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)

1. 惡寒

〔大〕,婦人惡寒者,亦有陰陽二證。發熱而惡寒者,發於陽也。無熱而惡寒者,發於陰也。發於陽者宜解表,脈必浮數。發於陰者宜溫里,脈必沉細。又有汗後、利後惡寒,及背惡寒。以上疾證方治並載《百問》,不復繁引。僕嘗治一婦人,但惡寒,別無他證,六脈平靜,遂用敗毒散而安。此藥能去表中風邪故也。經云:惡寒家慎不可過當覆衣被及近火氣,寒熱相搏,脈道沉伏,愈令病人寒不可遏,但去被撤火,兼以和表之藥,自然不惡寒矣。婦人惡寒,尤不可近火,寒氣入腹,血室結聚,針藥所不能治矣。

〔薛〕,前證若怠惰嗜臥,灑淅惡寒,乃陽不能伸發,用升陽益胃湯。若勞傷形氣而惡寒,乃無陽以護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,乃元氣虛損,用六君子湯。若加煩躁、妄言,或欲飲水,仍進前劑,但加薑、桂。若體倦煩渴,頭痛自汗,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、麥門。東垣云:晝則發熱惡寒,是陰氣上溢於陽分也,夜則惡寒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。海藏云:六月大熱之氣,反得大寒之證,當舍時從證,治以薑、桂之類。丹溪云:久病惡寒,乃痰鬱於脾,抑遏陽氣,不得外泄,治當解鬱。

白話文:

婦人惡寒,有陰陽二種情況。發熱又惡寒,是陽氣外發;沒有發熱卻惡寒,是陰氣內寒。陽氣外發者,應該解表散寒,脈象浮而數;陰氣內寒者,應該溫補脾胃,脈象沉而細。此外還有汗後、利後惡寒,以及背部惡寒等情況。這些症狀的治療方法,都記載在《百問》中,就不再一一列舉了。我曾經治療一位婦人,只惡寒,沒有其他症狀,六脈平和,於是使用敗毒散,便痊癒了。這是因為敗毒散能去除表面的風邪。經書記載:惡寒的人,要謹慎,不可過度蓋被或靠近火氣,否則寒熱交戰,脈道沉伏,會讓病人更加寒不可遏。只要去除被子,遠離火氣,再配合解表藥物,自然就不會惡寒了。婦人惡寒,尤其不可靠近火氣,寒氣入侵腹部,血室凝結,針藥都無法治療。

若出現怠惰嗜睡、微微惡寒的症狀,這是陽氣不能發散,可以使用升陽益胃湯。若因勞傷而惡寒,是陽氣不足,無法護衛身體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。若飲食傷脾胃而惡寒,是元氣虛損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。若患者同時出現煩躁、胡言亂語,或想喝水卻喝不下,可以繼續服用前述藥方,再加薑、桂。若出現身體疲倦、口渴、頭痛、自汗等症狀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五味子、麥門冬。東垣說:白天發熱惡寒,是陰氣上溢到陽分;晚上惡寒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。海藏說:六月天氣炎熱,反而出現嚴重的惡寒症狀,應該捨棄季節因素,以症狀為治,用薑、桂等藥物治療。丹溪說:久病惡寒,是痰鬱在脾胃,壓制陽氣,無法外泄,治療應該解郁散寒。

2. 中風

藥隱云: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風痹,手足不隨,偏枯口噤,口眼喎斜,風眩頭痛,血風,心神驚悸癲狂,骨節風,血風走注,瘙癢癮疹,風痰諸證,雖各有方論,亦要先明其大體,察脈之虛實,辨證之冷熱,相人強弱,入臟入腑,在絡在經,首以方調治,未要猛速用藥。今之治法,先宜順氣,然後治風,萬不失一。

蓋有中風、中寒、中暍、中痰、中氣,皆能令人涎潮昏塞,所謂朱紫相凌,玉石不分,醫者不可不詳而究之。如中風,若作中氣治之,十愈八九。中氣若作中風治之,十無一生,所以疑惑之間,不問中風、中氣,首以蘇合香丸、五積散加麝煎。如中痰,則有參蘇飲。如中寒,則有理中湯。

白話文:

婦人中風,身體僵硬,手腳不聽使喚,半身不遂,嘴巴合不攏,眼歪嘴斜,頭昏眼花,皮膚發癢起疹,這些都是風邪所致,雖然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但首先要了解病情的大致情況,觀察脈象的虛實,辨別寒熱的證狀,評估患者的體質強弱,判斷風邪入侵的臟腑、經絡,然後再根據病情選擇藥方治療,不要急於用藥。

現在的治療方法,應該先順氣,然後再治療風邪,這樣幾乎百發百中。

因為中風、中寒、中暑、中痰、中氣都會讓人昏昏沉沉,口流涎液,就像紅紫相混,玉石不分一樣,醫生一定要仔細辨別。比如中風,如果按照中氣的方法治療,十之八九都能痊癒;而中氣如果按照中風的方法治療,十個就沒有一個能活下來。因此,遇到疑難雜症,不要急於確定是中風還是中氣,應該先服用蘇合香丸和五積散加麝香煎服。如果患者是中痰,就應該服用參蘇飲;如果是中寒,就應該服用理中湯。

如中暍,則有白虎湯。如的然是中風,有三生飲、木香煮散、排風、續命、風引、大小竹瀝、大八風湯。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,未有不安者也。然此疾積襲之久,非一日所能致,今人服藥三五服,便責無效,其責醫者亦速矣,正宜大劑久服,方有其效。孟子曰: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

〔大〕,夫中風者,虛風中於人也。風是四時八方之氣,常以冬至之日,自坎而起。候其八方之風,從其鄉來者,主長養萬物。若不從其鄉來者,名為虛風,賊害萬物。人體虛者則中之,當時雖不即發,停在肌膚,後或重傷於風,前後重沓,因體虛則發。入臟腑俞,俞皆在背,中風多從俞入,隨所中之俞而乃發病。婦人血氣虛損,故令中風也。當察口眼開闔,以別重輕。涎沫有無,以明證治。如眼開口閉,手足不開,涎不作聲者可治。如眼閉口開,聲如鼾睡,遺尿不覺者死。按:卒僕暴厥之證,不論男子婦人,是風是寒,是氣是食,是痰是濕,但要分得閉與脫二證明白,如牙關緊閉,兩手握固,即是閉證,宜蘇合香丸、三生飲之類開之。若口開手撒,即是脫證,宜用大劑黃耆、人參煎濃湯灌之。雖曰在法不治,亦十救五六。若誤服蘇合香丸之類,即不可救矣。蓋斬關奪門之藥,原為閉證設。若施之脫證,是人既入井,而又下之石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中暑,就用白虎湯。如果像是中風,可以用三生飲、木香煮散、排風、續命、風引、大小竹瀝、大八風湯等藥物。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來選擇藥物,就不會有什麼問題。不過,這種疾病積累時間長,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,現在有些人吃藥三五服就說沒效,責怪醫生也很快,其實應該用大劑量長期服用,才會見效。孟子說:七年之病,需要三年之藥來治療。

中風,就是虛風侵入人體。風是四時八方的氣,常在冬至那天從坎位(北方)開始。按照八方的風,從它應該來的方向來的,就能滋養萬物。如果風不是從它應該來的方向來的,就叫做虛風,會傷害萬物。人體虛弱就會中風,當時可能不會馬上發病,停留在肌膚,之後可能會受到風的重傷,前後疊加,因為體虛而發病。風會進入臟腑的俞穴,俞穴都在背部,中風多從俞穴進入,根據受風的俞穴而發病。婦人的血氣虛損,所以容易中風。要觀察口眼開合,來判斷病情輕重。是否有涎沫,用來明確證治。如果眼開口閉,手足不開,沒有涎沫,可以治療。如果眼閉口開,聲音像鼾聲,尿失禁,就沒救了。

突然昏迷的證狀,不論男女,不管是風寒,還是氣食,還是痰濕,都要區分清楚是閉證還是脫證。如果牙關緊閉,兩手握拳,就是閉證,應該用蘇合香丸、三生飲等藥物來打開。如果口開手散,就是脫證,應該用大劑量黃耆、人參煎濃湯灌下去。雖然說按法不能治,但也有五成左右的救活率。如果誤服蘇合香丸之類的藥物,就不可救了。因為斬關奪門的藥物,本來是為閉證而設的。如果用在脫證上,就相當於人已經掉到井裡,又往裡面扔石頭。

〔薛〕,中風者,即《內經》所謂偏枯、風痱、風懿、風痹是也,而有中腑、

中臟、中血脈之分焉。夫中腑者為在表,中臟者為在裡,中血脈者為在中。在表者宜微汗,在裡者宜微下,在中者宜調榮。中腑者多著四肢,如手足拘急不仁,惡風寒,此數者病淺皆易治,用加減續命湯之類。中臟者多滯九竅,如眼瞀者中於肝,舌不能言者中於心,唇緩便秘者中於脾,鼻塞者中於肺,耳聾者中於腎,此數者病深多難治。中血脈者,外無六經之證,內無便溺之阻,肢不能舉,口不能言,用大秦艽湯主之,中腑者多兼中臟,如左關脈浮弦,面目青,左脅偏痛,筋脈拘急,目瞤,頭目眩,手足不收,坐踞不得,此中膽兼中肝也,用犀角散之類。如左寸脈浮洪,面舌赤,汗多惡風,心神顛倒,言語謇澀,舌強口乾,忪悸恍惚,此中小腸兼中心也,用麻黃散之類。如右關脈浮緩或浮大,面唇黃,汗多惡風,口喎語澀,身重怠惰嗜臥,肌膚不仁,皮肉瞤動,腹膨不食,此中胃兼中脾也,用防風散之類。如右寸脈浮澀而短,面色白,鼻流清涕,多喘,胸中冒悶短氣,自汗聲嘶,四肢痿弱,此中大腸兼中肺也,用五味子湯之類。如左尺脈浮滑,面目黧黑,腰脊痛引小腹,不能俯仰,兩耳虛鳴,骨節疼痛,足痿善恐,此中膀胱兼中腎也,用獨活散之類。此皆言真中風也,而有氣血之分焉。蓋氣虛而中者,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,則右手足不仁,用六君子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血虛而中者,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,則左手足不仁,用四物湯加釣藤、竹瀝。薑汁。氣血俱虛而中者,則左右手足皆不仁也,用八珍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其與中風相類者,則有中寒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證。如中於寒者,謂冬月卒中寒氣,昏冒口噤,肢攣惡寒,脈浮緊,用麻黃、桂枝、理中湯之類。中於暑者,謂夏月卒冒炎暑,昏冒痿厥,吐瀉喘滿,用十味香薷飲之類。中於濕者,丹溪所謂東南之人,多因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,用清燥湯之類加竹瀝、薑汁。中於火者,河間所謂非肝木之風內中,六淫之邪外侵,良由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拂鬱,昏冒而卒僕也,用六味丸、四君子、獨參湯之類。內有恚怒傷肝,火動上炎者,用柴胡湯之類。中於氣者,由七情過極,氣厥昏冒,或牙關緊急,用蘇合香丸之類,誤作風治者死。食厥者,過於飲食,胃氣自傷,不能運化,故昏冒也,用六君子加木香。勞傷者,過於勞役,耗損元氣,脾胃虛衰,不任風寒,故昏冒也,用補中益氣湯。房勞者,因腎虛精耗,氣不歸源,故昏冒也,用六味丸。此皆類中風者也。夫《內經》主於風,河間主於火,東垣主於氣,丹溪主於濕,愚之斯論,僭補前人之闕也。若夫地之南北,人之虛實,固有不同,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,當與後論參看通變治之。(內方並見雜病中風。)靳閣老夫人先胸脅脹痛,後四肢不收,自汗如水,小便自遺,大便不實,口緊目瞤,飲食頗進,十餘日矣,或以為中臟,公甚憂。余曰:非也。若風既中臟,真氣既脫,惡證既見,禍在反掌,焉能延之。乃候其色,面目俱赤,面時或青,診其脈,左三部洪數,惟肝尤甚。余曰:胸乳脹痛,肝經血虛,肝氣痞塞也。四肢不收,肝經血虛,不能養筋也。自汗不止,肝經風熱,津液妄泄也。小便自遺,肝經熱甚,陰挺失職也。大便不實,肝木熾盛克脾土也。遂用犀角散四劑,諸證頓愈。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。後因鬱怒,前證復作,兼發熱嘔吐,飲食少思,月經不止,此木盛剋土,而脾不能攝血也,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佐以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之氣,清和肝脾之血而愈。後每遇怒,或睡中手足抽搐,復用前藥即愈。大參朱云溪母,於九月內,忽仆地痰昧不省人事,唇口喎斜,左目緊小,或用痰血之劑,其熱稍緩。至次年四月初,其病復作,仍進前藥,勢亦漸緩。至六月終,病乃大作,小便自遺,或謂風中於臟,以為不治。余診之,左關弦洪而數,此屬肝火血燥也,遂用六味丸加瘛瘲、麥門、芎、歸,一劑而飲食頓進,小便頓調,隨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山梔、釣藤、丹皮而安。至十月,復以傷食腹痛作瀉,左目仍小,兩關尺脈弦洪鼓指,余以六君加木香、吳茱、升麻、柴胡,一劑而痛瀉俱緩,復以六君加肉果、故紙,一劑諸脈頓平,痛瀉俱止。余謂左關弦洪,由肝火血燥,故左目緊小。右關弦洪,由肝邪乘脾,故唇口喎邪,腹痛作瀉。二尺鼓指,由元氣下陷。設以目緊口喎,誤作風中,投以風藥,以腹痛泄瀉,誤作積滯,投以峻劑,復耗元氣,為害甚矣。後以陽虛惡寒,圍火過熱,致痰喘,誤服寒劑而卒。一婦人因怒仆地,語言謇澀,口眼喎斜,四肢拘急,汗出遺尿,六脈洪大,肝脈尤甚,皆由肝火熾盛。蓋肝主小便,因熱甚而自遺也。用加味逍遙散加釣藤及六味丸,尋愈。,一老婦兩臂不遂,語言謇澀,服祛風之藥,反致筋攣骨痛。余謂此肝火血虛所致,用八珍湯補氣血,用地黃丸補腎水,佐以排風湯,年餘而愈。一婦人經行口眼歪斜,痰涎壅盛,此血虛而肝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加丹皮治之,尋愈。後因飲食停滯,日吐痰涎,此脾氣虛不能攝涎歸經也,用六君子二十餘劑而安。一婦人因怒,口眼喎斜,痰涎上湧,口噤發搐,此脾肺氣虛而肝木旺,用六君子加木香、釣藤、柴胡治之,漸愈。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安。一產婦勤於女工,忽仆地牙關緊急,痰喘氣粗,四肢不遂,此氣血虛而發痙,朝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夕用八珍加半夏,各三十餘劑,不應。此氣血之未復,藥之未及也。仍用前二湯,又五十餘劑,尋愈。

白話文:

中風,就是《內經》裡說的偏枯、風痱、風懿、風痹。中風又分為中腑、中臟、中血脈。中腑指的是表證,中臟指的是裡證,中血脈指的是介於表裡之間。表證宜微汗,裡證宜微下,介於表裡之間的則宜調和氣血。中腑症狀多集中在四肢,例如手足拘急不仁,怕風寒,這些病症較輕,都容易治癒,可以用加減續命湯之類的藥方。中臟症狀多集中在九竅,例如眼花是肝受損,舌頭不能說話是心受損,嘴唇發軟便秘是脾受損,鼻子堵塞是肺受損,耳朵聾是腎受損,這些病症較深,大多難治。中血脈症狀,外觀沒有六經的症狀,內部也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阻礙,肢體無法抬起,口不能說話,可以用大秦艽湯治療。中腑症狀經常會伴隨中臟症狀,例如左關脈浮弦,面色青,左脅肋疼痛,筋脈拘急,眼睛跳動,頭昏眼花,手足不能收攏,坐著或蹲著都困難,這是膽受損又伴隨肝受損,可以用犀角散之類的藥方。例如左寸脈浮洪,面舌紅,汗多怕風,心神顛倒,言語含糊不清,舌頭僵硬口乾,心慌害怕,神志恍惚,這是小腸受損又伴隨心臟受損,可以用麻黃散之類的藥方。例如右關脈浮緩或浮大,面唇黃,汗多怕風,嘴角歪斜言語含糊不清,身體沉重怠惰嗜睡,皮膚麻木不仁,肌肉抽動,腹部膨脹不思飲食,這是胃受損又伴隨脾受損,可以用防風散之類的藥方。例如右寸脈浮澀而短,面色白,鼻涕清涕,經常喘息,胸悶氣短,自汗聲嘶,四肢無力,這是大腸受損又伴隨肺受損,可以用五味子湯之類的藥方。例如左尺脈浮滑,面色黧黑,腰背疼痛牽連到小腹,不能彎腰伸直,兩耳虛鳴,骨節疼痛,腳無力容易害怕,這是膀胱受損又伴隨腎受損,可以用獨活散之類的藥方。這些都是真中風,又分為氣虛中風和血虛中風。氣虛而中風,是由於元氣虛弱而被邪風侵襲,表現為右手足不仁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血虛而中風,是由於陰血虛弱而被邪風侵襲,表現為左手足不仁,可以用四物湯加釣藤、竹瀝、薑汁。氣血俱虛而中風,則左右手足皆不仁,可以用八珍湯加釣藤、薑汁、竹瀝。 除了中風,還有類似的症狀,例如中寒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。中寒,指的是冬月突然受寒,昏迷不醒,口緊閉,肢體抽搐怕冷,脈浮緊,可以用麻黃、桂枝、理中湯之類的藥方。中暑,指的是夏月突然暴露在炎熱環境中,昏迷無知,吐瀉喘滿,可以用十味香薷飲之類的藥方。中濕,丹溪先生說東南地區的人,多因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,可以用清燥湯之類的藥方加竹瀝、薑汁。中火,河間先生說,不是肝木之風內中,六淫之邪外侵,而是由於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鬱結,昏迷而突然倒地,可以用六味丸、四君子、獨參湯之類的藥方。內有憤怒傷肝,火氣上炎,可以用柴胡湯之類的藥方。中氣,由於七情過極,氣厥昏迷,或者牙關緊閉,可以用蘇合香丸之類的藥方,誤以為是風邪而治療,會導致死亡。食厥,指的是過度飲食,胃氣自損,不能運化,所以昏迷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。勞傷,指的是過度勞累,耗損元氣,脾胃虛弱,不能抵禦風寒,所以昏迷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。房勞,指的是由於腎虛精耗,氣不歸源,所以昏迷,可以用六味丸。這些都與中風類似。 《內經》重視風邪,河間先生重視火邪,東垣先生重視氣邪,丹溪先生重視濕邪,我這篇文章,是承接前人的不足,做一些補充。至於地域的南北差異,人體虛實的不同,固然有差異,男女大體相同,應該參考後面的論述,通變治療。(內方並見雜病中風) 靳閣老夫人的病,先是有胸脅脹痛,後來四肢不能收攏,自汗如水,小便失禁,大便不實,口緊閉眼睛跳動,食慾還可以,已經十多天了,有人認為是中臟,公公很擔心。我說,不是的。如果風邪已經中臟,真氣已經脫落,惡證已經出現,禍害就在眼前,怎麼可能延續生命呢?於是我觀察她的面色,面色和嘴唇都紅,臉色有時發青,診脈,左三部脈洪數,尤其肝脈更甚。我說,胸乳脹痛,是肝經血虛,肝氣鬱結。四肢不能收攏,是肝經血虛,不能滋養筋脈。自汗不止,是肝經風熱,津液外泄。小便失禁,是肝經熱盛,陰氣失職。大便不實,是肝木熾盛克脾土。於是用犀角散四劑,諸證頓時痊癒。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,使病情穩定。後來因為鬱怒,舊病復發,又發熱嘔吐,食慾不振,月經不止,這是木氣過盛克土氣,脾不能攝血。用加味歸脾湯為主,佐以加味逍遙散調補肝脾之氣,清熱和解肝脾之血,病情就痊癒了。後來每次遇到生氣,或者睡夢中手足抽搐,服用之前的藥物就痊癒了。 大參朱云溪的母親,在九月內,突然倒地昏迷不省人事,嘴唇歪斜,左眼緊閉,有人用痰血的藥物治療,熱症稍微緩解。到第二年四月初,病情復發,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,病情也漸漸緩解。到六月底,病情加重,小便失禁,有人說風邪中於臟腑,認為無藥可救。我診脈,左關弦洪而數,這屬於肝火血燥,於是用六味丸加瘛瘲、麥門、芎、歸,一劑之後食慾頓時恢復,小便頓時恢復正常,隨後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山梔、釣藤、丹皮,病情就穩定下來。到十月,又因為飲食不當腹痛腹瀉,左眼仍然緊閉,兩關尺脈弦洪鼓指,我認為左關弦洪,是由於肝火血燥,所以左眼緊閉。右關弦洪,是由於肝邪乘脾,所以嘴唇歪斜,腹痛腹瀉。二尺脈鼓指,是由於元氣下陷。如果把眼睛緊閉,嘴唇歪斜誤認為風邪中風,用風藥治療,把腹痛腹瀉誤認為積食,用峻猛的藥物治療,又會耗損元氣,危害很大。後來因為陽虛怕冷,內火過盛,導致痰喘,誤服寒涼藥物而死。 一位婦女因為生氣倒地,語言含糊不清,口眼歪斜,四肢拘急,汗出小便失禁,六脈洪大,肝脈尤甚,都是因為肝火熾盛。肝主小便,因為熱盛而小便失禁。用加味逍遙散加釣藤和六味丸,不久就痊癒了。 一位老婦人兩臂不遂,言語含糊不清,服用祛風的藥物,反而導致筋攣骨痛。我說這是肝火血虛導致的,用八珍湯補氣血,用地黃丸補腎水,佐以排風湯,一年多就痊癒了。 一位婦女月經期間口眼歪斜,痰涎壅盛,這是血虛而肝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加丹皮治療,不久就痊癒了。後來因為飲食停滯,每天吐痰涎,這是脾氣虛弱不能攝涎歸經,用六君子湯二十多劑就穩定下來了。 一位婦女因為生氣,口眼歪斜,痰涎上涌,口緊閉抽搐,這是脾肺氣虛而肝木旺,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、釣藤、柴胡治療,漸漸痊癒。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使病情穩定。 一位產婦勤於女工,突然倒地牙關緊閉,痰喘氣粗,四肢不遂,這是氣血虛弱而發痙攣,早上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晚上用八珍湯加半夏,各服三十多劑,沒有效果。這是氣血尚未恢復,藥物尚未到達。仍然服用之前的兩個湯藥,又服用了五十多劑,才痊癒。

一婦人素性急,患肝風之證,常服搜風順氣丸、秦艽湯之類。後因大怒吐血,唇口牽緊,小便頻數,或時自遺。余以為肝火旺而血妄行,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牡丹皮,漸愈。五年之後,又大怒吐血,誤服降火祛風化痰之劑,大便頻數,胸滿少食。用清氣化痰之劑,嘔而不食,頭暈口乾,不時吐痰。

用導痰降火之類,痰出如湧,四肢常冷。余曰:嘔而不食,胃氣虛弱也。頭暈口乾,中氣不能上升也。痰出如湧,脾氣不能攝涎也。四肢逆冷,脾氣不能運行也。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治之,諸證漸愈。又用加味歸脾湯,兼服而安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生性急躁,患有肝風症狀,經常服用搜風順氣丸、秦艽湯等藥物。後來因大怒而吐血,嘴唇緊閉,小便頻數,甚至有時會失禁。我認為是肝火旺盛導致血氣妄行,於是用小柴胡湯加入山梔、牡丹皮治療,病情逐漸好轉。

五年之後,她再次因大怒而吐血,誤服了降火祛風化痰的藥物,導致大便頻數、胸悶食慾不振。我用清氣化痰的藥物治療,結果她卻嘔吐不止,無法進食,並且頭暈口乾,不停地吐痰。

我使用導痰降火類藥物治療,痰液像湧泉般不斷涌出,四肢時常感到冰冷。我分析道:嘔吐而不進食,是胃氣虛弱所致;頭暈口乾,是中氣不能上升所致;痰液像湧泉般不斷涌出,是脾氣不能攝取唾液所致;四肢逆冷,是脾氣不能正常運行所致。於是,我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茯苓、半夏來治療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。之後再加服加味歸脾湯,病情最終穩定康復。

〔陳〕,癸丑春,有一婦人年四十二三,其證語言氣短,足弱,行得數步,則口若含霜,七十日內三次經行,則口冷、頭目眩暈,足冷則透心冷痛,每行則口中冷氣不相續,有時鼻中熱,面赤翕然而熱,身體不仁,不能行步,手足不隨,不能俯仰,冷痹骨疼,有時悲傷,夢與前夫相隨,則上氣奄然而極心驚,志意不定,恍惚多忘,卻能食。如此僅一年許,醫者投熱藥則面翕然而熱,氣滿胸中,咽中窒塞、悶絕,投冷藥則瀉。又一醫者以十全湯服之,則發煩躁,心驚而跳。一醫以雙和湯服之,覺面上與腹中如火燂,心愈驚,欲吐不吐,大便秘,裡急後重。求僕診之,六脈弦緩,喜見於春,此是可治之疾。未供藥間,忽然吐瀉,瀉後覺肛門如火,雖瀉卻不多。僕且與俞山人降氣湯八服。次日診之,脈差有力。云:服藥後覺鼻熱,心煩悶,齒噤,與參蘇飲八服,黃連丸一兩。越三日云:服藥後如故,與茯苓補心湯服皆無效。僕以脈證詳之,只是排風湯甚對。或曰:何以知之?一、能飲食,此風飢也。二、七十日三次經行,此是榮經有風,血得風散也。三、頭目眩暈,此肝風也。四、面赤翕然而熱,悲傷,此心風也。五、身體不仁,不能行步,夢與前夫相隨,此脾風也。六、手足不隨,腰痛難俯仰,冷痹骨疼,此腎風也。因令人心驚,恍忽多忘,真排風湯證也。或曰:風脈當浮,今脈弦緩微弱,恐非風也。予曰:風無一定之脈,大抵此證腎虛生風,然排風湯藥品有十全大補湯料,亦有平補之資,卻不僭燥,供十服,越三日,云服有效,脈亦差勝,只是腹中如煙生微熱,大便秘,此真是風證,再與排風湯服,加補氣、皂角丸助之。越三日云:服前藥,大煩躁發熱諸證悉除,只是足弱不能支持。與秘傳降氣湯十服,諸證悉退。只是夢裡虛驚,大便滑泄頻數,脈尚弱,與五積散加人參、鹽煎,兼感應丸即愈。但頭眩痛重,不能久立久坐,再與排風湯,脫然而安矣。繆安人年六十,忽中風不省人事,無汗有痰,眾醫為不可治,召僕診之。脈浮緩,脾脈溢關,此真風脈。先以參蘇飲六服,寬氣下痰,次以木香煮散而愈。馬觀文夫人,於七月間病氣弱倦怠,四肢厥逆,惡寒有汗,少飲食。一醫謂伏暑,一醫謂虛寒,治皆無效。召僕診之,六脈雖弱,而兩關差甚焉。問是何證?僕曰:六脈雖弱,而關獨甚,此中焦寒也。中焦脾也,脾胃既寒,不但有此證,必有腹痛、吐瀉,今四肢厥冷,脾屬四肢,是脾胃虛冷無疑焉。曰:未見腹痛吐瀉之證,合用何治?僕曰:宜附子理中湯。未服藥間,旋即腹痛而瀉,莫不神之,即投此藥而瘥。

白話文:

陳年癸丑年春天,有個四十二三歲的婦人,她出現說話氣短、腳無力、走幾步路就會覺得嘴裡像含著冰霜的症狀。七十天內她來三次月經,每次月經期間都會出現口冷、頭昏眼花、腳冷到心裡都痛,每次月經來的時候,嘴裡的寒氣不斷,有時還會鼻中發熱、臉頰通紅發熱、身體麻木、無法行走、手腳不聽使喚,無法低頭抬頭,還有冷痹引起的骨頭疼痛,偶爾會感到悲傷,做夢時還跟前夫在一起,就會上氣不接下氣,心跳加速,心神不寧,神志恍惚,經常忘記事情,但她還能吃飯。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年左右,醫生給她開熱藥,她就臉頰通紅發熱,胸口悶氣,喉嚨堵塞,快要窒息,給她開冷藥,她就拉肚子。又有一個醫生給她開了十全湯,結果她變得煩躁不安,心跳加速。另一個醫生給她開了雙和湯,她覺得臉和肚子像火燒一樣,心跳得更厲害,想吐卻吐不出來,便秘,裡急後重。她來找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六脈弦緩,喜見於春,這是可以治好的病。還沒等開藥,她突然就吐了,吐完之後覺得肛門像火燒一樣,雖然拉肚子,但拉的不多。我先給她開了降氣湯,服用八劑。第二天我再次診治她,發現脈象稍有力了些。她說服藥後覺得鼻子發熱,心煩悶,牙關緊閉,於是我給她開了參蘇飲八劑,黃連丸一兩。三天後她說服藥後還是跟以前一樣,我給她開了茯苓補心湯服用,但仍然沒有效果。我仔細觀察她的脈象和症狀,發現排風湯非常適合她的病情。有人問我為什麼知道,我回答:一是她能吃飯,這是風飢;二是七十天內來三次月經,這是榮經有風,血液被風吹散了;三是頭昏眼花,這是肝風;四是臉頰通紅發熱、感到悲傷,這是心風;五是身體麻木,無法行走,夢到前夫,這是脾風;六是手腳不聽使喚,腰痛難以彎腰,冷痹引起的骨頭疼痛,這是腎風。這些症狀導致她心驚,神志恍惚,經常忘記事情,正是排風湯的典型症狀。有人說風脈應該是浮脈,現在她的脈象弦緩微弱,恐怕不是風症。我回答:風沒有固定的脈象,總體來說,她的症狀是腎虛生風,但排風湯的藥物中含有十全大補湯的藥材,也具有補益之效,卻不會燥熱,我給她開了十劑藥,三天後,她說服藥後有效,脈象也有所好轉,只是肚子裡像煙霧一樣輕微發熱,便秘,這正是風症,我再次給她開排風湯,加補氣、皂角丸來輔助治療。三天後,她說服藥後,煩躁不安、發熱等症狀都消失了,只是腳無力,無法站立。我給她開了秘傳降氣湯,服用十劑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只是做夢時還是會虛驚,大便滑泄頻繁,脈象仍然微弱,我給她開了五積散加人參、鹽煎,並配合感應丸,病就痊癒了。只是她頭昏腦漲,無法久站久坐,我又給她開了排風湯,她頓時感覺舒服多了。繆安人六十歲,突然中風,昏迷不醒,沒有汗,有痰,很多醫生都說治不了,就請我診治。我診脈發現脈浮緩,脾脈溢關,這正是風脈。我先給他開了參蘇飲六劑,寬氣化痰,然後用木香煮散,他就好了。馬觀文夫人在七月間患病,體弱乏力,四肢厥逆,怕冷,有汗,吃飯很少。一位醫生說是中暑,另一位醫生說是虛寒,治療都沒效果。她請我診治,我診脈發現六脈雖然微弱,但兩關脈特別弱。我問她這是什麼病症,我回答:六脈雖然微弱,但關脈特別弱,這是中焦寒。中焦屬脾,脾胃寒,不僅會有這些症狀,還會出現腹痛、拉肚子,現在她的四肢厥冷,脾主四肢,說明脾胃虛寒是無疑的。她說沒看到腹痛拉肚子的症狀,用什麼藥治療呢?我回答:應該用附子理中湯。還沒等服藥,她就開始腹痛拉肚子,大家都感到很神奇,就給她開了這個藥,病就好了。

防風散,治婦人中風,言語謇澀,四肢拘急,身體壯熱,頭疼目眩,心胸不利。

防風(去蘆,一兩),石膏(二兩半),麻黃(去節),漢防己(去皮,各七錢半),細辛(去苗),黃芩,川升麻,當歸(去蘆),桂心,芎藭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),羌活(去蘆,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這方藥叫做「防風散」,主要用來治療婦女中風後出現的症狀,包括:

  • 言語不清,說話含糊不清
  • 四肢僵硬,活動不靈活
  • 身體發熱
  • 頭痛目眩,頭昏眼花
  • 胸悶心慌,呼吸不暢

藥方如下:

  • 防風(去除根部的鬚根,取一兩)
  • 石膏(二兩半)
  • 麻黃(去除莖節)
  • 漢防己(去除外皮,各取七錢半)
  • 細辛(去除苗莖)
  • 黃芩
  • 川升麻
  • 當歸(去除根部的鬚根)
  • 桂心
  • 芎藭
  • 赤茯苓(去除外皮)
  • 甘草(炙烤後使用)
  • 羌活(去除根部的鬚根,各取半兩)

上為粗散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,入淡竹瀝一合,更煎一兩沸,溫服,不拘時。

芎藭散,治婦人卒中風,四肢不仁,善笑不息。

芎藭(一兩半),石膏(二兩半),當歸(去蘆,炒),麻黃(去節),秦艽(去蘆),乾薑(炮),桂心(各一兩),杏仁(二十枚,麩炒),黃芩(一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日進二三服。

附子散,治婦人中風,筋脈拘急,四肢疼痛,言語謇澀,心胸不利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中盞半的水煎煮,煎至一大盞時,濾去藥渣,加入一合淡竹瀝,再煮沸兩次,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

附子(炮去皮臍),細辛(各七錢半),當歸(去蘆,炒),芎藭,前胡(去蘆),枳殼(麩炒,去穰),黃芩,白鮮皮,茯神(去木),羌活(去蘆),杏仁(麩炒),漢防己(去皮)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桂心(各一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羌活散,治婦人中風,筋脈拘急,肢節痠疼,言語謇澀,頭目不利。

白話文:

將附子(去掉皮和臍)、細辛(各七錢半)、當歸(去掉蘆頭,炒)、芎藭、前胡(去掉蘆頭)、枳殼(用麩炒,去掉籽)、黃芩、白鮮皮、茯苓(去掉木心)、羌活(去掉蘆頭)、杏仁(用麩炒)、漢防己(去掉皮)、甘草(炙)、麻黃(去掉節)、桂心(各一兩),

這些藥材一起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中盞半(約300毫升),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大盞(約200毫升),去除藥渣,不分時辰溫服。

羌活散可以治療婦女中風、筋脈拘急、肢節酸痛、說話口齒不清、頭目昏沉的症狀。

羌活(去蘆),天麻(各一兩),芎藭,酸棗仁(各七錢半,微炒),蔓荊子,白附子(炮),柏子仁,牛膝(酒浸),桂心,薏苡仁,當歸(去蘆,炒),羚羊角(屑),烏蛇肉(酒拌炒令黃),蟬殼(炒,各半兩),麝香(另研,一錢半),

為細末,入研麝香勻,每服一錢,關脈調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羌活(去除蘆頭)、天麻(各一兩)、芎藭、酸棗仁(各七錢半,微炒)、蔓荊子、白附子(炮製)、柏子仁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桂心、薏苡仁、當歸(去除蘆頭,炒)、羚羊角(研成粉末)、烏蛇肉(用酒拌炒至黃色)、蟬殼(炒製,各半兩)、麝香(另研磨,一錢半)

研磨成細末,加入研磨好的麝香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調和脈絡,無時間限制。

南星散,治婦人中風,牙關緊急,四肢強直,心胸痰涎,咽膈不利。

天南星(生薑制),麻黃,半夏(湯洗七次,薑製),赤箭(各半兩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桂心,蠍梢(各二錢半,生用),麝香(半錢,研)

為細末,入研麝香令勻,每服一錢,豆淋酒調下,日進二服,不拘時候。

木香煮散,治左癱右瘓,並素有風濕,諸藥不效。常服調氣進食寬中。

羌活,麻黃(去節,各一兩),防風(七錢半),白朮,陳皮,黑附子(炮),南木香,檳榔,牛膝,大川烏(炮),草豆蔻(連皮煨),杏仁(去皮,麩炒),人參,白茯苓,川芎,當歸,甘草,桂心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南星散治療婦女中風,牙關緊閉,四肢僵硬,心胸痰多,咽喉不適。

藥方:天南星(用生薑炮製)、麻黃、半夏(用湯洗七次,薑製)、赤箭(各半兩)、川烏頭(炮製,去皮臍)、桂心、蠍梢(各二錢半,生用)、麝香(半錢,研磨)。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研磨好的麝香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豆汁和酒調服,一天服用兩次,不拘時間。

木香煮散治療左側癱瘓、右側癱瘓,並有風濕病史,其他藥物无效者。常服可以調理氣血,促進食慾,寬中理氣。

藥方:羌活、麻黃(去節)、防風、白朮、陳皮、黑附子(炮製)、南木香、檳榔、牛膝、大川烏(炮製)、草豆蔻(連皮煨)、杏仁(去皮,麩炒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桂心(各半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。大便不通,加大黃。心腹脹,加苦葶藶、滑石。膈上壅滯,咳嗽氣促,加半夏、川升麻、天門冬、知母。

上古方專主婦人中風,故收之。率用麻黃、桂心,非真中外邪,不宜輕用。只以薛氏法調之為善,其餘證治方藥,詳見雜病本門,男婦初無二治也。

〔角弓反張〕

〔大〕,夫婦人角弓反張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諸陽之經。人之陰陽經絡,周環於身,風乘虛入於諸陽之經,則腰背反折攣急,如角弓之狀,宜服小續命湯。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方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大碗半,生薑五片,煎煮至八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如果大便不通,可以加入大黃。如果心腹脹滿,可以加入苦葶藶、滑石。如果膈上壅滯,咳嗽氣促,可以加入半夏、川升麻、天門冬、知母。

這方子是古代專門治療婦人中風的方子,所以把它收錄下來。它常使用麻黃、桂心,如果不是真正中外邪氣導致的,就不宜輕易使用。只有按照薛氏的方法調治纔好,其他的證狀和治療方法以及藥方,詳見雜病部分,男女的治療方法並沒有區別。

角弓反張

夫婦二人出現角弓反張的症狀,是因為身體虛弱,感受了風邪,風邪侵入諸陽經脈。人體的陰陽經絡,遍佈全身,風邪乘虛而入諸陽經脈,就會導致腰背反折攣急,就像弓角一樣,應該服用小續命湯。

〔薛〕,仲景先生云:太陽病發汗大多致痙,風病下之則痙。《三因方》云:氣血內虛,風寒濕熱所中則痙。以風能散氣,故有汗而不惡寒曰柔痙,寒能澀血,故無汗而惡寒曰剛痙。非專於風濕,因內虛發汗亡血,筋無所榮而然,乃虛象也。竊謂傷寒汗下過度,與產婦潰瘍等病,及因克伐之劑,傷損氣血而變。若金衰木旺,先用瀉青丸,(幼科肝臟。)後用異功散;(幼科吐瀉。)腎水虛,用六味丸;(雜病虛勞。)肝火旺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(熱入血室。)次用加味四物湯;發熱,用加味逍遙散;若木侮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(雜病傷勞倦。)加芍藥、山梔;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;(雜病健忘。)脾土濕熱,用大承氣湯。(傷寒胃實。)大凡病後氣血虛弱,用參朮濃煎,佐以薑汁、竹瀝,時時用之,如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,(雜病虛勞。)更不應,加附子或用參附湯,緩則不救。(人參一兩,附子二錢,水煎服。)

白話文:

仲景先生說,太陽病發汗太多容易導致痙攣,風病向下傳則也會引起痙攣。《三因方》說,氣血虛弱,受到風寒濕熱的侵襲就會導致痙攣。由於風能散氣,所以出汗不惡寒的稱為柔痙,寒能凝滯血液,所以不出汗而惡寒的稱為剛痙。痙攣不單單是風濕造成的,內虛體質的人,因為發汗過度、失血過多,筋脈得不到滋養而導致痙攣,這是虛症。我認為傷寒發汗過度、產婦潰瘍等疾病,以及過度使用攻伐性的藥物,損傷氣血都會導致痙攣。假如金衰木旺,先用瀉青丸,之後用異功散;腎水虛弱,用六味丸;肝火旺盛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接著用加味四物湯;發熱,用加味逍遙散;如果木氣侮犯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,加芍藥、山梔;脾經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;脾土濕熱,用大承氣湯。總之,凡是病後氣血虛弱,就用人參、白朮濃煎,佐以薑汁、竹瀝,時常服用,如果效果不佳,就用十全大補湯,再不行,就加附子或用參附湯,如果仍然緩慢無效,就無力回天了。

白殭蠶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口噤不能言,皮膚頑麻,筋脈抽掣。

白殭蠶(一兩,炒),麝香(二錢半,另研),烏蛇肉(炒令黃),蟬殼(炒),桑螵蛸(炒),犀角屑,天麻,獨活(去蘆),天南星(炮),川烏頭(炮去皮臍),白附子(炮),硃砂(另研,水飛),防風(去蘆,各半兩),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,日三服。

羚羊角散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筋脈拘急,言語謇澀,心神煩悶。

白話文:

白殭蠶散

主治: 治婦女中風,角弓反張,口噤不能言,皮膚頑麻,筋脈抽搐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白殭蠶 (一兩,炒)
  • 麝香 (二錢半,另研)
  • 烏蛇肉 (炒至黃色)
  • 蟬殼 (炒)
  • 桑螵蛸 (炒)
  • 犀角屑
  • 天麻
  • 獨活 (去蘆)
  • 天南星 (炮製)
  • 川烏頭 (炮製去皮臍)
  • 白附子 (炮製)
  • 朱砂 (另研,水飛)
  • 防風 (去蘆,各半兩)

製法: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混合均匀。

用法: 每服二錢,溫酒調服,不拘時,一日三服。

羚羊角散

主治: 治婦女中風,角弓反張,筋脈拘急,言語謇澀,心神煩悶。

羚羊角(屑),鹿角膠(搗碎,炒令黃燥),赤箭,酸棗仁(炒),薏苡仁(各一兩),白附子(炮),芎藭,當歸(炒去蘆),人參(去蘆,各七錢半),羌活(去蘆),白鮮皮,地骨皮,柏子仁,蔓荊子,犀角屑(各半兩),牛黃(另研),麝香(各二錢半,另研)

上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一錢,煎薄荷湯調下,日進三服,無時。

紫湯,治婦人中風,腰脊反張如弓之狀。

白話文:

羚羊角屑、鹿角膠、赤箭、酸棗仁、薏苡仁、白附子、芎藭、當歸、人參、羌活、白鮮皮、地骨皮、柏子仁、蔓荊子、犀角屑、牛黃、麝香等藥材,研成細末,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一錢,用薄荷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紫湯,專治婦人中風,腰脊反張如弓狀的病症。

雞糞白(一合,炒微黃),大豆(二合,炒熟),防風(一兩,去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酒水各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烏蛇丸,治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或身體強直,牙關緊急。

烏蛇肉(酒浸),犀角屑,白附子(炮),天麻(各一兩),半夏(湯洗七遍,生薑制),天南星(炮),麻黃(去節),桂心,獨活(去蘆),白殭蠶(炒),晚蠶砂(炒),乾蠍(微炒,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,另細研)

上為細末,入研麝令勻,煉蜜和搗二三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豆淋酒送下,日二服,無時。

白話文:

雞糞白炒至微黃,大豆炒熟,防風去蘆頭,以上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酒和水各半煎煮至六分,去渣溫服,不限時間。此方專治婦人中風,出現角弓反張、身體僵硬、牙關緊閉等症狀。

烏蛇肉浸酒,犀角屑、白附子炮製,天麻、半夏(洗七遍,用薑制)、天南星炮製,麻黃去節,桂心、獨活去蘆頭,白殭蠶炒製,晚蠶砂炒製,乾蠍微炒,以上各半兩,麝香二錢半另行研磨。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,加入研好的麝香拌勻,再用蜂蜜混合,反覆搗二三百下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豆汁和酒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,不限時間。

余並詳雜病痙門。

〔口噤〕

夫婦人中風口噤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頷頰夾口之筋也。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頰,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,而風挾冷乘虛入其筋,則筋攣,故引牙關急而口噤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風邪客於手足陽明經,口眼喎斜,用秦艽升麻湯。(雜病中風。)若風熱傷氣,用省風湯。(雜病中風。)當與後方同用。一婦人因怒經事淋瀝,半月方竭,遇怒其經即至,甚則口噤筋攣,鼻衄頭痛,痰痙搐搦,瞳子上視,此肝火熾甚,以小柴胡湯(傷寒少陽。)加熱地、山梔、釣藤治之,後不復發。一婦人素陰虛,患遍身瘙癢,誤服祛風之藥,口噤抽搐,肝脈洪數。余曰:肝血為陰為水,肝氣為陽為火,此乃肝經血虛火盛耳,宜助陰血、抑肝火,用四物、麥門、五味子、柴胡、山梔、生甘草,熱搐頓止;又以八珍、黃耆、麥門、五味、釣藤、炙草調理而痊。

白話文:

我仔细研究了杂病中的痉挛篇章,其中提到口噤的病症。

夫妻两人中风导致口噤,是因为身体虚弱受到风邪侵袭,风邪侵入下颌和脸颊的筋络。手三阳经的筋络汇聚于下颌和脸颊,足阳明经的筋络在口部上侧,风邪挟带着寒气趁虚而入,导致筋络挛缩,因此牵引牙关紧闭,出现口噤的症状。

如果口噤伴随口眼歪斜,是风邪侵犯手足阳明经的表现,可用秦艽升麻汤治疗。若因风热伤气导致口噤,则可用省风汤治疗。以上两种情况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汤剂。

一位妇女因怒火攻心导致经期淋漓不止,半个月才结束,每次生气经期就会来,严重时还会出现口噤、筋挛、鼻衄、头痛、痰涎、痉挛、抽搐、瞳孔上视等症状。这是肝火旺盛的表现,可用小柴胡汤加生地、山栀、钓藤治疗,之后便不再复发。

另一位妇女平时体质阴虚,患有全身瘙痒,误服祛风药物后出现口噤、抽搐,肝脉洪数。我诊断认为,肝血属阴属水,肝气属阳属火,这是肝经血虚火盛导致的。应该滋阴补血、抑制肝火,服用四物汤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柴胡、山栀、生甘草,热性抽搐立刻止住;之后再用八珍汤、黄芪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钓藤、炙甘草调理,最终恢复健康。

天南星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,四肢拘急,或痰氣上壅。

天南星(薑汁炒黃),白附子(炮),黑附子(炮),烏蛇肉(酒炙),全蠍(炒,等分),
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以生薑汁、溫酒調,不拘時,拗開口灌之。

走馬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,四肢強直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天麻(各半兩),桂心,石膏(研如面),麻黃(去節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天南星(炮),蠍梢(各二錢半),麝(另細研,半錢)

上為細末,入麝香研令勻,每服二錢,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,斡開口灌之。

白話文:

天南星散可以治療婦女中風口不能說話,四肢僵硬,或痰氣上涌。將天南星用薑汁炒至黃色,白附子、黑附子炮製,烏蛇肉用酒炙,全蠍炒製,以上藥材等量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生薑汁和溫酒調服,不拘時辰,撬開患者的嘴巴灌下去。

走馬散則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口不能說話,四肢僵直。將附子炮製去皮臍,天麻與附子等量,桂心、石膏研成粉末,麻黃去節,川烏頭炮製去皮臍,天南星炮製,蠍梢,各取二錢半,麝香另行研成細末,取半錢。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加入麝香研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豆豉湯和酒調服,不拘時辰,撬開患者的嘴巴灌下去。

烏蛇散,治婦人中風口噤。

烏蛇肉(酒浸),乾蠍(炒),白殭蠶(炒),天南星(炮),天麻(各半兩),膩粉(半錢,另研)

上為細末,入膩粉研勻,每服二錢,生薑酒調下,斡開口灌之。

白朮酒,治婦人中風口噤,言語不得。

白朮(銼),黑豆(各三兩,炒熟)

上以酒四升,煎至二升,去滓分四服,斡開口灌之。

治婦人中風口噤,舌本縮,語言難。

芥子(一升)細研,以醋三升,煎至一升,塗頰頷下效。

白話文:

烏蛇散用來治療婦女中風口噤,也就是中風導致嘴巴閉合說不出話。

將烏蛇肉浸泡在酒裡,然後曬乾,再和乾蠍(炒過)、白殭蠶(炒過)、天南星(炮製過)、天麻(各半兩)以及膩粉(半錢,另外研磨)一起研磨成細粉,加入膩粉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酒調服,幫助患者張開口灌服藥物。

白朮酒則用來治療婦女中風口噤,導致無法說話。

將白朮切碎,和黑豆(各三兩,炒熟)一起用四升酒煎煮,直至剩下二升,去除藥渣後分四次服用,幫助患者張開口灌服藥物。

對於婦女中風口噤,舌頭根部縮回,說話困難的情況,可以用芥子(一升)研磨成細粉,再用三升醋煎煮,直至剩下ー升,塗抹在臉頰和下巴部位,會有療效。

〔不語〕

巢氏論曰:脾脈絡胃,夾咽連舌本,散舌下,心之別脈系舌本。今心脾二臟受風邪,故舌強不得語也。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也,會厭者,音聲之戶,舌者聲之機,唇者聲之扇,風寒客於會厭之間,故卒然無音,皆由風邪所傷,故謂之中風失音不語。經云:醉臥當風,使人發喑,不能言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因痰迷心竅,當清心火。若因濕痰舌強,當清脾熱。若因風熱牙關緊急,當清肝火。若因風痰塞喉,當導痰涎。若因虛火上炎,當壯水之主。若因氣虛厥逆,當益火之源。若因腎虛舌暗而不語,當補腎氣。

一婦人因怒仆地,痰湧不語,灌牛黃清心丸稍蘇,用神仙解語丹加山梔、柴胡、桔梗漸愈。又用六君、柴胡、山梔、枳殼而痊。一婦人忽然不語半年矣,諸藥不應,兩尺浮數,先用六味丸料加肉桂數劑,稍愈。乃以地黃飲子二十餘劑而痊,男子多有此證,亦以此藥治之。(諸方並見雜證中風。)

白話文:

不語

巢氏論述說:脾經脈絡連通胃部,沿著咽喉連接到舌根,並散布到舌下,而心的分支經脈則連接到舌根。現在心脾兩臟受到風邪侵襲,所以舌頭僵硬,無法說話。

喉嚨是氣體上下出入的通道,會厭是發聲的門戶,舌頭是發聲的工具,嘴唇是發聲的扇子。風寒入侵會厭之間,就會突然失去聲音,都是因為風邪的傷害,所以稱為中風失音不語。

經書記載:醉酒睡覺時吹到風,會讓人聲音嘶啞,不能說話。

薛氏補充說明:上述症狀如果是因為痰迷心竅導致,就要清心火;如果是因為濕痰導致舌頭僵硬,就要清脾熱;如果是因為風熱導致牙關緊閉,就要清肝火;如果是因為風痰阻塞喉嚨,就要導引痰涎;如果是因為虛火上炎,就要滋補腎陰;如果是因為氣虛厥逆,就要益氣補陽;如果是因為腎虛導致舌頭暗淡無光而無法說話,就要補腎氣。

曾經有一位婦人因為生氣而昏倒在地,痰涌上來,無法說話,用牛黃清心丸灌服後稍微清醒,再用神仙解語丹加山梔、柴胡、桔梗治療,逐漸康復。後來又用六君丸、柴胡、山梔、枳殼治療,完全康復。

還有一位婦人突然失語半年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,脈象在兩尺部位浮數。先用六味丸加肉桂服用幾劑,稍有好轉。然後用地黃飲子服用二十餘劑,就完全康復了。很多男子也會有這種症狀,可以用同樣的藥物治療。(這些藥方都可以在雜證中風篇章中找到。)

神仙解語丹,治心脾經受風,言語謇澀,舌強不轉,涎唾溢盛,及療淫邪搏陰,神內鬱塞,心脈閉滯,暴不能言。

白附子(炮),石菖蒲(去毛),遠志(去心),甘草(水煮十沸),天麻,全蠍(酒炒),羌活,白殭蠶(炒),南星(牛膽釀,如無只煨,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

上為細末,水煮曲糊丸如梧桐子大,量入辰砂為衣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生薄荷湯吞下,無時。

防風湯,治中風內虛,腳弱語謇。

白話文:

神仙解語丹

此丹方主要用於治療心脾經受風所致的言語謇澀,舌強不轉,涎唾溢盛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淫邪搏陰,神內鬱塞,心脈閉滯,突然失語等症。

藥材:

  • 白附子(炮製):一兩
  • 石菖蒲(去毛):一兩
  • 遠志(去心):一兩
  • 甘草(水煮十沸):一兩
  • 天麻:一兩
  • 全蠍(酒炒):一兩
  • 羌活:一兩
  • 白殭蠶(炒):一兩
  • 南星(牛膽釀,如無只煨):一兩
  • 木香:半兩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為細末,用水煮過的麵糊製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,以辰砂為丸衣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二十至三十丸,用生薄荷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

防風湯

此方用於治療中風內虛,導致腳弱言語謇澀的症狀。

注:

  • 以上中藥名稱均為繁體字。
  • [ ] 內為藥材或方劑的連結,可提供更多相關資訊。

石斛(一兩半,酒炒),乾地黃,杜仲(去粗皮,切,薑汁炒),丹參(各一兩二錢半),防風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桂心,川獨活(各一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竹瀝湯,治中風入肝脾,經年四肢不遂,舌強語謇。

威靈仙,附子(炮),苦梗,蔓荊子,防風,枳殼(去穰,麩炒),川芎,當歸(各等分),

白話文:

石斛(一兩半,酒炒),乾地黃,杜仲(去粗皮,切,薑汁炒),丹參(各一兩二錢半),防風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桂心,川獨活(各一兩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兩枚大棗,煎煮至八分,去渣,溫服。此方名為竹瀝湯,主治中風入肝脾,經年四肢不遂,舌強語謇。威靈仙,附子(炮製),苦梗,蔓荊子,防風,枳殼(去瓤,麩炒),川芎,當歸(各等分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竹瀝半盞,姜三片,煎至八分,溫服,一日四服,忌茶。

地黃飲子等方,詳雜病本門。

〔風痹手足不隨〕

夫婦人風痹者,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。風多者為風痹,其狀肌膚盡痛。諸陽之經皆起於手足而循行於身體,風寒之氣客於肌膚,始為痹,復傷陽經,隨其虛處而停滯,與血氣相搏,血氣行則遲緩,故風痹而復手足不隨也。

〔薛〕,經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前證若風邪淫旺,或怒動肝火,血燥筋攣,用加味逍遙散。脾肺氣虛,肌膚不仁,手足麻木,用三痹湯。若腎水虧損,不能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,用六味丸。服燥藥而筋攣者,用四物、生甘草。氣血俱虛,用八珍湯。何《醫林集要》等方,新刊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云: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少力,或肌肉微掣,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證,宜先服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以預防之。殊不知河間云:風者病之末也。所以中風有癱瘓者,非謂肝木之風內中,亦非六淫風邪外襲,良由五志過極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憒,筋骨無用而卒倒無知也。治當以固元氣為主。若遽服八風等藥,則反傷元氣,適足以招風取中。一婦人因怒,吐痰胸滿,服二陳、順氣、化痰之劑,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形氣殊倦。余視之,乃肝火熾盛而侮脾土也,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。喜其慎疾,年餘而愈。一孀婦胸脅脹痛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,或用清氣化痰藥,喉間不利,白帶腹脹,又用清熱理氣藥,胸膈不寬,肢體時麻。余曰:此本鬱怒傷肝脾,前藥傷甚耳。朝用歸脾湯以解鬱結,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,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,後因怒肢體復麻,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。後復怒,病再作,月經如注,脈浮洪而數,此肝火傷脾不能攝血所致也,用六君、芎、歸、炮姜,一劑而血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而胃醒。更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理而痊。一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藥,肢體或麻,服祛風化痰藥,肢體常麻,手足或冷或熱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,二十餘劑,脾氣漸復,諸證稍愈。更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而愈。後因怒吐痰,自服清氣化痰丸,飲食不進,吐痰甚多,胸脅脹滿。余用六君子倍加參朮,少加木香,數劑而康。

白話文:

上焦(口腔)咀嚼藥物,每次服用四錢,水一碗,竹瀝半碗,生薑三片,煎煮至八分熟,溫熱服用,一天服用四次,忌食茶。

此方等,詳見雜病篇章。

風痹手足不隨者,乃因風寒濕三氣合而致痺。以風氣為主者為風痹,症狀為全身皮膚疼痛。所有陽經皆起於手足,循行於全身,風寒之氣侵襲肌膚,初起為痺,繼而損傷陽經,停滯於虛弱之處,與血氣相搏,血氣運行遲緩,故風痹而手足不隨也。

薛氏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若前述風邪過盛,或怒氣傷肝,血燥筋攣,可加味逍遙散。若脾肺氣虛,肌膚麻木不仁,手足麻木,可服三痹湯。若腎水虧損,不能滋養筋骨,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,可服六味丸。若服燥藥而筋攣者,可服四物湯加生甘草。若氣血俱虛,可服八珍湯。

何氏《醫林集要》等方,新刊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云:若人大拇指麻木不仁,或手足無力,或肌肉微掣,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證,宜先服八風湯、天麻丸、防風通聖散以預防之。殊不知河間云:風者病之末也。所以中風有癱瘓者,非謂肝木之風內中,亦非六淫風邪外襲,良由五志過極,心火熾盛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憒,筋骨無用而卒倒無知也。治當以固元氣為主。若遽服八風等藥,則反傷元氣,適足以招風取中。

一婦人因怒,吐痰胸滿,服二陳湯、順氣、化痰之劑,半身不遂,內熱口乾,形氣殊倦。余視之,乃肝火熾盛而侮脾土也,用逍遙散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。喜其慎疾,年餘而愈。

一孀婦胸脅脹痛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,或用清氣化痰藥,喉間不利,白帶腹脹,又用清熱理氣藥,胸膈不寬,肢體時麻。余曰:此本鬱怒傷肝脾,前藥傷甚耳。朝用歸脾湯以解鬱結,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,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,後因怒肢體復麻,用補中益氣加山梔、茯苓、半夏而痊。後復怒,病再作,月經如注,脈浮洪而數,此肝火傷脾不能攝血所致也,用六君、芎、歸、炮姜,一劑而血止。用補中益氣加炮薑、茯苓、半夏,四劑而胃醒。更用歸脾湯、逍遙散調理而痊。

一婦人頭暈吐痰,用化痰理氣藥,肢體或麻,服祛風化痰藥,肢體常麻,手足或冷或熱,此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、炮姜,二十餘劑,脾氣漸復,諸證稍愈。更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而愈。後因怒吐痰,自服清氣化痰丸,飲食不進,吐痰甚多,胸脅脹滿。余用六君子倍加參朮,少加木香,數劑而康。

三痹湯,治血氣凝滯,手足拘攣,風痹、氣痹等疾。

川續斷,杜仲(銼,薑汁炒去絲),防風(去蘆),桂心,華陰細辛,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(去蘆),白芍藥,甘草(各一兩,炙),秦艽(去蘆),生地黃,川芎,川獨活(各半兩,去蘆),黃耆(去蘆),川牛膝(酒浸,各一兩),

上㕮咀,或為末,每服八錢,水二盞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無時候,但腹稍空服。有人病左臂不隨,後已痊平而手指不便無力,試諸藥不效,服此藥一料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三痹湯主治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手足僵硬、風痺、氣痺等疾病。藥材包括續斷、杜仲、防風、桂心、細辛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秦艽、生地黃、川芎、獨活、黃耆、川牛膝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和紅棗,服用時無時間限制,只要肚子稍空即可。有人患有左臂不靈活,後來雖然恢復但手指仍然無力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,服用了三痹湯一劑後就痊癒了。

獨活湯,治婦人風痹,手足不隨,身體疼痛,言語謇澀,筋脈拘急,並宜服之。

獨活(去蘆),桑寄生,牛膝(酒浸),秦艽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),桂心,防風(去蘆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當歸(炒,去蘆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杜仲(銼,炒去絲),細辛(去苗),芎藭,赤芍藥(各七錢半),甘草(炙,半兩),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無時。

烏蛇散,治婦人風痹,手足頑麻,筋脈搐搦,口眼不正,言語謇澀。

白話文:

獨活湯專治婦女風濕痺痛,手腳不聽使喚、身體疼痛、說話含糊不清、筋脈緊繃等症狀,都可以服用。

獨活湯的藥方如下:獨活(去蘆頭)、桑寄生、牛膝(酒浸泡)、秦艽(去蘆頭)、赤茯苓(去皮)、桂心、防風(去蘆頭)、附子(炮製去皮臍)、當歸(炒制去蘆頭)、生乾地黃(各一兩)、杜仲(切碎,炒去絲)、細辛(去苗)、川芎、赤芍藥(各七錢半)、甘草(炙烤,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中盞半的水煎煮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,不限時間。

烏蛇散則專治婦女風濕痺痛,手腳麻木、筋脈抽搐、口眼歪斜、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。

烏蛇肉(酒拌炒),土蜂兒(炒),天南星(炮),天雄(炮,去皮臍),赤箭,麻黃(去節),薏苡仁,芎藭(各一兩),羚羊角屑,乾蠍(微炒),桑螵蛸(微炒),桂心,硃砂(研,水飛,各半兩),當歸(炒,去蘆),酸棗仁(炒),柏子仁(各七錢半),

為細末,入硃砂藥研勻,每服一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
東垣羌活湯,治濕熱身重,或眩暈麻木,小便赤澀,下焦痿軟,不能行履。

羌活,防風,柴胡(各一錢),藁本,獨活,茯苓,澤瀉,豬苓,黃耆(炒),甘草(炙),陳皮,黃柏(酒炒黑),黃連(炒),蒼朮,升麻,川芎(各五分),

白話文:

將烏蛇肉用酒拌炒,土蜂兒炒製,天南星炮製,天雄炮製後去皮臍,赤箭、麻黃去節,薏苡仁、芎藭各一兩,羚羊角屑、乾蠍微炒,桑螵蛸微炒,桂心、硃砂研磨後用水飛,各半兩,當歸炒製後去蘆,酸棗仁、柏子仁各七錢半,研磨成細末,加入硃砂藥研勻,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溫酒調服。此方名為東垣羌活湯,主治濕熱身重,或眩暈麻木,小便赤澀,下焦痿軟,不能行走。

羌活、防風、柴胡各一錢,藁本、獨活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黃耆炒製,甘草炙製,陳皮、黃柏酒炒黑,黃連炒製,蒼朮、升麻、川芎各五分。

上水煎服。

甘草附子湯,治風濕相搏,骨節煩疼,不時抽痛,不能伸屈,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微腫痛,

甘草(炙,一兩),附子(一枚,重一兩三四錢者方是。炮,去皮尖,不真不效),白朮(炒,一兩),桂枝(二兩),

上每服五錢,水煎。

八珍湯,治肝脾氣血俱虛,不能養筋,以致筋攣骨痛,或不能行履,或發熱晡熱,寒熱往來等證。

加味逍遙散,治肝經風熱,血燥筋攣,肢體不遂,內熱晡熱等證。(八珍方見雜病虛勞,本方見本科調經。)

〔自汗〕

白話文:

將藥材一起煎煮,取汁服用。

藥隱老人云:尋古治中風方,續命、排風、越婢等悉能除去,而《千金》多用麻黃,令人不得慮虛。凡以風邪不得汗,則不能泄也,然此治中風無汗者為宜。若治自汗者更用麻黃,則津液轉使脫泄,反為大害。中風自汗,仲景雖處以桂枝,至於不住發搐,口眼瞤動,遍身汗出者,豈勝對治。當此之時,獨活湯、續命煮散,復榮衛,卻風邪,不可闕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腠理不固而自汗者,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若過服風藥而自汗者,用白朮防風湯。若陽氣虛弱而自汗者,用耆附湯。若兼盜汗,用補中益氣湯送六味丸。如不應,用便秘。

白話文:

藥隱老人說:尋找古方治療中風,續命湯、排風散、越婢湯等都能夠有效去除風邪,但《千金方》中多用麻黃,讓人不得不擔心虛損。一般來說,如果因風邪入侵導致無汗,就無法將邪氣排出,因此這個方法適合治療中風無汗的患者。但如果治療自汗者再使用麻黃,就會導致津液過度耗損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危害。

中風自汗,張仲景雖然使用桂枝湯治療,但對於發搐不止、口眼歪斜、全身汗出的人來說,桂枝湯的療效可能不夠。在這種情況下,應該使用獨活湯、續命煮散來恢復營衛、驅除風邪,不可缺少。

〔薛〕:如果患者腠理不固而自汗,可以服用桂枝湯或防風白朮牡蠣湯。如果過度服用風藥導致自汗,可以服用白朮防風湯。如果患者陽氣虛弱而自汗,可以服用耆附湯。如果同時伴有盜汗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六味丸。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,則需要考慮便秘的治療方案。

獨活湯,治風虛昏憒,不自知覺,手足瘛瘲,坐臥不能,或發寒熱,血虛不能服發汗藥,及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川獨活,羌活,人參,防風,當歸(五味各去蘆),細辛(去苗),茯神(去木),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子),桂心,白薇,遠志(去心),菖蒲,川芎(各半兩),甘草(七錢半,炙),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續命煮散,治風氣留滯,心中昏憒,四肢無力,口眼瞤動,有時搐搦,亡失津液,渴欲引飲。此能扶榮衛,去虛風,中風自汗及產後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獨活湯用於治療風虛昏憒、意識不清、手腳抽搐、坐臥不能,或伴隨發寒發熱,血虛無法服用發汗藥,以及中風自汗等症狀,尤其適合血虛、中風自汗的患者。

續命煮散則用於治療風氣留滯、心神昏憒、四肢乏力、口眼歪斜、抽搐、口渴、津液流失等症狀,能扶助正氣,驅除虛風,特別適合中風自汗或產後中風自汗的患者。

防風,獨活,當歸,人參,細辛,葛根,芍藥,川芎,甘草,熟地黃,半夏,遠志(去心),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生薑三大片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汗多不止者,加牡蠣粉一分半。

補遺防風白朮牡蠣散,治中風自汗不止。

白朮,牡蠣(煅),防風(各等分),

為末,酒調下,米飲亦可,日三服,汗即止。如不止,可服黃耆建中湯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獨活、當歸、人參、細辛、葛根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、熟地黃、半夏、遠志(去心)、荊芥穗(各半兩),桂心(七錢半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不限時間。若汗出不止,可加入牡蠣粉一分半。

另外,防風、白朮、牡蠣(煅)等分研磨成粉末,用酒或米湯調服,每天服三次,可止汗。如果汗出不止,可服用黃耆建中湯。

〔賊風偏枯〕

藥隱老人云:偏枯者,其狀半身不隨,肌肉枯瘦,骨間疼痛,神智如常,名曰偏枯也。原其疾之由,皆因陰陽偏虧,臟腑怯弱,經絡空虛,血氣不足,當風沖坐,風邪乘虛而入。《內經》云: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詳其義理,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害。

人之身體,或有一邊血氣不能榮養而先枯槁,然後被風所苦,其理顯然。王子亨云:舟行於水,人處於風,水能泛舟而亦能覆舟,風能養體而亦能害體。蓋謂船漏水入,體漏風傷。古人有云:醫風先醫血,血行風自滅是也,治之先宜養血,然後驅風,無不愈者。宜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。

白話文:

賊風偏枯

藥隱老人說:偏枯,是指身體一半不聽使喚,肌肉消瘦,骨頭間疼痛,但神智正常,這就是偏枯。

偏枯的病因,大多是因為陰陽失調,臟腑虛弱,經絡空虛,氣血不足,遇到風寒就容易被侵襲。《內經》中說:出汗後受涼,會導致偏枯。

仔細想想,就像樹木,如果一邊缺少滋潤,就會先枯萎,然後更容易被風吹倒。同樣,人體如果一邊氣血不足,就會先枯萎,然後更容易受到風寒的侵害。

王子亨說:船在水裡,人身在風中,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,風能養人,也能害人。就像船漏水,人體也容易被風寒入侵。古人說: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,所以治療偏枯,要先滋養氣血,然後再驅散風寒,這樣才能治癒。

建議使用大八風湯、增損茵芋酒、續斷湯等藥物治療。

〔大〕,賊風偏枯者,是體偏虛受風,風客於半身也。人有勞傷血氣,半身偏虛者,風乘虛入客於半體,名為偏風也。其風邪入深,真氣去,邪氣留,發為偏枯,此由血氣衰損,為風所客,令血氣不相周榮於肌,故令偏枯也。

〔薛〕,醫風先醫血,此論得之。大抵此證多因胎前產後,失於調養,以致精血乾涸,肝木枯槁,治法當滋其化源。考之《生氣通天論》曰:風客淫氣,精乃亡,邪傷肝也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風氣通於肝,風搏則熱盛,熱盛則水乾,水乾則氣不榮,故精乃亡。此風病之所由作也。一婦人性善怒,常自汗,月經先期。余以為肝火血熱,不信,乃泛用降火之劑,反致月經過期;復因勞怒,口噤呻吟,肢體不遂,六脈洪大,面目赤色。用八珍、麥門、五味子、山梔、丹皮,數劑漸愈。兼用逍遙散、六味丸各三十餘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偏枯症是指身體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導致半身不遂的病症。這是因為勞損傷了血氣,導致身體一半虛弱,風邪趁虛而入,侵襲半邊身體,稱為偏風。如果風邪深入,真氣耗散,邪氣停留,就會發展成偏枯。這是由於血氣衰弱,被風邪侵襲,導致血氣不能暢通滋養肌肉,所以造成偏枯。

治療風邪應該先補血,這是正確的論點。這種病症通常是因為懷孕或生產期間沒有好好調養,導致精血枯竭,肝氣衰弱而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應該滋養化源。根據《生氣通天論》,風邪侵入,會耗損精氣,損傷肝臟。根據《陰陽應象大論》,風邪通於肝臟,風邪盛則熱氣旺盛,熱盛則津液乾燥,津液乾燥則氣血不流通,精氣就會耗損。這就是風邪病症的病因。

曾經遇到一位性情急躁、經常出汗、月經提前的婦人,我認為是肝火血熱,但她不相信,隨意服用降火藥物,反而導致月經延後。後來她因為勞累和生氣,嘴巴緊閉、呻吟,肢體麻木,脈象洪大,面色紅潤。我使用八珍湯、麥門冬湯、五味子、山梔子、丹皮等藥物,幾劑藥後症狀逐漸減輕。同時也服用逍遥散和六味丸,三十多劑後完全康復。

大八風湯,治中風偏枯、失音,半身不隨,時復恍惚。

當歸(去蘆),杏仁(麩炒),甘草(炙),桂心,乾薑(炮,各二兩),五味子,升麻(各半兩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黃芩,芍藥,獨活,防風(各去蘆),川芎,麻黃(去節),秦艽,人參(各去蘆),石斛(去根切,酒浸炒),茯神(去木),石膏,黃耆(去蘆),紫菀(各一兩),大豆(三兩,去皮炒)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水兩盞,酒一合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恍惚者,不用酒煎。一方無茯神,有遠志、赤茯苓。

增損茵芋酒,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燥,漸漸細瘦,或時㾓痛,病名偏枯。

白話文:

大八風湯,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、口不能言、肢體麻木無力,以及意識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等症狀。

茵芋葉,川烏頭(炮,去皮尖),石楠葉,防風,川椒(炒出汗),女萎,附子(炮),北細辛,獨活,卷柏,肉桂,天雄(炮,去皮),秦艽,防己(各一兩),躑躅花(炒),當歸,生乾地黃(各二兩),芍藥(一兩),

上㕮咀,酒二斗漬之,冬七日、夏三日、春秋各五日,初服一合,漸增之,以知為度,令酒氣相續。

續斷湯,治偏枯少血。

當歸(三兩,去蘆),陳皮(去白),芍藥,細辛(各一兩,去苗),生乾地黃(二兩),

白話文:

茵芋葉、川烏頭(炮製去皮尖)、石楠葉、防風、川椒(炒至出汗)、女萎、附子(炮製)、北細辛、獨活、卷柏、肉桂、天雄(炮製去皮)、秦艽、防己(各一兩)、躑躅花(炒製)、當歸、生乾地黃(各二兩)、芍藥(一兩),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兩斗酒浸泡,冬天浸泡七天,夏天浸泡三天,春秋各浸泡五天。初次服用一合,逐漸增加用量,以身體狀況為準,保持酒氣持續。

此方名為「續斷湯」,用於治療偏癱、血虛。

當歸(三兩,去蘆頭)、陳皮(去白)、芍藥、細辛(各一兩,去苗)、生乾地黃(二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臟寒多利者,入熟附子一兩,和前藥服之。

補遺全生虎骨散,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瘦。忌用麻黃髮汗,恐津液枯竭,惟當潤筋養血消風。

當歸(二兩),赤芍藥,續斷(酒浸,炒),白朮,藁本,虎骨(炙,各五兩),烏蛇肉(炙,半兩),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骨痛加生地一兩,自利加天雄半兩。

虎脛骨酒,治中風偏枯,四肢不隨,一切風痹,筋脈攣拳。

石斛,石楠葉,防風,虎脛骨(炙),當歸,茵芋葉,杜仲(酒炒),牛膝(酒浸,炒),續斷(酒浸,炒),芎藭,巴戟(去心),狗脊(去毛,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服用上藥五錢,用兩碗水煎煮,煮至八分,去渣溫服。若體寒經常腹瀉,可加入熟附子一兩,與藥一同服用。此方名為「全生虎骨散」,主治半身不遂,肌肉乾瘦。忌用麻黃發汗,以免津液枯竭,宜以潤筋養血消風為主。

藥方組成:當歸二兩,赤芍藥、續斷(酒浸炒)、白朮、藁本、虎骨(炙)、烏蛇肉(炙)各五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調服。骨痛者可加生地一兩,腹瀉者可加天雄半兩。

另一方名為「虎脛骨酒」,主治中風偏枯、四肢不遂、一切風痹、筋脈攣拳。

藥方組成:石斛、石楠葉、防風、虎脛骨(炙)、當歸、茵芋葉、杜仲(酒炒)、牛膝(酒浸炒)、續斷(酒浸炒)、芎藭、巴戟(去心)、狗脊(去毛)各一兩。

上以絹囊盛藥,用酒一斗漬十日,每服一盞,溫飲。

〔偏風口喎〕

夫婦人偏風口喎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於夾口之筋也。足陽明之筋,上夾於口,其筋偏虛,風因虛而乘之,使其筋偏急不調,故令口喎僻也。

〔薛〕,一婦人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一核,服烏藥順氣等藥,口眼歪斜,臂難伸舉,痰涎愈多,內熱晡熱,食少體倦。余以為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,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形體漸健,飲食漸進。又用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少退,喉核少消。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,諸證漸愈。但臂不能伸,此肝經血少而筋攣耳,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,生肝血而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裝入絹袋中,用一斗酒浸泡十天,每次服用一盞,溫熱飲用。

偏風口喎指的是身體虛弱受風寒所致,風寒侵入口部的肌肉,導致口歪斜。足陽明經的肌肉連接到口部,如果肌肉虛弱,風寒乘虛而入,就會使肌肉偏緊不協調,造成口歪斜。

一位婦人懷孕期間鬱結,導致肌肉痙攣、骨頭疼痛,喉嚨好像有東西卡住,服用烏藥等順氣藥物後,口眼歪斜,手臂難以伸展,痰液增多,內熱加重,食慾不振,體力下降。醫生認為是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,開了加味歸脾湯二十劑,身體逐漸康復,食慾也恢復。又開了加味逍遙散十幾劑,痰熱減少,喉嚨的異物感也減輕。再用升陽益胃湯幾劑,所有症狀逐漸好轉。但手臂依然無法伸展,醫生認為是肝經血虛,肌肉痙攣,因此開了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,生津養血,最終痊癒。

防風湯,治卒然口喎斜,言語牽急。

防風(去蘆,一兩),羌活(去蘆,半兩),甘草(二錢半,炙),

上為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入麝香研一字,溫服。

深師續命湯,療中風口僻噤諸疾,卒死不知人。補虛起死神方。

人參,防己,麻黃(去根節),芍藥,川芎,甘草,黃芩,白朮(各半兩),桂心,附子(炮),防風(各一兩),生薑(五兩),

上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,不瘥更作。忌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蔥、生菜、雀肉、豬肉。

白話文:

防風湯

治療症狀: 突然口歪斜,說話急促。

藥材:

  • 防風(去蘆,一兩)
  • 羌活(去蘆,半兩)
  • 甘草(二錢半,炙)

製法: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服用方法: 每服五錢,水兩杯,煎至一杯,去渣,加入研磨成粉末的麝香少許(約一字大小),溫服。

深師續命湯

治療症狀: 中風口歪,不語,昏迷不醒,危急之症。補虛益氣,救死扶傷。

藥材:

  • 人參(半兩)
  • 防己(半兩)
  • 麻黃(去根節,半兩)
  • 芍藥(半兩)
  • 川芎(半兩)
  • 甘草(半兩)
  • 黃芩(半兩)
  • 白朮(半兩)
  • 桂心(一兩)
  • 附子(炮製,一兩)
  • 防風(一兩)
  • 生薑(五兩)

製法: 以上藥材切碎,用一斗二升水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若症狀未癒,可重複煎服。

忌食: 海藻、菘菜、桃、李、蔥、生菜、雀肉、豬肉。

防風散,治婦人中風,言語謇澀,肢節疼痛,皮膚不仁。

防風,羌活(各去蘆),當歸(去蘆,炒),天南星(炮),天麻,桂心,芎藭,烏蛇肉(酒浸),白殭蠶(炒),桑螵蛸(炒,各半兩),麝香(研),硃砂(細研化、飛,各二錢半),麻黃(七錢半,去根節)

為細末,入研藥令勻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。

《千金方》

炒大豆三升令焦,以酒三升,淋取汁,頓服。

治口眼喎斜

用蓖麻子七粒,去皮研細作餅子,安在手心,(右喎安左手,左喎安右手。)卻用銅盂盛湯,坐於藥上,才正即洗去。(一用巴豆,不用蓖麻。出《本草》。)

白話文:

防風散用來治療婦女中風,症狀包括言語不清、肢體疼痛、皮膚麻木。藥方包括防風、羌活、當歸、天南星、天麻、桂心、芎藭、烏蛇肉、白僵蠶、桑螵蛸、麝香、硃砂和麻黃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調服,不限時間。另外,可以將大豆炒焦,用酒浸泡後取汁,一次服用,治療口眼歪斜。也可以用蓖麻子去皮研磨成餅狀,放在手心,用熱湯浸泡,治療口眼歪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