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四 (11)
卷之四 (11)
1. 胎自墮
江應宿治汪鎬妻,三十五歲,厭產誤服打胎藥,下血如崩旬余,腹痛一陣即行,或時鼻衄,諸藥不效。診得六脈數而微弦,乃厥陽之火泛逆,投四物換生地黃,加阿膠、炒黑山梔、蒲黃,一劑愈。
薛氏云:大抵治法,須審某月屬某經育養而藥之。
濟生芎藭補中湯,治懷孕血氣虛弱,不能衛養,以致數月而墮,名曰半產。(每見婦人孕不能滿十月而損墮,得服此遂安全。)
芎藭,五味子,阿膠(蛤粉炒),乾薑(炮,各一錢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酒浸),白芍藥,白朮(各一錢半),杜仲(去粗皮,炒去絲),人參,木香(不見火),甘草(各五分,炙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阿膠湯,治妊娠數墮胎,小腹㽲痛不可忍。
阿膠(炙燥),熟乾地黃(焙),艾葉(微炒),芎藭,當歸(切,焙),杜仲(去粗皮,炙,銼),白朮(各一兩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棗三枚,擘破,同煎至八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
杜仲丸,治妊娠三兩個月,胎動不安,防其欲墮,宜預服之。
杜仲(薑製,炒去絲),續斷(酒浸,各二兩),
為末,煮棗肉杵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米飲下。
四制艾附丸,治婦人數墮胎,由氣不升降,所以胎氣不固,尤宜服此。
香附(杵去毛,淨一斤,分四分,一分酒浸,一分醋,一分童便,一分鹽水,各浸七日,取出焙乾)
為細末,醋煮糊和丸梧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肥人只依本方,瘦人加澤蘭葉、赤茯苓各二兩。
一方,用香附子(一斤),艾葉(四兩),當歸(二兩。俱用醋煮)
《刪繁方》治妊娠懷胎數落而不結實,或冷或熱,百病之源。(《經心錄》同。)
甘草,黃耆,人參,川芎,白朮,地黃,吳茱萸(各等分),(一方有當歸、乾薑。)
上為末,空心溫酒調二錢。忌菘菜、桃、李、雀肉、醋物。
〔婁〕,按:丹溪論俱是虛熱而無寒者,今姑存此一方,以俟施之於千百而一者也。醋
附丸,治數墮胎。(方見血崩。)
《千金》療妊娠三個月,胎欲墮方。灸膝下一寸,七壯。妊子不成,時時受胎後漏下五色,疼痛。灸胞門。(關門左邊二寸,名胞門,右邊二寸,名子戶。)
〔胎墮後為半產〕
夫妊娠日月未足,胎氣未全而產者,謂之半產。蓋由妊婦衝任氣虛,不能滋養於胎,胎氣不固,或攧撲閃墜,致氣血損動,或因熱病溫瘧之類,皆令半產。仲景謂寒虛相搏,此名為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。又云:半產俗呼小產,或三四月,或五六月,皆為半產,以男女成形故也。
或因憂恐悲哀暴怒,或因勞力打撲損動,或觸冒暑熱,忌黑神散,恐犯熱藥轉生他疾。宜玉燭散、和經湯之類。《便產須知》云:小產不可輕視,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。又云:半產即肌肉腐爛,補其虛損,生其肌肉,益其氣血,去其風邪,養其臟氣,將養過於正產十倍,無不平復,宜審之。
白話文:
[胎自墮]
江應宿醫治汪鎬的妻子,她三十五歲,因為厭惡懷孕而誤服墮胎藥,導致下體出血像崩塌一樣,持續十多天,腹痛一陣一陣的,有時還會流鼻血,吃了很多藥都沒效。診斷後發現她的六脈呈現快速且帶有細微的弦象,這是厥陰之火往上逆行的表現,於是開了四物湯,但把熟地黃換成生地黃,再加入阿膠、炒黑山梔、蒲黃,一帖藥就治好了。
薛氏說:大致上的治療方法,必須先仔細了解懷孕的月份是屬於哪條經脈在滋養,然後再用藥。
濟生芎藭補中湯,是用來治療懷孕時氣血虛弱,無法好好滋養胎兒,導致懷孕數月就流產,這種情況稱為半產。(常常看到婦女懷孕不到十個月就流產,服用這個藥方就能平安保胎。)
藥方組成:芎藭、五味子、阿膠(用蛤粉炒過)、乾薑(炮製過,各一錢)、黃耆(去除蘆頭,用蜜炙過)、當歸(用酒浸泡過)、白芍藥、白朮(各一錢半)、杜仲(去除粗皮,炒過去除絲)、人參、木香(不見火)、甘草(各五分,炙過)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阿膠湯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多次流產,小腹疼痛難忍的狀況。
藥方組成:阿膠(炙乾)、熟地黃(烘焙過)、艾葉(稍微炒過)、芎藭、當歸(切片,烘焙過)、杜仲(去除粗皮,炙過,切碎)、白朮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碗半、紅棗三枚(剝開),一起煎煮至八分,去除藥渣後在飯前溫服。
杜仲丸,用來治療懷孕三到兩個月,胎動不安,為了防止流產,應該提前服用。
藥方組成:杜仲(用薑汁製過,炒過去除絲)、續斷(用酒浸泡過,各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煮過的紅棗肉搗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四制艾附丸,用來治療婦女多次流產,因為氣機升降失調,導致胎氣不固,特別適合服用此藥。
藥方組成:香附(搗碎去除毛,乾淨的一斤,分成四份,一份用酒浸泡、一份用醋浸泡、一份用童便浸泡、一份用鹽水浸泡,各浸泡七天,取出後烘乾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醋煮成糊狀,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體型肥胖的人按照原方,體型瘦弱的人加澤蘭葉、赤茯苓各二兩。
另一個藥方,用香附子(一斤)、艾葉(四兩)、當歸(二兩,都用醋煮過)。
《刪繁方》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胎兒多次滑落,無法穩固,原因可能是寒冷或燥熱,是各種疾病的根源。(與《經心錄》記載相同。)
藥方組成:甘草、黃耆、人參、川芎、白朮、地黃、吳茱萸(各等分)(另一個藥方有當歸、乾薑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空腹用溫酒調服二錢。忌吃菘菜、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、醋類食物。
〔婁〕按:朱丹溪認為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虛熱而沒有寒症,現在姑且保留這個藥方,以供偶爾出現的特殊情況使用。醋
附丸,用來治療多次流產。(藥方見於血崩篇。)
《千金方》治療懷孕三個月,胎兒有流產跡象的藥方。用艾灸灸膝蓋下一寸的地方,灸七壯。如果婦人懷孕不成,常常懷孕後出現漏血,且有五種顏色,並伴有疼痛,可以灸胞門。(胞門的位置在關門左邊兩寸,右邊兩寸稱為子戶。)
[胎兒流產後稱為半產]
懷孕時間未滿,胎兒發育不全就生產的,稱為半產。大多是因為孕婦的衝脈和任脈氣虛,不能滋養胎兒,導致胎氣不穩固,或是因為跌倒閃失,導致氣血損傷,或是因為發熱性疾病,例如溫病或瘧疾等,都會導致半產。張仲景認為是寒虛相搏,這種情況稱為「革」,婦女出現半產、漏下都是屬於這種情況。又說:半產俗稱小產,可能是三四個月,也可能是五六個月,都稱為半產,因為這時候胎兒已經成形了。
也有可能是因為憂愁、恐懼、悲傷、憤怒,或是因為勞累、跌打損傷,或是因為受到暑熱侵襲。忌用黑神散,因為怕服用溫熱的藥反而引發其他疾病。應該使用玉燭散、和經湯之類的藥方。《便產須知》說:小產不可輕視,調養要比正常生產多十倍的用心。又說:半產就是肌肉腐爛,要補其虛損,生出新的肌肉,增益氣血,祛除風邪,調養臟腑之氣,調養的用心要比正常生產多十倍,沒有不痊癒的,一定要仔細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