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清源

《醫方簡義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崔氏八味丸

治腳氣上衝致厥。腎虛不納。

熟地(八兩),山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茯苓,澤瀉(各三兩),丹皮(三兩),淡附片,桂枝(各一兩)蜜丸桐子大。酒下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熟地黃(八兩)、山萸肉、山藥(各四兩)、茯苓、澤瀉(各三兩)、丹皮(三兩)、淡附片、桂枝(各一兩)混合後製成蜜丸,每丸大小像桐子。飯後以酒送服三十丸。

2. 痢疾瘧疾

痢疾古稱滯下。白者名白沫。赤者名赤痢。赤白兼者曰膿血。赤屬熱。白屬寒。赤屬血。白屬氣。赤白相兼。氣血兩傷。或寒熱互傷。總之夏秋間濕熱內蘊。一感風寒而作者居多。古人治法。不外通塞二義。通者導滯承氣之類。塞者養藏益氣之屬。或因不節生冷瓜果。中土受傷。

白話文:

痢疾在古時候稱為滯下。白色的痢疾稱為白沫。紅色的痢疾稱為赤痢。紅白兼有的痢疾稱為膿血。紅色的痢疾屬於熱性。白色的痢疾屬於寒性。紅色的痢疾屬於血,白色的痢疾屬於氣。紅白兼有的痢疾是氣血兩傷。或者寒熱相互傷害。總之,痢疾多發於夏秋之際,是由於濕熱內蘊,再加上感受風寒而引起的。古人治療痢疾的方法不外乎通塞兩大原則。通的方法就是導滯承氣之類的藥方。塞的方法就是養藏益氣之類的藥方。有時是因為不節制地食用生冷瓜果,導致中土受傷而引起的痢疾。

或因不慎寒涼單衣。致邪熱傳中。或因飲食醉飽之後。即受穢濁之氣而致者。又或因盛怒挾食。更感時邪而痢者。不得為通塞二字所拘。又有腎氣本虛。濕熱留著。入冬不愈而成休息之痢。又痢症初愈。不節房勞。入冬不愈而成休息之痢。或醫者見病人不耐痛痢。邪未清而誤投補澀之劑。

白話文:

  1. 有些人因為不小心受寒或穿著單薄的衣服,導致邪熱傳入體內。

  2. 有些人因為飲食過多或喝醉酒後,受到不潔淨的氣候的影響而導致痢疾。

  3. 有些人因為生氣時吃東西,再加上受到時邪的影響而導致痢疾。

  4. 有些人因為腎氣本虛,濕熱留在體內,在冬天沒有痊癒而變成慢性痢疾。

  5. 有些人痢疾剛開始好轉,卻不節制房事,在冬天沒有痊癒而變成慢性痢疾。

  6. 有些醫生看到病人無法忍受痢疾的疼痛,在邪氣還沒有清除乾淨的情況下,誤用了補澀的藥物治療痢疾。

致正虛邪留。延成休息痢者。甚至化出腫脹之累。休息者。休休息息。愈而屢發也。全在臨診工夫詳審精密。切勿倉皇下手。自無誤治之弊。古越倪涵初者。每切時痛。治病如神。言痢與瘧最難治療。特著痢症三方。瘧症三方。諄諄語世。按其治法。靡不應手。附錄於此以備參考。

白話文:

當身體虛弱的時候,邪氣會在體內停留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慢性腹瀉。這種腹瀉甚至會引起腫脹和其他併發症。休息是指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,但如果休息後仍反覆發作,就需要詳細審視臨診的過程,不要倉促下結論,以免誤診誤治。古越倪涵初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中醫,他精通醫術,治病如神。他認為痢疾和瘧疾是兩種最難治療的疾病,因此他特別著有《痢症三方》和《瘧症三方》,詳細地介紹了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。他的治療方法非常有效,因此被廣泛流傳。我把他的著作附錄於此,以便大家參考。

然痢者。腸胃之間。濕熱膠滯之病也。瘧疾者。暴瘧之疾也。經云。夏傷於暑。秋病痎瘧。又云。陰陽相搏而瘧作矣。金匱云。瘧脈自弦。弦數者多熱。弦遲者多寒。弦小緊者下之瘥。弦遲者可溫之。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。浮大者可吐之。弦數者風發也。以飲食消息止之。

白話文:

痢疾是指的腸胃之間濕熱膠結的疾病,瘧疾是暴發的瘧疾,中醫經典上說,夏天受暑熱之邪,秋天就會生病痎瘧,還說陰陽相爭,就會發作瘧疾。金匱要略說,瘧疾的脈象是弦脈,弦脈數而快,大多偏熱,弦脈緩而慢,大多偏寒,弦脈細而緊,可以用下法治療,弦脈緩而慢,可以用溫法治療,弦脈緊促,可以用發汗、針灸的方法治療,脈浮而大,可以用吐法治療,弦脈數而快,是風邪引發的瘧疾,可以用飲食調理的方法治療,以求治癒。

古人論瘧。熱多曰癉瘧。寒多曰寒瘧。挾食曰食瘧。被風曰風瘧。日一發者其瘧輕。邪在腠理。間日發者其瘧稍重。邪在半表裡。間兩日發者名曰三陰大瘧。以足三陰受邪故也。宜視三陰見症而知邪在何經。分明而治。自無誤矣。又有溫瘧癘瘧痰瘧。古人雖有成方。亦當審清病在何經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對瘧疾的論述。病發時如果熱像較多,稱為癉瘧。寒像較多,稱為寒瘧。外加飲食不潔,稱為食瘧。受到風的影響,稱為風瘧。每天發作一次的,病症較輕。邪氣在皮膚腠理。隔日發作的,病症稍重。邪氣在半表半裡。隔兩日發作一次的,稱為三陰大瘧。這是因為足三陰經受邪氣引起的。應根據三陰經的症狀來看邪氣所在,再對症下藥,這樣治療起來就沒有差錯了。另外還有溫瘧、癘瘧和痰瘧。古人雖然有成方治療,但也要根據病在何經,詳細辨別後才能用藥。

不得以小柴胡一法而治諸瘧。非特治之無效。而有損於病矣。況瘧邪逾月不除必成瘧母。結在肋間。甚則化脹。此非醫之咎哉。所以為之醫者。先問其受病之由。與瘧發在何時。愈在何時。或先寒後熱。或先熱後寒。二便或清或熱。視其舌色赤與白否。黃與黑否。指甲紅白青黑否。

白話文:

不可只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各種瘧疾。不僅治療無效,而且還會損害病情。尤其瘧疾拖延超過一個月不治癒,必然變成瘧母。積結在脅肋之間,嚴重的會變成脹腫。難道這不是醫生的過失嗎?因此,要做一名醫師,首先要詢問患者得病的原因,以及瘧疾發作在什麼時候,在什麼時候加重。或者先發寒,然後發熱;或者先發熱,然後發寒。大小便或清或熱。觀察他的舌苔是紅的還是白的、黃的還是黑的,指甲的顏色是紅的、白的、青的還是黑的。

陰陽分明。寒熱詳辨。如寒瘧必寒多肢冷。指甲青白。渴喜熱飲。或有痙象。宜溫散治之。如熱多指甲紅潤。氣粗舌焦且黃。宜辛涼解表治之。余治瘧症。亦分六經形症而後用藥。未嘗膠執柴胡以治之也。總之宜表宜散宜清宜溫之法。必視陰陽表裡以裁之也。此其大略也。若夫增減之道。

則在臨診之權衡矣。

白話文:

陰陽分明,寒熱詳細辨別。如果得了寒瘧,一定會畏寒怕冷,指甲青白,口渴喜熱飲,或有痙攣的現象。應該用溫散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患了熱瘧,指甲紅潤,氣粗舌焦並且發黃。應該用辛涼的方法來解表治療。我治療瘧疾,也分六經的形症,之後才用藥。從未拘泥於用柴胡來治療。總之,治療瘧疾的方法,應視陰陽表裡的不同,而分別用清熱、溫散的方法來治療。這就是治療瘧疾的大致原則。至於藥物的增減,則要根據病情來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