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4)

1. 胞衣不下

〔大全〕,夫有產兒出,胞衣不落者,世謂之息胞。由產初時用力,比產兒出,而體已疲憊,不復能用力,產胞經停之間,而外冷乘之,則血道澀,故胞衣不出。須急以方藥救治,不妨害於兒,所奈者胞緊連兒臍,胞不出即不得以時斷臍浴洗,冷氣傷兒,則成病也。舊法胞衣不出,恐損兒者,依法截臍而已。產處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令產婦難產。

郭稽中論曰:胎衣不下者何?答曰:母生子訖,流血入衣中,衣為血所脹,故不得下。治之稍緩,脹滿腹,以次上衝心胸,疼痛喘急者,但服奪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,血散脹消,胎衣自下。牛膝湯亦效。

〔薛〕,有因惡露入衣,脹而不能出,有因元氣虧損而不能送出,其惡露流衣中者,腹中脹痛,用奪命丹或失笑散以消瘀血,緩則不救。其元氣不能送者,腹中不脹痛,用保生無憂散以補固元氣,或用蓖麻子肉一兩,細研成膏,塗母右腳心,衣下即洗去,緩則腸亦出。如腸不上,仍用此膏塗腦頂,則腸自入。益母丸亦效。家人婦胎衣不出,胸腹脹痛,手不敢近,此瘀血為患,用熱酒下失笑散一劑,惡露胎衣並下。一產婦胎衣不出,腹不脹痛,手按之痛稍緩,此是氣虛而不能送出,用無憂散而下。前證余詢諸穩婆云,宜服益母草丸,或就以產婦頭髮入口作嘔,胎衣自出,其不出者必死,授與前法甚效。一產婦產後面赤,五心煩熱,敗血入胞,胞衣不下,熱有冷汗。思但去其敗血,其衣自下,遂用烏豆二合,炒透,然後燒紅鐵秤錘同豆淬其酒,將豆淋酒化下益母丹二丸,胞衣從血而出,餘證盡平。

奪命丹

附子(半兩,泡),牡丹皮(一兩),乾漆(二錢半,碎之,炒煙盡)

上為細末,以釅醋一升,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,和藥丸如梧子大,溫酒吞五七丸,不拘時。

花蕊石散,治產後氣欲絕,緣敗血不盡,血迷血暈,惡血奔心,胎死腹中,胎衣不下、至死者,但心頭暖,急以童子小便調一錢,取下惡物如豬肝,終身無血風血氣疾。膈上有血,化為黃水,即吐出或小便中出也。若先下胎衣,則泛泛之藥不能達,若先治血悶,則尋常之藥無此功,無如此藥有兩全之效。

花蕊石(一斤),上色硫黃(四兩,各研細)

上二味,相拌令勻,先用紙和膠泥固瓦罐子一個,內可容藥,候泥干,入藥在內,密泥封口了,焙籠內焙令透熱,安在四方磚上,(磚上書八卦五行字。)用炭一秤,籠疊周匝,自巳午時從下生火,令漸漸上徹,有墜下火放夾火上,直至經宿,炭消火冷,又放經宿,冷定取出,細研,以絹羅至細,瓷合內盛,依法用之。(此藥便是療金瘡花蕊石散,尋常人自宜時時收蓄防急。

白話文:

胞衣不下,古人稱之為「息胞」。產後用力過度,體力耗盡,加上外感寒邪,導致血脈凝滯,胞衣便無法排出。必須及時用藥治療,以免影響嬰兒健康。因為胞衣緊連著嬰兒的臍帶,胞衣不下就無法及時剪斷臍帶、清洗嬰兒,寒邪侵襲嬰兒,容易致病。舊法認為胞衣不下會傷及嬰兒,所以只剪斷臍帶了事。生產時應順應四時節氣和方位,並避開五行禁忌,否則容易導致難產。

郭稽中認為,胎衣不下是因為母體生產後,血液流入胎衣,使胎衣脹滿,無法排出。若治療延誤,脹滿會上衝心胸,導致疼痛、呼吸急促,此時應服用奪命丹排出胎衣中的血液,使脹滿消退,胎衣自然排出。牛膝湯也有效。

薛氏則認為,胎衣不下有兩種原因:一是惡露積聚在胎衣中,導致脹痛,需服用奪命丹或失笑散消散瘀血;二是元氣虧損,無法將胎衣排出,此時腹部不脹痛,需服用保生無憂散補益元氣,或將蓖麻子研磨成膏塗抹在產婦右腳心,胎衣排出後清洗乾淨。如果腸子也脫出,則再將此膏塗抹在產婦頭頂,腸子就會自行復位。益母丸也有效。曾有案例,產婦胎衣不下,胸腹脹痛,不敢觸碰,這是瘀血所致,服用熱酒沖服失笑散一劑,惡露和胎衣便同時排出。也有產婦胎衣不下,腹部不脹痛,輕按則略感疼痛,這是氣虛導致無法排出胎衣,服用無憂散即可排出。此外,穩婆們也建議服用益母草丸,或讓產婦吃自己的頭髮催吐,以排出胎衣,否則會有生命危險。另有案例,產婦產後面紅,五心煩熱,敗血入胞,胎衣不下,伴有冷汗,需清除敗血,胎衣才會排出。於是用炒烏豆與燒紅的鐵秤錘淬酒,再服用益母丹,最終胎衣隨血排出,諸症痊癒。

奪命丹組成:附子、牡丹皮、乾漆。

花蕊石散:用於產後氣虛欲絕,敗血未盡,血迷心竅,惡血攻心,胎死腹中,胎衣不下等危急情況。此藥能排出惡物,預防日後血風血氣病症。 此方製法複雜,需用瓦罐密閉焙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