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51)
卷之二 (51)
1. 頭痛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治頭風痛不可忍。
硝石,人中白,腦子(各等分),
上研令極細,每用一字,搐入鼻中。
川芎茶調散,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重,偏正頭痛。
薄荷(八兩),川芎,荊芥(各四兩),羌活,白芷,防風,甘草(炙,各二兩),細辛(一兩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如聖餅子,(《和劑》)治男婦氣厥,上盛下虛,痰飲風寒,伏留陽經,偏正頭疼,痛連腦顛,吐逆噁心,目瞑耳聾。常服清頭目,消風化痰暖胃。
防風,生半夏,天麻(各半兩),天南星(洗),川烏(去皮尖),乾薑(各一兩),川芎,甘草(炙,各二兩),
為細末,湯浸蒸餅和丸芡實大,捻作餅子,日乾。每服五餅,同荊芥穗三五莖細嚼,茶酒湯任下,無時。
若頭痛筋攣,骨重少氣,噦噫腹滿時驚,不嗜臥,咳嗽煩冤,其脈舉之則弦,按之石堅,由腎氣不足而內著,其氣逆而上行,謂之腎厥頭痛。宜玉真丸與硫黃丸。
玉真丸
硫黃(研,三兩),硝石(二分,研),石膏(煅研),半夏(湯洗,為末,各一兩),
上研令停勻,生薑自然汁打糊丸如梧子大,生薑湯下三十丸。一方,無半夏,有天南星。
硫黃丸,治頭痛不可忍,或頭風年深暴患,無所不治,服此除根。
硝石(一兩),硫黃(二兩),
上研令極細,滴水丸如指頭大。空心,蠟茶清嚼下一丸。《百一方》云:中暑者,以冰水服之,下咽即灑然。治傷冷,以艾湯下。
裕陵傳王荊公偏頭疼方,云是禁中秘方。用生蘆菔汁一蜆殼,仰臥注鼻中,左痛注左,右痛注右,或兩鼻皆注亦可,數十年患,皆一注而愈。
白話文:
頭痛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調服,不拘時間。
治療頭風痛到無法忍受的方法:
將硝石、人中白、腦子(份量相同)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取少量,塞入鼻孔中。
川芎茶調散: 用於治療各種風邪上攻引起的頭暈、頭重、偏頭痛或正頭痛。
藥材包括:薄荷(八兩)、川芎、荊芥(各四兩)、羌活、白芷、防風、炙甘草(各二兩)、細辛(一兩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清茶調服。
如聖餅子: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用於治療男女氣血逆亂,上盛下虛,有痰飲、風寒停留在體內陽經,引起的偏頭痛或正頭痛,疼痛蔓延到後腦勺,伴隨嘔吐、噁心、眼睛昏花、耳朵聽不見。平時服用可以清醒頭目、消除風邪、化解痰液、溫暖腸胃。
藥材包括:防風、生半夏、天麻(各半兩)、天南星(洗過)、川烏(去皮尖)、乾薑(各一兩)、川芎、炙甘草(各二兩)。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熱湯浸泡蒸餅和成麵團,搓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再壓成餅狀,曬乾。每次服用五個餅,搭配三到五根荊芥穗細嚼,可以用茶、酒或熱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
如果頭痛伴隨肌肉痙攣、身體沉重、氣短、打嗝、腹脹、時常驚恐、不喜歡躺臥、咳嗽、煩躁不安,脈象摸起來像琴弦一樣緊繃,按下去卻很堅硬,這是由於腎氣不足,體內邪氣上逆所引起的,稱為腎厥頭痛。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玉真丸和硫黃丸。
玉真丸:
藥材包括:硫黃(磨成粉,三兩)、硝石(磨成粉,二分)、煅燒的石膏(磨成粉)、半夏(用湯洗過,磨成粉,各一兩)。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,用生薑汁調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。另一個方子裡沒有半夏,但有天南星。
硫黃丸: 用於治療劇烈的頭痛,或多年頑固的頭風,幾乎各種頭痛都可治癒,服用此藥可以根治。
藥材包括:硝石(一兩)、硫黃(二兩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滴入水捏成指頭大小的丸子。空腹時,用蠟茶水送服一丸。《百一方》記載:如果中暑,用冰水送服,吞下後立刻就會感到清爽。如果因受寒引起,用艾草湯送服。
裕陵傳下來的王荊公偏頭痛藥方,據說是宮廷秘方。用新鮮蘿蔔汁一蜆殼的量,仰臥時滴入鼻中,左邊頭痛就滴入左邊鼻孔,右邊頭痛就滴入右邊鼻孔,兩邊都痛也可以兩邊都滴,幾十年的頭痛,滴一次就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