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四 (14)
卷之四 (14)
1. 胎產大法
〔潔〕,治胎產之病,從厥陰經論之,無犯胃氣及上三焦,謂之三禁,不可汗,不可下,不可利小便。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,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,利小便則內亡津液,胃中枯燥。製藥之法;能不犯三禁,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。如發渴則白虎,氣弱則黃耆,血刺痛而和以當歸,腹中疼而加之芍藥。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,雜證從增損四物,宜詳察脈證而用之。大抵外則和於榮衛,內則調於清便,同傷寒壞證治之。
〔李仲南〕,胎前病唯當安胎順氣,若外感四氣,內傷七情,以成他病,治法與男子無異,當於各證類中求之,但胎前治他證者,動胎之劑,切須審詳爾。
〔丹〕,胎前當清熱養血。產前安胎,白朮、黃芩妙藥也。胎前將臨月,以三補丸加炒香附、炒白芍藥蒸餅丸服。又抑熱以三補,用生地黃膏丸。(芩、連、柏為末,地黃膏丸之。)有孕八九個月,必順氣,枳殼、蘇莖。前至八九月因火動胎,逆上作喘急者,可用條芩、香附之類為末調下。條芩於水中沉取重者用之。固胎,地黃半錢,當歸身尾、人參、白芍陳皮各一錢,白朮一錢半,甘草三分,黃芩、川芎各半錢,黃連、炒柏各少許,桑上羊兒藤(即金銀花。)七葉完者,糯米十四粒,㕮咀煎服。血虛不安者,用阿膠。痛者用縮砂,行血氣故也。
《夷堅志》云:政和中,蔡魯公之孫婦有孕,及期而病,國醫皆以為陽證傷寒,懼胎墮不敢投以涼劑。張銳至,視之曰:兒處胎十月將生矣,何藥之能敗。即以常法與藥,且使倍服之,半日而兒生,病亦失去,明日其婦大泄,而喉閉不入食。眾醫復指其疵,且曰:二疾如冰炭,又產蓐甫近,雖司命無如之何矣。
張曰:無庸憂也,將使即日愈。乃取藥數十粒使吞之,咽喉即通,下泄亦止。及滿月,魯公酌酒為壽曰:君術通神,吾不敢知,敢問一藥而愈二疾何也?張曰:此於經無所載,特以意處之,曏者所用藥乃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爾。方喉閉不通。非至寒藥不為用,既以下咽,則消釋無餘,其得至腹中者,附子力也,故一服而兩疾愈。
公大加嘆異。
汪機治一婦,常患橫生逆產七八胎矣,子皆不育。汪診脈皆細澀頗弦,曰:此氣血兩虛兼熱也。或曰:氣血有餘,方成妊娠,氣血既虧,安能胎耶?汪曰:觀其形長瘦而脈細濡,屬於氣血兩虛,色青脈弦,屬於肝火時熾,而兩尺浮滑,似血虛為輕而氣虛為重也,宜以補陰丸除陳皮,倍加香附、參、耆,蜜丸服之,常令接續。逾年臨產果順而育一子。
保生丸,(《局方》)養胎益血,安和子臟。治妊娠將理失宜,或因勞役胎動不安,腰腹痛重,胞阻漏胎,惡露時下,子臟挾疾,久不成胎。或受妊不能固養,痿燥不長,過年不產,日月雖滿,轉動無力,或致損墮,及臨產節適乖宜,驚動太早,產時未至,惡露先下,胎胞枯燥,致令產難,或橫或逆,痛極悶亂,連日不產,子死腹中,腹上冰冷,口唇青黑,吐出冷沫。新產惡血上衝,運悶不省,喘促汗出,及瘀血未盡,臍腹㽲痛,寒熱往來。或因產勞損,虛羸未復,面黃體瘦,心忪盜汗,飲食不進,漸成蓐勞。入月常服,壯氣養胎,正順產理,潤胎易產。產後常服,滋養血氣,和調陰陽,密腠理,實腑臟,治風虛,除痼冷。
白話文:
胎產大法
治療胎產疾病,需從厥陰經論證,不可犯胃氣及上焦三焦,這是三禁,不可發汗、不可下瀉、不可利尿。發汗會像傷寒早下瀉一樣損傷正氣,通大便會使脈數增多,影響脾胃,利小便則會損耗津液,導致胃中乾燥。用藥時,要避免犯這三禁,這樣榮衛之氣就能自然調和,寒熱就能自行停止。如果發渴,就用白虎湯;氣虛,就用黃耆;血虛刺痛,就用當歸;腹痛,就用芍藥。總之,產後疾病如果流行性,就要加減柴胡;雜症就要加減四物湯,需仔細觀察脈象和病症再用藥。總體來說,外治要調和榮衛,內治要調和大小便,治療方法與傷寒壞症相似。
胎兒出生前,治療疾病主要在於安胎順氣。如果外感四氣,內傷七情,導致其他疾病,治療方法與男子相同,應根據各證型在相關章節中尋找治療方法,但要注意,在孕期治療其他疾病時,應仔細考慮是否會影響胎兒。
孕期應清熱養血。生產前要安胎,白朮、黃芩是良藥。臨近預產期,可以用三補丸加炒香附、炒白芍藥製成蒸餅丸服用。也可以用三補丸來清熱,用生地黃膏丸(黃芩、黃連、柏樹皮研末,和生地黃膏製成丸劑)。懷孕八九個月,必須順氣,可以用枳殼、蘇梗。如果懷孕八九個月因為肝火旺盛而胎動不安,並出現喘息急促,可以用炙黃芩、香附等研末服用。炙黃芩需在水中沉澱,取沉底的較重部分使用。固胎方:生地黃半錢,當歸身尾、人參、白芍、陳皮各一錢,白朮一錢半,甘草三分,黃芩、川芎各半錢,黃連、炒柏樹皮各少許,金銀花七片,糯米十四粒,研碎煎服。血虛不安者,用阿膠;疼痛者用縮砂仁,以行血氣。
《夷堅志》記載:政和年間,蔡魯公的孫媳婦懷孕,臨產時生病,國醫都認為是陽證傷寒,擔心胎兒流產,不敢用涼藥。張銳診治後說:孩子懷胎十月將要出生了,什麼藥能損害到胎兒呢?於是用常規方法給予藥物,並且加倍服用,半天後孩子出生,病也好了。第二天,產婦腹瀉,而且喉嚨堵塞,無法進食。眾醫生又指出她的毛病,說兩種疾病如同冰炭,而且剛生產完,即使是神仙也無能為力了。
張銳說:不用擔心,她今天就能痊癒。於是取幾十粒藥丸讓她吞服,喉嚨馬上就通了,腹瀉也停止了。滿月後,魯公設宴慶祝,說:您的醫術通神,我不敢理解,請問用一種藥治癒兩種疾病是怎麼做到的?張銳說:這在醫書上沒有記載,只是憑經驗處理的,先前所用的藥是附子理中丸裹上紫雪丹。當時喉嚨閉塞不通,不用最寒涼的藥物不行,服下之後,寒邪自然消散,藥物能到達腹部,是附子之力,所以一服藥就治癒了兩種疾病。
魯公非常讚歎。
汪機治療一位婦女,經常發生橫位生產、難產,生育七八個孩子,孩子都夭折。汪機診脈,發現脈象細澀而稍弦,說:這是氣血兩虛兼有熱證。有人說:氣血充足才能懷孕,氣血虧虛,怎麼還能懷孕呢?汪機說:觀察她的形體消瘦,脈象細弱,屬於氣血兩虛;面色青白,脈象弦緊,屬於肝火旺盛;而寸口脈浮滑,似乎血虛較輕,氣虛較重。因此,應該用補陰丸去掉陳皮,加倍香附、人參、黃耆,製成蜜丸服用,並且經常服用。一年後臨產,果然順利生產,並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嬰兒。
保生丸(《局方》):養胎益血,安和子宮。治療妊娠期間調理失當,或因勞累引起胎動不安、腰腹疼痛、胎盤阻滯、胎兒脫落、惡露不斷、子宮有病,長期不能懷孕;或懷孕後不能很好地孕育胎兒,胎兒萎縮發育不良,懷孕超過一年仍未生產,即使月滿也無力分娩,甚至導致胎兒流產;或臨產時不適宜,受驚嚇過早分娩,分娩前惡露先下,胎盤乾燥,導致難產,或橫位、逆位生產,疼痛難忍,煩悶不安,連日不能分娩,胎兒死在腹中,腹部冰冷,口唇青黑,吐出冷沫;或產後惡露上逆,昏迷不醒,氣喘呼吸困難,汗出,或瘀血未盡,臍腹疼痛,寒熱往來;或因生產過度勞累,體虛未復,面色發黃,消瘦,心悸盜汗,飲食不進,逐漸發展為產後勞損。每月服用,壯氣養胎,使生產順利,滋潤胎兒,易於分娩。產後常服,滋養血氣,調和陰陽,使皮膚致密,臟腑充實,治療風虛,消除痼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