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一 (8)
卷之一 (8)
1. 治法通論
又漏胎下血不止,或下黃赤汁,腰腹痛重,以溫酒嚥下,兼以膠艾湯、法艾湯、六物湯、安胎飲。又有初結胎氣盛煩壅、嘔逆痰涎,不喜飲食,過腹膨脹,以淡竹刮青,同橘皮煎湯送下,兼以茯苓半夏湯或二陳湯下。若因房勞動胎下血,名曰傷胎,溫酒下。若妊娠數經墮胎,多至半產漏下,用溫酒服。
氣順攝血,自然胎息安固。若妊娠日月不足,而一向似欲產者,以真知母煎湯下。若妊娠胎上逼心,胎不近下,川芎煎湯下。若妊娠至七八月,常服養胎益血,安和子臟,仍令易產,以枳殼、糯米煎湯下。但糯米飲下亦得。若產後用,名勝金丹,治產後一切諸疾,並以溫酒或米飲下。
若補理血虛、血勞、血氣、血風等病,名益陰丹,以溫酒米飲下。若女人血冷,面白脫色,青筋迸露,以酒服良驗。若調理經候,滋養少女,名金釵煎丸,是經候不調,月水湛濁,腹常刺痛,及室女血弱陰虛,經脈不勻,並依前酒飲送下。又一等少女經脈已行一二次,復至一二年又不行,或有四季一行,或有三五個月復至,此本血脈柔弱,木克,故行脈斷續,宜以此藥順氣潤血,血旺自通,不必攻之。不爾成血癥積塊。
成血劫勞氣,傳為骨蒸勞瘵,兼《百一方》沉香勝金丹、滋血湯佐之。若婦人時行雜病,用大聖通真丸。治諸中風中噤,角弓反張,手足嚲曳,並以羌活同黑豆炒酒下,兼以小續命湯、烏荊丸之類。又婦人漏下五色,及治血少氣寒,面色青白,及產後百日內常服,能除宿血,生養新血,兼益氣補虛,調和衝任,不生諸疾,皆以溫酒、米飲下。
前蒲黃黑神散,其中藥品佐助溫和,看不上眼,而自有妙理,與大局方法不同。臨產對證,且如妊娠一節,至精才媾,一氣方凝。經云:秘法潮養胞源,稍著寒溫,即致損墜。故經云:舉寒為痛,傷熱而驚,峻僭湯劑,勿可妄用。怒傷胎氣,及其生產之後,百節開張,去血過多,津液燥少,陰陽俱虛,臟腑怯弱,偶有疾傷,即成危殆。故經云:犯時微若秋毫,感病重於嵩岳。
故涼冷之劑,剛燥之藥尤戒,輕用轉生他病。若委有冒風感熱之疾,亦是和解隨證調理,縱有虛寒極冷之候,亦宜用性溫平和之藥救療,漸次加進大溫藥調治,切戒粗疏。若依此說,則產後胎前,百無一失,不可取目前之急,亂投湯劑,反致其禍,罪福非輕,切須記之。
〔抑氣養血〕
莪朮散,(隨證斟量加大。)
莪朮(煨),川芎,當歸(去泥),郭地黃(酒蒸,洗),白芷,茴香,楊芍藥,甘草(各一兩),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鹽酒調下。月水不調,銀器、燈心。安胎,黃耆、生地黃。補虛調氣,生薑、紅棗。遍身虛腫,當歸、酒。小便不通,滑石末。心虛,硃砂研末調。敗血衝心,腹疼如刀刺,燒秤錘紅淬酒,如不退,五靈脂、酒。血閉身疼,炒薑、酒。吐酸水,丁香七粒煎湯。
白話文:
[治法通論]
如果孕婦漏胎,持續出血不止,或是流出黃紅色液體,同時感到腰腹部劇烈疼痛,可以用溫熱的酒送服藥物,同時搭配使用膠艾湯、法艾湯、六物湯或安胎飲。另外,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,因胎氣旺盛而感到煩躁、胸悶、想吐、痰多,食慾不佳、腹脹等症狀,可以用淡竹刮下來的青色部分,與橘皮一同煎湯送服,並搭配茯苓半夏湯或二陳湯。若是因為性生活過度而動到胎氣導致出血,這稱為「傷胎」,也可用溫酒送服藥物。如果孕婦曾多次墮胎,導致習慣性流產,甚至到了中期才流產,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,同樣可以用溫酒送服藥物。
當氣血調順,就能夠自然地攝血,使胎兒安穩生長。如果懷孕時間還沒到預產期,卻有臨產的跡象,可以用真知母煎湯服用。若懷孕時胎兒往上頂到心臟,胎位不正,可以用川芎煎湯服用。若懷孕七八個月時,應常服用養胎益血的藥物,使子宮安穩,同時也有助於生產,可以用枳殼和糯米煎湯服用,單獨用糯米水也可以。產後服用則稱為「勝金丹」,可治療產後各種疾病,一樣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
若要調理血虛、血勞、血氣、血風等疾病,則服用「益陰丹」,同樣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若婦女因血虛而怕冷,臉色蒼白,青筋暴露,用酒送服藥物會有很好的效果。若要調理月經不順,滋養年輕女子,則服用「金釵煎丸」,可治療月經不調、月經渾濁、腹部常常刺痛,以及年輕女子因血虛陰虛導致月經不規律等情況,也一樣用酒或米湯送服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少女初經來過一兩次後,過了一兩年又不再來,或是四季才來一次,又或是隔三五個月才來,這都是因為血脈柔弱,受到肝木的克制,導致經脈時來時斷,應該用此藥來調理氣血,讓氣血旺盛就能自然暢通,不必使用強攻的藥物。否則可能會形成血瘀積塊。
若因血虛勞累導致氣血虧損,可能會轉變成骨蒸勞瘵,可以同時使用《百一方》中的沉香勝金丹或滋血湯來輔助治療。婦女若罹患時行雜病,可以使用大聖通真丸。若治療中風、中噤、角弓反張、手腳癱瘓等症狀,可用羌活與黑豆炒過的酒送服,並搭配使用小續命湯、烏荊丸之類的藥物。另外,婦女若有漏下五色分泌物,或因血少氣寒導致面色青白,或產後百日內服用,可清除體內舊血,產生新血,同時補氣虛,調和衝任二脈,預防疾病,也都是以溫酒或米湯送服。
前面提到的蒲黃黑神散,其中的藥材雖然溫和,看似不起眼,卻有其巧妙之處,與一般方法不同。臨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處理,例如懷孕這個階段,必須精氣充足才能使生命孕育,形成胎兒。古書上說:「潮養胞源的秘法,一點寒熱都會導致損傷墮胎。」所以說,受寒會導致疼痛,受熱則會驚厥,過於猛烈的藥物不可隨意使用。發怒會損傷胎氣。生產之後,全身關節舒張,失血過多,津液減少,導致陰陽兩虛,臟腑虛弱,若稍有不適,就會變得非常危險。古書上說:「犯病時輕微如秋毫,病情卻可能嚴重如山嶽。」
因此,寒涼的藥物、剛烈的藥物都要特別戒慎使用,輕率使用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。若真的有感冒發熱等疾病,也應使用溫和的方法隨證調理,即使有虛寒極冷的情況,也應使用性溫和的藥物來治療,慢慢增加溫補的藥物,切忌粗心大意。如果能按照這些原則,那麼產前產後就不會有什麼差錯,不要只圖一時之快,隨意使用藥物,反而會招致災禍,這關係重大,務必謹記在心。
[抑氣養血]
莪朮散 (用量可根據情況調整)
成分:莪朮(煨)、川芎、當歸(去泥)、熟地黃(酒蒸,洗淨)、白芷、茴香、白芍藥、甘草(各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鹽酒調服。月經不調,可加銀器、燈芯同服。安胎,加黃耆、生地黃同服。補虛調氣,加生薑、紅棗同服。全身虛腫,加當歸、酒同服。小便不通,加滑石末同服。心虛,加硃砂末調服。敗血衝心,腹痛如刀割,用燒紅的秤錘淬酒服用,若無效,則用五靈脂、酒同服。血閉導致身體疼痛,用炒過的薑和酒同服。吐酸水,用丁香七粒煎湯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