黃連。如果食物入後又吐出,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白豆蔻、黃連、制吳茱萸。如果是痰滯導致食物反出,用六君子湯加枳殼、桔梗。如果食慾減退,大便不實,胸膈痞悶,吞酸噯腐,食物消化不良,這是脾胃虛寒,可用東垣補真丸或八味丸。如果發熱煩熱,怕風寒,腹部怕熱食,手腳冰涼,胸滿腹脹,這是內真寒外假熱,可用神效附子丸或八味丸。

一個婦人患此病,胸腹感覺悶堵,排泄後會稍微寬解。我認爲,這是脾鬱結且虛弱,應該調理補充爲宜。她不信,另用二陳、枳實、黃連等,沒有效果;又用香燥破氣,症狀更嚴重,身體狀況更加虛弱。我用加味歸脾湯調理半年,病情好轉。

另一個婦人患此病,胸脅脹悶,小腹不適,或偶爾疼痛,小便澀滯。我認爲,這是肝火血虛,應當清肝火,養肝血,養脾土,生肺金。她認爲我的建議迂迴,另服利氣化痰等藥物,症狀反而加劇,虛證頻發。我用加味逍遙散和加味歸脾湯,病情迅速好轉。

一個婦人嘔吐痰液很多,手足經常冰冷,食慾不佳。我認爲,這是肝脾鬱怒,加上命門火衰。她不信,另服用化痰利氣的藥物,胸腹脹得更厲害,又服用強力疏導的藥物。我認爲,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,可能會變成脾虛腫脹,趕緊服用《金匱》加減腎氣丸,或許還有救。她不信,反而服用沉香化氣等丸,最終腫脹去世。

白墡散,治療婦人胃部不適,嘔吐食物。《千金翼》說,不僅治療婦人,男子也可以服用。用量在一斤以上最佳。

白墡土,乾薑(炮製)。將白墡土用米醋一升煅燒至紅,放入醋內浸泡冷卻,再燒再泡,直到醋幹爲止,取一兩研碎。每次服用一錢,米飲調下,嚴重者可服用二錢。

白芷散,治療婦人胃部不適,嘔吐食物。使用白芷一兩,切成片,瓦上炒至黃色,研成細末。用豬血二十文切片,用沸水泡七次,將血蘸藥吃七片。剩餘藥末可以留待下次使用。

太倉丸,治療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反胃嘔吐。白豆蔻,縮砂仁,丁香,陳倉米。將陳倉米用黃土炒至紅色,去掉土不用。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,薑汁法制成梧子大的丸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飯後淡薑湯送下。

青金丹,治療嘔吐反胃等症狀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煎生薑、陳皮湯吞下。

五苓散,治療反胃口渴,加半夏。每次四錢,生薑五片煎,溫服。

東垣補真丸。肉蓯蓉,葫蘆巴,附子,陽起石,肉豆蔻,菟絲子,川烏,沉香,五味子,鹿茸,巴戟,鍾乳粉。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,用羊腰子兩對,按食法處理,蔥椒酒煮,搗爛加入酒,製成梧子大的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心米飲或鹽湯送下。

神效附子丸,治療脾腎虛寒、嘔吐,或反胃膈噎。黑附子一枚,用生薑自然汁內浸潤曬乾,再炮,再浸潤,再曬再炮,用盡薑汁半碗爲止,去掉皮臍研成末,用人參膏和成黍米大的丸。每次服用數丸,津唾嚥下,胃氣恢復,飲食逐漸增加,再給予溫補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