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經解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【貝母】
氣平。味辛。無毒。主傷寒煩熱。淋瀝邪氣。疝瘕。喉痹。乳難。金瘡。風痙。(去心糯米炒)
白話文:
氣味平和。味道辛辣。無毒。主治傷寒引起的高燒煩熱。消除體內邪氣。疝氣和腫塊。喉嚨腫痛。乳房疾病。刀傷。風濕引起的痙攣。(將蓮子心去除後與糯米一起炒)
貝母氣平。稟天秋平之金氣。入手太陰肺經。味辛無毒。得地西方之金味。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。氣味降多於升。陰也。其主傷寒煩熱者。傷寒有五。風寒濕熱溫。而風與熱。乃陽盛之症。陽盛所以煩熱也。貝母氣平則清。味辛潤散。故主之也。淋瀝者膀胱有熱也。邪氣者熱邪之氣也。
白話文:
貝母的藥性平和,它秉承了秋季金氣的平和之氣,因此能作用於太陰肺經。貝母的味道辛辣,無毒,它吸收了西方金氣的味道,因此能作用於陽明燥金的大腸經。貝母的氣味以降氣作用為主,上升作用為輔,它屬於陰性藥物。貝母對於患有傷寒煩熱的人尤其有效。傷寒有五種,分別是:風寒、濕熱、溫疫。而風與熱屬於陽氣過盛的癥狀,陽盛就會煩熱。貝母的藥性平和,因此具有清熱作用;它的味道辛辣,具有潤散作用。因此,貝母能治療傷寒煩熱。淋瀝是指膀胱有熱的癥狀。邪氣是指熱邪之氣。
膀胱以氣化為主。貝母味辛潤肺。肺乃主氣之臟。肺化則氣潤及於州都。小便通而不淋瀝矣。其主疝瘕者。肺氣不治。則不能通調水道。下輸膀胱。因而濕熱之邪。聚結成疝成瘕。貝母氣平。可以通調水道。味辛可以散熱結也。大腸之脈。其正者上循咽喉。火發於標。乃患喉痹。
白話文:
膀胱以氣化為主。
貝母味辛有潤肺作用,肺是主氣的臟器。肺氣化後,氣液充溢於肌肉筋骨,小便通暢,不會淋漓不盡。
它能主治疝瘕,是因為肺氣不調,不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因而濕熱之邪聚集而成疝瘕。貝母氣平,可以通調水道,味辛可以散熱結。
大腸的脈,正常的是向上經過咽喉,火熱在上焦發作,就患喉痹。
痹者閉也。其主之者。味辛氣平。能解大腸之熱結也。肺乃津液之腑。主乳難者。味辛能潤。潤則乳自通也。肺主皮毛。味辛氣平。則肺潤而皮毛理。可愈金瘡也。風痙者。風濕流於關節。致血不能養筋而筋急也。貝母味辛。辛則散風濕而潤血。且貝母入肺。肺潤則水道通而津液足。
所以風濕逐而筋脈舒也。
制,方:
白話文:
痹,是氣血運行不暢,閉塞不通。辛味藥物,氣味平和,能有效治療大腸熱結。肺是津液之腑。乳難是乳汁不通暢。辛味藥物,能潤燥,潤則乳自通暢。肺主皮毛。辛味藥物,氣味平和,能使肺潤澤,皮毛通暢。可以治療金瘡。風痙是風濕侵犯關節,致使血不能養筋,筋急。貝母味辛,辛能散風濕,潤血。貝母入肺,肺潤則水道通暢,津液充足。
貝母、薑汁丸。治憂鬱不伸。同厚朴丸。化痰降氣。同知母、牡蠣末。豬蹄湯調服。治乳汁不下。專末。治吐血衄血。吹鼻中。治吹乳作痛。同知母、前胡、麥冬、葛根、甘草。治傷寒煩熱。同陳皮、前胡、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竹瀝。治痰瘧。同白芷、白蒺藜。治鬱症乳癰。
白話文:
貝母、生薑汁丸。治療憂鬱症無法舒展。與厚朴丸合用。化痰降氣。與知母、牡蠣末合用。以豬蹄湯調服。治療乳汁不下。單獨研磨成末。治療吐血、鼻出血。吹入鼻中。治療吹乳疼痛。與知母、前胡、麥冬、葛根、甘草合用。治療傷寒煩熱。與陳皮、前胡、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、竹瀝合用。治療痰瘧。與白芷、白蒺藜合用。治療鬱症乳癰。
2. 【葶藶子】
氣寒。味辛。無毒。主癥瘕積聚結氣。飲食寒熱。破堅逐邪。通利水道。(炒用)
白話文:
這種藥材性質偏冷,味道辛辣,沒有毒性。主要用於治療硬塊、積聚和氣結等病症,以及飲食過冷或過熱所導致的問題。它可以打破堅硬的病灶,驅除邪氣,並能幫助通暢尿液排泄。(使用時應炒製後應用)
葶藶子氣寒。稟天冬寒之水氣。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、手太陽寒水小腸經。味辛無毒。得地西方之金味。入手太陰肺經。氣味降多於升。陰也。其主癥瘕積聚結氣者。氣結聚而成積。有形可徵者謂之症。假物成形者謂之瘕。葶藶入肺。肺主氣。而味辛可以散結也。小腸為受盛之官。
白話文:
葶藶子性質寒涼。它含有天冬寒水之氣,能進入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,這兩個經絡都主寒水。葶藶子的味道辛而無毒,它含有西方金的辛味,能進入手太陰肺經。葶藶子的氣味以降氣為主,升氣較少,所以它偏於陰。葶藶子主治症瘕積聚結氣。症瘕積聚都是由於氣結聚而形成的實證。其中,有形體可以徵候的,叫做症;假借外物而形成的有形體的,叫做瘕。葶藶子能入肺。肺主氣,而它的辛味可以散結。小腸是受盛之官。
飲食入腸。寒熱之物。皆從此運轉。如調攝失宜。則寒熱之物積矣。葶藶氣寒可以去熱。味辛可以散寒。下泄可以去積也。破堅者辛散之功。逐邪者下泄之力。十劑云。泄可去閉。葶藶是也。肺者通調水道。下輸膀胱。葶藶入肺入膀胱。辛寒下泄。所以通利也。
制,方:
白話文:
飲食進入腸道,無論是寒涼還是溫熱的食物,都會從腸胃運轉。如果飲食不當,那麼寒熱之物就會積聚。葶藶具有寒涼的藥性,可以清除熱氣;辛辣的藥味可以祛散寒氣;瀉下的作用可以排除積聚。葶藶的藥效在於辛散可以攻堅破積,下泄可以驅邪逐濁。古方中有一種叫「十劑」的方劑,就是利用葶藶瀉下的作用來排除閉塞不通的病症。肺臟具有疏通水道的作用,向下輸送至膀胱。葶藶可以入肺入膀胱,辛寒下泄,所以具有疏通利尿的作用。
葶藶炒成末蜜丸。大棗同煎。治肺癰喘急。及支飲不得息。同棗肉丸。治通身浮腫。專酒浸。治腹脹積聚。
白話文:
-
將葶藶炒成末,加入蜜糖製成丸劑。再與大棗一起煎煮。用於治療肺癰引起的喘息急促,以及支飲導致的呼吸困難。
-
將葶藶與棗肉製成丸劑。用於治療全身浮腫。
-
將葶藶浸泡在酒中。用於治療腹脹積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