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50)
卷之二 (50)
1. 頭痛
〔薛〕,東垣云:足太陽頭痛,脈浮緊,惡風寒,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為主。手少陽經頭痛,脈弦細,往來寒熱,柴胡為主。足陽明頭痛,身熱目疼鼻乾,惡寒發熱,脈浮緩而長,升麻湯,(升麻,葛根。)或石膏、白芷為主。手太陽頭痛,有痰,體重或腹痛,為痰癖,脈沉緩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。足少陰經頭痛,足寒氣逆,為寒厥,脈沉細,麻黃附子細辛湯(傷寒太陽。)為主。足厥陰頭項痛,或吐涎沫,厥冷,脈浮緩,吳茱萸湯(傷寒吐。)主之。諸血虛頭痛,當歸、川芎為主。諸氣虛頭痛,人參、黃耆為主。氣血俱虛頭痛,調中益氣湯(雜病勞倦。)少加川芎、蔓荊、細辛。痰厥頭痛,半夏白朮天麻湯。(雜病眩暈。)厥逆頭痛,羌活附子湯。(雜病頭病。)如濕氣在頭者,以苦吐之,不可執方而治。若脈雜亂而病見不一,且補胃為主。一婦人因勞,耳鳴頭痛體倦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五味而痊。三年後得子,因飲食勞倦、前證益甚,月經不調,晡熱,內熱,自汗,盜汗,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頓愈。經云: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故脾胃一虛,耳目九竅皆為之病。一婦人兩眉稜痛,後及太陽,面青善怒,此肝經風熱之證,用選奇湯(雜病頭痛。)合逍遙散(調經。)加山梔、天麻、黃耆、半夏、黃芩而愈。此證失治,多致傷目或兩耳出膿,則危矣。
旋覆花湯,許叔微云:婦人患頭風者,十居其半,每發必掉眩,如在車船上。蓋因血虛,肝有風邪襲之爾。予嘗處旋覆花湯,此方修合服之,比他藥甚效。
川芎,當歸(去蘆),羌活(去蘆),旋覆花,細辛(去苗),蔓荊子,防風(去蘆),石膏,藁本(去蘆),荊芥穗,半夏曲,乾地黃,甘草(炙,各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日進二服。
七生丸,治男子婦人八般頭風,及一切頭痛,痰厥,氣厥,飲厥,傷寒,傷風頭痛不可忍者,並皆治之。
川烏頭,草烏頭,天南星(三味並生,去皮),半夏(冷水洗去滑),川芎,白芷,石膏(並生用,各等分),
上為細末,研韭菜自然汁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丸,加至十丸,嚼生蔥、茶送下,食後,日進二服。(陳嘗治鄧安人頭痛如破,諸藥無效,加北細辛等分,全蠍減半為丸,服二十粒,即愈。)
藥隱老人云:若頭痛連齒,時發時止,連年不已。此由風寒中於骨髓,留而不去。腦為髓海,故頭痛齒亦痛,謂之厥逆頭痛。宜白附子散,灸曲鬢穴。此穴在耳上,將耳掩前正尖上,可灸七壯,左痛灸左,右痛灸右。
白附子散
白附子(炮,一兩),烏頭(炮,去皮臍),天南星(炮),麻黃(不去根節,各半兩),乾薑(炮),辰砂(研,各二錢半),全蠍(炒,五枚),麝香(另研,一字)
白話文:
標題: [頭痛]
內容: 薛氏根據東垣學說指出,足太陽經絡的頭痛,特徵為脈搏浮緊,怕風怕寒,治療以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為主。手少陽經絡的頭痛,脈搏呈弦細狀,會出現往來的寒熱感,柴胡為主要治療藥物。足陽明經絡的頭痛,伴隨身體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,以及怕寒發燒的症狀,脈搏呈現浮緩而長,升麻湯或是由升麻、葛根組成的藥方為主,或以石膏、白芷為主要治療藥物。手太陽經絡的頭痛,若有痰,身體沉重或腹部疼痛,診斷為痰癖,脈搏呈現沉緩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要治療藥物。足少陰經絡的頭痛,腳部寒冷,氣息逆流,診斷為寒厥,脈搏呈現沉細,主要治療藥物為麻黃附子細辛湯。足厥陰經絡的頭頸痛,可能伴有吐涎沫、四肢厥冷,脈搏呈現浮緩,主要治療藥物為吳茱萸湯。血虛導致的頭痛,治療以當歸、川芎為主。氣虛導致的頭痛,治療以人參、黃耆為主。氣血雙虛導致的頭痛,調中益氣湯為主,可少量添加川芎、蔓荊、細辛。痰厥導致的頭痛,治療以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主。厥逆導致的頭痛,治療以羌活附子湯為主。若是濕氣在頭部,應使用苦性藥物催吐,不可固守一方。如果脈象混亂且病症表現多樣,應以補胃為主。
婦人因勞累導致耳鳴、頭痛、疲憊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、五味子治療而康復。三年後懷孕,因為飲食勞累,之前的症狀更嚴重,月經不調,傍晚發熱,內熱,自汗、盜汗,使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治療而康復。經典中提到,頭痛耳鳴,九竅不通暢,都是腸胃問題導致的。因此,脾胃一旦虛弱,耳目九竅都會受到影響。有位婦女兩眉之間疼痛,後腦勺也痛,臉色青澀,易怒,這是肝經風熱的症狀,使用選奇湯配合逍遙散,加上山梔、天麻、黃耆、半夏、黃芩治療而康復。若此症狀未能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視力受損或雙耳流膿,非常危險。
旋覆花湯,許叔微指出,女性患有頭風的機率高達一半,每次發作都會感到眩暈,如同在車船之上。這是因為血虛,肝臟風邪入侵所致。曾經處方旋覆花湯,此方煎煮服用,比其他藥物效果更佳。
藥隱老人指出,如果頭痛連帶牙齒痛,時好時壞,持續多年,這是由風寒進入骨髓,滯留不去所致。腦部為骨髓聚集之地,所以頭痛時牙齒也會痛,稱為厥逆頭痛。應該使用白附子散,並灸曲鬢穴。此穴位在耳朵上方,將耳朵向前摺疊,正上方尖端位置,可以灸七次,左邊痛灸左邊,右邊痛灸右邊。
如聖餅子,治療男女氣厥、上盛下虛、痰飲風寒、伏留陽經、偏正頭痛、頭痛連及腦頂、噁心嘔吐、目眩耳聾。經常服用能清頭目、消風化痰、暖胃。
針對腎氣不足導致的頭痛,脈搏抬舉則弦,按壓則堅硬,治療以玉真丸和硫黃丸。
裕陵傳王荊公偏頭痛的方子,據說是宮中的祕方。使用生蘆薈汁一湯匙,仰臥時滴入鼻中,左邊痛滴左邊,右邊痛滴右邊,或者兩側鼻孔都滴也可以,數十年的頭痛,只需一次滴注就能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