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女科》~ 卷之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)

1. 惡寒

〔大〕,婦人惡寒者,亦有陰陽二證。發熱而惡寒者,發於陽也。無熱而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發於陽者宜解表,脈必浮數。發於陰者宜溫里,脈必沉細。又有汗後、利後惡寒,及背惡寒。以上疾證方治並載《百問》,不復繁引。僕嘗治一婦人,但惡寒,別無他證,六脈平靜,遂用敗毒散而安。此藥能去表中風邪故也。經云:惡寒家慎不可過當覆衣被及近火氣,寒熱相搏,脈道沉伏,愈令病人寒不可遏,但去被撤火,兼以和表之藥,自然不惡寒矣。婦人惡寒,尤不可近火,寒氣入腹,血室結聚,針藥所不能治矣。

白話文:

[大段]

談到女性惡寒,也有陰陽之別。發熱又惡寒的是陽證引起的。沒有發熱,卻仍然惡寒的是陰證引起的。陽證引起的惡寒,應當解表,脈象必定是浮數。陰證引起的惡寒,應當溫裏,脈象必定是沉細。還有出汗後和排便後惡寒,以及背部惡寒等。上述疾證的方證治療的方法都記錄在《百問》中,在此不再贅述。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婦人,只表現出惡寒,沒有其他症狀,六脈平靜,於是使用敗毒散而得以痊癒。這是因為此藥能夠去除表中的風邪。經典理論說:惡寒症的患者應當謹慎,不可過度覆蓋衣被或靠近火氣,否則寒熱相搏,脈道沉伏,會使患者的寒症更加嚴重,無法遏制。只要除去被子、撤去火源,並使用一些能調理表氣的藥物,自然可以消除惡寒。女性惡寒,尤其不可靠近火源,因為寒氣一旦進入腹中,則會導致血室結聚,即使是針灸和藥物治療也無能為力了。

〔薛〕,前證若怠惰嗜臥,灑淅惡寒,乃陽不能伸發,用升陽益胃湯。若勞傷形氣而惡寒,乃無陽以護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,乃元氣虛損,用六君子湯。若加煩躁、妄言,或欲飲水,仍進前劑,但加薑、桂。若體倦煩渴,頭痛自汗,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、麥門。東垣云:晝則發熱惡寒,是陰氣上溢於陽分也,夜則惡寒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。海藏云:六月大熱之氣,反得大寒之證,當舍時從證,治以薑、桂之類。丹溪云:久病惡寒,乃痰鬱於脾,抑遏陽氣,不得外泄,治當解鬱。

白話文:

薛:前面的證狀如果是懶惰嗜睡、容易流汗卻怕冷,那麼是陽氣無法正常發揮作用,使用升陽益胃湯。如果是勞累傷了身體元氣,而怕冷,那麼是沒有陽氣來保護身體,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是飲食傷了脾胃而怕冷,那麼是元氣虧損,使用六君子湯。如果還伴有煩躁、說胡話,或是想喝水,繼續進用前面的藥方,但加入薑、桂。如果身體疲倦口渴,頭痛自汗,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。東垣說:白天發熱怕冷,是陰氣向上侵入陽氣的範圍,晚上怕冷,是陰血在陰氣的範圍內自己旺盛。海藏說:六月大熱的天氣,卻得大寒的證狀,應該捨棄時間,遵從證狀,用薑、桂之類的藥物治療。丹溪說:長久生病怕冷,是痰氣鬱結在脾臟,抑制了陽氣,無法向外發散,治療應當解鬱。

2. 中風

藥隱云: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風痹,手足不隨,偏枯口噤,口眼喎斜,風眩頭痛,血風,心神驚悸癲狂,骨節風,血風走注,瘙癢癮疹,風痰諸證,雖各有方論,亦要先明其大體,察脈之虛實,辨證之冷熱,相人強弱,入臟入腑,在絡在經,首以方調治,未要猛速用藥。今之治法,先宜順氣,然後治風,萬不失一。

白話文:

藥隱說:婦女中風,出現角弓反張、風濕痹症、手足不隨、半側偏癱、口噤、口眼歪斜、頭暈頭痛、血風、心神驚悸癲狂、骨節風、血風走注、瘙癢、癮疹、風痰等疾病,雖然各個病症都有治療方法,但也要先了解病症的整體情況,觀察脈象的虛實,辨別病症是屬於寒證還是熱證,考慮患者的身體強弱、病症侵犯的臟腑、侵犯的經絡部位,首先用方劑來調治,不要急於用藥。現在的治療方法,首先應該順氣,然後再治療風症,這樣治病,萬無一失。

蓋有中風、中寒、中暍、中痰、中氣,皆能令人涎潮昏塞,所謂朱紫相凌,玉石不分,醫者不可不詳而究之。如中風,若作中氣治之,十愈八九。中氣若作中風治之,十無一生,所以疑惑之間,不問中風、中氣,首以蘇合香丸五積散加麝煎。如中痰,則有參蘇飲。如中寒,則有理中湯

白話文:

當人的中風、中寒、中暑、中痰、中氣等病症發作時,都會令人出現口水外流及神智不清的症狀。在醫學上稱為「朱紫相凌,玉石不分」。因此,醫生在診症時必須仔細而徹底地進行診斷。

例如,在中風的情況下,如果醫生以治療中氣的方法來治療,則十人中有八、九人會康復。但如果在中氣的狀況下,醫生以治療中風的方法來治則十人之中沒有人能夠存活。因此,在令人懷疑的情況下,不論是中風還是中氣,首先應以蘇合香丸和五積散加麝香的煎劑來治療。

如果患者是中痰,則應服用參蘇飲。如果患者是中寒,則應服用理中湯。

如中暍,則有白虎湯。如的然是中風,有三生飲木香煮散、排風、續命、風引、大小竹瀝、大八風湯。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,未有不安者也。然此疾積襲之久,非一日所能致,今人服藥三五服,便責無效,其責醫者亦速矣,正宜大劑久服,方有其效。孟子曰: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得的是暑病,那麼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。如果是風病,則有「三生飲」、「木香煮散」、「排風」、「續命」、「風引」、「大小竹瀝」、「大八風湯」等方劑。辨別出病人的冷熱虛實,再給予相應的藥方,沒有不安全的。可是,這種疾病是長期積累形成的,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造成的。現在的人服藥三五次就要求見效,對醫生的責怪也很快。其實,應該大量長期地服用藥物,這樣才能見效。孟子說過:「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〔大〕,夫中風者,虛風中於人也。風是四時八方之氣,常以冬至之日,自坎而起。候其八方之風,從其鄉來者,主長養萬物。若不從其鄉來者,名為虛風,賊害萬物。人體虛者則中之,當時雖不即發,停在肌膚,後或重傷於風,前後重沓,因體虛則發。入臟腑俞,俞皆在背,中風多從俞入,隨所中之俞而乃發病。婦人血氣虛損,故令中風也。當察口眼開闔,以別重輕。涎沫有無,以明證治。如眼開口閉,手足不開,涎不作聲者可治。如眼閉口開,聲如鼾睡,遺尿不覺者死。按:卒僕暴厥之證,不論男子婦人,是風是寒,是氣是食,是痰是濕,但要分得閉與脫二證明白,如牙關緊閉,兩手握固,即是閉證,宜蘇合香丸、三生飲之類開之。若口開手撒,即是脫證,宜用大劑黃耆人參煎濃湯灌之。雖曰在法不治,亦十救五六。若誤服蘇合香丸之類,即不可救矣。蓋斬關奪門之藥,原為閉證設。若施之脫證,是人既入井,而又下之石也。

白話文:

談到中風,指的是虛弱的風吹進人體造成的一種疾病。風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氣,通常在冬至時節,從坎位開始吹起。觀察來自八方的風向,如果風來自有利於萬物生長的方向,稱為正風,能夠滋養萬物。但如果風來自不利於萬物生長的,稱為虛風,會傷害萬物。人體虛弱時,容易受到虛風的侵襲,雖然當時可能沒有立即發病,但虛風會停留在肌膚上,日後可能受到風邪的再次重傷,或者前一次和後一次的風邪相疊加,由於體虛而發病。中風之邪多從背部俞穴進入,俞穴都在背部,因此中風多從俞穴侵入,並根據所侵俞穴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疾病。婦女血氣虛損,容易受到中風的侵襲。在判斷中風的嚴重程度時,應該觀察口和眼的開合情況,以區分輕重。也要觀察是否有涎沫,以便明確證治。如果眼睛能開閉,四肢能活動,沒有涎沫也不發出聲音,這種情況是可以醫治的。但如果眼睛閉合,嘴巴張開,鼾聲如雷,大小便失禁,那麼患者很可能死亡。在遭遇卒僕暴厥的情況時,不論男女,也不論是風寒、氣食、痰濕,只要分清是閉證還是脫證即可。如果牙關緊閉,雙手握拳,屬於閉證,宜用蘇合香丸、三生飲之類的藥物來打開。如果嘴巴張開,手腳鬆弛,屬於脫證,宜用大劑量的黃耆、人參煎濃湯灌服。雖然說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是不治之症,但也可能救治六七成。但如果誤服蘇合香丸之類的藥物,就無藥可救了。因為這些藥物是為了治療閉證而設計的。如果用於治療脫證,就好比人已經掉入井中,卻還往下扔石頭一樣,無濟於事。

〔薛〕,中風者,即《內經》所謂偏枯、風痱、風懿、風痹是也,而有中腑、

中臟、中血脈之分焉。夫中腑者為在表,中臟者為在裡,中血脈者為在中。在表者宜微汗,在裡者宜微下,在中者宜調榮。中腑者多著四肢,如手足拘急不仁,惡風寒,此數者病淺皆易治,用加減續命湯之類。中臟者多滯九竅,如眼瞀者中於肝,舌不能言者中於心,唇緩便秘者中於脾,鼻塞者中於肺,耳聾者中於腎,此數者病深多難治。中血脈者,外無六經之證,內無便溺之阻,肢不能舉,口不能言,用大秦艽湯主之,中腑者多兼中臟,如左關脈浮弦,面目青,左脅偏痛,筋脈拘急,目瞤,頭目眩,手足不收,坐踞不得,此中膽兼中肝也,用犀角散之類。如左寸脈浮洪,面舌赤,汗多惡風,心神顛倒,言語謇澀,舌強口乾,忪悸恍惚,此中小腸兼中心也,用麻黃散之類。如右關脈浮緩或浮大,面唇黃,汗多惡風,口喎語澀,身重怠惰嗜臥,肌膚不仁,皮肉瞤動,腹膨不食,此中胃兼中脾也,用防風散之類。如右寸脈浮澀而短,面色白,鼻流清涕,多喘,胸中冒悶短氣,自汗聲嘶,四肢痿弱,此中大腸兼中肺也,用五味子湯之類。如左尺脈浮滑,面目黧黑,腰脊痛引小腹,不能俯仰,兩耳虛鳴,骨節疼痛,足痿善恐,此中膀胱兼中腎也,用獨活散之類。此皆言真中風也,而有氣血之分焉。蓋氣虛而中者,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,則右手足不仁,用六君子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血虛而中者,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,則左手足不仁,用四物湯加釣藤、竹瀝。薑汁。氣血俱虛而中者,則左右手足皆不仁也,用八珍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其與中風相類者,則有中寒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證。如中於寒者,謂冬月卒中寒氣,昏冒口噤,肢攣惡寒,脈浮緊,用麻黃桂枝、理中湯之類。中於暑者,謂夏月卒冒炎暑,昏冒痿厥,吐瀉喘滿,用十味香薷飲之類。中於濕者,丹溪所謂東南之人,多因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,用清燥湯之類加竹瀝、薑汁。中於火者,河間所謂非肝木之風內中,六淫之邪外侵,良由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拂鬱,昏冒而卒僕也,用六味丸、四君子、獨參湯之類。內有恚怒傷肝,火動上炎者,用柴胡湯之類。中於氣者,由七情過極,氣厥昏冒,或牙關緊急,用蘇合香丸之類,誤作風治者死。食厥者,過於飲食,胃氣自傷,不能運化,故昏冒也,用六君子加木香。勞傷者,過於勞役,耗損元氣,脾胃虛衰,不任風寒,故昏冒也,用補中益氣湯。房勞者,因腎虛精耗,氣不歸源,故昏冒也,用六味丸。此皆類中風者也。夫《內經》主於風,河間主於火,東垣主於氣,丹溪主於濕,愚之斯論,僭補前人之闕也。若夫地之南北,人之虛實,固有不同,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,當與後論參看通變治之。(內方並見雜病中風。)靳閣老夫人先胸脅脹痛,後四肢不收,自汗如水,小便自遺,大便不實,口緊目瞤,飲食頗進,十餘日矣,或以為中臟,公甚憂。余曰:非也。若風既中臟,真氣既脫,惡證既見,禍在反掌,焉能延之。乃候其色,面目俱赤,面時或青,診其脈,左三部洪數,惟肝尤甚。余曰:胸乳脹痛,肝經血虛,肝氣痞塞也。四肢不收,肝經血虛,不能養筋也。自汗不止,肝經風熱,津液妄泄也。小便自遺,肝經熱甚,陰挺失職也。大便不實,肝木熾盛克脾土也。遂用犀角散四劑,諸證頓愈。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。後因鬱怒,前證復作,兼發熱嘔吐,飲食少思,月經不止,此木盛剋土,而脾不能攝血也,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佐以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之氣,清和肝脾之血而愈。後每遇怒,或睡中手足抽搐,復用前藥即愈。大參朱云溪母,於九月內,忽仆地痰昧不省人事,唇口喎斜,左目緊小,或用痰血之劑,其熱稍緩。至次年四月初,其病復作,仍進前藥,勢亦漸緩。至六月終,病乃大作,小便自遺,或謂風中於臟,以為不治。余診之,左關弦洪而數,此屬肝火血燥也,遂用六味丸加瘛瘲、麥門、芎、歸,一劑而飲食頓進,小便頓調,隨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山梔、釣藤、丹皮而安。至十月,復以傷食腹痛作瀉,左目仍小,兩關尺脈弦洪鼓指,余以六君加木香、吳茱、升麻柴胡,一劑而痛瀉俱緩,復以六君加肉果、故紙,一劑諸脈頓平,痛瀉俱止。余謂左關弦洪,由肝火血燥,故左目緊小。右關弦洪,由肝邪乘脾,故唇口喎邪,腹痛作瀉。二尺鼓指,由元氣下陷。設以目緊口喎,誤作風中,投以風藥,以腹痛泄瀉,誤作積滯,投以峻劑,復耗元氣,為害甚矣。後以陽虛惡寒,圍火過熱,致痰喘,誤服寒劑而卒。一婦人因怒仆地,語言謇澀,口眼喎斜,四肢拘急,汗出遺尿,六脈洪大,肝脈尤甚,皆由肝火熾盛。蓋肝主小便,因熱甚而自遺也。用加味逍遙散加釣藤及六味丸,尋愈。,一老婦兩臂不遂,語言謇澀,服祛風之藥,反致筋攣骨痛。余謂此肝火血虛所致,用八珍湯補氣血,用地黃丸補腎水,佐以排風湯,年餘而愈。一婦人經行口眼歪斜,痰涎壅盛,此血虛而肝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加丹皮治之,尋愈。後因飲食停滯,日吐痰涎,此脾氣虛不能攝涎歸經也,用六君子二十餘劑而安。一婦人因怒,口眼喎斜,痰涎上湧,口噤發搐,此脾肺氣虛而肝木旺,用六君子加木香、釣藤、柴胡治之,漸愈。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安。一產婦勤於女工,忽仆地牙關緊急,痰喘氣粗,四肢不遂,此氣血虛而發痙,朝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夕用八珍加半夏,各三十餘劑,不應。此氣血之未復,藥之未及也。仍用前二湯,又五十餘劑,尋愈。

白話文:

內臟、內血脈的區別在哪裡。內臟是指在體內,內血脈是指在中間。在表面的宜微微出汗,在裡面的宜微微下瀉,在中間的宜調和氣血。內臟多表現在四肢上,如手足拘急不仁,畏寒怕風,這些症狀較輕,容易治療,可以使用加減續命湯之類的藥物。內臟多滯留在九竅中,如眼睛昏花是肝臟受損,說話不流利是心臟受損,嘴脣發麻便祕是脾臟受損,鼻子不通是肺部受損,耳朵聾是腎臟受損,這些症狀較重,難以治療。內血脈是指外在沒有六經的症狀,內在沒有便溺的阻礙,肢體不能舉起,嘴巴不能說話,可以使用大秦艽湯為主藥來治療。內臟多兼有內臟,如左關脈浮弦,臉色發青,左脅偏痛,筋脈拘急,眼睛昏花,頭目眩暈,手足不能收縮,坐著或蹲著都不舒服,這是膽臟兼肝臟受損,可以使用犀角散之類的藥物。如左寸脈浮洪,面舌發紅,多汗怕風,心神錯亂,說話結巴,舌頭僵硬口乾,心慌意亂,這是小腸兼心臟受損,可以使用麻黃散之類的藥物。如右關脈浮緩或浮大,面脣發黃,多汗怕風,嘴巴歪斜說話含糊,身體沉重懶惰嗜睡,肌肉不仁,皮膚發緊抽動,腹脹不食,這是胃臟兼脾臟受損,可以使用防風散之類的藥物。如右寸脈浮澀而短,面色發白,鼻流清涕,多喘,胸中煩悶氣短,自汗聲音嘶啞,四肢無力,這是大腸兼肺臟受損,可以使用五味子湯之類的藥物。如左尺脈浮滑,面黑,腰背疼痛牽扯到小腹,不能俯仰,兩耳虛鳴,骨節疼痛,足部無力善恐,這是膀胱兼腎臟受損,可以使用獨活散之類的藥物。這些都是屬於真正的中風,但有氣血之分。氣虛而中風,是由於元氣虛弱而賊風襲擊,則右手足不仁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血虛而中風,是由於陰血虛弱而賊風襲擊,則左手足不仁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釣藤、竹瀝。薑汁。氣血俱虛而中風,則左右手足皆不仁,可以使用八珍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與中風相類似的還有中寒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證候。如中於寒者,是指在冬季突然中寒,昏迷口噤,肢體攣縮畏寒,脈浮緊,可以使用麻黃、桂枝、理中湯之類的藥物。中於暑者,是指在夏季突然冒暑,昏迷痿厥,嘔吐瀉洩喘滿,可以使用十味香薷飲之類的藥物。中於濕者,丹溪所謂東南之人,多因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,可以使用清燥湯之類的藥物加竹瀝、薑汁。中於火者,河間所謂非肝木之風內中,六淫之邪外侵,良由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拂鬱,昏冒而卒僕也,可以使用六味丸、四君子、獨參湯之類的藥物。內有恚怒傷肝,火動上炎者,可以使用柴胡湯之類的藥物。中於氣者,是由於七情過極,氣厥昏冒,或牙關緊急,可以使用蘇合香丸之類的藥物,誤作風治者死。食厥者,過於飲食,胃氣自傷,不能運化,故昏冒也,可以使用六君子加木香。勞傷者,過於勞役,耗損元氣,脾胃虛衰,不任風寒,故昏冒也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房勞者,因腎虛精耗,氣不歸源,故昏冒也,可以使用六味丸。這些都屬於類中風的。

《內經》主於風,河間主於火,東垣主於氣,丹溪主於濕,愚之斯論,僭補前人之闕也。若夫地之南北,人之虛實,固有不同,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,當與後論參看通變治之。(內方並見雜病中風。)

一婦人素性急,患肝風之證,常服搜風順氣丸秦艽湯之類。後因大怒吐血,唇口牽緊,小便頻數,或時自遺。余以為肝火旺而血妄行,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牡丹皮,漸愈。五年之後,又大怒吐血,誤服降火祛風化痰之劑,大便頻數,胸滿少食。用清氣化痰之劑,嘔而不食,頭暈口乾,不時吐痰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婦女,素來急躁衝動,患有肝風症狀,經常服用搜風順氣丸、秦艽湯之類的藥物。後來因為生氣吐血,嘴脣緊閉,小便頻繁,有時還會漏尿。我認為是肝火旺盛導致血液妄行,就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牡丹皮,病情逐漸好轉。五年後,她又生氣吐血,誤服了降火祛風化痰的藥物,導致大便頻繁,胸悶食少。我用清氣化痰的藥物治療,她嘔吐不止,不能進食,頭暈口乾,時常吐痰。

用導痰降火之類,痰出如湧,四肢常冷。余曰:嘔而不食,胃氣虛弱也。頭暈口乾,中氣不能上升也。痰出如湧,脾氣不能攝涎也。四肢逆冷,脾氣不能運行也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治之,諸證漸愈。又用加味歸脾湯,兼服而安。

白話文:

使用導痰降火的藥物時,痰液像噴湧而出,四肢經常感到寒冷。我說:嘔吐而不思飲食,是胃氣虛弱所致。頭暈口乾,是中氣不能上升所致。痰液像噴湧而出,是脾氣不能固攝涎液所致。四肢逆冷,是脾氣不能運行所致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治療,各種症狀逐漸痊癒。還使用加味歸脾湯,一起服用後安然無恙。

〔陳〕,癸丑春,有一婦人年四十二三,其證語言氣短,足弱,行得數步,則口若含霜,七十日內三次經行,則口冷、頭目眩暈,足冷則透心冷痛,每行則口中冷氣不相續,有時鼻中熱,面赤翕然而熱,身體不仁,不能行步,手足不隨,不能俯仰,冷痹骨疼,有時悲傷,夢與前夫相隨,則上氣奄然而極心驚,志意不定,恍惚多忘,卻能食。如此僅一年許,醫者投熱藥則面翕然而熱,氣滿胸中,咽中窒塞、悶絕,投冷藥則瀉。又一醫者以十全湯服之,則發煩躁,心驚而跳。一醫以雙和湯服之,覺面上與腹中如火燂,心愈驚,欲吐不吐,大便秘,裡急後重。求僕診之,六脈弦緩,喜見於春,此是可治之疾。未供藥間,忽然吐瀉,瀉後覺肛門如火,雖瀉卻不多。僕且與俞山人降氣湯八服。次日診之,脈差有力。云:服藥後覺鼻熱,心煩悶,齒噤,與參蘇飲八服,黃連丸一兩。越三日云:服藥後如故,與茯苓補心湯服皆無效。僕以脈證詳之,只是排風湯甚對。或曰:何以知之?一、能飲食,此風飢也。二、七十日三次經行,此是榮經有風,血得風散也。三、頭目眩暈,此肝風也。四、面赤翕然而熱,悲傷,此心風也。五、身體不仁,不能行步,夢與前夫相隨,此脾風也。六、手足不隨,腰痛難俯仰,冷痹骨疼,此腎風也。因令人心驚,恍忽多忘,真排風湯證也。或曰:風脈當浮,今脈弦緩微弱,恐非風也。予曰:風無一定之脈,大抵此證腎虛生風,然排風湯藥品有十全大補湯料,亦有平補之資,卻不僭燥,供十服,越三日,云服有效,脈亦差勝,只是腹中如煙生微熱,大便秘,此真是風證,再與排風湯服,加補氣、皂角丸助之。越三日云:服前藥,大煩躁發熱諸證悉除,只是足弱不能支持。與秘傳降氣湯十服,諸證悉退。只是夢裡虛驚,大便滑泄頻數,脈尚弱,與五積散加人參、鹽煎,兼感應丸即愈。但頭眩痛重,不能久立久坐,再與排風湯,脫然而安矣。繆安人年六十,忽中風不省人事,無汗有痰,眾醫為不可治,召僕診之。脈浮緩,脾脈溢關,此真風脈。先以參蘇飲六服,寬氣下痰,次以木香煮散而愈。馬觀文夫人,於七月間病氣弱倦怠,四肢厥逆,惡寒有汗,少飲食。一醫謂伏暑,一醫謂虛寒,治皆無效。召僕診之,六脈雖弱,而兩關差甚焉。問是何證?僕曰:六脈雖弱,而關獨甚,此中焦寒也。中焦脾也,脾胃既寒,不但有此證,必有腹痛、吐瀉,今四肢厥冷,脾屬四肢,是脾胃虛冷無疑焉。曰:未見腹痛吐瀉之證,合用何治?僕曰:宜附子理中湯。未服藥間,旋即腹痛而瀉,莫不神之,即投此藥而瘥。

白話文:

[陳某],癸丑年春天,有一位婦女,四十二、三歲的樣子,她的症狀是說話氣短,腳步虛弱,走幾步路就感到口裡像含著冰霜,在七十天內月經三次來潮,就會感到口冷、頭暈目眩,腳冷則會透心冷痛,每次走動時口中都會有冷氣,有時鼻中發熱,臉紅通通的,發熱,身體麻木,不能行走,手腳不靈活,不能彎腰和仰頭,冷痹骨痛,有時傷心時,夢見和前夫一起,就會心氣奄然而止,極度驚慌,意志不堅定,恍恍惚惚,多忘事,卻還能吃飯。這樣只持續了一年左右,醫生開的熱藥服了以後,臉會紅通通地發熱,胸中氣滿,咽喉阻塞,胸悶氣絕,開的冷藥服了以後,就會腹瀉。另一位醫生用十全湯給她服,服了以後就煩躁不安,心驚肉跳。一位醫生用雙和湯給她服,覺得臉上和腹中像火燒一樣,心更驚慌,想吐又吐不出來,大便祕結,裡急後重。她請求我給她診斷,六脈弦緩,喜歡在春天發作,這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。在還沒開藥的期間,她忽然嘔吐、腹瀉,瀉後覺得肛門像火燒一樣,雖然腹瀉但不大多。我先給她俞山人降氣湯服用八次。第二天診斷,脈搏有力。她說:服藥後感覺到鼻熱,心煩胸悶,牙齒發緊,我給她參蘇飲服用八次,黃連丸一兩。過了三天,她說:服藥後和以前一樣,給她茯苓補心湯服用,都沒有效果。我仔細分析脈象和症狀,認為排風湯很對症。有人問:你怎麼知道的?一是能飲食,這是風飢。二是七十天月經三次來潮,這是榮經有風,血受風而散。三是頭暈目眩,這是肝風。四是臉紅通通地發熱,傷心,這是心風。五是身體麻木,不能行走,夢見和前夫一起,這是脾風。六是手腳不靈活,腰痛難以彎腰和仰頭,冷痹骨痛,這是腎風。因此令人心驚,恍恍惚惚,多忘事,正是排風湯的證候。有人說:風脈應當浮弱,現在脈弦緩微弱,恐怕不是風。我說:風沒有固定的脈象,大概這種症狀是腎虛生風,但排風湯的藥品有十全大補湯的成分,也有平補之功,卻不燥烈,給她服用十次,過了三天,她說服藥有效,脈象也比以前好,只是腹中好像有煙生出微微發熱,大便祕結,這真是風證,再給她排風湯服用,加上補氣、皁角丸輔助治療。過了三天,她說:服前藥,大煩躁發熱等症狀都消除了,只是腳步虛弱,不能支撐身體。給她祕傳降氣湯服用十次,各種症狀都退卻了。只是夢中虛驚,大便滑泄頻繁,脈象依然虛弱,給她五積散加人參、鹽煎,兼用感應丸就治好了。但頭暈痛重,不能久站久坐,再給她排風湯,頓時安然無恙。

繆安人六十歲,忽然中風不省人事,不流汗有痰,眾醫生認為不可救治,請我診斷。脈浮緩,脾脈溢關,這真是風脈。先給她參蘇飲服用六次,寬氣下痰,再給她木香煮散而治癒。

馬觀文夫人,於七月間發病,身體虛弱疲倦,四肢逆冷,惡寒有汗,飲食減少。一位醫生認為是伏暑,一位醫生認為是虛寒,治療都沒有效果。請我診斷,六脈雖然虛弱,但兩關脈特別甚。問是什麼症狀?我說:六脈雖然虛弱,但關脈獨甚,這是中焦寒證。中焦是脾,脾胃既寒,不但有此證,必定有腹痛、吐瀉,現在四肢厥冷,脾屬四肢,是脾胃虛寒無疑。他說:沒見腹痛吐瀉的症狀,該用什麼治療?我說:宜用附子理中湯。還沒服藥,旋即腹痛腹瀉,大家都很驚訝,即給她服此藥而治癒。

防風,治婦人中風,言語謇澀,四肢拘急,身體壯熱,頭疼目眩,心胸不利。

白話文:

防風散,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表現為言語謇澀,四肢拘急,身體壯熱,頭疼目眩,心胸不適。

防風(去蘆,一兩),石膏(二兩半),麻黃(去節),漢防己(去皮,各七錢半),細辛(去苗),黃芩,川升麻,當歸(去蘆),桂心,芎藭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),羌活(去蘆,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防風(去掉蘆頭,一兩)

  • 石膏(二兩半)

  • 麻黃(去掉節,七錢半)

  • 漢防己(去掉皮,七錢半)

  • 細辛(去掉苗,半兩)

  • 黃芩(半兩)

  • 川升麻(半兩)

  • 當歸(去掉蘆頭,半兩)

  • 桂心(半兩)

  • 芎藭(半兩)

  • 赤茯苓(去掉皮,半兩)

  • 甘草(炙過,半兩)

  • 羌活(去掉蘆頭,半兩)

上為粗散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,入淡竹瀝一合,更煎一兩沸,溫服,不拘時。

芎藭散,治婦人卒中風,四肢不仁,善笑不息。

芎藭(一兩半),石膏(二兩半),當歸(去蘆,炒),麻黃(去節),秦艽(去蘆),乾薑(炮),桂心(各一兩),杏仁(二十枚,麩炒),黃芩(一兩),

白話文:

芎藭一兩半,石膏二兩半,當歸(去皮,炒黑)一兩,麻黃(去節)一兩,秦艽(去皮)一兩,乾薑(炒過)一兩,桂心一兩,杏仁二十枚(用麩皮炒過),黃芩一兩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日進二三服。

附子散,治婦人中風,筋脈拘急,四肢疼痛,言語謇澀,心胸不利。

白話文:

附子散是中藥的一種,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筋脈拘急,四肢疼痛,言語不利,胸悶氣短。

附子(炮去皮臍),細辛(各七錢半),當歸(去蘆,炒),芎藭,前胡(去蘆),枳殼(麩炒,去穰),黃芩,白鮮皮茯神(去木),羌活(去蘆),杏仁(麩炒),漢防己(去皮)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桂心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附子(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),細辛(各七錢半),當歸(去除蘆頭,炒過),芎藭,前胡(去除蘆頭),枳殼(用麩皮炒過,去除果核),黃芩,白鮮皮,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),羌活(去除蘆頭),杏仁(用麩皮炒過),漢防己(去除外皮),甘草(炙過),麻黃(去除節),桂心(各一兩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羌活散,治婦人中風,筋脈拘急,肢節痠疼,言語謇澀,頭目不利。

羌活(去蘆),天麻(各一兩),芎藭,酸棗仁(各七錢半,微炒),蔓荊子白附子(炮),柏子仁,牛膝(酒浸),桂心,薏苡仁,當歸(去蘆,炒),羚羊角(屑),烏蛇肉(酒拌炒令黃),蟬殼(炒,各半兩),麝香(另研,一錢半),

白話文:

羌活(去除蘆葦),天麻(各一兩),芎藭,酸棗仁(各七錢半,微炒),蔓荊子,白附子(用火炮製),柏子仁,牛膝(用酒浸泡),桂心,薏苡仁,當歸(去除蘆葦,炒),羚羊角(屑),烏蛇肉(用酒拌炒至黃色),蟬殼(炒,各半兩),麝香(另研,一錢半)。

為細末,入研麝香勻,每服一錢,關脈調下,無時。

南星散,治婦人中風,牙關緊急,四肢強直,心胸痰涎,咽膈不利。

天南星(生薑制),麻黃,半夏(湯洗七次,薑製),赤箭(各半兩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桂心,蠍梢(各二錢半,生用),麝香(半錢,研)

白話文:

天南星(用生薑汁炮製),麻黃、半夏(用沸水洗七次,用生薑汁炮製),赤箭(各半兩),川烏頭(用火炮製,除去皮和肚臍),桂心、蠍梢(各二錢半,生用),麝香(半錢,研磨成粉末)

為細末,入研麝香令勻,每服一錢,豆淋酒調下,日進二服,不拘時候。

木香煮散,治左癱右瘓,並素有風濕,諸藥不效。常服調氣進食寬中。

羌活,麻黃(去節,各一兩),防風(七錢半),白朮陳皮,黑附子(炮),南木香檳榔,牛膝,大川烏(炮),草豆蔻(連皮煨),杏仁(去皮,麩炒),人參,白茯苓,川芎,當歸,甘草,桂心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羌活、麻黃(去除節,各一兩)、防風(七錢半)、白朮、陳皮、炮製黑附子、南木香、檳榔、牛膝、炮製大川烏、連皮煨製草豆蔻、去皮並麩炒過的杏仁、人參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桂心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。大便不通,加大黃。心腹脹,加苦葶藶、滑石。膈上壅滯,咳嗽氣促,加半夏、川升麻、天門冬知母

白話文:

上㕮咀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大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,煎煮至八分,去除渣滓後熱服。如果大便不通,可以加入大黃。如果是心腹脹,可以加入苦葶藶和滑石。若是膈上壅滯,出現咳嗽氣促,可以加入半夏、川升麻、天門冬和知母。

上古方專主婦人中風,故收之。率用麻黃、桂心,非真中外邪,不宜輕用。只以薛氏法調之為善,其餘證治方藥,詳見雜病本門,男婦初無二治也。

白話文:

古代中醫認為婦人中風是專門針對婦人的疾病,所以將其收集起來。通常使用麻黃、桂心治療,如果不是真正的中風或外邪,不應該輕易使用。薛氏的方法用來治療中風是很好的,其他證狀和治療方法的藥物,可以參照雜病本門,男性和女性的治療方法沒有區別。

〔角弓反張〕

〔大〕,夫婦人角弓反張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諸陽之經。人之陰陽經絡,周環於身,風乘虛入於諸陽之經,則腰背反折攣急,如角弓之狀,宜服小續命湯

白話文:

在「大」的位置,如果男女的腰背部僵硬彎曲,就像長弓反彈拉開一樣,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容易受風,風邪侵犯了人體的陽經所造成的。人體的陰陽經絡,在體內環繞著,如果風邪趁虛而入,進入人體的陽經,就會導致腰背部彎曲難以伸直,類似於弓箭反彈拉開的狀態,此時應服用小續命湯來治療。

〔薛〕,仲景先生云:太陽病發汗大多致痙,風病下之則痙。《三因方》云:氣血內虛,風寒濕熱所中則痙。以風能散氣,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,寒能澀血,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。非專於風濕,因內虛發汗亡血,筋無所榮而然,乃虛象也。竊謂傷寒汗下過度,與產婦潰瘍等病,及因克伐之劑,傷損氣血而變。若金衰木旺,先用瀉青丸,(幼科肝臟。)後用異功散;(幼科吐瀉。)腎水虛,用六味丸;(雜病虛勞。)肝火旺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(熱入血室。)次用加味四物湯;發熱,用加味逍遙散;若木侮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(雜病傷勞倦。)加芍藥、山梔;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;(雜病健忘。)脾土濕熱,用大承氣湯。(傷寒胃實。)大凡病後氣血虛弱,用參朮濃煎,佐以薑汁、竹瀝,時時用之,如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,(雜病虛勞。)更不應,加附子或用參附湯,緩則不救。(人參一兩,附子二錢,水煎服。)

白話文:

薛氏說:仲景先生說,太陽病出汗後大多會引起痙攣,風病下泄後也會痙攣。《三因方》說:氣血虛弱的人,受到風寒濕熱的侵襲就會痙攣。因為風能散氣,所以出汗而不畏寒的痙攣叫做柔痙,寒能澀血,所以不出汗而畏寒的痙攣叫做剛痙。這不僅僅是風濕引起的,而是由於內虛、發汗、失血,經絡得不到濡養而造成的,是虛證。我認為,傷寒汗下過度,與產婦潰瘍等疾病,以及使用攻伐之劑,損傷氣血而變化。如果金衰木旺,先用瀉青丸(幼科肝臟),後用異功散(幼科吐瀉);腎水虛,用六味丸(雜病虛勞);肝火旺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(熱入血室),次用加味四物湯;發熱,用加味逍遙散;如果木侮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(雜病傷勞倦)加芍藥、山梔;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(雜病健忘);脾土濕熱,用大承氣湯(傷寒胃實)。一般來說,病後氣血虛弱,用參朮濃煎,加入薑汁、竹瀝,時時服用,如果沒有效果,用十全大補湯(雜病虛勞),如果還沒有效果,加附子或用參附湯,慢了就救不回來了(人參一兩,附子二錢,水煎服)。

白殭蠶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口噤不能言,皮膚頑麻,筋脈抽掣。

白殭蠶(一兩,炒),麝香(二錢半,另研),烏蛇肉(炒令黃),蟬殼(炒),桑螵蛸(炒),犀角屑,天麻,獨活(去蘆),天南星(炮),川烏頭(炮去皮臍),白附子(炮),硃砂(另研,水飛),防風(去蘆,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白殭蠶(炒熟,一兩),麝香(研磨成粉,二錢半),烏蛇肉(炒至金黃色),蟬殼(炒熟),桑螵蛸(炒熟),犀角屑,天麻,獨活(去除蘆頭,各半兩),天南星(炮製),川烏頭(炮製,去除皮臍),白附子(炮製),硃砂(研磨成粉,水飛),防風(去除蘆頭,各半兩)。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,日三服。

羚羊角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筋脈拘急,言語謇澀,心神煩悶。

白話文:

羚羊角散,可以用來治療婦女中風,症狀包括身體僵直如角弓反張、筋脈緊繃僵硬、言語含糊不清、心神煩悶。

羚羊角(屑),鹿角膠(搗碎,炒令黃燥),赤箭,酸棗仁(炒),薏苡仁(各一兩),白附子(炮),芎藭,當歸(炒去蘆),人參(去蘆,各七錢半),羌活(去蘆),白鮮皮,地骨皮,柏子仁,蔓荊子,犀角屑(各半兩),牛黃(另研),麝香(各二錢半,另研)

白話文:

羚羊角(研成細末),鹿角膠(搗碎,炒至黃色且乾爽),赤箭,酸棗仁(炒熟),薏苡仁(各一兩),白附子(炮製),芎藭,當歸(炒去蘆頭),人參(去蘆頭,各七錢半),羌活(去蘆頭),白鮮皮,地骨皮,柏子仁,蔓荊子,犀角屑(各半兩),牛黃(另外研磨),麝香(各二錢半,另外研磨)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一錢,煎薄荷湯調下,日進三服,無時。

紫湯,治婦人中風,腰脊反張如弓之狀。

雞糞白(一合,炒微黃),大豆(二合,炒熟),防風(一兩,去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酒水各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烏蛇丸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或身體強直,牙關緊急。

烏蛇肉(酒浸),犀角屑,白附子(炮),天麻(各一兩),半夏(湯洗七遍,生薑制),天南星(炮),麻黃(去節),桂心,獨活(去蘆),白殭蠶(炒),晚蠶砂(炒),乾蠍(微炒,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細研)

白話文:

烏蛇肉(以酒浸泡),犀牛角屑,炮製白附子,天麻(各一兩),半夏(以開水洗滌七遍,用生薑汁浸泡),炮製天南星,麻黃(去掉枝節),桂樹的心材,獨活(去掉蘆頭),炒熟白僵蠶,炒熟晚蠶砂,微炒乾蠍子(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加少許研細)

上為細末,入研麝令勻,煉蜜和搗二三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豆淋酒送下,日二服,無時。

白話文:

把藥研磨成細末,加入麝香拌勻。用蜂蜜和水調和,搗打二三百下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豆漿或酒送服,每天服用兩次,不限時段。

余並詳雜病痙門。

〔口噤〕

夫婦人中風口噤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頷頰夾口之筋也。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頰,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,而風挾冷乘虛入其筋,則筋攣,故引牙關急而口噤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男女中風,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這是身體虛弱受了風,風進入下巴、臉頰和嘴巴的筋脈所致。手三陽的筋脈連接到下巴和臉頰,足陽明的筋脈在上夾著嘴巴,風寒乘虛進入筋脈,筋脈痙攣,所以導致牙關緊閉,嘴巴無法說話。

〔薛〕,前證若風邪客於手足陽明經,口眼喎斜,用秦艽升麻湯。(雜病中風。)若風熱傷氣,用省風湯。(雜病中風。)當與後方同用。一婦人因怒經事淋瀝,半月方竭,遇怒其經即至,甚則口噤筋攣,鼻衄頭痛,痰痙搐搦,瞳子上視,此肝火熾甚,以小柴胡湯(傷寒少陽。)加熱地、山梔、釣藤治之,後不復發。一婦人素陰虛,患遍身瘙癢,誤服祛風之藥,口噤抽搐,肝脈洪數。余曰:肝血為陰為水,肝氣為陽為火,此乃肝經血虛火盛耳,宜助陰血、抑肝火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子、柴胡、山梔、生甘草,熱搐頓止;又以八珍、黃耆、麥門、五味、釣藤、炙草調理而痊。

白話文:

薛氏說,前面提到的證狀,若是風寒外邪侵襲手足陽明經,導致口眼歪斜,可以使用秦艽升麻湯治療。(參考《雜病中風》)如果是風熱之邪損傷正氣,可以使用省風湯治療。(參考《雜病中風》)兩種藥方可以同時使用。有一位婦女因為生氣導致月經淋漓不斷,半個月才停止,但只要一發怒月經就又來了,嚴重的還會口不能說話、肌肉抽搐、流鼻血、頭痛、痰多痙攣、眼睛向上翻,這是肝火過旺引起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(參考《傷寒少陽》)加入熱地黃、山梔子、釣藤草來治療,之後就沒有再發作了。有一位婦女本來就陰虛,患有全身瘙癢的毛病,誤服了祛風的藥物,導致嘴巴不能說話、抽搐,肝脈洪數。我說:肝血屬陰屬水,肝氣屬陽屬火,這顯然是肝經血虛火旺引起的,應該要滋陰養血、抑制肝火,於是使用了四物湯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柴胡、山梔子、生甘草,熱搐立即停止;又用八珍湯、黃耆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釣藤草、炙甘草調理,最後痊癒了。

天南星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,四肢拘急,或痰氣上壅。

天南星(薑汁炒黃),白附子(炮),黑附子(炮),烏蛇肉(酒炙),全蠍(炒,等分),

白話文:

  • 天南星(用薑汁炒至微黃取用)

  • 白附子(經過炮製處理)

  • 黑附子(經過炮製處理)

  • 烏蛇肉(用酒炙烤過)

  • 全蠍(炒熟後,各味藥材等同比例調配)
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以生薑汁、溫酒調,不拘時,拗開口灌之。

走馬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,四肢強直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天麻(各半兩),桂心,石膏(研如面),麻黃(去節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天南星(炮),蠍梢(各二錢半),麝(另細研,半錢)

白話文:

附子(炒製,去掉皮和肚臍),天麻(各半兩),桂心,石膏(磨成粉末),麻黃(去掉節),川烏頭(炒製,去掉皮和肚臍),天南星(炒製),蠍子尾(各二錢半),麝香(另研,半錢)

上為細末,入麝香研令勻,每服二錢,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,斡開口灌之。

烏蛇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。

烏蛇肉(酒浸),乾蠍(炒),白殭蠶(炒),天南星(炮),天麻(各半兩),膩粉(半錢,另研)

上為細末,入膩粉研勻,每服二錢,生薑酒調下,斡開口灌之。

白朮酒,治婦人中風口噤,言語不得。

白朮(銼),黑豆(各三兩,炒熟)

上以酒四升,煎至二升,去滓分四服,斡開口灌之。

治婦人中風口噤,舌本縮,語言難。

芥子(一升)細研,以醋三升,煎至一升,塗頰頷下效。

〔不語〕

巢氏論曰:脾脈絡胃,夾咽連舌本,散舌下,心之別脈系舌本。今心脾二臟受風邪,故舌強不得語也。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也,會厭者,音聲之戶,舌者聲之機,唇者聲之扇,風寒客於會厭之間,故卒然無音,皆由風邪所傷,故謂之中風失音不語。經云:醉臥當風,使人發喑,不能言也。

白話文:

巢氏說:脾臟的脈絡與胃相連接,夾著咽喉,連著舌根,散佈在舌頭下面。心臟的別脈系在舌根。現在心臟和脾臟這兩個臟器受到風寒的侵襲,所以舌頭強硬、不能說話。喉嚨是氣息升降的通道,會厭是聲音出入的門戶,舌頭是聲音的發動機,嘴脣是聲音的扇子。風寒之邪侵襲會厭部位,所以突然失聲,這都是由於風寒所傷,所以稱之為中風失音不語。醫經上說:喝醉了酒睡在風口處,就會讓人發喑,不能說話。

〔薛〕,前證若因痰迷心竅,當清心火。若因濕痰舌強,當清脾熱。若因風熱牙關緊急,當清肝火。若因風痰塞喉,當導痰涎。若因虛火上炎,當壯水之主。若因氣虛厥逆,當益火之源。若因腎虛舌暗而不語,當補腎氣。

白話文:

薛氏,前面的證狀若是因為痰迷糊了心竅,應該清心火。若是因為濕痰導致舌頭僵硬,應該清脾熱。若是因為風熱導致牙關緊閉,應該清肝火。若是因為風痰堵塞喉嚨,應該引導痰涎。若是因為虛火上炎,應該滋陰壯水。若是因為氣虛導致厥逆,應該益火培元。若是因為腎虛導致舌頭顏色暗淡並且不說話,應該補腎氣。

一婦人因怒仆地,痰湧不語,灌牛黃清心丸稍蘇,用神仙解語丹加山梔、柴胡、桔梗漸愈。又用六君、柴胡、山梔、枳殼而痊。一婦人忽然不語半年矣,諸藥不應,兩尺浮數,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數劑,稍愈。乃以地黃飲子二十餘劑而痊,男子多有此證,亦以此藥治之。(諸方並見雜證中風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婦人因為生氣而倒在地上,痰湧上來導致無法說話,服用牛黃清心丸後稍微清醒,使用神仙解語丹加上山梔、柴胡、桔梗,病情逐漸好轉,之後服用六君、柴胡、山梔、枳殼,痊癒。另一個婦人突然無法說話半年,所有藥物都無效,兩尺脈浮數,先用六味丸料加入肉桂數劑,病情稍有起色,之後服用地黃飲劑二十多劑,痊癒。男子也有很多有這個症狀,也使用這個藥來治療。(這些藥方都可以在《雜證中風》中找到。)

神仙解語丹,治心脾經受風,言語謇澀,舌強不轉,涎唾溢盛,及療淫邪搏陰,神內鬱塞,心脈閉滯,暴不能言。

白話文:

《神仙解語丹》,能夠治療心臟和脾臟的經絡受到風邪的侵害,導致說話結巴,舌頭僵硬不能轉動,口水溢出不止,以及治療淫邪之氣侵犯身體,導致精神內鬱,心脈閉塞,突然不能說話。

白附子(炮),石菖蒲(去毛),遠志(去心),甘草(水煮十沸),天麻,全蠍(酒炒),羌活,白殭蠶(炒),南星(牛膽釀,如無只煨,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白附子(經過炮製)

  • 石菖蒲(去除毛髮)

  • 遠志(去除果核)

  • 甘草(用水中煮沸十次)

  • 天麻

  • 全蠍(用酒炒製)

  • 羌活

  • 白殭蠶(炒製)

  • 南星(以牛膽浸泡或煨製,如有牛膽可浸泡,沒有的話則只用煨製,各取一兩)

  • 木香(取半兩)

上為細末,水煮曲糊丸如梧桐子大,量入辰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生薄荷湯吞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水仙花上層細碎的粉末,煮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外層再塗上一層辰砂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,用生薄荷湯送服,不限時段。

防風湯,治中風內虛,腳弱語謇。

石斛(一兩半,酒炒),乾地黃杜仲(去粗皮,切,薑汁炒),丹參(各一兩二錢半),防風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桂心,川獨活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  • 石斛:1兩半,用酒炒過

  • 乾地黃:1兩

  • 杜仲:1兩,去掉粗皮,切片,用薑汁炒過

  • 丹參:1兩2錢半

  • 防風、川芎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桂心、川獨活:各1兩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竹瀝湯,治中風入肝脾,經年四肢不遂,舌強語謇。

威靈仙,附子(炮),苦梗,蔓荊子,防風,枳殼(去穰,麩炒),川芎,當歸(各等分),

白話文:

威靈仙、附子(炮製過的)、苦梗、蔓荊子、防風、枳殼(去除裡面白色的果核,用麩皮炒過)、川芎、當歸(上述藥材各取等份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竹瀝半盞,姜三片,煎至八分,溫服,一日四服,忌茶。

地黃飲子等方,詳雜病本門。

〔風痹手足不隨〕

夫婦人風痹者,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。風多者為風痹,其狀肌膚盡痛。諸陽之經皆起於手足而循行於身體,風寒之氣客於肌膚,始為痹,復傷陽經,隨其虛處而停滯,與血氣相搏,血氣行則遲緩,故風痹而復手足不隨也。

白話文:

夫婦人風痹的人,是由風、寒、濕三種氣合在一起而成的痹症。風多的人是風痹,其狀是肌肉和皮膚疼痛。諸陽之經都起於手足,沿著身體循行,風寒之氣侵入皮膚,開始形成痹症,又傷害了陽經,隨著虛弱的地方而停滯,與血氣搏鬥,血氣運行就會變慢,所以風痹而手腳不能隨意的活動。

〔薛〕,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前證若風邪淫旺,或怒動肝火,血燥筋攣,用加味逍遙散。脾肺氣虛,肌膚不仁,手足麻木,用三痹湯。若腎水虧損,不能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,用六味丸。服燥藥而筋攣者,用四物、生甘草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。何《醫林集要》等方,新刊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云: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,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證,宜先服八風湯天麻丸防風通聖散以預防之。殊不知河間云:風者病之末也。所以中風有癱瘓者,非謂肝木之風內中,亦非六淫風邪外襲,良由五志過極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憒,筋骨無用而卒倒無知也。治當以固元氣為主。若遽服八風等藥,則反傷元氣,適足以招風取中。一婦人因怒,吐痰胸滿,服二陳、順氣、化痰之劑,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形氣殊倦。余視之,乃肝火熾盛而侮脾土也,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。喜其慎疾,年餘而愈。一孀婦胸脅脹痛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,或用清氣化痰藥,喉間不利,白帶腹脹,又用清熱理氣藥,胸膈不寬,肢體時麻。余曰:此本鬱怒傷肝脾,前藥傷甚耳。朝用歸脾湯以解鬱結,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,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,後因怒肢體復麻,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。後復怒,病再作,月經如注,脈浮洪而數,此肝火傷脾不能攝血所致也,用六君、芎、歸、炮姜,一劑而血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而胃醒。更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理而痊。一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藥,肢體或麻,服祛風化痰藥,肢體常麻,手足或冷或熱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,二十餘劑,脾氣漸復,諸證稍愈。更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而愈。後因怒吐痰,自服清氣化痰丸,飲食不進,吐痰甚多,胸脅脹滿。余用六君子倍加參朮,少加木香,數劑而康。

三痹湯,治血氣凝滯,手足拘攣,風痹、氣痹等疾。

續斷,杜仲(銼,薑汁炒去絲),防風(去蘆),桂心,華陰細辛,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(去蘆),白芍藥,甘草(各一兩,炙),秦艽(去蘆),生地黃,川芎,川獨活(各半兩,去蘆),黃耆(去蘆),川牛膝(酒浸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杜仲(切碎後用薑汁炒熟,去掉絲狀纖維),防風(去殼),桂心,華陰細辛,人參(去殼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(去殼),白芍藥,甘草(各一兩,烘烤),秦艽(去殼),生地黃,川芎,川獨活(各半兩,去殼),黃耆(去殼),川牛膝(用酒浸泡,各一兩)。

上㕮咀,或為末,每服八錢,水二盞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無時候,但腹稍空服。有人病左臂不隨,後已痊平而手指不便無力,試諸藥不效,服此藥一料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上藥末,每次服八錢,用水二杯,加上生薑五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一杯的量,過濾掉渣滓,趁熱服用,不受時間限制,但最好在胃稍空時服用。曾經有人患有左臂不隨的疾病,後來已經痊癒,但是手指仍然不便且無力,嘗試各種藥物都無效,服用此方一劑就治癒了。

獨活湯,治婦人風痹,手足不隨,身體疼痛,言語謇澀,筋脈拘急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獨活湯,是治療婦女風濕痹症,手腳不能靈活轉動,身體疼痛,言語困難,筋脈拘緊的良方。

獨活(去蘆),桑寄生,牛膝(酒浸),秦艽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桂心,防風(去蘆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當歸(炒,去蘆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杜仲(銼,炒去絲),細辛(去苗),芎藭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,

白話文:

獨活(去除蘆葦節),桑寄生,牛膝(用酒浸泡),秦艽(去除蘆葦節),赤茯苓(去除外皮),桂心,防風(去除蘆葦節),附子(炮製,去除外皮和肚臍),當歸(炒製,去除蘆葦節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杜仲(切碎,炒製去除絲狀物),細辛(去除苗),川芎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烤,半兩)。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烏蛇散,治婦人風痹,手足頑麻,筋脈搐搦,口眼不正,言語謇澀。

烏蛇肉(酒拌炒),土蜂兒(炒),天南星(炮),天雄(炮,去皮臍),赤箭,麻黃(去節),薏苡仁,芎藭(各一兩),羚羊角屑,乾蠍(微炒),桑螵蛸(微炒),桂心,硃砂(研,水飛,各半兩),當歸(炒,去蘆),酸棗仁(炒),柏子仁(各七錢半),

白話文:

烏蛇肉(用酒拌炒),土蜂兒(炒),天南星(炮製),天雄(炮製,去除皮和肚臍),赤箭,麻黃(去除節),薏苡仁,川芎(各一兩),羚羊角屑,乾蠍子(微炒),桑螵蛸(微炒),桂心,硃砂(研磨,水飛,各半兩),當歸(炒製,去除蘆頭),酸棗仁(炒製),柏子仁(各七錢半)。

為細末,入硃砂藥研勻,每服一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
東垣羌活湯,治濕熱身重,或眩暈麻木,小便赤澀,下焦痿軟,不能行履。

白話文:

東垣羌活湯:

證狀:

  1. 濕熱身重:身體沉重,如被濕氣纏繞。

  2. 頭暈目眩:頭暈,眼睛昏花。

  3. 麻木:身體局部或全身麻木。

  4. 小便赤澀:小便灼熱刺痛,排尿困難。

  5. 下焦痿軟:腰部以下肌肉無力,行走困難。

治療:

  1. 祛除濕熱:將體內的濕熱之氣排出。

  2. 疏通經絡:疏通被濕熱阻滯的經絡,使氣血運行暢通。

  3. 補益氣血:滋養氣血,增強體質。

方劑組成:

  1. 羌活:祛風除濕,舒筋活絡。

  2. 防風:祛風邪,解表。

  3. 獨活:祛風散寒,通絡止痛。

  4. 蒼朮:燥濕 健脾,化痰。

  5. 白朮:補脾健胃,燥濕利水。

  6. 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寧心。

  7. 澤瀉:利尿通淋,清熱解毒。

  8. 豬苓:利水滲濕,清熱解毒。

  9. 連翹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

  10. 金銀花:清熱解毒,消暑止渴。

  11. 淡竹葉:清熱解毒,利尿退黃。

  12. 甘草:調和諸藥,緩解藥性。

用法:

  1. 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,煮沸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。

  2. 待藥湯冷卻後,將藥渣過濾,取藥液飲用。

  3. 每日 1 劑,分 2 次服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本方不宜久服,一般服藥 10-15 天即可。

  2. 服藥期間,應忌食辛辣、油膩、生冷食物。

  3.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。

羌活,防風,柴胡(各一錢),藁本,獨活,茯苓,澤瀉豬苓,黃耆(炒),甘草(炙),陳皮,黃柏(酒炒黑),黃連(炒),蒼朮,升麻,川芎(各五分),

白話文:

  • 羌活:一錢

  • 防風:一錢

  • 柴胡:一錢

  • 藁本:五分

  • 獨活:五分

  • 茯苓:五分

  • 澤瀉:五分

  • 豬苓:五分

  • 黃耆(炒):五分

  • 甘草(炙):五分

  • 陳皮:五分

  • 黃柏(酒炒黑):五分

  • 黃連(炒):五分

  • 蒼朮:五分

  • 升麻:五分

  • 川芎:五分

上水煎服。

甘草附子湯,治風濕相搏,骨節煩疼,不時抽痛,不能伸屈,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微腫痛,

白話文:

甘草附子湯用於治療風濕相搏,骨節疼痛,時不時抽痛,不能伸展屈曲,壓著則疼痛加劇,出汗、氣短、小便不利,怕風不想脫衣服,或微腫疼痛。

甘草(炙,一兩),附子(一枚,重一兩三四錢者方是。炮,去皮尖,不真不效),白朮(炒,一兩),桂枝(二兩),

白話文:

甘草(炙烤,一兩),附子(一枚,重量為一兩三四錢纔有效。炮製,去除皮和尖端,若不真不完整,則無效),白朮(炒過,一兩),桂枝(二兩),
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
八珍湯,治肝脾氣血俱虛,不能養筋,以致筋攣骨痛,或不能行履,或發熱晡熱,寒熱往來等證。

加味逍遙散,治肝經風熱,血燥筋攣,肢體不遂,內熱晡熱等證。(八珍方見雜病虛勞,本方見本科調經。)

〔自汗〕

藥隱老人云:尋古治中風方,續命、排風、越婢等悉能除去,而《千金》多用麻黃,令人不得慮虛。凡以風邪不得汗,則不能泄也,然此治中風無汗者為宜。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黃,則津液轉使脫泄,反為大害。中風自汗,仲景雖處以桂枝,至於不住發搐,口眼瞤動,遍身汗出者,豈勝對治。當此之時,獨活湯、續命煮散,復榮衛,卻風邪,不可闕也。

白話文:

藥隱老人說:我探尋了中醫治中風的古方,續命湯、排風湯和越婢湯都具有很強的祛風作用,而《千金方》中多用的是麻黃,會使人慮虛。如果用風邪不能出汗,就沒辦法把邪氣泄掉,所以用來治療沒有汗的風患者比較適合。如果用於治療自汗的病患,會導致體液轉運失調,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仲景治療中風自汗,雖然用的是桂枝,但如果到身體不住發搐、口眼歪斜、周身都是汗的程度,就無法對治了。這時,就一定要使用獨活湯或續命煮散,來恢復身體的陰陽平衡,驅逐風邪。

〔薛〕,前證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,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若過服風藥而自汗者,用白朮防風湯。若陽氣虛弱而自汗者,用耆附湯。若兼盜汗,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。如不應,用便秘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認為,前述證狀,如果毛孔不固緻而自汗的,宜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如果服用過多祛風藥物致自汗的,宜用白朮防風湯。如果陽氣虛弱而自汗的,宜用耆附湯。如果同時兼具盜汗的,宜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六味丸。上述方法若無效,可使用祕方。

獨活湯,治風虛昏憒,不自知覺,手足瘛瘲,坐臥不能,或發寒熱,血虛不能服發汗藥,及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「獨活湯」,是用來治療風虛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狀況,手腳麻痺失去知覺,坐臥都無法自如,或者發作寒熱,血虛的人不能服用發汗藥,以及中風後自汗的人,尤其適合服用這種藥。

川獨活,羌活,人參,防風,當歸(五味各去蘆),細辛(去苗),茯神(去木),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子),桂心,白薇,遠志(去心),菖蒲,川芎(各半兩),甘草(七錢半,炙),

白話文:

川獨活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、當歸(五種藥去蘆頭),細辛(去芽),茯神(去木屑),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切成薄片),桂心、白薇、遠志(去心),菖蒲、川芎(各半兩),甘草(七錢半,烤炙過)。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續命煮散,治風氣留滯,心中昏憒,四肢無力,口眼瞤動,有時搐搦,亡失津液,渴欲引飲。此能扶榮衛,去虛風,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續命煮散,用於治療風氣停留在體內、心中昏沉恍惚、四肢無力、口眼歪斜、有時抽搐顫動、津液耗損、口渴想喝水等症狀。此方能扶助營衛之氣,祛除虛寒之風,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等症狀,尤其適合服用。

防風,獨活,當歸,人參,細辛,葛根,芍藥,川芎,甘草,熟地黃,半夏,遠志(去心),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,

白話文:

防風、獨活、當歸、人參、細辛、葛根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熟地黃、半夏、遠志(去除心)、荊芥穗(各半兩)、桂心(七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生薑三大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汗多不止者,加牡蠣粉一分半。

白話文:

上㕮咀,每次服五錢,加一盞水和三片生薑,將藥材煮至七分熟,過濾去除藥渣,趁溫熱服用,不限服用的時間。如果汗出不止,可以加入一分半的牡蠣粉。

補遺防風白朮牡蠣散,治中風自汗不止。

白朮,牡蠣(煅),防風(各等分),

為末,酒調下,米飲亦可,日三服,汗即止。如不止,可服黃耆建中湯

〔賊風偏枯〕

藥隱老人云:偏枯者,其狀半身不隨,肌肉枯瘦,骨間疼痛,神智如常,名曰偏枯也。原其疾之由,皆因陰陽偏虧,臟腑怯弱,經絡空虛,血氣不足,當風沖坐,風邪乘虛而入。《內經》云: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詳其義理,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害。

白話文:

藥隱老人說:偏枯的人,其症狀是身體的一半不能隨意運動,肌肉瘦弱,骨節疼痛,但精神意識正常,這就是所謂的偏枯。探究其病因,都是由於陰陽偏虧,臟腑虛弱,經絡空虛,氣血不足,當風吹襲、坐下受涼時,風邪乘虛而入。《內經》說:「汗出偏多,使人偏枯。」仔細分析其道理,就像樹木或有一邊的津液不能濡潤而先枯萎,然後被風所傷害。

人之身體,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苦,其理顯然。王子亨云:舟行於水,人處於風,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,風能養體而亦能害體。蓋謂船漏水入,體漏風傷。古人有云:醫風先醫血,血行風自滅是也,治之先宜養血,然後驅風,無不愈者。宜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續斷湯

白話文:

人體的身體,常常有一邊血氣不能夠滋養而率先枯槁,然後才受到風的病邪而痛苦的道理很明顯。王子亨說:船在水中航行,人在風中生存,水能夠浮起船但也可以使船翻覆,風能夠滋養身體但也可能傷害身體。這可能是因為船漏水而進水,身體漏風而受傷。古人有說:醫治風病首先要醫治血,血行風氣自然消失。治病首先應該滋養血氣,然後驅散風邪,沒有治不好的。可以採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等藥方。

〔大〕,賊風偏枯者,是體偏虛受風,風客於半身也。人有勞傷血氣,半身偏虛者,風乘虛入客於半體,名為偏風也。其風邪入深,真氣去,邪氣留,發為偏枯,此由血氣衰損,為風所客,令血氣不相周榮於肌,故令偏枯也。

白話文:

偏癱,是因身體的偏虛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偏居於半身的緣故。人如果有勞累損傷血氣,半身偏虛的話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侵襲半邊身體,這種情況就叫做偏風。風邪侵入身體深層,使正氣離開,邪氣留存在身體裡,就會導致偏癱的發生。這是因為血氣衰減,被風邪客入,導致血氣不能在肌膚上正常流動暢通,所以發生了偏癱。

〔薛〕,醫風先醫血,此論得之。大抵此證多因胎前產後,失於調養,以致精血乾涸,肝木枯槁,治法當滋其化源。考之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風客淫氣,精乃亡,邪傷肝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風氣通於肝,風搏則熱盛,熱盛則水乾,水乾則氣不榮,故精乃亡。此風病之所由作也。一婦人性善怒,常自汗,月經先期。余以為肝火血熱,不信,乃泛用降火之劑,反致月經過期;復因勞怒,口噤呻吟,肢體不遂,六脈洪大,面目赤色。用八珍、麥門、五味子、山梔、丹皮,數劑漸愈。兼用逍遙散、六味丸各三十餘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〔薛氏〕的醫風首先對血液先進行調理,這個論點是正確的。概括來說,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胎前產後的失調引起的,導致精血乾涸、肝木枯槁,治療方法應當滋補其化生之源。查閱《生氣通天論》中說:風邪、淫邪之氣入侵,精氣就會耗散,是邪氣損傷了肝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中說:風氣與肝臟相通,風邪侵襲就會導致熱盛,熱盛就會導致津液乾涸,津液乾涸就會導致氣血不足,因此精氣就會耗散。這就是風病的根源。有一位女性性情容易生氣,經常自汗,月經提前。我認為是肝火血熱,但她不信,於是隨意使用瞭解火的藥物,反而導致月經延遲;後來又因過度勞累和生氣,口不能言語、呻吟不止,肢體不能活動,六脈洪大,面部發紅。使用八珍湯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山梔子、丹皮等藥物數劑後病情逐漸好轉。再服用逍遙散、六味丸各三十多劑後完全康復。

大八風湯,治中風偏枯、失音,半身不隨,時復恍惚。

當歸(去蘆),杏仁(麩炒),甘草(炙),桂心,乾薑(炮,各二兩),五味子,升麻(各半兩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黃芩,芍藥,獨活,防風(各去蘆),川芎,麻黃(去節),秦艽,人參(各去蘆),石斛(去根切,酒浸炒),茯神(去木),石膏,黃耆(去蘆),紫菀(各一兩),大豆(三兩,去皮炒)

白話文:

當歸(去掉根鬚),杏仁(用麩皮炒過),甘草(烤過),桂心,乾薑(炮製過,各二兩),五味子,升麻(各半兩),川烏頭(炮製過,去掉皮和肚臍),黃芩,芍藥,獨活,防風(各去掉根鬚),川芎,麻黃(去掉節),秦艽,人參(各去掉根鬚),石斛(去掉根,切碎,用酒浸泡炒過),茯神(去掉木質部分),石膏,黃耆(去掉根鬚),紫菀(各一兩),大豆(三兩,去掉皮炒過)。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水兩盞,酒一合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恍惚者,不用酒煎。一方無茯神,有遠志、赤茯苓。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方是治療失眠的,每次服用五錢的藥物,加入兩盞水和一合的酒,煎煮到剩下的一盞藥液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如果患者精神恍惚,就不要用酒煎煮。有另外一方的藥方不含有茯神,但含有遠志和赤茯苓。

增損茵芋酒,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燥,漸漸細瘦,或時㾓痛,病名偏枯。

白話文:

增損茵芋酒,用於治療半身不遂,肌肉枯乾,逐漸消瘦,有時半身疼痛,病名為偏枯。

茵芋葉,川烏頭(炮,去皮尖),石楠葉,防風,川椒(炒出汗),女萎,附子(炮),北細辛,獨活,卷柏,肉桂,天雄(炮,去皮),秦艽,防己(各一兩),躑躅花(炒),當歸,生乾地黃(各二兩),芍藥(一兩),

白話文:

茵芋葉、川烏頭(炮製後去除皮尖)、石楠葉、防風、川椒(炒出汗)、女萎、附子(炮製後)、北細辛、獨活、卷柏、肉桂、天雄(炮製後去除皮)、秦艽、防己(各一兩)、躑躅花(炒)、當歸、生乾地黃(各二兩)、芍藥(一兩)

上㕮咀,酒二斗漬之,冬七日、夏三日、春秋各五日,初服一合,漸增之,以知為度,令酒氣相續。

續斷湯,治偏枯少血。

當歸(三兩,去蘆),陳皮(去白),芍藥,細辛(各一兩,去苗),生乾地黃(二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臟寒多利者,入熟附子一兩,和前藥服之。

補遺全生虎骨散,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瘦。忌用麻黃髮汗,恐津液枯竭,惟當潤筋養血消風。

白話文:

補遺全生虎骨散,是治療半身不遂,肌肉乾瘦的藥方。忌用麻黃髮汗,因為擔心津液枯竭,應該潤筋養血消風。

當歸(二兩),赤芍藥,續斷(酒浸,炒),白朮,藁本,虎骨(炙,各五兩),烏蛇肉(炙,半兩),

白話文:

當歸(二兩),赤芍藥,續斷(用酒浸過,再炒),白朮,藁本,虎骨(炙過的,各五兩),烏蛇肉(炙過的,半兩)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骨痛加生地一兩,自利加天雄半兩。

虎脛骨酒,治中風偏枯,四肢不隨,一切風痹,筋脈攣拳。

石斛,石楠葉,防風,虎脛骨(炙),當歸,茵芋葉,杜仲(酒炒),牛膝(酒浸,炒),續斷(酒浸,炒),芎藭,巴戟(去心),狗脊(去毛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石斛、石楠葉、防風、老虎脛骨(烤過的)、當歸、茵芋葉、杜仲(用酒炒過的)、牛膝(用酒浸泡,然後炒過的)、續斷(用酒浸泡,然後炒過的)、芎藭、巴戟(除去核)、狗脊(除去毛,各一兩)。

上以絹囊盛藥,用酒一斗漬十日,每服一盞,溫飲。

〔偏風口喎〕

夫婦人偏風口喎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於夾口之筋也。足陽明之筋,上夾於口,其筋偏虛,風因虛而乘之,使其筋偏急不調,故令口喎僻也。

白話文:

夫婦人,臉上的口角出現歪斜,這是身體虛弱、受風邪侵襲,風邪進入嘴脣兩側的筋脈引起的。足陽明經的筋脈,向上夾嘴脣,如果這條筋脈虛弱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導致筋脈偏急收縮失去正常功能,所以令口角歪斜。

〔薛〕,一婦人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一核,服烏藥順氣等藥,口眼歪斜,臂難伸舉,痰涎愈多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。余以為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,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形體漸健,飲食漸進。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少退,喉核少消。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諸證漸愈。但臂不能伸,此肝經血少而筋攣耳,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,生肝血而愈。

白話文:

(症狀):一位婦女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嚨間似乎有一核,服用烏藥順氣等藥物後,口眼歪斜,手臂難以伸舉,痰涎增多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。

(診斷):我認為是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,所以用了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身體漸漸健康,飲食漸進。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稍退,喉核稍消。再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各項症狀漸漸康復。

(治療):但手臂不能伸展,這是因為肝經血少而引起的筋攣,所以用了六味地黃丸來滋腎水,生肝血而治癒。

防風湯,治卒然口喎斜,言語牽急。

防風(去蘆,一兩),羌活(去蘆,半兩),甘草(二錢半,炙),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入麝香研一字,溫服。

深師續命湯,療中風口僻噤諸疾,卒死不知人。補虛起死神方。

人參,防己,麻黃(去根節),芍藥,川芎,甘草,黃芩,白朮(各半兩),桂心,附子(炮),防風(各一兩),生薑(五兩),

白話文:

人參,防己,麻黃(去掉根節),芍藥,川芎,甘草,黃芩,白朮(各半兩),桂心,附子(經過炮製),防風(各一兩),生薑(五兩)。

上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,不瘥更作。忌海藻菘菜、桃、李、蔥、生菜、雀肉、豬肉

白話文:

取蓬蒿草,加水一斗二升熬煮,直到煮成三升的藥汁,分成三份服用,如果沒有效,就再重做。服用期間,忌食海藻、大白菜、桃子、李子、蔥、生菜、雀肉、豬肉。

防風散,治婦人中風,言語謇澀,肢節疼痛,皮膚不仁。

防風,羌活(各去蘆),當歸(去蘆,炒),天南星(炮),天麻,桂心,芎藭,烏蛇肉(酒浸),白殭蠶(炒),桑螵蛸(炒,各半兩),麝香(研),硃砂(細研化、飛,各二錢半),麻黃(七錢半,去根節)

白話文:

防風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當歸(去除蘆頭,炒香)、天南星(炮製過)、天麻、桂心木、芎藭、烏蛇肉(用酒浸泡)、白殭蠶(炒香)、桑螵蛸(炒香,各取半兩)、麝香(研磨成粉末)、硃砂(研磨細化,再飛升,各取二錢半)、麻黃(取七錢半,去除根節)

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。

《千金方》

炒大豆三升令焦,以酒三升,淋取汁,頓服。

治口眼喎斜

蓖麻子七粒,去皮研細作餅子,安在手心,(右喎安左手,左喎安右手。)卻用銅盂盛湯,坐於藥上,才正即洗去。(一用巴豆,不用蓖麻。出《本草》。)

白話文:

用蓖麻子七顆碾成粉末,捏成小餅狀,放在手掌心(如果是右側的瘡,就放在左手掌心;左側的瘡,就放在右手掌心)。然後用銅盆盛熱水,坐在藥餅上,待冷卻後,即可把它洗掉。(也可以用巴豆,而不用蓖麻,這個方法出自《本草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