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三 (4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8)

1. 泄瀉

防風芍藥湯,治飧泄身熱,脈弦腹痛及頭痛。

防風,芍藥(炒),黃芩(炒,各二錢),

上用水煎服。

滲濕湯,治寒熱所傷,身重腰冷如坐水中,或小便秘澀,大便溏泄。此證多因坐臥濕地,或陰雨所襲而致。

蒼朮,白朮(炒),甘草(炒,各一兩),乾薑(炮),茯苓(各二兩),陳皮(一兩),丁香(二錢半),

上每服四五錢,棗水煎。

茯苓湯,治濕熱泄瀉,或飲食傷瀉。

白朮(炒),茯苓(各五錢),

上用水煎,食前服。一方有芍藥等分,名白朮散。

白朮芍藥湯,治脾經受濕,水泄注下,體重腹滿,形體倦怠,不欲飲食,或暴泄無數,水穀不化。

白朮,芍藥(各二錢,炒),甘草(炒,一錢),

上水煎服。

胃苓散,治夏秋之間,脾胃傷冷,水穀不分,泄瀉不止。(亦治男子)

五苓散,平胃散

上和合,薑棗煎,空心服妙。

五香散,治食魚傷泄瀉不止,氣刺奔沖,及婦人產前產後腹痛血氣等疾,用溫酒下。產後敗血衝心,用敗蒲煎湯下。安胎,以糯米飲調下。孕婦脾泄瀉痢,煎陳米飲調下,食前。

烏藥,白芷(炒),枳殼,白朮(炒),良薑(炒),

甘草,莪朮(孕者減半),

上等分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

二神丸,(加五味子二兩,吳茱萸四兩,名四神丸。)治脾腎虛弱,侵晨五更作瀉,或全不思食,或食而不化,大便不實,神效。

破故紙(四兩,炒),肉豆蔻(二兩),

上為末,用大紅棗四十九枚,生薑四兩切碎,同棗用水煮熟,去姜取棗肉和藥,丸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五味子散,治腎經虛弱,大便不實,或夜間或五更泄瀉。

五味子(炒,二兩),吳茱萸(半兩),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米飲調下,其效如神。米糊為丸亦可。

固腸丸

人參(去蘆),蒼朮(米泔浸一宿),茯苓,木香(不見火),訶子肉(煨),烏梅肉,肉豆蔻(麵裹煨),罌粟殼(去蒂穰)

上各等分為末,麵糊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泄瀉

防風芍藥湯,治療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,同時伴有身體發熱、脈象弦急、腹部疼痛以及頭痛。

藥材:防風、炒過的芍藥、炒過的黃芩,各取二錢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滲濕湯,治療因寒邪侵襲引起的身體不適,包括身體沉重、腰部發冷如同坐在水中,或小便不暢、大便稀溏。這種情況多因久坐潮濕地面,或陰雨天氣侵襲所致。

藥材:蒼朮、炒過的白朮、炒過的甘草,各取一兩;炮製過的乾薑、茯苓,各取二兩;陳皮一兩;丁香二錢半。

用法:以上藥材,每次取四到五錢,用紅棗水煎煮後服用。

茯苓湯,治療因濕熱或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。

藥材:炒過的白朮、茯苓,各取五錢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另有一方加入等量的芍藥,稱為白朮散。

白朮芍藥湯,治療因脾經受濕引起的腹瀉,特徵是水樣便、身體沉重、腹脹、身體疲勞、食欲不振,或突然腹瀉不止、消化不良。

藥材:白朮、炒過的芍藥,各取二錢;炒過的甘草,一錢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胃苓散,治療夏秋季節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消化不良,導致水穀不分、腹瀉不止。(也適用於男性)

藥材:將五苓散和平胃散混合。

用法:以上藥材混合後,用生薑、紅棗煎煮,空腹服用效果最好。

五香散,治療因食用魚類引起的腹瀉不止、氣血上湧,以及婦女產前產後的腹痛、血氣不調等疾病,用溫酒送服。產後惡露衝心,用蒲黃煎湯送服。安胎用糯米水調服。孕婦因脾虛引起的腹瀉,用陳米水調服,飯前服用。

藥材:烏藥、炒過的白芷、枳殼、炒過的白朮、炒過的良薑、甘草、莪朮(孕婦用量減半)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。

二神丸,(加入五味子二兩、吳茱萸四兩,則稱為四神丸)治療脾腎虛弱引起的黎明時分腹瀉,或完全沒有食慾、吃不下東西,或吃了不消化、大便不成形,效果顯著。

藥材:炒過的破故紙四兩、肉豆蔻二兩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大紅棗四十九枚、切碎的生薑四兩,一同用水煮熟,去除生薑,取棗肉和藥粉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鹽水空腹送服。

五味子散,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腹瀉,大便不成形,或夜間或黎明時分腹瀉。

藥材:炒過的五味子二兩、吳茱萸半兩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空腹調服,效果顯著。也可以用米糊做成藥丸。

固腸丸

藥材:人參(去除蘆頭)、用米泔水浸泡一晚的蒼朮、茯苓、木香(不見火)、煨過的訶子肉、烏梅肉、用麵包裹後煨過的肉豆蔻、罌粟殼(去除蒂和瓤)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