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五 (20)
卷之五 (20)
1. 水腫
〔郭〕,產後四肢浮腫者,敗血乘虛停積,循經流入四肢,留淫日深,卻還不得,腐壞如水故令面黃,四肢浮腫,醫人不識,便作水氣治之。凡治水多用導水藥,極虛人。夫產後既虛,又以藥虛之,是謂重虛,往往多致夭枉。但服小調經散,血行腫消則愈。
陳無擇曰:產後浮腫多端,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,亦有產後失於將理,外感寒暑風濕,內則喜怒憂驚,血與氣搏,留滯經絡,氣分血分不可不辨,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,宜得其情。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,但力淺難憑,不若吳茱萸湯、枳朮湯、奪魂散、大調經散,皆要藥也。
又論曰:夫產後勞傷血氣,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,邪搏於氣,不得宣越,故令虛腫、輕浮,是邪搏於氣,氣腫也。若皮膚如熟李狀,則變為水腫,氣腫者發汗即愈,水腫者,利小便瘥也。
〔潔古〕,如產後風寒在表,面目四肢浮腫,宜局方七聖丸,白湯下,日加,以利為度。如浮腫至膝,喘嗽,加木香、檳榔倍之,謂氣多也。如浮腫又頭痛昏冒,加羌活、川芎,謂風多也。如只浮腫,止七聖丸本方服。
〔東垣〕,中滿分消丸(雜病脹滿)。用四物湯吞之。
〔丹〕,產後腫,必用大補氣血為主,少佐以蒼朮、茯苓,使水自利。
〔薛〕,前證若寒水侮土,宜養脾肺。若氣虛浮腫,宜益脾胃。若水氣浮腫,宜補中氣。當參雜證本門主治。一產婦飲食少思,服消導之劑,四肢浮腫。余謂中氣不足,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君子湯而愈。後因怒腹脹,誤服沉香化氣丸,吐瀉不止,飲食不進,小便不利,肚腹四肢浮腫,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。一產婦泄瀉,四肢面目浮腫,喘促惡寒。余謂脾肺虛寒,用六君加薑、桂而泄瀉愈,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。
〔杜〕,張宣徽侍寵產後半月,忽患浮腫,急召產科醫治,經半月不瘥,病勢轉劇。召杜治之,杜至曰:諸醫作何病?張曰:皆雲水氣浮腫。杜曰:非也,且水氣發咳嗽,小便澀是也。今愛寵小便不澀,不作咳嗽,惟手足寒,乃血臟虛,氣塞不通,流面生浮腫。遂用益血和氣藥治之。旬日病去七八,經半月全愈。所用之藥,乃《靈苑方》牡丹散也。其方云:治血臟風虛冷,今產科家多用此藥,治產後諸病如神,更名損金湯者是也。(牡丹散見血暈。)一婦產後四肢浮腫,寒熱往來,蓋因敗血流入經絡,滲入四肢,氣喘咳嗽,胸膈不利,口吐酸水,兩脅疼痛,遂用旋覆花湯,微汗漸解;頻服小調經,用澤蘭梗煎湯調下,腫氣漸消。
大調經散,治產後腫滿,喘急煩渴,小便不利。(方見產後寒熱。)
小調經散
沒藥,琥珀,桂心,芍藥,當歸(各一錢),細辛,麝香(各半錢),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薑汁、溫酒各少許調停服。
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,及產後血水疾。(出《婦人經驗方》。)
乾漆,大麥糵(等分),
上各為細末,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糵,一重乾漆,如此填滿,用鹽泥固濟,火煅通赤,放冷,研為散。但是產後諸疾,熱酒調下二錢。
經云:產後肌浮,柑皮酒服。(橘皮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。)
白朮湯,治心腹堅大如盤,邊如旋盤,水飲所作,名曰氣分。
枳實(一兩半),白朮(三兩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腹中耎,即當散也。
〔丹〕,婦人產後浮腫,小便少,口渴惡寒,無力,脈皆沉,此體虛而有濕熱之積,必上焦滿悶,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。
白朮(二兩半),陳皮(一兩),川芎(半兩),木通(六錢),茯苓(三錢),
上用水煎,下與點丸二十五丸。(黃芩為末,粥丸,名與點丸,亦名清金丸。)
奪魂散,治產後虛腫喘促,利小便則愈。
生薑(三兩,取汁),白麵(三兩),大半夏(七枚)
上以生薑汁搜麵裹半夏,為七餅子,煨焦熟為末,水調一盞,小便利為效。
張氏方,治產後血虛,風腫水腫。
澤蘭葉,防己(等分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不飲者,醋湯調亦可。
漢防己散,(此藥虛人戒服。)
漢防己,豬苓,枳殼,桑白皮(各一兩),商陸,甘草(各七錢半),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空心溫服。
七聖丸(雜病大便不通。)
加減吳茱萸湯,治婦人臟氣本虛,宿挾風冷,胸膈滿痛,腹脅絞刺,嘔吐噁心,飲食減少,身面虛浮,惡寒戰慄,或泄瀉不止,少氣羸困,及因生產,臟氣暴虛,邪冷內勝,宿疾轉增。
吳茱萸(一兩半),苦梗,乾薑,甘草,麥門冬,防風,半夏,細辛,當歸,赤茯苓,牡丹皮,桂心(各半兩),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食前熱服。
金匱加減腎氣丸(方見雜病水腫。)
加味八物湯,治產後遍身浮腫,氣急潮熱。
人參,白茯苓,熟地黃,小蘹香(各三錢),白朮,川芎(各四錢),當歸,白芍藥,香附子(各五錢),甘草,黃芩,柴胡(各一錢),
上銼散,分作六七服,每服水一盅半,姜三片,煎至七分,空心熱服,盡此藥,方服調經丸。若肚痛加延胡索、乾漆、枳殼(各三錢)。若嘔吐噁心,加良薑、砂仁(各二錢。)若手足麻痹,加肉桂(一錢半。)若咳嗽,加五味子、款冬花、杏仁。
白話文:
【水腫】
郭氏說,產後出現四肢浮腫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產後體虛,導致舊血滯留,隨著經絡流入四肢,久而久之,血瘀不能排出,逐漸腐化如水,使得面色泛黃,四肢浮腫。醫生若不明就裡,會以為是水氣病而使用排水藥物治療。然而,產後的女性本已虛弱,再使用排水利尿藥物,會進一步消耗體力,造成嚴重虛弱,往往導致健康嚴重受損。只需服用小調經散,促進血液循環,腫脹自然會消退。
陳無擇認為,產後浮腫的原因有很多,有的從懷孕時就開始浮腫直到產後都未消除,有的是產後調理不慎,受到外界風寒影響,或是情緒波動,導致血氣凝滯於經絡,這時必須根據不同原因對症下藥,纔能有效治療。小調經散對於血氣問題確實有效,但力量較弱,不如吳茱萸湯、枳朮湯、奪魂散、大調經散這些藥方來得強效。
另一種觀點認為,產後勞累過度,傷及血氣,毛孔腠理虛弱,容易被風邪侵襲,風邪與氣搏鬥,無法正常運行,因此產生虛腫、輕浮感,這是風邪與氣搏鬥所導致的氣腫。如果皮膚像熟透的李子般,則是水腫,氣腫只需發汗即可痊癒,水腫則需利尿才能改善。
潔古提到,如果產後風寒在表,導致面目四肢浮腫,應服用局方七聖丸,以開水送服,逐漸增加劑量,直到排尿順暢為止。若浮腫蔓延至膝蓋,伴有喘咳,需加倍使用木香、檳榔,這是因為氣虛所致。若浮腫伴隨頭痛、昏沉,需加入羌活、川芎,這是因為風邪較重。若只有浮腫,僅需服用七聖丸原本的配方即可。
東垣建議,對於腹部脹滿的產婦,可使用中滿分消丸,並以四物湯吞服。
丹溪認為,產後水腫,應以大補氣血為主,輔以少量的蒼朮、茯苓,讓水分自然排出。
薛氏指出,對於上述症狀,如果是寒水侵害脾土,應滋養脾肺;若是氣虛導致的浮腫,應補充脾胃功能;若是水氣導致的浮腫,應補充中氣。應綜合判斷,參考相關病症的治療方法。曾有一名產婦食慾不佳,服用消化導瀉藥後,四肢出現浮腫。我認為這是因為中氣不足,於是上午給予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六君子湯,最終病情得以康復。後來,她因為生氣導致腹部脹痛,誤服沉香化氣丸,結果引起嘔吐、腹瀉不斷,無法進食,小便不暢,肚腹四肢浮腫。我改用金匱加減腎氣丸治療,最終病情得到控制。另有一名產婦,患有腹瀉,四肢和麪部浮腫,呼吸困難,畏寒。我認為這是脾肺虛寒,使用六君子湯加薑、桂,腹瀉得以治癒;再用補中益氣湯,脾胃功能得到恢復。
杜氏提及,張宣徽侍寵產後半月,突然出現浮腫,急忙請來產科醫生治療,但經過半月仍無好轉,病情反而加重。他請杜氏來診治。杜氏到達後問道:其他醫生認為這是什麼病?張宣徽回答:他們都認為是水氣浮腫。杜氏表示:不是這樣,水氣通常會引發咳嗽,小便困難。現在侍寵小便沒有問題,也沒有咳嗽,只是手腳冰冷,這是因為血臟虛弱,氣血不通,導致面部產生浮腫。於是,他使用益血和氣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十天後,病情已改善了七到八成,經過半個月,完全康復。他使用的藥物,是《靈苑方》中的牡丹散。該方稱,能治療血臟風虛冷,目前產科醫生常用此藥來治療產後各種疾病,效果神奇,又名損金湯。
一名產婦產後四肢浮腫,寒熱交錯,這是因為敗血流入經絡,滲入四肢,導致呼吸困難、咳嗽、胸部不適、口吐酸水、兩側肋骨疼痛。於是,我使用旋覆花湯,讓她微微出汗,症狀逐漸緩解;再頻繁服用小調經散,用澤蘭梗煎湯調服,腫脹和氣喘逐漸消失。
大調經散,適用於產後腫脹、喘息急促、煩渴、小便不暢的情況。
小調經散:
沒藥、琥珀、桂心、芍藥、當歸(各一錢)、細辛、麝香(各半錢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,用薑汁和溫酒各少許調合後服用。
適用於產後全身青腫疼痛,以及產後血水疾病的治療。
乾漆、大麥芽(等份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然後在一層層交替鋪上大麥芽和乾漆的瓦罐中,用鹽泥密封,放在火上燒至通紅,待冷卻後研磨成粉末。產後各種疾病,可用熱酒調服二錢。
古籍記載:產後肌肉浮腫,可服用柑橘皮酒。
白朮湯,適用於心腹堅大如盤,邊緣像旋轉的盤子,由水飲引起的,稱為氣分。
枳實(一兩半)、白朮(三兩)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後溫服。當腹部感覺軟和,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
丹溪認為,婦女產後浮腫,小便量少,口渴畏寒,無力,脈象沉,這是因為身體虛弱且有濕熱積聚,可能會感到上焦滿悶,適合使用補中導水行氣的藥物。
白朮(二兩半)、陳皮(一兩)、川芎(半兩)、木通(六錢)、茯苓(三錢)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配合點丸二十五丸服用。(黃芩磨成粉,用粥丸製成,名為與點丸,也稱為清金丸。)
奪魂散,適用於產後虛腫、喘息急促,通過利尿可以改善。
生薑(三兩,取汁)、白麵(三兩)、大半夏(七枚)
將生薑汁和白麵混合,包裹半夏,製成七個餅狀,烤至焦熟,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合一盞,若小便順暢即見效。
張氏方,適用於產後血虛、風腫、水腫。
澤蘭葉、防己(等份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合後服用。如果不喝酒,也可用醋湯調合。
漢防己散,(此藥虛弱的人慎服。)
漢防己、豬苓、枳殼、桑白皮(各一兩)、商陸、甘草(各七錢半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的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後空腹溫服。
七聖丸(適用於雜病大便不通。)
加減吳茱萸湯,適用於婦女臟氣本來虛弱,長期遭受風冷影響,導致胸膈滿痛、腹脅絞痛、嘔吐噁心、飲食減少、身體浮腫、惡寒戰慄、或腹瀉不止、氣短乏力,以及因生產導致臟氣急劇虛弱,邪冷內侵,舊疾加重。
吳茱萸(一兩半)、苦梗、乾薑、甘草、麥門冬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當歸、赤茯苓、牡丹皮、桂心(各半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後在飯前熱服。
金匱加減腎氣丸(方見雜病水腫。)
加味八物湯,適用於產後全身浮腫、氣急潮熱。
人參、白茯苓、熟地黃、小蘹香(各三錢)、白朮、川芎(各四錢)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香附子(各五錢)、甘草、黃芩、柴胡(各一錢)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六到七次服用,每次用一盅半的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熱服。服用完此藥後,再服用調經丸。若腹部疼痛,可加入延胡索、乾漆、枳殼(各三錢)。若嘔吐噁心,可加入良薑、砂仁(各二錢)。若手腳麻木,可加入肉桂(一錢半)。若咳嗽,可加入五味子、款冬花、杏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