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五 (16)
卷之五 (16)
1. 往來寒熱
〔郭〕,產後乍寒乍熱者何?答曰:陰陽不和,敗血不散,能令乍寒乍熱。產後血氣虛損,陰陽不和,陰勝則乍寒,陽勝則乍熱,陰陽相乘則或寒或熱。若因產勞傷臟腑,血弱不得宣越,故令敗血不散,入於肺則熱,入於脾則寒,醫人若誤作瘧疾治之則謬矣。陰陽不和,宜增損四物湯。敗血不散,宜奪命丹。又問:二者何以別之?時有刺痛者,敗血也,但寒熱無他證者,陰陽不和也。增損四物湯不一,皆隨病加減。
〔薛〕,產後寒熱因氣血虛弱或脾胃虧損,乃不足之證。經云:陰虛則發熱,陽虛則惡寒。若兼大便不通,尤屬氣血虛弱,切不可用發表降火。若寸口脈微,名陽氣不足,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,用補中益氣湯。尺部脈弱,名陰氣不足,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發熱,用六味地黃丸。大抵陰不足,陽往從之,則陽內陷而發熱。陽不足,陰往從之,則陰上入而惡寒。此陰陽不歸其分,以致寒熱交爭,故惡寒而發熱也,當用八珍湯。若病後四肢發熱,或形氣倦怠,此元氣未復,濕熱乘之故耳,宜補中益氣湯。若肌熱大渴引飲,目赤面紅,此血虛發熱,用當歸補血湯。若認為實則誤矣。一產婦惡寒發熱,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治之而愈。但飲食不甘,肢體倦怠,用補中益氣而安。又飲食後犯怒,惡寒發熱,抽搐咬牙,難候其脈,視其面色青中隱黃,欲按其腹,以手護之,此肝木侮脾土,飲食停滯而作,用六君加木香,一劑而安。一產婦惡寒發熱,余欲用八珍加炮姜治之,其家知醫,以為風寒,用小柴胡湯。余曰:寒熱不時,乃氣血虛也。不信,仍服一劑,汗出不止,譫語不絕,煩熱作渴,肢體抽搐。余用十全大補湯二劑益甚,脈洪大,重按如無,仍以前湯加附子四劑稍緩,數劑而安。
白話文:
郭氏提出,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可能是由於陰陽失調,血液未能順利排除,導致體內陰陽不平衡,進而產生這種症狀。產後,由於血液和氣力的消耗,陰陽失調的情況更加突出。當陰氣過盛時會感到寒冷,陽氣過盛時則會感到熱。如果因為生產勞累傷及五臟,血液貧弱無法正常流通,就會導致血液不能順利排除,進入肺部會產生熱感,進入脾部則會產生冷感。如果醫生誤診為瘧疾進行治療,那就錯了。
對於陰陽失調的問題,可以使用「增損四物湯」進行調理;對於血液未能順利排除的問題,可以使用「奪命丹」來幫助排除。
薛氏進一步解釋,產後出現寒熱的症狀,可能是由於氣血虛弱或者脾胃功能損耗所致,這是體質不足的表現。按照經書所說,陰虛會引起發熱,陽虛則會感到寒冷。如果同時伴有大便不通暢的情況,這更是體質虛弱的表現,此時不可使用發汗和清熱的藥物。如果脈象微弱,表示陽氣不足,陰氣上沖至陽部會使人感到寒冷,可以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。如果脈象較弱,表示陰氣不足,陽氣下沈至陰部會產生發熱,可以使用「六味地黃丸」。總的來說,陰氣不足時,陽氣會跟隨進入,導致內部發熱;陽氣不足時,陰氣會上沖至陽部,使人感到寒冷。這都是由於陰陽失調,導致寒熱交纏,因此會感到既寒冷又發熱。應當使用「八珍湯」進行調理。
如果產後四肢發熱,且伴有疲憊無力的情況,這是因為元氣尚未恢復,加上濕熱侵襲所導致的,應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進行調理。如果皮膚發熱且口渴,眼睛紅腫,這是血液虛弱引起的發熱,可以使用「當歸補血湯」進行治療。如果認為是實症,那就錯誤了。
有一名產婦出現了惡寒發熱的情況,使用了「十全大補湯」加上炮姜治療,情況得到改善。但是飲食不振,四肢疲倦,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後情況穩定。另一名產婦出現了惡寒發熱,伴有抽搐、咬牙等現象,脈搏難以測量,臉色呈青黃相間,想要按壓腹部,對方用手護著,這可能是肝木侵犯脾土,導致飲食積滯引起的,使用了「六君子湯」加上木香後,病情得以緩解。又一名產婦出現了惡寒發熱,當時想使用「八珍湯」加上炮姜進行治療,但對方認為是風寒所致,使用了「小柴胡湯」。然而,由於寒熱不定,這是由於氣血虛弱所導致的。對方並未信服,堅持服用了一劑「小柴胡湯」後,出現了持續出汗、神志不清、煩躁口渴、四肢抽搐的狀況。接下來使用了「十全大補湯」,情況反而加重,脈搏洪大,重按時感覺不到脈動,再次使用之前的湯方加上「附子」四劑後,情況有所緩解,經過數劑的治療後,病情得以康復。
吳茭山治一婦人產後去血過多,食後著惱頭疼身痛,寒熱如瘧,左手弦大,微有寒邪,右手弦滑不勻,食飲痰火也。二者因虛而得,宜養正祛邪。遂以茯苓補心湯去地黃加羌活、青皮、蔥、棗,三服汗出身涼,其患漸瘥,然後以八物湯調理半月後全愈。一婦產後惡露未盡,瘀血入絡,又感寒邪,身熱如瘧,即以生料五積散五帖,惡露自下而寒熱除。又一婦產後惡露未盡,因起抹身,寒氣客於經絡,乍寒乍熱,脈緊而弦,以蔥白散二帖安。
白話文:
吳茭山為一位產後失血過多的婦女治療,她食後感到頭疼、身體疼痛,有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,左手脈象弦大,顯示有輕微寒邪,右手脈象弦滑不均,表明有飲食痰火問題。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體虛引起的,因此應該滋養正氣,去除邪氣。於是,吳茭山使用了茯苓補心湯,去除了熟地黃,添加了羌活、青皮、蔥和棗,患者服用三次後開始出汗,體溫降低,病情逐漸好轉。接著,他用八物湯調理了半個月,最終完全康復。
又有一位產後仍有惡露未盡的婦女,瘀血進入脈絡,再加上受到寒邪的影響,導致身體熱如瘧疾,吳茭山便使用生薑五積散五帖,惡露自行排出,寒熱症狀也隨之消失。
再有一位產後仍有惡露未盡的婦女,因為起身擦拭身體,寒氣滯留在脈絡中,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脈象緊而弦,吳茭山則使用了蔥白散兩帖,使她得以安穩。
一少婦初產四日,冷物傷脾胃,但覺身分不快,嘔逆,飲食少思,心腹滿悶,時或腹脅刺痛,晨惡寒,晚潮熱,夜則恍惚譫語,晝則抽搐,頗類風狀,變異多端,諸醫莫測,或作虛風,或云血凝實熱,用甘溫而行血,以寒涼退實熱,如此半月不效。汪至,見醫滿座,亦踞縮,診其脈弦而緊,遂令按之小腹急痛,知瘀血未盡也。
思患者大勢惡露已下,未必還有餘血,偶因寒涼所傷,瘀血停滯下焦,日久客於經絡,所以變生諸證,須得大調經散倍入琥珀化諸惡血成水,其患方愈。遂合前藥服之,五日後行惡水鬥許,臭不可近,患人覺倦,病勢漸減,然後以人參養榮湯數十帖,月餘如初。
白話文:
一位年輕婦女剛分娩四天,因吃了寒涼食物影響了脾胃,感到身體不適,噁心嘔吐,食慾減退,腹部脹滿,時常感到腹部刺痛,早晨畏寒,傍晚有低燒現象,夜晚神志迷糊,白天則有抽搐現象,表現出類似風邪的症狀,症狀變化多端,各醫生都無法判斷病因。有人認為是虛風,有人認為是血液凝固實熱,使用了甘溫的藥物來活血,以及寒涼的藥物來退實熱,但這樣治療半個月仍無效。
汪醫生來看,發現房間裡坐滿了醫生,他也坐下診察,發現患者的脈搏緊繃且弦,接著讓她按壓小腹,得知是瘀血尚未清除完畢。
考慮到患者大出血後,可能並非還有剩餘血液,而是因為受寒涼影響,瘀血停留在下焦,時間長了影響了經絡,導致各種症狀出現。因此,需要使用「大調經散」,並將「琥珀」的用量加倍,以化除各種惡血,使其轉化為水,這樣病情才能痊癒。隨後,他將前藥物配製並服用,五天後排出大量惡臭的水,患者感到疲倦,病情逐漸減輕,接著使用「人參養榮湯」數十帖,一個多月後病情完全恢復。
〔云〕,產後往來寒熱,四物內加小柴胡湯。
〔保〕,治日久虛勞,微有寒熱,脈沉而數,宜,柴胡四物湯,。
川芎,當歸,芍藥,熟地(各一錢半),柴胡(八錢),人參,黃芩,甘草,半夏(各三錢),
上為末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雲】:產後若出現往返間歇發熱的症狀,可以將四物湯的方子裡加入小柴胡湯的成分。
【保】:對於長期虛弱、偶有寒熱徵象、脈搏沈而快的情況,適合使用柴胡四物湯。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熟地(每味各取一分半),柴胡(取八分),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半夏(每味各取三分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以水煎煮後服用。
〔云〕,產後往來寒熱,脈弦者少陽也,,小柴胡加生地黃湯,。
柴胡(二兩),黃芩(五錢),人參(三錢),半夏(一兩半,湯洗),大棗(三枚),生地黃,梔子,枳殼(麩炒,各五錢),
上如前煎服。
增損柴胡湯,治產後虛,發寒熱,飲食少,腹脹。
柴胡,人參,甘草,半夏,陳皮,川芎,白芍藥(各等分為㕮咀)
白話文:
產後若出現往返間歇性寒熱症狀,脈搏呈現弦狀,這是少陽經的症狀。可使用小柴胡加生地黃湯來治療。方子包含:柴胡(二兩)、黃芩(五錢)、人參(三錢)、半夏(一兩半,用水清洗)、大棗(三枚)、生地黃、梔子、枳殼(分別用麩炒,各五錢)。
如果產後感到虛弱,並出現寒熱症狀,食慾減退,腹部膨脹,可以使用增損柴胡湯進行治療。此方包含:柴胡、人參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、川芎、白芍(以上藥物均等份,研磨成細末)。
請注意,這些藥方是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,具體使用時應由專業醫生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診斷和開方。
上每服三錢,姜五片,棗二枚,水同煎,食後日二服。
增損四物湯(方見本卷腹痛。)
評曰:乍寒乍熱,榮衛不和,難以輕議。若其敗血不散,豈止入脾肺二臟邪。大抵一陰閉一陽即作寒熱,陰勝故寒,陽勝故熱,只可云敗血循經流入,閉諸陰則寒,閉諸陽則熱,血氣與衛氣解則休,遇再會而復作。大調經散、五積散入醋煎佳。
云岐熟地黃散,治產後蓐勞,皆由體虛氣力未壯,勞復所起,四肢煩疼,時發寒熱,不思飲食。
熟地黃,人參,白芍藥,白茯苓,白朮,續斷(各一兩),黃耆,桂心,五味子,當歸,川芎(各七錢半《大全》方有麥門冬七錢半)
白話文:
每日服用三錢,加入五片薑和二枚棗,與水一同煎煮,於餐後每日分兩次服用。
四物湯之增減版本(詳細內容見本卷腹痛部分)。
評論:忽冷忽熱,是因為營養與衛護系統不平衡,不能輕易下判斷。如果血液中的敗血未能散去,不僅影響脾肺兩臟,更會累及全身。總體來說,一陰閉塞一陽便會產生寒熱之感,陰氣過盛導致寒意,陽氣過盛則導致熱感。只能理解為敗血沿著經絡流動,阻塞陰性部位則會引起寒感,阻塞陽性部位則會引起熱感。當血氣與衛氣相融合時,病症會得到緩解,但再次遇到刺激時,症狀可能會再次出現。調經散、五積散加醋煎煮效果較好。
雲岐熟地黃散,用於治療產後蓐勞,主要是由於身體虛弱,力量尚未恢復,因勞累而引發,四肢常感到疼痛,時常出現寒熱,對飲食沒有興趣。
熟地黃、人參、白芍藥、白茯苓、白朮、續斷(各一兩)、黃耆、桂心、五味子、當歸、川芎(各七錢半,《大全》方中還有麥門冬七錢半)。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一方無桂心、五味、續斷,有柴胡、黃芩、半夏(各七錢半)作散。
黃耆丸,治產後蓐勞,寒熱進退,頭目眩痛,骨節痠疼,氣力羸乏。
黃耆,鱉甲,當歸(炒,各一兩),桂心,白芍藥,續斷,川芎,牛膝,蓯蓉,沉香,柏子仁,枳殼(各七錢半),五味子,熟地黃(各半兩,共為細末)
上煉蜜和丸,梧子大。每服四、五十丸,食後粥飲下。
大調經散,治產後血虛,惡露未消,氣為敗濁凝滯,榮衛不調,陰陽相乘,憎寒發熱,或自汗,或腫滿,皆氣血未平之所為也。
白話文:
上等的草藥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,用熱水煎煮後服用。有一種配方去掉了桂心、五味、續斷,加上了柴胡、黃芩、半夏(各七錢半)來做成散劑。
【黃耆丸】,用於治療產後蓐勞,寒熱交替,頭暈疼痛,骨節痠痛,體力衰弱。
黃耆,鱉甲,當歸(炒),桂心,白芍藥,續斷,川芎,牛膝,蓯蓉,沈香,柏子仁,枳殼(各七錢半),五味子,熟地黃(各半兩,共同研磨成細末)
上等的蜂蜜與之混合製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粒,飯後以粥和飲料一同吞下。
【大調經散】,用於治療產後血量不足,惡露未盡,氣血被敗壞的污物阻塞,營養和衛生失調,陰陽不平衡,導致怕冷發熱,或是自汗,或是浮腫,這些都是因為氣血未完全恢復所造成的問題。
大豆(一兩半,炒去皮),茯神(一兩),真琥珀(一錢),
上為細末,濃煎烏豆、紫蘇湯調下。
加減烏金散,治產後寒熱似瘧。
厚朴,柴胡,黃芩,麻黃(各二錢),陳皮,當歸,川芎,桔梗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桂枝,蒼朮,白芷,枳殼(各一錢),羌活,草果,半夏(各二錢),甘草(九分),白芍藥,熟地黃(各一錢五分),
白話文:
【大 黃(一兩半,炒去皮)、茯 神(一兩)、真 琥珀(一錢)】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以濃煮的黑豆和紫蘇湯調和服用。
【加減烏金 散】,用於治療產後發熱、畏寒類似瘧疾的症狀。
【組成】 厚 樸、柴 胡、黃 葛、麻 黃(各二錢)、陳 皮、當 歸、川 芎、桔 擎、茯 神(各一錢五分)、桂 枝、蒼 朮、白 芷、枳 殼(各一錢)、羌 活、草 果、半 夏(各二錢)、甘 草(九分)、白 芍 藉、熟 地 黃(各一錢五分)。
這是一個古方,主要用於治療產後發熱、畏寒類似瘧疾的症狀。其中包含多種藥材,各有其獨特功效,配合使用可以達到治療目的。請注意,這是一個傳統中醫方劑,使用前應諮詢專業的中醫師,並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適當調整。
上銼為散,分作兩服,每服用水一盅半,姜三片,蔥三莖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有汗,多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。有脹,多厚朴、陳皮。有熱,多柴胡、黃芩。有寒,多蒼朮、草果、桂枝。有痰,多半夏、桔梗、茯苓。有頭痛,多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。有瀉,去枳殼、甘草不用。
(如方用有餘血塊在腹,作潮熱疼痛,加三稜、莪朮,多用玄胡索、八角蘹香。遍身痛,加羌活、獨活。寒熱往來,加黃芩、柴胡。)
《產寶》療產後惡寒壯熱,一夜三五度,發惡語,口中生瘡,時時乾嘔,困乏悶絕。
白話文:
上銼為散,分成兩劑,每劑用水半杯半,加入三片薑和三根蔥,煎煮至一杯,不論時間服用。如果有出汗情況,應多使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。如果有脹滿感,應多使用厚朴、陳皮。如果有熱感,應多使用柴胡、黃芩。如果有寒冷感,應多使用蒼朮、草果、桂枝。如果有痰,應多使用半夏、桔梗、茯苓。如果有頭痛,應多使用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。如果有拉肚子的情況,則去掉枳殼、甘草,不再使用。
(如果方子中有多餘的血塊在腹部,造成潮熱疼痛,應加入三稜、莪朮,多使用玄胡索、八角蘹香。全身疼痛,應加入羌活、獨活。寒熱交織,應加入黃芩、柴胡。)
《產寶》用於治療產後的寒熱症狀,一夜可能出現三到五次,發出惡言,口中生瘡,時常乾嘔,感到疲倦、昏沈。
人參,獨活,白鮮皮,葛根,防風,青竹茹,遠志(各一兩半),茯神(二兩),白斂(二兩半),玄參(三兩),竹瀝(二升半),
上取銀一斤,水一斗五升,煮取七升,下諸藥重煮,取三升分溫三服。忌魚、酒、濕面等。
知母湯,治產後乍寒乍熱,通身溫壯,胸心煩悶。
知母(三兩),芍藥,黃芩(各二兩),桂心,甘草(各一兩,以上為㕮咀)
上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一方不用桂心,用生地黃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獨活、白鮮皮、葛根、防風、青竹茹、遠志(各1.5兩)、茯神(2兩)、白斂(2.5兩)、玄參(3兩)、竹瀝(2.5升),銀一斤、水一斗五升,先煮至七升,再加入所有藥材煮沸,取三升分三次溫服。忌食魚類、酒精、濕麵等食物。
知母湯,治療產後突然寒熱交織,全身溫暖壯健,胸腹心煩躁不適。
知母(3兩)、芍藥、黃芩(各2兩)、桂心、甘草(各1兩,以上均切細)。
以上用水五升,煮至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另一種方子則不用桂心,改用生地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