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二 (27)
卷之二 (27)
1. 中風
三痹湯,治血氣凝滯,手足拘攣,風痹、氣痹等疾。
川續斷,杜仲(銼,薑汁炒去絲),防風(去蘆),桂心,華陰細辛,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(去蘆),白芍藥,甘草(各一兩,炙),秦艽(去蘆),生地黃,川芎,川獨活(各半兩,去蘆),黃耆(去蘆),川牛膝(酒浸,各一兩),
上㕮咀,或為末,每服八錢,水二盞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無時候,但腹稍空服。有人病左臂不隨,後已痊平而手指不便無力,試諸藥不效,服此藥一料而愈。
獨活湯,治婦人風痹,手足不隨,身體疼痛,言語謇澀,筋脈拘急,並宜服之。
獨活(去蘆),桑寄生,牛膝(酒浸),秦艽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桂心,防風(去蘆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當歸(炒,去蘆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杜仲(銼,炒去絲),細辛(去苗),芎藭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,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無時。
烏蛇散,治婦人風痹,手足頑麻,筋脈搐搦,口眼不正,言語謇澀。
烏蛇肉(酒拌炒),土蜂兒(炒),天南星(炮),天雄(炮,去皮臍),赤箭,麻黃(去節),薏苡仁,芎藭(各一兩),羚羊角屑,乾蠍(微炒),桑螵蛸(微炒),桂心,硃砂(研,水飛,各半兩),當歸(炒,去蘆),酸棗仁(炒),柏子仁(各七錢半),
為細末,入硃砂藥研勻,每服一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東垣羌活湯,治濕熱身重,或眩暈麻木,小便赤澀,下焦痿軟,不能行履。
羌活,防風,柴胡(各一錢),藁本,獨活,茯苓,澤瀉,豬苓,黃耆(炒),甘草(炙),陳皮,黃柏(酒炒黑),黃連(炒),蒼朮,升麻,川芎(各五分),
上水煎服。
甘草附子湯,治風濕相搏,骨節煩疼,不時抽痛,不能伸屈,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微腫痛,
甘草(炙,一兩),附子(一枚,重一兩三四錢者方是。炮,去皮尖,不真不效),白朮(炒,一兩),桂枝(二兩),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八珍湯,治肝脾氣血俱虛,不能養筋,以致筋攣骨痛,或不能行履,或發熱晡熱,寒熱往來等證。
加味逍遙散,治肝經風熱,血燥筋攣,肢體不遂,內熱晡熱等證。(八珍方見雜病虛勞,本方見本科調經。)
〔自汗〕
藥隱老人云:尋古治中風方,續命、排風、越婢等悉能除去,而《千金》多用麻黃,令人不得慮虛。凡以風邪不得汗,則不能泄也,然此治中風無汗者為宜。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黃,則津液轉使脫泄,反為大害。中風自汗,仲景雖處以桂枝湯,至於不住發搐,口眼瞤動,遍身汗出者,豈勝對治。當此之時,獨活湯、續命煮散,復榮衛,卻風邪,不可闕也。
白話文:
中風
三痹湯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氣血凝滯,導致手腳抽筋、攣縮,以及風痹、氣痹等疾病。
藥材包含:川續斷、杜仲(切碎後用薑汁炒,去除絲狀物)、防風(去除蘆葦部分)、桂心、華陰細辛、人參(去除蘆葦部分)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當歸(去除蘆葦部分)、白芍藥、甘草(各一兩,炙烤過)、秦艽(去除蘆葦部分)、生地黃、川芎、川獨活(各半兩,去除蘆葦部分)、黃耆(去除蘆葦部分)、川牛膝(用酒浸泡,各一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或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加入兩碗水,五片生薑,一顆紅棗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服藥時間沒有限制,但最好在肚子稍微空的時候服用。曾有人左手臂不能活動,後來雖然痊癒,但手指卻不靈活無力,試過很多藥都沒效果,服用此藥一劑就痊癒了。
獨活湯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婦女的風痹,症狀包含手腳無法活動、身體疼痛、說話困難、筋脈抽搐、僵硬等,都適合服用此藥。
藥材包含:獨活(去除蘆葦部分)、桑寄生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秦艽(去除蘆葦部分)、赤茯苓(去除外皮)、桂心、防風(去除蘆葦部分)、附子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當歸(炒過,去除蘆葦部分)、生乾地黃(各一兩)、杜仲(切碎後炒過,去除絲狀物)、細辛(去除莖苗)、芎藭、赤芍藥(各七錢半)、甘草(炙烤過,半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八錢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下一大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沒有限制。
烏蛇散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婦女的風痹,症狀包含手腳麻木、筋脈抽動、口眼歪斜、說話困難。
藥材包含:烏蛇肉(用酒拌炒)、土蜂兒(炒過)、天南星(炮製過)、天雄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赤箭、麻黃(去除節)、薏苡仁、芎藭(各一兩)、羚羊角屑、乾蠍(稍微炒過)、桑螵蛸(稍微炒過)、桂心、硃砂(研磨成粉,用水飛過,各半兩)、當歸(炒過,去除蘆葦部分)、酸棗仁(炒過)、柏子仁(各七錢半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硃砂藥粉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一錢,在飯前用溫酒調服。
東垣羌活湯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身體沉重、頭暈麻木、小便赤黃澀痛,以及下肢無力、無法行走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羌活、防風、柴胡(各一錢)、藁本、獨活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黃耆(炒過)、甘草(炙烤過)、陳皮、黃柏(用酒炒黑)、黃連(炒過)、蒼朮、升麻、川芎(各五分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甘草附子湯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風濕相互作用,導致關節疼痛、時不時抽痛、無法伸屈,按壓時疼痛加劇,伴隨出汗、氣短、小便不暢、怕風不想脫衣服,或出現輕微腫痛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甘草(炙烤過,一兩)、附子(一枚,重量約一兩三四錢,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,藥材不真實則無效)、白朮(炒過,一兩)、桂枝(二兩)。
使用方法: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。
八珍湯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肝脾氣血俱虛,導致無法滋養筋骨,引起筋脈攣縮、骨骼疼痛,或是無法行走、發熱、潮熱、忽冷忽熱等症狀。
加味逍遙散: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肝經風熱,血虛乾燥導致筋脈攣縮、肢體活動不靈活、體內發熱、潮熱等症狀。(八珍湯的藥方內容請參考雜病虛勞,加味逍遙散的藥方內容請參考本篇調經章節。)
〔自汗〕
藥隱老人說:研究古代治療中風的藥方,續命湯、排風湯、越婢湯等都能有效去除風邪,但是《千金方》大多使用麻黃,讓人擔心會造成虛弱。通常來說,風邪如果不能通過出汗排出,就無法解決問題,所以麻黃適合治療中風且不出汗的患者。但如果用來治療自汗,麻黃會加速體液流失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。中風自汗,張仲景雖然使用了桂枝湯,但對於持續抽搐、口眼歪斜、全身出汗的症狀,桂枝湯難以應對。在這個時候,應該使用獨活湯、續命煮散等藥方來恢復營衛之氣,驅除風邪,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