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3)

1. 吐血衄血咳唾血

〔大〕,妊娠吐血者,皆由臟腑有傷。凡憂思驚怒,皆傷臟腑,氣逆於上,血隨而溢,心悶胸滿,久而不已,心悶甚者死。妊娠病此,多墮胎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肝經怒火,先用小柴胡、山梔、生地,次用前藥合四物,後用加味逍遙散。(調經。)肝經風熱,防風子芩丸。(胎漏下血。)心經有熱,硃砂安神丸。(雜·虛煩。)心氣不足,補心湯。(驚悸。)思慮傷心,妙香散。(同上。)胃經有火,犀角地黃湯。(吐血。)膏粱積熱,加味清胃散。(齒。)鬱結傷脾,加味歸脾湯。(健忘。)肺經有火,黃芩清肺飲。(淋閟。)因氣鬱滯,紫蘇飲子(胎上逼心。)氣不攝血,用補中益氣湯。腎經虛火,加味六味丸。(雜病虛勞。)

局方必勝散,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,吐血、衄血、嘔血、咯血。

熟乾地黃,小蘇(並根用),人參,蒲黃(微炒),當歸(去蘆),芎藭,烏梅肉(各一兩),

上件藥搗羅為粗散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

治吐血不止。

馬氣勃用生布擦為末,濃米飲調下。

治鼻衄。以白茅花濃煎汁服。

〔心〕,妊孕寒熱往來,咳嗽血痰,或嘔吐不食,無力,或喘滿,乳脊相應痛,或口

中唾如霜雪,出語無聲,或耳鳴,或痰涎,日夜數碗,誤用熱藥之故也。刺風門,魂戶(各五分),支溝,間使(各相透)

如寒熱未解,百節瘛瘲,昏憒。再取絕骨(五分),太谿(三分),

如脈氣未平。瀉太淵,太白(各二分),熱府

以上穴實瀉虛補,治產前病立效。此病安後半年,必有一變,四肢消瘦,單腹腫脹,即取陰交一穴,去其惡物也。

白話文:

[吐血、鼻血、咳血]

[大],懷孕期間吐血,都是因為臟腑受到損傷。凡是憂愁思慮、驚嚇憤怒,都會損傷臟腑,導致氣往上逆,血隨著氣逆而溢出。會感到心悶胸滿,久久不能好轉,心悶嚴重的人會死亡。懷孕期間發生這種情況,大多會導致流產。

[薛],上述情況如果是肝經的怒火引起,先用小柴胡湯、山梔子、生地黃來治療;接著使用上述藥物配合四物湯;最後用加味逍遙散來調經。如果是肝經風熱,使用防風子芩丸。(治療胎漏下血)如果是心經有熱,使用硃砂安神丸。(治療虛煩)如果是心氣不足,使用補心湯。(治療驚悸)如果是思慮過度傷心,使用妙香散。(同上)如果是胃經有火,使用犀角地黃湯。(治療吐血)如果是經常吃油膩食物導致的積熱,使用加味清胃散。(治療牙齒問題)如果是鬱結傷脾,使用加味歸脾湯。(治療健忘)如果是肺經有火,使用黃芩清肺飲。(治療淋病)如果是因為氣鬱滯,使用紫蘇飲子。(治療胎兒向上頂住心臟)如果是氣無法攝血,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是腎經虛火,使用加味六味丸。(治療雜病中的虛勞)

局方必勝散,治療男子婦人血不循常道溢流,如吐血、鼻血、嘔血、咯血等症狀。

藥材:熟地黃、小蘇(連根用)、人參、蒲黃(稍微炒過)、當歸(去除蘆頭)、川芎、烏梅肉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散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

治療吐血不止:

用新鮮的馬勃(一種菌類),用乾淨的布擦拭成末,用濃稠的米湯調服。

治療鼻衄(鼻血):

用白茅花濃煎汁服用。

[心],懷孕期間出現發冷發熱、咳嗽帶血痰、或嘔吐不進食、無力、或氣喘胸悶、乳房和脊背相應疼痛、或口中唾液像霜雪一樣、說不出話、或耳鳴、或痰涎多,日夜數碗,都是因為誤用熱藥的緣故。針刺風門穴和魂戶穴(各五分)、支溝穴和間使穴(各相透)。

如果發冷發熱沒有解除,出現全身抽搐、昏迷,再取絕骨穴(五分)和太谿穴(三分)。

如果脈象還沒平穩,瀉太淵穴和太白穴(各二分),熱府。

以上穴位實證瀉法,虛證補法,治療產前疾病效果顯著。這種病在產後半年一定會發生變化,四肢消瘦,腹部單獨腫脹,就取陰交穴來去除體內的惡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