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簡義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厥症

五絡俱竭,令人身脈皆重而形無知,其狀若死,各曰屍厥,顯非手足逆冷可概之也。

夫靜而不搐為厥,動而多搐為風;脈微身冷為厥,脈浮身暖為風。風則邪氣有餘,厥則正氣不足也。學者能稽古研究,潛心體會,則下手施治,機圓法活矣。

○查葉氏論厥,謂從下逆上之病也。良由氣血日偏,陰陽一併而成,雷風相薄鬱極而發也。勢漸者猶可轉危為安,勢暴者更發而致劇也。痰填胸中,則有燒鹽湯以探吐之,痰去而自安矣。若火升莫制,則用瀉心湯以瀉之,或用萬氏牛黃丸以清之。至於邪穢蒙神,昏無知識而兼譫語者,有至寶丹、蘇合香丸以開其竅道。

厥頭痛者當用天麻二陳湯,厥心痛者,更以丹參蠲痛丹,腰痛治以舒筋湯,厥疝投以蔥白丸。且夫痿厥、痹厥之兩症,必須血肉之品以補其不足。有氣升於上而陰虛於下者,則髮腳氣,有金匱之礬石湯、崔氏之八味丸,皆治厥之大略也,亦足供一時之採擇爾。

白話文:

厥症是指五條經絡都衰竭,導致全身脈絡沉重,身體失去知覺,狀似死亡,稱為屍厥。這並非單純的手腳冰冷就能概括的。靜止不動而不抽搐的是厥證,動而抽搐厲害的是風證。脈象微弱、身體冰冷是厥證;脈象浮數、身體溫熱是風證。風證是邪氣過盛,厥證則是正氣不足。學習者要深入研究古代醫籍,用心體會,才能準確施治,妙手回春。

葉氏認為厥證是由下而上逆行的疾病,因氣血日漸虧損,陰陽失調而發病。病情發展緩慢的尚可轉危為安,病情驟發的則會加重病情。痰液阻塞胸中,可用燒鹽湯催吐;痰液排出後就會好轉。如果內火上升無法控制,則用瀉心湯瀉火,或用萬氏牛黃丸清熱。如果邪氣蒙蔽心神,神志昏迷並伴有胡言亂語,則可用至寶丹或蘇合香丸開竅醒神。

厥證頭痛者,可用天麻二陳湯;厥證心痛者,再加用丹參蠲痛丹;腰痛者,用舒筋湯;厥證疝氣者,用蔥白丸。至於痿證和痹證引起的厥證,必須用補益血肉的藥物來彌補不足。如果氣往上走而下焦陰虛,則會出現腳氣,可用金匱的礬石湯或崔氏的八味丸治療,這些都是治療厥證的主要方法,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