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二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4)

1. 中風

〔角弓反張〕

〔大〕,夫婦人角弓反張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諸陽之經。人之陰陽經絡,周環於身,風乘虛入於諸陽之經,則腰背反折攣急,如角弓之狀,宜服小續命湯。

〔薛〕,仲景先生云:太陽病發汗大多致痙,風病下之則痙。《三因方》云:氣血內虛,風寒濕熱所中則痙。以風能散氣,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,寒能澀血,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。非專於風濕,因內虛發汗亡血,筋無所榮而然,乃虛象也。竊謂傷寒汗下過度,與產婦潰瘍等病,及因克伐之劑,傷損氣血而變。若金衰木旺,先用瀉青丸,(幼科肝臟。)後用異功散;(幼科吐瀉。)腎水虛,用六味丸;(雜病虛勞。)肝火旺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(熱入血室。)次用加味四物湯;發熱,用加味逍遙散;若木侮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(雜病傷勞倦。)加芍藥、山梔;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;(雜病健忘。)脾土濕熱,用大承氣湯。(傷寒胃實。)大凡病後氣血虛弱,用參朮濃煎,佐以薑汁、竹瀝,時時用之,如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,(雜病虛勞。)更不應,加附子或用參附湯,緩則不救。(人參一兩,附子二錢,水煎服。)

白殭蠶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口噤不能言,皮膚頑麻,筋脈抽掣。

白殭蠶(一兩,炒),麝香(二錢半,另研),烏蛇肉(炒令黃),蟬殼(炒),桑螵蛸(炒),犀角屑,天麻,獨活(去蘆),天南星(炮),川烏頭(炮去皮臍),白附子(炮),硃砂(另研,水飛),防風(去蘆,各半兩),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,日三服。

羚羊角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筋脈拘急,言語謇澀,心神煩悶。

羚羊角(屑),鹿角膠(搗碎,炒令黃燥),赤箭,酸棗仁(炒),薏苡仁(各一兩),白附子(炮),芎藭,當歸(炒去蘆),人參(去蘆,各七錢半),羌活(去蘆),白鮮皮,地骨皮,柏子仁,蔓荊子,犀角屑(各半兩),牛黃(另研),麝香(各二錢半,另研)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一錢,煎薄荷湯調下,日進三服,無時。

紫湯,治婦人中風,腰脊反張如弓之狀。

雞糞白(一合,炒微黃),大豆(二合,炒熟),防風(一兩,去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酒水各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烏蛇丸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或身體強直,牙關緊急。

烏蛇肉(酒浸),犀角屑,白附子(炮),天麻(各一兩),半夏(湯洗七遍,生薑制),天南星(炮),麻黃(去節),桂心,獨活(去蘆),白殭蠶(炒),晚蠶砂(炒),乾蠍(微炒,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細研)

白話文:

中風

角弓反張

這種角弓反張的情況,如果發生在婦女身上,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,感受了風邪,導致風邪侵入體內各陽經。人體內的陰陽經絡循環全身,當風邪趁虛侵入陽經時,就會使腰背彎曲,肌肉痙攣抽搐,像角弓一樣反折。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小續命湯來治療。

薛氏的觀點:

張仲景先生說過,太陽病如果發汗過多,容易導致抽搐;風病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也會引起抽搐。《三因方》認為,氣血內虛的人,如果受到風寒濕熱侵襲,就容易出現抽搐。因為風邪容易耗散氣,所以有汗但不怕冷的抽搐稱為柔痙;寒邪容易使血凝滯,所以無汗而怕冷的抽搐稱為剛痙。抽搐的原因並不僅限於風濕,也可能是因為身體內虛、發汗過多、失血、筋脈失去濡養而引起,這其實是一種虛弱的表現。

我認為,傷寒病發汗或瀉下過度,或是產婦出現潰瘍等疾病,以及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,都可能損傷氣血而導致抽搐。如果是肝氣過於旺盛,應該先服用瀉青丸(幼科常用的治療肝臟的方劑),然後再用異功散(幼科常用的治療吐瀉的方劑)。如果是腎水虛弱,則應該服用六味丸(治療雜病虛勞的方劑)。如果是肝火旺盛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(治療熱邪進入血室的方劑),再用加味四物湯。發燒則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是肝木克脾土,就用補中益氣湯(治療雜病,如勞累過度引起的疾病),可以再加入芍藥和山梔子。如果是脾經鬱結,就用加味歸脾湯(治療雜病,如健忘的方劑)。如果脾土濕熱,就用大承氣湯(治療傷寒胃實的方劑)。總之,大病之後氣血虛弱,應該用人參和白朮濃煎,再加入薑汁和竹瀝,經常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,就用十全大補湯(治療雜病虛勞的方劑)。如果還是沒有效果,可以加入附子或者服用參附湯(人參一兩,附子二錢,水煎服),如果延誤治療,就會危及生命。

白殭蠶散:

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出現角弓反張、口噤不能說話、皮膚麻木、筋脈抽搐等症狀。

配方:白殭蠶(一兩,炒過),麝香(二錢半,另外研磨),烏蛇肉(炒至黃色),蟬蛻(炒過),桑螵蛸(炒過),犀角屑,天麻,獨活(去除蘆頭),天南星(炮製過),川烏頭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),白附子(炮製過),硃砂(另外研磨,水飛),防風(去除蘆頭,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另外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送服,不限時間,每天三次。

羚羊角散:

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出現角弓反張、筋脈拘攣、說話困難、心神煩悶等症狀。

配方:羚羊角(屑),鹿角膠(搗碎,炒至黃燥),赤箭,酸棗仁(炒過),薏苡仁(各一兩),白附子(炮製過),芎藭,當歸(炒過,去除蘆頭),人參(去除蘆頭,各七錢半),羌活(去除蘆頭),白鮮皮,地骨皮,柏子仁,蔓荊子,犀角屑(各半兩),牛黃(另外研磨),麝香(各二錢半,另外研磨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另外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薄荷湯送服,每天三次,不限時間。

紫湯:

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腰背彎曲像弓一樣的情況。

配方:雞糞白(一合,炒至微黃),大豆(二合,炒熟),防風(一兩,去除蘆頭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酒和水各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溫服,不限時間。

烏蛇丸:

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,出現角弓反張,或身體僵硬,牙關緊閉等症狀。

配方:烏蛇肉(用酒浸泡),犀角屑,白附子(炮製過),天麻(各一兩),半夏(用湯洗七遍,生薑製),天南星(炮製過),麻黃(去除節),桂心,獨活(去除蘆頭),白殭蠶(炒過),晚蠶砂(炒過),乾蠍(稍微炒過,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外研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