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一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3)

1. 經候總論

紅花,紫葳,牛膝,白芷,蘇木(捶碎,各一錢),桂心(一錢半),當歸尾,劉寄奴(各二錢),赤芍藥(三錢),甘草(半錢),

上作一服,水一盅,酒一盅,同煎至一盅,空心服。

大玄胡索散,治婦人經病,併產後腹痛,或腹滿喘悶,或癥瘕癖塊及一切心腹暴痛。

玄胡索,赤芍藥,川楝子(去核),蓬莪朮,京三稜(煨),厚朴(薑製),當歸,黃芩,川芎,桔梗,檳榔(各一錢),木香,官桂(去粗皮),甘草(各半錢),大黃(二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
鱉甲丸,治婦人月經不調,肌肉黃瘁,脅下積氣結痛,時發刺痛,漸成勞狀。

鱉甲(去裙,醋炙),桂心,三稜(醋煮,炒),牡丹皮,牛膝(去苗),琥珀,訶子(取肉),桃仁(去皮尖雙仁者,麩炒),土瓜根,大黃(煨,以上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食前用桃仁湯送下。

〔針灸〕

〔心〕,月經不調,陰獨(三分,此穴大效,須待經定為度。在足四指間,三壯。)

〔東〕,又法:內踝下白肉際青脈上,灸隨年壯。

〔集〕,又法:中極,三陰交,腎俞,氣海

〔心〕,經閉久,忽大崩,復又斷絕,復又大行不調者。豐隆(六分,止血。),石門(五分,斷經)

婦人五旬經斷後再行,或多或少,或瘀或紅並下,腹中氣滿如胎孕。天樞,中脘,氣海(各五分,立愈)

〔甲〕,婦人漏下,苦血閉不通,逆氣脹。血海主之。女子胞中痛,月水不以時休止,天樞主之。(《千金》作腹脹腸鳴,氣上衝胸。)小腹脹滿,痛引陰中,月水至則腰脊痛,胞中瘕,子門有寒引髕髀。水道主之。(《千金》引髕髀作大小便不通。)

〔身痛〕

〔產寶〕,經水者,行氣血、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。氣血盛,陰陽和,則形體通。或外虧衛氣之充養,內乏榮血之灌溉,血氣不足,經候欲行,身體先痛也。

越痛散,治血氣虛寒,身體作痛。

虎骨(五銖),茯苓,甘草,藁本,防風,白芷,當歸,芍藥,續斷,白朮,附子(各三銖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,姜五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盞,不拘時服。

〔腹痛〕

〔良〕,婦人經來腹痛,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,或傷手太陽、少陰經,用溫經湯、桂枝桃仁湯。若憂思氣鬱而血滯,用桂枝桃仁湯、地黃通經丸。(方見經閉。)若血結而成塊,用萬病丸。

〔薛〕,前證若風寒傷脾者,六君子加炮姜。(方見雜病虛勞。)思慮傷血者,四物加參、術。(方見雜病虛勞。)思慮傷氣者,歸脾加柴、梔。(方見雜病健忘。)鬱怒傷血者,歸脾、逍遙兼服。余參前後論治之。

白話文:

[經候總論]

藥方一: 紅花、紫葳、牛膝、白芷、蘇木(搗碎,各一錢)、桂心(一錢半)、當歸尾、劉寄奴(各二錢)、赤芍藥(三錢)、甘草(半錢)。 以上藥材混合為一份,用水一碗、酒一碗,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碗,空腹服用。

藥方二:大玄胡索散 治療婦女月經病,以及產後腹痛,或腹脹氣悶,或腹部有腫塊,以及一切心腹劇痛。 玄胡索、赤芍藥、川楝子(去除核)、蓬莪朮、京三稜(煨過)、厚朴(用薑製過)、當歸、黃芩、川芎、桔梗、檳榔(各一錢)、木香、官桂(去除粗皮)、甘草(各半錢)、大黃(二錢)。 以上藥材混合為一份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飯前服用。

藥方三:鱉甲丸 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肌肉消瘦,脅下積氣結痛,時常發作刺痛,漸漸呈現疲勞虛弱的狀態。 鱉甲(去除邊緣,用醋炙過)、桂心、三稜(用醋煮過再炒過)、牡丹皮、牛膝(去除莖苗)、琥珀、訶子(取果肉)、桃仁(去除皮尖及雙仁,用麩炒過)、土瓜根、大黃(煨過,以上各藥材等量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十五丸,飯前用桃仁湯送服。

[針灸]

  • 心穴: 治療月經不調、陰部腫痛(針刺三分深,這個穴位效果很好,須等到經期穩定後再使用。位置在腳第四指之間,施灸三壯)。
  • 東穴: 另一種方法:在內踝下方白色肌肉邊緣的青筋上施灸,施灸的壯數隨著年齡增加。
  • 集穴: 另一種方法:針刺中極穴、三陰交穴、腎俞穴、氣海穴。
  • 心穴: 治療經閉很久,突然大量出血,之後又斷絕,接著又大量出血,月經週期不穩定的情況。針刺豐隆穴(針刺六分深,止血),石門穴(針刺五分深,斷經)。 婦女停經後又出現月經,量多量少不定,出血顏色可能瘀黑或鮮紅,並伴隨下腹部脹滿如懷孕。針刺天樞穴、中脘穴、氣海穴(各五分深,可以立即見效)。
  • 甲穴: 治療婦女漏下不止、血閉不通、氣逆腹脹。針刺血海穴。女子胞中疼痛,月經不按照正常時間來或一直不停,針刺天樞穴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為腹脹腸鳴,氣向上衝胸。)小腹脹滿,疼痛牽引至陰部,月經來時腰背疼痛,子宮內有腫塊,子宮口有寒冷感牽引到髖部。針刺水道穴。(《千金方》記載牽引到髖部為大小便不通。)

[身體疼痛] [產寶] 月經是運行氣血、暢通陰陽以滋養身體的生理現象。氣血旺盛、陰陽調和,則身體各部分暢通。如果外在缺乏衛氣的滋養,內在缺乏營血的灌溉,導致氣血不足,當月經要來時,身體會先感到疼痛。

藥方四:越痛散 治療氣血虛寒,身體疼痛。 虎骨(五銖)、茯苓、甘草、藁本、防風、白芷、當歸、芍藥、續斷、白朮、附子(各三銖)。 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下一碗,不拘時間服用。

[腹痛]

  • 良醫觀點: 婦女月經來潮腹痛,是因風寒侵襲胞絡衝任二脈,或損傷手太陽、少陰經,用溫經湯、桂枝桃仁湯治療。如果是因為憂愁思慮導致氣鬱血瘀,用桂枝桃仁湯、地黃通經丸。(藥方參見經閉篇。)如果因血結成塊,用萬病丸。
  • 薛氏觀點: 前述症狀如果因風寒傷脾,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。(藥方參見雜病虛勞篇。)如果是因思慮傷血,用四物湯加人參、白朮。(藥方參見雜病虛勞篇。)如果是因思慮傷氣,用歸脾湯加柴胡、梔子。(藥方參見雜病健忘篇。)如果是因鬱怒傷血,歸脾湯和逍遙散同時服用。其他詳細的治療方法,可以參考前後相關的論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