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清源

《醫方簡義》~ 卷二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0)

1. 黃芩白芍湯

治春溫之總治。

黃芩(一錢五分酒炒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清煎。如咳嗽加杏仁(光三錢),川貝(一錢),桑葉(一錢)如氣急痰多。加蘇梗桔梗橘紅(各一錢)如咯血。鼻血。發斑。發疹。發㾦。神昏欲閉等情。照冬溫方法為宜。慎勿過於清涼。恐遏倒邪氣。變幻不測矣。慎之慎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黃芩(1.5錢,用酒炒)和酒炒白芍(1.5錢),加水煎服。

  • 如果咳嗽,加上杏仁(生,3錢)、川貝(1錢)、桑葉(1錢)。

  • 如果氣喘、痰多,加上蘇梗、桔梗、橘紅(各1錢)。

  • 如果咯血、鼻血、發斑、發疹、發廯、神志昏沉想要閉眼等症狀,應該採用溫和的方法治療。

  • 注意不要過於清涼,以免抑制邪氣,導致病情變幻莫測。

  • 謹慎行事,再三慎重。

2. 黃芩桔梗湯

(自制),

治春溫初起。頭脹身熱。惡熱。微汗。舌紅脈大者。

黃芩(一錢炒),桔梗(一錢),白芍(八分),川貝母,知母(炒各一錢),薄荷(五分),神麯(三錢)加生薑三片。竹葉二十片。

白話文:

黃芩(一錢,炒過),桔梗(一錢),白芍(八分),川貝母,知母(各一錢,炒過),薄荷(五分),神麯(三錢),加生薑三片,竹葉二十片。

一凡溫熱之症。亦冬不藏精。至春不發。至立夏後。夏至前。感溫熱之氣而病作者。名曰溫熱。又冬月受寒。交春雖得發越。而更不發越。至夏至以前。偶觸熱邪而病。身熱。脈虛。舌淡似紅。煩悶。惡熱。肌熱無汗。神倦嗜臥。如虛勞之象。即溫熱症也。其發病愈遲。是正愈虛。

白話文:

凡是溫熱之症,往往是冬天沒有藏精,到了春天不發泄,到了立夏後、夏至前,感受到溫熱之氣而發病,叫做溫熱。還有冬天受寒,春天來臨雖然能發泄,但沒有發泄好,到了夏至以前,偶爾接觸熱邪而發病,表現為身體發熱,脈虛,舌淡似紅,煩悶,討厭熱,肌熱但沒有汗,精神倦怠喜愛臥牀,看起來像虛勞的現象,就是溫熱症。這種病發作時間越晚,說明正氣越虛。

邪愈盛矣。與冬不藏精者有間。其治之之法亦同。然此症較春溫為尤重也。亦宜堅陰清邪。黃芩白芍湯亦可酌用。總不若自制之芩芍解毒湯。甘露飲。仲景之炙甘草湯為善也。宜玩味焉。

白話文:

邪氣更加盛行。與冬天不注意保養身體的人有區別。其治療方法大致相同。然而這種病症比春溫熱病更為嚴重。同樣也應該增強陰氣清除邪氣。黃芩白芍湯也可以考慮使用。總體來說不如自己配製的芩芍解毒湯、甘露飲效果好。仲景的炙甘草湯也很好。值得細細研究。

3. 芩芍解毒湯

(自制),

治溫熱初起之症。

黃芩(酒炒二錢),白芍(二錢),川連(八分),焦梔子(三錢),炒川柏(一錢五分),銀花(三錢),生甘草(八分)加薑二片。

白話文:

  1. 黃芩(二錢,用酒炒過)

  2. 白芍(二錢)

  3. 川連(八分)

  4. 焦梔子(三錢)

  5. 炒川柏(一錢五分)

  6. 銀花(三錢)

  7. 生甘草(八分)

  8. 再加上薑二片

4. 甘露飲

(自制),

存陰清邪。以復胃中津液。

大生地(五錢),鮮生地(六錢),天冬,麥冬(去心各三錢),鮮石斛(四錢),黃芩(炒一錢),銀花(三錢),川貝母(一錢生炙),甘草(各五分)加竹茹一團(薑汁炒)

白話文:

*生地(5錢):生地黃的乾燥根。

*鮮生地(6錢):新鮮的生地黃根。 *天冬(3錢):天門冬的塊根。 *麥冬(去心各3錢):麥冬的塊根,去除中心部分。 *鮮石斛(4錢):新鮮的石斛莖。 *黃芩(炒一錢):炒過的黃芩根。 *銀花(3錢):金銀花的乾燥花朵。 *川貝母(一錢生炙):川貝母的乾燥根莖,生用或略微烤過。 *甘草(各5分):甘草的乾燥根。 *竹茹一團(薑汁炒):竹茹(竹子的表皮)用薑汁炒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