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自明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~ 卷之十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 (5)

1. 氣質生成章第七

具天地之性,集萬物之靈,陰陽平均,氣質完備,咸其自爾。然而奇偶異數,有衍有耗;剛柔異用,或強或弱。血榮氣衛,不能逃於消息、盈虛之理。則稟質之初,詎可一概論是。以附贅垂疣,駢拇枝指,侏儒跛蹩,形氣所賦有如此者;瘡瘍癰腫,聾盲喑啞,瘦瘠疲瘵,氣形之病有如此者。然則胚胎造化之始,精移氣變之後,保衛輔翼,固有道矣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天地宇宙的運行規律相一致,吸收了萬物的靈氣,陰陽平衡,氣血充足,自然就健康了。但是,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有奇偶的不同,有盛衰的變化;剛柔的運用不同,有強弱之分。氣血旺盛,就不能避免盛衰、盈虛的規律。所以,人體的稟賦從一開始就千差萬別。比如,有的人天生就有贅疣、駢拇、枝指、侏儒、跛蹩等形體缺陷;有的人天生就有瘡瘍、癰腫、聾盲、喑啞、瘦瘠、疲瘵等疾病。因此,在胚胎發育之初,精氣變化之後,就必須採取措施來保護和輔助人體的健康。

(《孝經》云:天地之性,人為貴。《書·泰誓》曰:唯人,萬物之靈。)天有五氣,各有所湊;地有五味,各有所入。所湊有節適,所入有度量。凡所畏忌,悉知戒慎,資物為養者,理固然也。寢興以時,出處以節。(《六節臟象論》曰:天食人以五氣,地食人以五味。王冰云:天以五氣食人者,臊氣湊肝,焦氣湊心,香氣湊脾,腥氣湊肺,腐氣湊腎也。

白話文:

《孝經》上說:天地之間,人是最尊貴的。《書經·泰誓》中說:唯有人,是萬物中智慧最高的存在。天上降下五種氣,各自存在合適的地方;地上生長五種味道的食物,各自有適合生長的地方。所應聚集的五氣,合乎適宜的節度;所應服食的五味,合乎一定的限度。凡是所應當畏懼和注意的,都完全知道而謹慎對待,用來滋養的物質,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。《六節臟象論》上說:天用五種氣滋養人,地用五種味道滋養人。王冰說:天用五種氣滋養人的過程是,臊氣聚集在肝,焦氣聚集在心,香氣聚集在脾,腥氣聚集在肺,腐氣聚集在腎。

以五味食人者,酸味入肝,苦味入心,甘味入脾,辛味入肺,鹹味入腎也。)可以高明,可以周密,使霧露風邪,不得投間而入。因時為養者,理宜然也。以至調喜怒,寡嗜欲。(《禮記·月令》仲夏之月,可以居高明,可以處臺榭。《脈要精微論》云:冬日在骨,蟄蟲周密,君子居室。

白話文:

以五種味道的食物供應人體,酸味進入肝臟,苦味進入心臟,甘味進入脾臟,辛味進入肺臟,鹹味進入腎臟。可以居住在高處明亮的地方,可以居住在臺榭之中。這個道理很精微,可以使霧、露、風、邪不侵入身體。根據季節來增減飲食,是合理的。以至於調和喜怒哀樂,追求寡慾。(《禮記·月令》仲夏之月,可以居住在高處明亮的地方,可以居住在臺榭之中。《脈要精微論》說:冬天在骨頭裡,蟄蟲周密地藏好了,君子要居住在室內。)

夏則順陽在上,故可以高明;冬則順陽氣之伏藏,故可以周密。)作勞不妄,而氣血從之,皆所以保攝妊娠,使諸邪不得干焉。(《天真論》岐伯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。《通天論》曰:聖人陳陰陽,筋脈和同,骨髓堅固,氣血皆從。

白話文:

夏季,陽氣在上,所以夏季人身體的外現能夠高昂明朗;冬季,陽氣潛藏,所以人身體的外現能周密內守。不過度勞作,氣血才能充足,這些都能保護孕婦,讓邪氣無法侵犯。岐伯說:上古的人,懂得養生之道,不胡亂勞作,所以能夠形神俱全,活到自然壽終正寢。《通天論》說:調理陰陽,筋骨和脈協調和諧,骨髓堅固,氣血旺盛。

)苟為不然,方授受之時,一失調養則內不足以為中之守,外不足以為身之強。氣形弗充而疾疢因之。(《脈要》曰:五臟者,中之守也。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。又曰:夫五臟者,身之強也。得強則生,失強則死。)若食兔唇缺,食犬無聲,食雜魚面瘡癬之屬,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。

白話文:

  1. 假如不能精心地調理,在經脈和病氣交搏時,稍一疏忽就會導致體內不足以作為抵禦病情的中樞,體外不足以作為強壯身軀的基石,精氣不足而使疾病因此而起。(《脈要》中說:五臟是身體的中樞。擁有中樞則生,失去中樞則死。又說:五臟是身軀強健的基礎。得到則生,失去則死。)

  2. 食用兔脣缺嘴的兔子肉,食用喪失吠叫聲的狗肉,食用雜七雜八的魚肉,這些也會出現臉上長瘡的病症,都是因為沒有注意食物的原因。

(孫思邈《養胎法》云:妊娠食兔肉,令子缺唇。食犬肉,令子無音聲。食干鯉魚,令子多瘡癬。《異法方宜論》云:魚者使人熱中。注云:魚發瘡。)心氣大驚而癲疾。(《奇病論》帝曰:人生而病癲疾者何?岐伯曰:名為胎病。此得之在腹中時,其母有所大驚,氣上不下,精氣並居,故令子發為癲疾也。

白話文:

孫思邈在《養胎法》中說,孕婦吃兔肉,會導致孩子缺脣;吃狗肉,會導致孩子沒有聲音;吃乾鯉魚,會導致孩子有很多瘡癬。《異法方宜論》中說,魚會使人體內燥熱,注釋中還說,魚會引發瘡症。心氣受到極大驚嚇而導致癲癇病。(《奇病論》)黃帝說,人生來就患有癲癇病的,這是什麼原因呢?岐伯說,這叫做胎中疾病,這是由於孩子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,母親受到極大的驚嚇,氣上不去下不來,精氣混雜在一起,導致孩子出生後患上癲癇病。

)腎氣不足而解顱。(巢氏云:解顱者,其狀小兒年大,囟應合而不合,頭縫開解是也,由腎氣不成故也。腎主骨髓,而腦為髓海。腎氣不成,則腦髓不足,不能結成,故頭顱開解。)脾胃不和而羸瘦。(巢氏云:夫羸瘦不生肌膚,皆為脾胃不和,不能飲食,故血氣衰弱,不能榮於肌膚。

白話文:

腎氣不足,頭骨開裂。(巢元方說:頭顱不閉合,是小孩子長大了,囟門仍然不閉合,頭骨縫隙開裂。這是因為腎氣不足引起的。腎臟主掌骨髓,腦是髓海。腎氣不足,則腦髓不足,不能凝結發育,所以頭骨會開裂。)脾胃不和,身體消瘦。(巢元方說:身體瘦弱,肌肉不生長,都是因為脾胃不和,不能飲食,所以血氣衰弱,不能滋養肌肉。)

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,皆令兒不能食,故羸瘦也。)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屬,皆以氣血不調之過也。誠能食飲知所戒,推而達之,五味無所傷。誠能於氣血知所調,推而達之,邪氣無所乘,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。(《病源》云:肺主氣,心主血脈,病血氣,通榮腑臟,遍循經絡。

白話文:

所有的小孩在還在胎兒時期,如果遇到寒冷,或是出生時帶著潛伏的熱氣,都會讓孩子無法進食,所以才會瘦弱。心氣虛弱無力,精神不足等病症,都是因為氣血不調所造成的。如果能夠懂得飲食上的禁忌,並循序漸進地實行,五味就不會受到傷害。如果能夠懂得調理氣血,並循序漸進地實行,邪氣就不會趁虛而入。這纔是孕育和生產相互配合而達到的結果。(《病源》中說:肺掌管著氣,心掌管著血脈,氣血通暢,輸送到臟腑,遍及經絡。

產則血氣傷損,臟腑不足。而心統領諸臟,其勞傷不足,則令驚悸恍惚,是心氣虛也。)故曰:天不人不因。(《法言》曰:天不人不因,人不天不成。)

白話文:

分娩時血氣受傷,臟腑虧虛。心臟統領諸臟,如果心臟勞累受傷,就會導致驚悸恍惚,這是心氣虛弱的表現。)所以說:天不依賴人不成就事,人不依賴天也不成事。(《法言》說:天不依賴人不成就事,人不依賴天也不成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