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生集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臨產調護法
臨產之月,一宜善養,勿呆坐,勿多睡,勿飽食,常食糜粥,以解飢渴,天熱則擇涼處,天寒則擇暖室。二宜預選穩婆,並備辦需用之物,臨產時,用老練生育過二人,撐扶伺值,不許多人喧鬧。三宜服藥,孕至八月,宜服保產無憂湯二三劑,臨產時再服此劑,撐開道路則兒易生。
如或連日不產,用力太早、宜眼加味八珍湯,以助其力。人生人系天生人,有自然之造化,不假人力強為,其有調護失宜,已成偏產,礙產、逆產者,則不能不令老練穩婆,輕輕緩緩拔正,兒頭正對產門,此與前戒穩婆動手者,有所區別,備列方法,以保兩全。
白話文:
婦女即將生產的那個月,第一要注意好好保養身體,不要總是坐著不動,也不要睡太多,更不要吃太飽,要常吃稀飯之類的食物來解渴止飢。天氣熱的時候要選擇陰涼的地方,天氣冷的時候要選擇溫暖的房間。第二要注意事先選好可靠的接生婆,並準備好生產時需要用的東西。生產時,要找有過兩次以上生產經驗、老練的婦女在旁扶持照顧,不要讓太多人在旁邊喧鬧。第三要注意服用藥物,懷孕到八個月時,可以服用保產無憂湯兩三劑,等到快要生產時再服用此藥,可以幫助打開產道,讓胎兒容易生出來。
如果連續好幾天都沒有生產跡象,或是太早用力,就應該服用加味的八珍湯,來幫助產婦增加力氣。人生產是天生的,有自然的造化,不需要靠人力強行干預。如果因為調養照顧不當,已經造成胎位不正、難產、逆產等情況,就不得不請老練的接生婆,輕輕地、慢慢地把胎位扶正,讓胎兒的頭部正對產道。這和之前告誡不要讓接生婆隨意動手的情況有所不同,這裡把具體的方法列出來,以確保母子平安。
2. 產後救護法
橫生者,兒方轉身用力太急也。產母宜安然仰睡,令老練穩婆,先推兒身順直,以中指探兒肩,不令臍帶扳羈,然後用脫花煎服之。產母努力一助,兒即順生。
倒產者,兒未轉身,努力太早,手腳先出也。令穩婆輕手推入,若良久不生,穩婆手入產戶,就一邊拔轉兒頭,服脫花煎。
偏產者,兒已轉身,母努力太急,逼兒頭偏一邊,雖露頂。非也,乃額角耳。令穩婆輕手扶正其頭,兒即下。若兒頂後骨,偏注穀道露額,穩婆輕手於穀道外旁托正,產母努力即生。
礙產者,兒轉身時,臍帶絆其肩,以致不生,穩婆輕手推兒向上,以中指按兒肩,脫去臍帶即生。
盤腸產者,臨產子腸先出,然後生子。腸出時以潔淨漆器盛之,待胞下後,用蓖麻仁四十九粒研爛,塗產母頂腸即收。急洗去其藥,以磨刀水少許,溫潤之。又有用麻油紙燃點燈,吹熄以煙燻鼻,腸即上。
交骨不開有鎖骨者,有血虛不能運達者,令穩婆以麻油調滑石塗入產門,或用兩指緩緩撐開,服加味歸芎湯,脫花煎均可。
白話文:
產後救護法
如果胎兒橫位,是因為母親用力過猛導致胎兒還沒轉正。產婦應該安穩地仰躺,請有經驗的接生婆先將胎兒身體推回正確位置,用中指探入摸到胎兒的肩膀,注意不要讓臍帶纏住,然後服用脫花煎。產婦再稍微用力,胎兒就能順利產出。
如果胎兒是倒產,是因為胎兒還沒轉好方向,母親太早用力,導致手腳先出來。讓接生婆輕柔地將胎兒手腳推回,如果很久都生不出來,接生婆就要將手伸入產道,把胎兒的頭轉正,再服用脫花煎。
如果胎兒是偏產,表示胎兒已經轉正,但母親太用力,導致胎兒頭部偏向一邊,雖然已經看到頭頂,但其實不是正頭頂,而是額角或耳朵。讓接生婆輕柔地將胎兒頭部扶正,胎兒就能順利產出。如果胎兒的後腦勺偏向肛門,額頭露出來,接生婆要在肛門外側輕輕托住胎兒,幫助扶正,產婦再稍微用力即可產出。
如果胎兒卡住難產,是因為胎兒轉身時,臍帶纏住肩膀導致無法產出。接生婆要輕柔地將胎兒向上推,用中指按住胎兒肩膀,把臍帶解開,胎兒就能產出。
如果發生盤腸產,是生產時子宮腸子先跑出來,之後才生出胎兒。腸子出來時,要用乾淨的漆器裝著,等到胎盤娩出後,將四十九顆蓖麻仁磨碎塗在產婦頭頂腸子上,腸子就會收回去。接著要趕快洗掉藥,用少許磨刀水溫潤腸子。另外還有一個方法,將麻油紙點燃當燈,吹熄用煙燻產婦鼻子,腸子也會自己回位。
如果產婦骨盆沒打開,或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順利生產,請接生婆用麻油調滑石粉塗抹產道,或用兩根手指慢慢撐開產道,服用加味歸芎湯或脫花煎都可以。
3. 三字寶
凡臨產時,亟齋已有六字真言,一曰睡,二曰忍痛,三曰慢臨盆。誠為保產金丹,今又有飛霞曰「未離經三字,誰與行醫者言,然產家亦不可不知,較六字真言,更為親切,能依此言保全甚多,如為醫臨產家診視,無論脈之滑,痛之緊,但曰胎未離經,尚未到正產時候,且診得脈氣舒徐定然安吉,惟囑產母加餐穩臥,候其時至可也。
此何意,蓋生產全賴母氣為主,產婦聞脈,未離經知時未到,不敢望其速下,惟安心耐之而已。產婦一安,舉室皆安,庶無倉惶擾攘之患。天下原無難產之事,凡難產而致死者,總由時候未至,倉惶逼迫害之也。始則家長驚張,不能鎮定,繼則產婦嬌怯,不能忍痛,或弄產、或轉胞,稍有腹痛,隨即聲揚,無知穩婆便稱是產。
而試水坐草,一任胡為,豈知七候未臨,胎氣未足,子在胞中安然不動,欲令其產焉可得乎,因其久而不下,產婦則驚懼憂疑,飲食不納,漸至氣怯神昏,因而異症百出,活活做成難產,常有未生而斃者矣。凡遇是症,惟以大劑甘溫之藥服之,如八珍湯,十全大補湯之類,助其產母之元氣,服後若果正產,則腹痛陣緊,一陣痛急自下。倘非正產,則腹痛漸減漸緩,胎元得暖而安矣。
屢見穩婆謂頭已平門,而診得脈未離經,用固胎暖藥而安之。
有遲至一月半月而產者,豈有頭已平門,而能倒懸一月半月之理,即此可知,穩婆之不足信,觀亟齋有曰:凡邪淫之婦,私胎並無難產,總因胎起於私,怕人知覺,只得極力忍痛痛到極熟之時,則脫然而出,此豈有穩婆分掐,妙藥催生乎。
凡產能耐心耐痛,聽其自然,則萬舉萬全,謂藥能催生,予則未敢許也。至催生之法,為產時胞漿已下一二時辰,七候確備不生者,方可佐藥力以助之。
蓋漿乃養兒之物,漿幹不產,必胎元無力,愈遲則愈干,力必愈乏,不得不以大補氣血之藥,助其母力,又惟人參為至聖,其次則脫花煎、芎歸湯皆可。然亦須子已出胞平門,交骨即開門戶已,一方為有益若止,憑產婦腹痛之言,穩婆頭至之說,妄用催生怪異方藥,不惟無濟,反速其斃,慎之,戒之。
白話文:
生產的時候,最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三個字:胎未離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當產婦開始陣痛時,不要急著催生,要先判斷胎兒是否已經準備好要出生。判斷的標準是看胎兒是否已經「離經」,也就是說,胎兒是否已經從子宮深處下降到產道入口。
如果胎兒還沒有下降到產道入口,就表示還沒有到真正生產的時候,這時候應該讓產婦好好休息、補充營養,等待時機。這比急著催生來得更重要,更有效。
生產完全依賴產婦的氣血,當產婦聽到醫師說「胎未離經」時,就應該安心等待,不要急著希望胎兒快點出來。產婦安心了,全家人就都安心,就不會有驚慌失措的狀況。天下本來就沒有難產這種事,會導致難產而死的,都是因為時間還沒到就急著催生,或是家長過於驚慌,產婦又過於嬌弱,不能忍痛。有時候,因為一點點腹痛就大聲喊叫,不專業的接生婆就誤以為要生了,然後就試水、讓產婦坐下,胡亂處理。
要知道,胎兒在子宮裡安穩不動,是因為時機未到,胎氣還不足。如果強迫胎兒出生,只會讓產婦感到害怕和擔心,食慾不振,逐漸氣虛神衰,導致各種問題發生,最後反而真的變成難產,甚至有胎兒還沒出生就死亡的情況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給予產婦大量溫補的藥物,如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等,幫助產婦恢復元氣。如果真的是要生產了,腹痛就會越來越頻繁且劇烈,最後胎兒就會自己出來;如果不是真的要生產,腹痛就會漸漸減緩,胎兒也會因為得到溫暖而安定下來。
我常常看到一些接生婆說胎頭已經快要出來了,但醫師診斷後卻發現產婦還沒到生產的階段,這種情況應該要用固胎的藥來安胎。
甚至有人拖到一個半月才生,怎麼可能胎頭已經出來了,卻還能倒吊一個半月呢?由此可見,接生婆的話是不可信的。古人說,那些偷情懷孕的女子,反而很少有難產,那是因為她們怕被人發現,只能盡力忍痛,等到真的要生的時候,胎兒就自然滑出來了。這哪裡需要接生婆幫忙,或是靠催生藥呢?
生產只要能夠耐心忍痛,順其自然就好,就能夠萬無一失。至於藥物能夠催生這種說法,我是不敢苟同的。至於催生的方法,只有在產婦的羊水破了 一兩個時辰,而且確定已經到了生產的階段,卻還是無法順利生產的時候,才可以考慮用藥物來輔助。
羊水是滋養胎兒的物質,如果羊水乾了還沒生出來,就表示胎兒的力氣不足,拖越久就越乾,力氣也就越弱,這時候必須用大補氣血的藥物來幫助產婦,其中人參是最好的選擇,再來是脫花煎、芎歸湯也可以考慮。但是,前提是胎兒已經下降到產道入口,骨盆腔也已經打開。如果只是聽信產婦說腹痛、接生婆說胎頭已經出來了,就胡亂使用催生藥,不但沒有效果,反而會加速產婦的死亡,要謹慎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