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)

1. 咳嗽

〔大〕,婦人咳嗽者,由肌體虛,外受於寒熱風濕所得也。肺為四臟之華蓋,內統諸臟之氣,外合於皮毛。若為寒熱風濕所傷,邪氣自皮毛而入於肺,中外皆傷,故令咳也。大抵治咳不可一概治,當以脈息辨之。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,濡而弱者起於濕,洪而數者起於熱,遲而澀者起於寒。風者散之,濕者燥之,熱者涼之,寒者溫之,虛者補之,未有不安者也。

白話文:

咳嗽,是婦女常見的疾病,通常是由於身體虛弱,加上外在寒、熱、風、濕等邪氣侵襲所致。肺是四臟的華蓋,主導著全身臟腑之氣,並與皮毛相通。當寒、熱、風、濕邪氣侵襲人體時,邪氣會從皮毛進入肺臟,造成內外皆受損,就會引發咳嗽。

治療咳嗽不能一概而論,應該根據脈象來辨別。脈浮而弦,是風邪引起的咳嗽;脈濡而弱,是濕邪引起的咳嗽;脈洪而數,是熱邪引起的咳嗽;脈遲而澀,是寒邪引起的咳嗽。風邪引起的咳嗽,應採用疏散風邪的方法治療;濕邪引起的咳嗽,應採用祛濕的方法治療;熱邪引起的咳嗽,應採用清熱的方法治療;寒邪引起的咳嗽,應採用溫陽的方法治療;虛弱引起的咳嗽,應採用補虛的方法治療。只要辨證準確,治療方法得當,咳嗽就能夠得到緩解。

〔薛〕,丹溪云:春是木氣上升,夏是火氣炎上,秋是濕熱傷肺,冬是風寒外來。當發散行痰開腠理,用二陳湯加麻黃、桔梗、杏仁。痰飲隨證加藥,勞嗽宜四物加竹瀝、薑汁。乾咳嗽難治,此證乃痰鬱火邪也。用苦梗開之,夏用補陰降火,不已則成勞。上半日多嗽者,胃火也,用貝母、石膏。午後嗽者,陰虛也,用四物加炒黑黃柏、知母。黃昏嗽者,火氣浮於肺也,用五味子、五倍子。五更嗽者,飲食之火流於肺也,以貝母、軟石膏。肺脹而嗽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挾瘀血氣滯而病,宜養血疏肝清痰,用四物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之類。嗽而脅下痛,宜疏肝氣,以青皮。挾痰實者,白芥子之類。血礙氣作嗽者,桃仁、大黃、薑汁丸服。治嗽多用生薑,以其辛散故也。痰因火動,逆上作嗽者,先治火,次治痰,以知母止嗽、清肺、滋陰、降火。夜嗽用清陰分之劑,若嗽多用粟殼不必疑,但要去病根,此乃收後藥也。竊謂前證午前嗽,屬胃火盛,用竹葉石膏湯。(傷寒瘥後病。)胃氣虛,用補中益氣(雜病傷勞倦。)加炒山梔。午後嗽,屬陰血虛,用四物、黃柏、知母。(二味酒拌炒黑。)腎水虛,用六味地黃丸。(雜病虛勞。)黃昏嗽,用四物、五味、麥門並前丸。五更嗽用六君子。(雜病虛勞。)不得眠及兩脅下痛,用六味地黃、補中益氣。若因氣虛腠理不密,六淫所浸,當祛外邪而實脾土。若因心火太過,當伐肝木而滋肺金。若肺金氣虛,當補脾土而生肺氣。若因腎水虧損,虛火炎上,當補肺腎以滋化源。大抵風邪胃火,此實熱為患,易治。惟肺腎虧損,此真臟為患,最難調治。一婦人素勤苦,冬初咳嗽發熱,吐血盜汗,通身作痛,或寒熱往來,用化痰降火之藥,口噤筋攣。此血本虛而藥復損之耳。余用八味丸(雜病虛勞。)為主,佐以補中益氣、麥門、五味、山藥,年餘而愈。一婦人咳嗽發熱,嘔吐痰涎,日夜約五六碗,喘咳胸痞,燥渴不食,崩血如湧。此脾土虛寒,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(雜病中寒。)而愈。一婦人不得於姑,患嗽胸膈不利,飲食無味,此脾肺俱傷,痰鬱於中也。先用歸脾湯(雜病健忘。)加山梔、撫芎、貝母、桔梗,諸證漸愈。後以六君加芎、歸、桔梗間服,全愈。一婦人咳嗽,早間吐痰甚多,夜間喘急不寐。余謂早間多痰,乃脾虛飲食所化,夜間喘急,乃肺虛陰火上衝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五味而愈。一婦人患咳嗽,脅痛發熱,日晡益甚。余曰:此肝脾虛熱而傷肺也,用加味逍遙散(調經。)加熟地黃治之而愈。後因怒氣勞役,前證仍作,兼太陽痛,或寒熱往來,或咳嗽遺尿,此肺氣虛而尿脬失制也,仍用前散及地黃丸而瘥。一婦人久咳嗽,面色痿黃,或時㿠白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,稍多則瀉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君子湯為主,間佐以八珍湯,雜病虛勞。三月餘漸愈。後感寒邪喘嗽,胸腹作脹,飲食不入,四肢逆冷,此中氣尚虛,不能充皮毛,肥腠理,司開闔之所致也。遂用六君加生薑、桔梗而愈。

白話文:

薛〔立齋〕說:春天是木氣上升,夏天是火氣炎上,秋天是濕熱傷肺,冬天是風寒外來。治療時應發散行痰,開腠理,用二陳湯加麻黃、桔梗、杏仁。痰飲隨證加藥,勞嗽宜四物加竹瀝、薑汁。乾咳嗽難治,此證乃痰鬱火邪也。用苦梗開之,夏天用補陰降火,不已則成勞。上半日多嗽者,胃火也,用貝母、石膏。午後嗽者,陰虛也,用四物加炒黑黃柏、知母。黃昏嗽者,火氣浮於肺也,用五味子、五倍子。五更嗽者,飲食之火流於肺也,以貝母、軟石膏。肺脹而嗽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挾瘀血氣滯而病,宜養血疏肝清痰,用四物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之類。嗽而脅下痛,宜疏肝氣,以青皮。挾痰實者,白芥子之類。血礙氣作嗽者,桃仁、大黃、薑汁丸服。治嗽多用生薑,以其辛散故也。痰因火動,逆上作嗽者,先治火,次治痰,以知母止嗽、清肺、滋陰、降火。夜嗽用清陰分之劑,若嗽多用粟殼不必疑,但要去病根,此乃收後藥也。我認為前證午前嗽,屬胃火盛,用竹葉石膏湯。(傷寒瘥後病。)胃氣虛,用補中益氣(雜病傷勞倦。)加炒山梔。午後嗽,屬陰血虛,用四物、黃柏、知母。(二味酒拌炒黑。)腎水虛,用六味地黃丸。(雜病虛勞。)黃昏嗽,用四物、五味、麥門並前丸。五更嗽用六君子。(雜病虛勞。)不得眠及兩脅下痛,用六味地黃、補中益氣。若因氣虛腠理不密,六淫所浸,當祛外邪而實脾土。若因心火太過,當伐肝木而滋肺金。若肺金氣虛,當補脾土而生肺氣。若因腎水虧損,虛火炎上,當補肺腎以滋化源。大抵風邪胃火,此實熱為患,易治。惟肺腎虧損,此真臟為患,最難調治。一婦人素勤苦,冬初咳嗽發熱,吐血盜汗,通身作痛,或寒熱往來,用化痰降火之藥,口噤筋攣。此血本虛而藥復損之耳。餘用八味丸(雜病虛勞。)為主,佐以補中益氣、麥門、五味、山藥,年餘而愈。一婦人咳嗽發熱,嘔吐痰涎,日夜約五六碗,喘咳胸痞,燥渴不食,崩血如湧。此脾土虛寒,用八味丸及附子理中湯(雜病中寒。)而愈。一婦人不得於姑,患嗽胸膈不利,飲食無味,此脾肺俱傷,痰鬱於中也。先用歸脾湯(雜病健忘。)加山梔、撫芎、貝母、桔梗,諸證漸愈。後以六君加芎、歸、桔梗間服,全愈。一婦人咳嗽,早間吐痰甚多,夜間喘急不寐。餘謂早間多痰,乃脾虛飲食所化,夜間喘急,乃肺虛陰火上衝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五味而愈。一婦人患咳嗽,脅痛發熱,日晡益甚。餘曰:此肝脾虛熱而傷肺也,用加味逍遙散(調經。)加熟地黃治之而愈。後因怒氣勞役,前證仍作,兼太陽痛,或寒熱往來,或咳嗽遺尿,此肺氣虛而尿脬失制也,仍用前散及地黃丸而瘥。一婦人久咳嗽,面色痿黃,或時㿠白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,稍多則瀉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君子湯為主,間佐以八珍湯,雜病虛勞。三月餘漸愈。後感寒邪喘嗽,胸腹作脹,飲食不入,四肢逆冷,此中氣尚虛,不能充皮毛,肥腠理,司開闔之所致也。遂用六君加生薑、桔梗而愈。

初虞世曰:經曰:微寒為嗽,寒甚為腸癖。古人立方治嗽,未有不本於溫藥,如乾薑、桂心、細辛之屬。以寒氣入里,非辛甘不能發散,以此准之,未有不因寒而嗽也。又曰:熱在上焦,因咳為肺痿。又實則為肺癰,虛則為肺痿。此人其始或血不足,或酒色滋味太過,或因服利藥重亡津液,燥氣內焚,肺金受邪,脈數發熱,咳嗽膿血,病至於此,亦已危矣。古人立方,亦用溫藥,如建中之屬。

白話文:

虞世凱在《重訂全生集》中說:經書上說:微寒會引致咳嗽,嚴寒會引致腸癖。古人制定治療咳嗽的方劑,沒有不以溫藥為基礎的,如乾薑、桂心、細辛之類。因為寒氣進入體內,非辛甘不能發散。以此為例,可知咳嗽都是由於受寒引起的。又說:熱氣在胸上,因咳嗽而導致肺痿。又實則為肺癰,虛則為肺痿。這個人起初可能是血不足,或是酒色滋味太過,或是因服用利藥而損耗津液,燥氣在體內焚燒,肺金受到邪氣侵襲,脈搏數而發熱,咳嗽出血膿,病情到這種程度,已經很危險了。古人制定方劑,也用溫藥,如建中之類。

今人但見寒熱咳嗽,率用柴胡、鱉甲、門冬、葶藶等藥,旋踵受弊而不知非,可為深戒。就使不可進以溫藥,亦須妙以湯丸,委曲調治,無為鹵莽,致傷人命。

白話文:

現代人只要看到患有寒熱咳嗽疾病的患者,便一律使用柴胡、鱉甲、門冬、葶藶等藥物治療,療效立竿見影,但副作用很嚴重,卻不知這是用藥不當,非常值得警惕。即使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,也應巧妙地使用湯藥或丸藥,委婉曲折地調理,不要魯莽行事,以免傷害人的生命。

〔薛〕,丹溪云:陰分嗽者,多屬陰虛。肺脹不得眠者難治。肺痿,專主補氣養血清金。肺氣有餘者宜瀉之,以桑白皮為主,半夏、茯苓佐之,瀉其有餘,補其不足。肺燥者當潤之,屬熱者大力子、桔梗、知母、雞子清。聲啞者屬寒也,細辛、半夏、生薑。肺虛者,人參、阿膠為主。陰不足者,六味地黃為要藥,或知母茯苓湯。陰虛氣喘,四物加陳皮、甘草以降其氣,補其陰。竊謂前證嗽而鼻塞聲重,風邪傷肺也,用參蘇飲。(雜病發熱。)面赤喘嗽,火克肺也,人參平肺散。(雜病喘。)寒熱交作,肝氣不和也,四君加知母、柴胡、桔梗。咳喘短氣,肺虛也,人參補肺湯。(喘滿。)體倦少食,脾虛也,參朮補脾湯。(本條。)口乾咽燥,虛火上炎也,六味丸。大凡發熱喘嗽,或咳唾膿血,飲食不入,急補脾肺,滋腎水,多有得生者。脈浮大而面色赤者皆難治,脈浮短澀者可療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說:陰虛引起的咳嗽,多數是屬於陰虛。肺脹得睡不著很難治癒。肺癆,主要用補氣養血清金。肺氣旺盛的宜洩掉肺氣,以桑白皮為主,半夏、茯苓輔助,瀉其有餘,補其不足。肺燥的宜潤肺,屬於熱的用大力子、桔梗、知母、雞子清。嗓子啞屬於寒的,用細辛、半夏、生薑。肺虛的,用人參、阿膠為主。陰虛的,六味地黃是主要藥品,或知母茯苓湯。陰虛氣喘,四物加陳皮、甘草以抑制其症狀,補其陰虛。我認為上面證狀咳嗽且鼻塞聲音低沉,是風邪侵犯肺部所致,用參蘇飲。(雜病發熱。)臉色紅喘息咳嗽,是火剋肺,用人參平肺散。(雜病喘息。)寒熱交替,是肝氣不和,用四君子加知母、柴胡、桔梗。咳嗽氣喘、氣短,是肺虛,人參補肺湯。(喘息腹脹。)體倦少食,是脾虛,參朮補脾湯。(本條。)口乾咽燥,是虛火上炎,六味丸。大凡發熱咳嗽,或咳唾膿血,飲食不入,必須急補脾肺,滋腎水,多數能保全生命。脈浮大而面色紅的人皆難治癒,脈浮短澀的人可治好。

經曰:感於寒,微則為咳,甚則為泄。蓋肺主氣,合於皮毛,邪傷皮毛,則咳,為肺病,傳於各臟,以時受邪。肺為嫩臟,邪易傷而難治。其嗽有肺、心、脾、腎、肝、風、寒、支、飲、膽之十種。亦有勞嗽者,華佗謂之邪嗽,孫真人謂之注嗽。

白話文:
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感受了寒邪,輕微的會引起咳嗽,嚴重的會導致腹瀉。肺臟主導呼吸,與皮膚和毛髮相應,邪氣侵襲皮膚和毛髮,就會出現咳嗽,這是肺部疾病,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傳播到各個臟腑,因時而受邪氣的侵襲。肺臟是很嬌嫩的臟腑,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,但也難以治癒。咳嗽有肺、心、脾、腎、肝、風、寒、支、飲、膽這十種。還有一種叫勞嗽的,華佗認為是邪嗽,孫真人認為是注嗽。

此因酒色過度,勞傷肺經,重者咯唾膿血,輕者時發時瘥,或先嘔血而後嗽,或先咳嗽而吐血,此又挾邪傳疰,孫真人用通氣丸,夢與鬼交,用四滿丸、蛤蚧、天靈蓋、桃柳枝、安息香之類。若肺中有蟲入喉癢嗽,須以藥含化,其蟲即死,嗽即止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由於飲酒過多、恣意縱慾,損傷肺經,嚴重者會咳出血膿,輕者時好時壞,或先嘔血後咳嗽,或先咳嗽再吐血,這是因為邪氣侵襲而導致疾病。孫真人用通氣丸治療,夢與鬼交,又用四滿丸、蛤蚧、天靈蓋、桃柳枝、安息香等藥物。如果肺中有蟲子進入喉嚨引起咳嗽,需要用藥物含化,蟲子就會死去,咳嗽也會停止。

〔薛〕,仲景先生云:咳而兩脅痛,不能轉側,兩胠滿,屬於肝臟,用小柴胡湯。咳而嘔苦水,屬膽腑,黃芩半夏生薑湯。咳而喉中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閉,屬心臟,桔梗湯。咳而大便失氣,屬小腸腑,芍藥甘草湯。咳而右胠痛陰引肩背,甚則不可動,動則咳劇,屬脾臟,升麻湯。咳而嘔,嘔甚則出長蟲,屬胃腑,鳥梅丸。咳而喘息有聲,甚則唾血,屬肺臟,升麻湯。咳而失尿,屬大腸腑,麻黃附子細辛湯;咳而遺溺,屬膀胱,茯苓半夏湯。咳而不止,三焦受之,其狀腹滿不食,涕唾,而目浮腫,氣逆,異功散。用之對證,其效如神。一婦人患前證,晡熱內熱,寒熱往來,作渴盜汗,小便頻數,其經兩三月一行,此肝脾氣血虛損,用八珍湯、六味丸,六十餘劑,諸證漸愈。其經兩月一行,仍用前二藥,間以加味逍遙散,各三十餘劑。後恚怒,適經行,去血過多,諸證悉至,飲食少思,腹脹氣促,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漸愈,仍用前藥,調補漸安。復因喪子,胸腹不利,食少,內熱盜汗,便血無寐,用加味歸脾湯,仍兼前藥而愈。一婦人患前證,不時發熱,或時寒熱,或用清熱之劑,其熱益甚,盜汗口乾,兩足如炙,遍身皆熱,昏憒如醉,良久熱止方蘇,或晡熱至旦方止,此陰血虛而陽氣弱也。余朝用六味丸料,夕用十全大補湯,月餘諸證稍愈,更兼以補中益氣湯,兩月餘而愈。

白話文:

薛教授說,仲景先生說:咳嗽合併兩側肋骨疼痛,不能轉身側臥,兩邊大腿根部脹滿,屬於肝臟的問題,用小柴胡湯。咳嗽合併嘔吐苦水,屬於膽囊的問題,用黃芩、半夏、生薑湯。咳嗽合併喉嚨感覺像有東西梗住,嚴重時咽喉腫脹以致呼吸困難,屬於心臟的問題,用桔梗湯。咳嗽合併大便失禁,屬於小腸的問題,用芍藥、甘草湯。咳嗽合併右側大腿根部疼痛、疼痛蔓延至肩背,嚴重時不能活動,移動時咳嗽加劇,屬於脾臟的問題,用升麻湯。咳嗽合併嘔吐,嘔吐嚴重時吐出長蟲,屬於胃的問題,用鳥梅丸。咳嗽合併喘息有聲,嚴重時咳血,屬於肺的問題,用升麻湯。咳嗽合併遺尿,屬於大腸的問題,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湯。咳嗽合併遺糞,屬於膀胱的問題,用茯苓、半夏湯。咳嗽不止,三焦受到影響,表現為腹脹、沒有食慾、流涕咳痰、眼睛浮腫、氣逆,用異功散。按照症狀用藥,療效顯著。有一位婦女患了上記的病,傍晚發燒、體內發熱,寒熱交替,口渴、盜汗,小便頻數,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,這是肝脾氣血虛損造成的,用八珍湯、六味丸,60多劑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。月經兩個多月才來一次,仍然用前面兩種藥,或者添加加味逍遙散,各30多劑。後來又因為生氣,適逢經期,經血過多,各種症狀都回來了,吃很少、食慾不振、腹脹氣促,用十全大補湯數劑逐漸好轉,仍然用前面幾種藥,調理身體逐漸安穩。後來又因為喪子,胸悶腹脹,吃得少、體內發熱、盜汗、便血、失眠,用加味歸脾湯,仍兼用前面幾種藥而痊癒。有一位婦女患了上記的病,不時發熱,有時候寒熱交替,有時候用清熱的藥,熱反而更嚴重,盜汗、口乾,兩隻腳像被火烤一樣,全身都熱,頭昏腦脹像喝醉了酒,過了很久熱才停止,才清醒過來,或者傍晚發熱到天亮才停止,這是陰血虛而陽氣弱造成的。我早上用六味丸的藥材,晚上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各種症狀稍微好轉,再兼用補中益氣湯,兩個多月後痊癒。

黃耆散,治虛中有熱,咳嗽膿血,口苦咽乾。

黃耆(四兩),甘草(二兩),

白話文:

黃耆散可以治療體質虛弱但有內熱的情況,症狀包括咳嗽伴有膿血、口苦和咽喉乾燥。

所需藥材為:黃耆四兩,甘草二兩。

上為細末,湯點一二錢服,日三服。一方,甘草一兩,黃耆六兩,名黃耆六一湯,只㕮咀水煎服。

蛤蚧丸,治婦人咳嗽不止,漸成勞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取一到兩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另一種方子,甘草一兩,黃耆六兩,稱為黃耆六一湯,只需要將藥材浸泡在水中煎服即可。

蛤蚧(一對,酥炙),紫菀,款冬花,鱉甲(炙),貝母(去心),皂角子仁(炒,各一兩),杏仁(炒,去皮尖,一兩半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淡薑湯吞下。

白話文:

蛤蚧(一對,酥炸後烤),紫菀,款冬花,鱉甲(烤),貝母(去除芯),皁角子仁(炒熟,各一兩),杏仁(炒熟,去皮尖,一兩半) 。

含化丸,昔有婦人,患肺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將成肺勞,服此安。(寇宗奭方。)

白話文:

含化丸

有個婦人,患了肺熱咳嗽已久,整個人像被火烤過似的,瘦得皮包骨,快要變成肺結核了,服用此方後就痊癒了。(寇宗奭方)

枇杷葉(去毛),桑白皮,款冬花,木通,紫菀,杏仁(各等分),大黃(減半)

白話文:

枇杷葉(去除葉毛),桑白皮,款冬花,木通,紫菀,杏仁(每種等分),大黃(減半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,含化一丸。

貝母湯,(《本事》)治諸嗽久不瘥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如櫻桃大小的藥丸。飯後或睡前含一丸使其慢慢溶解。

貝母湯,出自《本事》,用來治療長期咳嗽不愈。

貝母(生薑汁浸半日),北五味子,黃芩,乾薑(熱者減半),陳皮(各一兩),半夏,桑白皮,桂心,北柴胡(各半兩,熱者加一半),木香,甘草(各二錢半),

白話文:

貝母(用生薑汁浸泡半日),北五味子,黃芩,乾薑(體熱的人減半),陳皮(各一兩),半夏,桑白皮,桂心,北柴胡(各半兩,體熱的人加一半),木香,甘草(各二錢半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杏仁七枚,去皮尖碎之,生薑二片,煎七分,去滓熱服。黃師文云:戊申冬,有姓蔣者,其妻積年嗽,制此方授之,一投而瘥。以此治諸嗽,悉皆愈。

白話文:

粗末上等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盞半,杏仁七枚,去皮尖後搗碎,生薑二片,煎煮至七分,去除渣滓熱服。黃師文說:戊申年冬天,有一姓蔣的男子,他的妻子咳了多年,我為她制定了這個方子並傳授給她,服藥一次就痊癒了。用這個方子治療各種咳,所有的人都康復了。

定喘湯,治丈夫婦人,遠年近日,肺氣咳嗽,上氣喘急,喉中涎聲,胸滿氣逆,坐臥不安,飲食不下,及治肺感寒邪,咳嗽聲重,語音不出,鼻塞頭昏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定喘湯,用於治療丈夫和婦人的長期或近期肺氣咳嗽、氣急、喉嚨有痰、胸悶、呼吸不順、坐臥不安、飲食不下,以及由於肺部感受寒邪引起的咳嗽嚴重、說話聲音嘶啞、鼻塞、頭暈等症狀。

半夏曲(炒),阿膠(炒),甘草(各錢半),罌粟殼(制,半兩),北五味子,桑白皮,麻黃(去節),人參(各三錢半),

白話文:

半夏(炒過)、阿膠(炒過)、甘草(各1.5錢)、罌粟殼(處理過,半兩)、北五味子、桑白皮、麻黃(去除枝節)、人參(各3.5錢)

上㕮咀,每服三大錢,薑三片,烏梅半個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漸漸溫服,食後、臨臥,日二服。(方同《和劑》,分兩、加減不同,有效。)

白話文:

將上半湯劑的藥材,每服稱取三大錢,加入薑片三片,烏梅半個,水一盞半,煎煮至藥液濃度剩七分之一,過濾藥渣,溫服。每日二次,分別在吃完飯後及睡覺前服用。

(藥方與《和劑》方相同,只是藥材分量和加減不同,也有效。)

補肺湯,治證同前。(滄州李官人宅,又名清金湯。)

白話文:

「補肺湯」,治療的症狀與前面一樣。(曾在滄州李官人宅第中使用,又名「清金湯」。)

罌粟殼(制,二兩),人參,粉草(各半兩),陳皮,茯苓,杏仁(制),白朮,明阿膠(炒),北五味子,桑白皮,薏苡仁,紫蘇莖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罌粟殼(炮製過的,二兩),人參,粉草(各半兩),陳皮,茯苓,杏仁(炮製過的),白朮,明阿膠(炒過的),北五味子,桑白皮,薏苡仁,紫蘇莖(各一兩)。

上㕮咀為末,每服三大錢,水盞半,薑三片,棗二枚,烏梅半個,煎至一盞,臨臥溫服。更加百合、貝母(去心)、半夏曲、款冬花(各一兩),服之良驗。

白話文:

將上顎的骨頭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大錢,加入半杯水、三片薑、兩枚棗、半個烏梅,煎煮至剩一杯分量,在睡前溫熱服用。如果再加入百合、貝母(去掉根)、半夏曲、款冬花(各一兩),服用後效果更佳。

金不換散,治男子女人肺胃虛寒,久嗽不已,喘促滿悶,咳嗽涎盛,腹脅脹滿,腰背倦痛,或虛勞冷嗽,唾紅痰,及遠年近日一切喘嗽,諸藥不效者,並治之。

白話文:

金不換散,用以治療男子和女子因肺胃虛寒而引起的久咳不止、氣喘、胸悶、咳嗽時有大量涎液、腹脅脹滿、腰背痠痛,或虛勞傷肺引起的咳嗽、吐紅痰,以及多年或近期的各種咳嗽、服用了其他藥物無效的症狀,都可以用此藥治療。

罌粟殼(半兩,制),杏仁(制),甘草(各三錢),枳殼(四錢),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薑三片,烏梅半個,煎至八分,食後、臨臥,漸漸熱服。

白話文:

罌粟殼(半兩,經過處理),杏仁(經過處理),甘草(各三錢),枳殼(四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,加上三片薑和半個烏梅,煎煮到剩下八分量,飯後或睡前慢慢趁熱服用。

許元林先生方,乙卯年七月,僕嘗治一婦人咳嗽不已,服諸藥無效,漸成癆瘵。求予診之,六脈濡弱,以愚考之,此是血弱,又因憂戚太過而成斯疾,合用當歸等藥治之必愈。遂先用《古今錄驗》橘皮湯,空心服蘇子降氣湯,徐用金釵煎、熟地黃丸、當歸丸調理得安。又治一婦人,時行感熱咳嗽,遂用小柴胡湯去人參、薑、棗,只加北五味子煎服愈。

白話文:

許元林先生的藥方,乙卯年七月,我曾經治療一位婦女咳嗽不止,服用了各種藥物但無效,逐漸發展成癆病。她請求我診治,發現她的六脈濡弱,我判斷這是因為血氣虛弱,再加上憂愁憂傷過度而導致了這種疾病,應該合用當歸等藥物治療才能痊癒。於是先用了《古今錄驗》中的橘皮湯,空腹服用蘇子降氣湯,然後慢慢用金釵煎、熟地黃丸、當歸丸調理,病情才得以安穩。此外,還治療了一位婦女,她因為流行性感冒而出現咳嗽,於是用了小柴胡湯,去掉了人參、生薑、大棗,只加入北五味子煎服,病情就痊癒了。

古今錄驗橘皮湯,療春冬傷寒、秋夏冷濕咳嗽,喉中作聲,上氣不得下,頭痛方。

白話文:

古今名醫驗證的橘皮湯,治療春冬季節的傷寒,以及秋夏季節因寒冷潮濕引起的咳嗽,喉嚨裡有呼嚕聲,上氣無法順利往下,還有頭痛的症狀。

陳橘皮,紫菀,麻黃(去根),杏仁(制),當歸,桂心,甘草,黃芩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。

深師四滿丸,治上氣嗽,飲嗽,燥嗽,冷嗽,邪嗽,謂之五嗽。

白話文:

陳橘皮、紫菀、麻黃(去掉根部)、杏仁(炮製過的)、當歸、桂心、甘草、黃芩(各等分)。

將上述藥材混合後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到剩下一盞,去渣後趁熱服用。

深師四滿丸,用來治療上氣咳嗽、飲食引起的咳嗽、燥熱咳嗽、寒冷引起的咳嗽、以及邪氣引起的咳嗽,這五種咳嗽。

乾薑(炮),桂心,躑躅花,芎藭,紫菀(各二兩),芫花根皮(五錢),蜈蚣(一條,去頭足,炙),細辛,甘草(炙),鬼督郵,人參,半夏(湯洗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生薑(炒製),桂花心,杜鵑花,川芎,紫菀(各二兩),芫花根皮(五錢),蜈蚣(一條,去除頭足,烘烤),細辛,甘草(炒製),鬼督郵,人參,半夏(用熱水洗淨,各一兩)。

上為末,煉蜜丸大豆許。每服五丸,米飲下,日三服。未應,加至七八丸。

團魚丸,治骨蒸勞嗽,累效。

貝母,前胡,知母,杏仁,柴胡(各等分),生團魚(二個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丸,以米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如果效果不顯著,可以增加到每次七到八丸。

團魚丸可用於治療骨蒸和勞嗽,並且已經有多次療效證明。

所需藥材包括貝母、前胡、知母、杏仁、柴胡(這些藥材份量相同)以及生團魚兩隻。

上藥與魚同煮熟,取肉連汁食之,將藥焙乾為末,用骨更煮汁一盞,和藥丸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煎黃耆六一湯,空心送下。病既安,仍服黃耆六一湯調理。

參朮調中湯,瀉熱補氣,止嗽定喘,和脾胃,進飲食。

白話文:

將上等藥材與魚一同煮至熟後,取肉連同湯汁食用。

將藥材焙乾後搗成粉末,再用骨頭熬製湯汁一杯,將藥粉與湯汁混合,製成梧子大的藥丸。

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黃耆六一湯煎服,空腹服用。

疾病好轉後,仍服用黃耆六一湯調理身體。

黃耆(四分),桑白皮(五分),人參,炙甘草,青皮,白茯苓(各三分),五味子(杵,五分),白朮(三分),地骨皮,麥門冬,陳皮(各五分),

上水煎服。

噙化丸,(自制方)清肺止嗽,定喘化痰。

白話文:

  • 黃耆(4分)

  • 桑白皮(5分)

  • 人參、炙甘草、青皮、白茯苓(各3分)

  • 五味子(研磨,5分)

  • 白朮(3分)

  • 地骨皮、麥門冬、陳皮(各5分)

薄荷葉(四兩),桑白皮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知母(去皮毛),百部,貝母(去心),柿霜(各二兩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訶子肉,阿膠,橘紅,紫菀,款冬花(各一兩半),栝蔞仁(去油),栝蔞皮穗,黃芩,杏仁(炒,去皮尖油,取淨霜),白茯苓,玄明粉,鉛白霜,桔梗(各一兩),旋覆花,馬兜鈴,五味子(各七錢半),硼砂(五錢),冰片(一錢,非真者勿用)

白話文:

  • 薄荷葉(180 公克)

  • 桑白皮

  • 天門冬(去核)

  • 麥門冬(去核)

  • 知母(去皮毛)

  • 百部

  • 貝母(去核)

  • 柿霜(各 90 公克)

  • 枇杷葉(去毛,蜜炙)

  • 訶子肉

  • 阿膠

  • 橘紅

  • 紫菀

  • 款冬花(各 67.5 公克)

  • 栝蔞仁(去油)

  • 栝蔞皮穗

  • 黃芩

  • 杏仁(炒熟,去皮尖油,取淨霜)

  • 白茯苓

  • 玄明粉

  • 鉛白霜

  • 桔梗(各 45 公克)

  • 旋覆花

  • 馬兜鈴

  • 五味子(各 33.75 公克)

  • 硼砂(22.5 公克)

  • 冰片(4.5 公克,非真冰片者請勿使用)

上為極細末,梨膏為丸,如無梨膏,則以白蜜、竹瀝、梨汁,熬至滴水不散為度,丸如龍眼大,噙化一丸。

白話文:

上面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梨膏做成丸劑,如果沒有梨膏,可以用白蜜、竹汁、梨汁,熬煮到滴水不散的程度即可,丸劑如龍眼般大小,含化一丸。

參耆補脾湯,治肺證因脾氣虛弱,咳唾膿涎,中滿不食,宜兼服此藥,以補脾土生肺金。

白話文:

參耆補脾湯,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脾氣虛弱,症狀包括咳嗽、咳出膿痰,胸悶腹脹、食慾不振等。此時,應同時服用此藥,以補充脾臟的土氣,生出肺臟的金氣。

人參,白朮(各二錢),黃耆(炙,二錢半),茯苓,當歸,陳皮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,五味子(四分,杵),炙甘草(五分),

上薑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人參:2錢

白朮:2錢

黃耆(烤過的):2錢半

茯苓:1錢

當歸:1錢

陳皮:1錢

升麻:3分

五味子(搗碎):4分

炙甘草:5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