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一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6)

1. 經候總論

上行血例。

加味烏沉湯,治婦人經水欲來,臍腹㽲痛。

烏藥,縮砂,木香,玄胡索(各一兩),香附(炒去毛,二兩),甘草(一兩半),

上細銼,每服七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上抑氣例。

〔薛〕,一婦人經行腹痛,食則嘔吐,肢體倦怠,發熱作渴。此乃素稟氣血不足,用八珍湯二十餘帖而愈。後生子二年而經不行,前證仍作,服八珍湯、逍遙散百餘劑方愈。(八珍湯即雜病虛勞門八物湯。)

上補虛例。

〔汪〕,一婦人瘦小,年二十餘,經水紫色,或前或後,臨行腹痛,惡寒喜熱,或時感寒,腹亦作痛,脈皆細濡近滑,兩尺重按略洪而滑,此血熱也。或謂惡寒如此,何謂為熱?曰:熱極似寒也。遂用酒煮黃連四兩,香附、歸身尾各二兩,五靈指一兩,為末,粥丸,空腹吞之而愈。一婦年二十一歲,六月經行,腹痛如刮,難忍求死,脈得細軟而駛,尺則沉弱而近駛,汪曰:細軟屬濕,數則為熱,尺沉屬鬱滯也。以酒煮黃連半斤,炒香附六兩,五靈脂半炒半生三兩,歸身尾二兩,為末粥丸,空心湯下三四錢。服至五六料,越九年得一子。又越四年,經行兩月不斷,腹中微痛,又服前丸而愈。續後經行六七日,經止則流清水,腹中微痛,又服前丸而痛亦止。又經住只有七八日,若至行時或大行五六日,續則適來適斷,或微紅,或淡紅,行後常流清水,小腹大痛,漸連遍身,胸背腰腿骨里皆痛,自巳至酉乃止,痛則遍身冷熱,汗大出,汗止痛減,尚能飲食,自始痛至今,歷十五年,前藥屢服屢效,今罔效者何也?汪復診之,脈皆洪滑無力,幸其尚有精神。汪曰:此非舊日比矣。舊乃鬱熱,今則虛寒。東垣曰,始為熱中,終為寒中是也。經曰,脈至而從,按之不鼓,乃陰盛隔陽,當作寒治。且始病時而形斂小,今則形肥大矣。醫書曰,瘦人血熱,肥人氣虛,豈可同一治耶?所可慮者,汗大泄而脈不為汗衰,血大崩而脈不為血減耳。其痛日重夜輕,知由陽虛不能健運。故亦凝滯而作痛。以證參脈,宜用助陽,若得脈減痛輕,方為佳兆。遂投參、耆、歸、術大劑,加桂、附,一帖,來早再診,脈皆稍寧,服至二三十帖,時當二月至五月,病且愈,蓋病有始終寒熱之異,藥有前後用舍不同,形有肥瘦壯少不等,豈可以一方而通治哉。

〔丹〕,經過後而作痛者,乃虛中有熱,所以作痛。

新荷姐頭痛口乾,經行後身痛,腰甚痛。

生地黃,白朮,芍藥(各一錢),芎藭,歸身尾(各五分),黃柏(炒),甘草(炙,各三分),

上用水入少酒,煎服。

按:經後腹痛為虛明甚。若脈不數,證無頭熱,未可斷其為熱也。無熱八珍為宜,有熱逍遙為宜。

白話文:

經期總論

經血上行案例

加味烏沉湯: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婦女經期將至,肚臍周圍腹部出現悶痛的狀況。

藥材:烏藥、縮砂、木香、玄胡索(各一兩),香附(炒過去除毛,二兩),甘草(一兩半)。

做法:將上述藥材磨碎,每次服用七錢,加入一碗半的水,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氣機鬱滯案例

一位婦女經期來時腹痛,吃東西就想吐,身體疲倦乏力,發熱口渴。這是因為她原本氣血不足,用了二十多帖八珍湯才痊癒。後來生了孩子兩年又停經,之前那些症狀又出現,吃了上百劑八珍湯、逍遙散才好。 (八珍湯就是《雜病虛勞門》中的八物湯。)

補虛案例

一位婦女體型瘦小,二十多歲,月經顏色紫黑,經期不規律,有時提前有時延後,經期來時腹痛,怕冷又喜歡溫熱,有時會感到寒冷,肚子也會痛,把脈發現脈象細軟滑順,兩寸脈重按時略為洪大而滑,這是血熱的表現。有人問她既然怕冷,怎麼說是熱呢?答道:熱到極致反而會像寒冷。於是就用了酒煮黃連四兩,香附、當歸尾各二兩,五靈脂一兩,磨成粉末,做成藥丸,空腹吞服就痊癒了。

另一位婦女二十一歲,六月經期來時,腹痛劇烈如刀刮,痛到想死,把脈發現脈象細軟且快,尺脈沉弱但接近快,醫生說:細軟是體內有濕氣,快是體內有熱,尺脈沉是氣機鬱滯。於是用了酒煮黃連半斤,炒香附六兩,五靈脂半炒半生三兩,當歸尾二兩,磨成粉末做成藥丸,空腹用湯送服三四錢。吃了五六個療程,過了九年才生了一個孩子。又過了四年,月經來了兩個月不斷,肚子微微疼痛,又服用之前的藥丸才痊癒。後來月經來六七天就停了,停了之後會流出清水,肚子微微疼痛,又吃之前藥丸,疼痛也停止了。再後來月經停了只有七八天,若月經來時,有時量多持續五六天,接著又斷斷續續,有時微紅,有時淡紅,經期後常常流出清水,小腹劇痛,漸漸蔓延全身,胸背腰腿骨頭裡都痛,從早上到下午才停止,痛起來全身發冷發熱,大汗淋漓,汗停了痛就減輕,還能吃東西。這種疼痛從開始到現在,已經十五年了,之前吃那些藥都有效,現在卻沒效果,這是為什麼呢?醫生再次診脈,發現脈象洪大滑順但無力,幸好精神還不錯。醫生說:現在的情況和之前不一樣了,之前是鬱熱,現在是虛寒。《東垣》說,一開始是熱證,最後變成寒證。醫書說:脈搏來時應順應其勢,按下去沒有鼓動感,這是陰氣盛而阻隔了陽氣,應該用寒證的方法治療。而且之前生病時體型瘦小,現在卻變得肥胖了。醫書說,瘦人多血熱,胖人多氣虛,怎麼可以用同樣的藥方治療呢?最需要擔心的,就是大汗淋漓但脈搏沒有因為出汗而減弱,大量出血但脈象沒有因為失血而變弱。疼痛白天重晚上輕,知道是因為陽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行,所以氣血凝滯而產生疼痛。結合脈象和症狀,應該用溫陽的藥物治療,如果脈象減弱疼痛減輕,才是好的徵兆。於是給予大量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,再加桂枝、附子,吃了一帖,隔天再來診察,脈象稍微平穩了,吃了二三十帖,時間從二月到五月,病就好了。這說明疾病有初期和後期的寒熱變化,用藥有先後順序不同,體型有肥瘦壯少之別,怎麼能用一個藥方治療所有情況呢?

經後痛案例

經期過後才出現疼痛,是虛弱中帶有熱,所以才產生疼痛。

一位新荷小姐頭痛口乾,經期後身體疼痛,腰部尤其疼痛。

藥材:生地黃、白朮、芍藥(各一錢),川芎、當歸尾(各五分),黃柏(炒過)、甘草(炙,各三分)。

做法:用水加入少量酒煎服。

按:經期後腹痛,虛弱表現很明顯。如果脈象不快,沒有頭部發熱的症狀,就不能斷定是熱證。沒有熱,用八珍湯比較好;有熱,用逍遙散比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