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簡義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黃連解毒湯
(即火齊湯方見火症)
和胃二陳煎
茯苓(三錢),姜半夏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炮姜(五分),杏仁(去皮尖三錢)
水煎。
白話文:
黃連解毒湯(即火齊湯方,見火症)
此方與和胃二陳煎同用。
藥物組成:茯苓3錢,半夏1.5錢,陳皮1錢,炙甘草0.5錢,炮姜0.5錢,杏仁(去皮尖)3錢。
用法:水煎服。
2. 治痢散
治痢下。不論紅白。腹痛後重。
葛根,苦參(酒炒),陳皮,陳茶(各一斤)赤芍(酒炒),麥芽,山楂炭(各十兩)
共末。每服四錢。水煎服。連渣汁而服。小人減半。
白話文:
治痢散:治療痢疾,無論赤白痢,腹痛里急後重。
藥方:葛根、苦參(酒炒)、陳皮、陳茶(各一斤)、赤芍藥(酒炒)、麥芽、山楂炭(各十兩)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服,連渣帶汁服用。小兒減半。
3. 樸黃湯
(自制),
治痢疾初起。腹痛後重。不拘赤白者。
厚朴(一錢五分),生大黃(四錢),陳皮(一錢),廣木香(五分),制香附(一錢五分),川連(八分)
水煎。
白話文:
樸黃湯
治療痢疾初期,腹部疼痛,裡急後重,赤白痢皆可使用。
藥方組成:厚朴1.5克,生大黃4克,陳皮1克,廣木香0.5克,制香附1.5克,川連0.8克。水煎服。
4. 開噤散
治噤口痢。水漿不入者。
人參(五分),薑汁炒川連(五分),石菖蒲(一錢),丹參(三錢),石蓮子,茯苓,陳皮,冬瓜仁(各一錢五分)粳米一撮。荷蒂一枚。水煎。
白話文:
開噤散治療因痢疾導致張口不能說話,無法進食水漿的情況。
配方:人參少許、薑汁炒川連少許、石菖蒲少許、丹參適量、石蓮子少許、茯苓少許、陳皮少許、冬瓜仁少許、粳米少許、荷蒂一片,水煎服。
5. 加味七神丸
止腎痢如神。
肉果霜,淡吳茱萸,廣木香(各一兩),破故紙(酒炒二兩),土炒白朮(四兩),茯苓(三兩),炒車前(二兩)棗湯煉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錢。開水下。
白話文:
加味七神丸
能有效治療腎臟感染引起的痢疾。
藥材包含:肉豆蔻霜、吳茱萸、廣木香(各一兩),酒炒過的破故紙(二兩),土炒過的白朮(四兩),茯苓(三兩),炒過的車前子(二兩),以上藥材用棗湯煉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開水送服。
6. 大柴胡湯
(方見傷寒),
治瘧疾熱多寒少。舌苔黃厚。便秘。
白話文:
大柴胡湯
治療瘧疾,發熱多而畏寒少,舌苔黃厚,大便秘結。
7. 涼膈散
(方見傷寒),
治瘧來欲吐。熱多便結溺赤。
白話文:
涼膈散
治療瘧疾發作時想嘔吐,發熱較多,大便祕結,小便赤澀。
8. 加減小柴胡湯
通治瘧症。宜加減用之。
柴胡(二錢),姜半夏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黃芩(一錢五分)加姜三片。棗一枚。水煎。○熱多。加黃柏。○寒多。加桂枝幹姜。○渴者加石膏知母○無汗。加荊芥。○汗多。加桂枝白芍。○嘔者。加竹茹薑汁炒。○積食。加神麯麥芽。○氣滯。加青皮。○久瘧。加鱉甲穿山甲。(炒用)○餘症。待臨診酌加可也。
白話文:
加減小柴胡湯適用於治療各種瘧疾,需根據病情增減藥物。
藥方組成:柴胡2錢,半夏2錢(生薑同炒),人參1錢,炙甘草0.5錢,黃芩1.5錢,生薑3片,大棗1枚。水煎服。
若發熱較重,加黃柏;若畏寒較重,加桂枝、乾薑;若口渴,加石膏、知母;若無汗,加荊芥;若汗出過多,加桂枝、白芍;若嘔吐,加竹茹(用薑汁炒);若積食,加神麴、麥芽;若氣滯,加青皮;若瘧疾久治不愈,加鱉甲、穿山甲(炒用);其他症狀則需根據實際情況臨證加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