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五 (20)
卷之五 (20)
1. 赤白痢
〔大〕,產後痢疾者,由產勞傷,臟腑不足,日月未滿,虛乏未復,或勞動太早,或誤食生冷,若行起太早,則外傷風冷,乘虛入於腸胃,若誤食生冷難化之物,傷於脾胃,皆令洞泄水瀉,甚者變為痢也。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,難治,世謂之產子痢也。得冷則白,或如魚腦,得熱則赤黃,或為驟血。若冷熱相搏,則下痢赤白,或膿血相雜。若下痢青色,則極冷也。若飲食不進,便利無常,日夜無度。產後本虛,更加久痢不止,無力瘦乏,愈見羸弱,謂之虛羸下痢。又有產後氣宇不順,而下痢赤白,謂之氣痢。治之之法,熱則涼之,冷則溫之,冷熱相搏則調之,滑者澀之,虛羸者補之,水穀不分者當利小便。若產婦性情執著,不能寬解,須當順其氣,未有不安者也。
〔薛〕,前證白屬氣分,而赤屬血分也。其論詳見瀉利。一產婦食雞子,腹中作痛,面色青黃,服平胃、二陳,更下痢腹脹。用流氣飲子,又小腹一塊不時上攻,飲食愈少。此脾胃虛寒,肝木克侮所致。用補中益氣加木香、吳茱漸愈。又用八珍大補,兼服調理尋愈。一婦產後痢未至月滿,因食冷物及酒,冷熱與血攻擊,滯下純血,纏墜極痛,其脈大無力,口乾,用黃芩芍藥湯三服而安。
〔熊〕,治產後赤白痢證,用四君子湯加黃耆、粟殼神效。
〔云〕救急散,治產後赤白痢,腹中絞痛。
芍藥,阿膠,艾葉,熟地黃(各一兩),甘草,當歸(各三兩),
上㕮咀,水煎分二服,空心飲。
〔大〕,當歸芍藥散,治妊娠腹中絞痛,心下急痛,及療產後血暈,崩中久痢。(方見血崩。)
療妊娠血痢,用阿膠二兩,以酒一升半,煮一升,頓服。
產後諸痢,煮薤白食之。又方,羊腎脂炒薤白,空心食之,甚佳。
〔經〕,治產後、胎前痢疾,敗龜甲一枚,米醋炙研為末,醋湯調下。(丹溪云:龜甲大補陰,治勞倦。)
〔丹〕,婦人患墮胎後膈滿食少,痢不止,脈虛,左手尤甚。
滑石,白芍藥(炒),蒼朮(各五錢),白朮(二錢五分),訶子(二錢,煨),乾薑(四錢),茯苓(一錢),
上為細末,調下保和丸四五十粒。
〔云〕,產後血痢,臍腹疼痛,四物湯加槐花、黃連、御米殼等藥。
黃連丸,治產後赤白痢,腹中攪痛不可忍。
黃連(四兩),阿膠,蒲黃,梔子仁(各一兩),當歸(二兩半),黃芩,黃柏(各二兩),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米飲吞下,日三夜一。
〔仲〕,產後下痢虛極,,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主之。(《脈經》作熱痢重下,新產虛極者。)
白頭翁,阿膠(各二兩),黃連,黃柏,秦皮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
上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納膠令消盡,溫分三服。婦人臨產痢疾。
山梔不拘多少,燒灰為細末,空心溫熟水調下一錢,甚者不過五服。
產後血痢,小便不通,臍腹疼痛。
用生馬齒莧搗汁二大合,煎一沸,下蜜一合調,頓服。
〔梅〕,治產後血泄不禁,余血作痛兼塊。
桂心、乾薑等分為末,空心酒調服方寸匕。
〔大〕,療產後痢,日五十行者,取木里蛀蟲糞屑炒黃,急以水沃之,令稠稀得所,服之即瘥。
〔聖〕,治產後諸痢方。取蒼耳葉搗汁、半盞,日三四,溫服。
〔渴〕,產後下痢作渴者,水穀之精,化為血氣津液,以養臟腑,臟腑虛燥,故痢而渴。若引飲則難止,反溢水氣,脾胃既虛,不能剋水,水自流溢,浸漬皮膚,則令人腫。但止其渴,痢則自瘥。
〔薛〕,前證若渴而不喜冷飲,屬胃氣虛,不能生津液,宜用七味白朮散。夜間發熱口渴,屬腎水弱而不能潤,宜用六味丸,並佐以益氣湯,以滋化源。一產婦瀉痢,發熱作渴,吐痰,肌體消瘦,飲食少思,或胸膈痞悶,或小腹脹墜,年餘矣。余以為脾腎之瀉,朝用二神丸,夕用六君子,三月餘而痊。
一產婦患前證,形體倦怠,飲食不進,與死為鄰,此脾胃俱虛也。用四神丸、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《必效》療產後痢而渴飲無度數。
麥門冬(三兩),烏梅(二十個)
細銼,水一升,煮取七合,細呷。
《經效》療產後久痢,津液涸,渴不止。
龍骨(十二分),厚朴,茯苓,黃耆,麥門冬,人參(各八分),生薑(六分),大棗(十四個,並細銼)
上以水一大升,煮取七合,空心分兩服。
療產後痢,日久津液枯竭,四肢浮腫,口乾舌燥。《古今錄驗》
冬瓜(一枚),黃泥糊厚五寸,煨爛熟,去皮,絞汁服之瘥。
《補遺》人參白朮散,治產後痢,津液竭,渴不止。(方見胎前霍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