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五 (9)
卷之五 (9)
1. 瘛瘲
〔薛〕,瘛者,筋脈拘急也。瘲者筋脈張縱也。經云:肝主筋而藏血。蓋肝氣為陽為火,肝血為陰為水。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,陽火熾盛,筋無所養而然耳。故癰疽膿水過多,金瘡出血過甚,則陽隨陰散,亦多致此。治法當用八珍加丹皮、釣藤以生陰血,則陽火自退,諸證自愈。如不應,當用四君、芎、歸、丹皮、釣藤以補脾土。蓋血生於至陰,至陰者,脾土也。故小兒吐瀉之後,脾胃虧損,亦多患之,乃虛象也,無風可逐,無痰可消。若屬陽氣脫陷者,用補中益氣加薑、桂。陽氣虛敗者,用十全大補加桂、附,亦有復生者。此等證候,若肢體惡寒,脈微細者,此為真狀。若脈浮大,發熱煩渴,此為假象,惟當固本為善。若無力抽搐,戴眼反折,汗出如珠流者,皆不治。一產婦因勞,兩臂不能屈,服蘇合香丸,肢體痿軟,汗出如水。余謂前藥辛香,耗散真氣,腠理虛而津液妄泄也。先用十全大補湯加瘛瘲,補實腠理,收斂真氣,汗頓止。又佐以四君子,調補元氣漸愈,用逍遙散、大補湯調理而痊。一產婦先胸脅乳內脹痛,後因怒,口噤吐痰,臂不能伸,小便自遺,左三部脈弦。余謂此肝經血虛而風火所致,不能養筋,先用加味逍遙散治之,臂能屈伸。又以補肝散、六味丸,諸證悉愈。一婦人發瘛遺尿,自汗面赤,或時面青,飲食如故,肝脈弦緊。余曰:此肝經血燥風熱,名瘛也。肝主小便,其色青,人心則赤,法當滋陰血,清肝火,遂用加味逍遙散,不數劑,諸證悉退而安。一婦人產後血風患此,以小續命湯數服而安。
白話文:
薛氏在這裡提到,「瘛」指的是筋脈的拘緊,而「瘲」則是筋脈的鬆弛。經典中指出,肝主管筋絡且藏血。肝的氣質屬陽,像火;肝的血液屬陰,像水。這兩種狀態通常會在生產後出現陰血流失過多,陽火旺盛的情況下,導致筋脈得不到養分而產生這種現象。若出現癰疽或傷口流出過多血液的情況,也可能會引發此現象。治療的方法可以使用八珍湯加上丹皮和釣藤來滋養陰血,使過旺的火氣自行消退,所有症狀自然痊癒。如果治療沒有反應,則可以使用四君子湯、川芎、當歸、丹皮和釣藤來補充脾土。因為血液的生成來自於極陰之處,而脾土正是極陰之地。
對於小孩吐瀉後脾胃受損所導致的病症,雖然表現為虛弱,但無風邪可驅除,也無痰可消除。如果屬於陽氣脫落陷下的情況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薑、桂來補脾。若是陽氣虛弱敗壞的狀況,則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桂、附來補充,也有恢復的可能。這些症狀若出現肢體畏寒、脈象微細,就是真實的徵兆;若脈象浮大、發熱、口渴,則是偽造的徵兆,應該注重根本的治療。如果沒有力氣抽搐、眼睛上翻、反折、汗出如珠流,都是無法治療的。
薛氏接下來描述了幾個臨牀案例。一個產婦因勞累,雙臂不能彎曲,服用蘇合香丸後,肢體變得疲軟,大量出汗。薛氏認為該藥辛香,會耗散真正的氣息,使得腠理虛弱,津液無故流失。他首先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瘛瘲湯來補充實質的腠理,收斂氣息,立刻停止出汗。接著再輔以四君子湯來調補元氣,漸漸康復。使用逍遙散和大補湯來調理,最終痊癒。
另一個產婦先後出現胸脅和乳內脹痛,後因怒氣而口啞吐痰,手臂不能伸展,小便失禁,左側脈象弦硬。薛氏認為這是肝經血液不足,風火相煽所導致,不能養育筋絡。他首先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,讓手臂能屈能伸。接著使用補肝散和六味丸,所有症狀都得到痊癒。
一個婦女出現抽搐和遺尿,自汗、面紅或時而面青,飲食正常,肝脈弦緊。薛氏認為這是肝經血液乾燥、風熱所導致的「瘛」症。肝主小便,其色青,心則紅,應當滋潤陰血,清潔肝火。他使用加味逍遙散,幾次治療後,所有症狀都消失,身體安定。
最後一個婦女在生產後因血風而患病,經過多次服用小續命湯後,病情得以康復。
產後因虛傷風瘛瘲,同傷寒表證,未傳入里,宜服防風湯。
防風湯,治風虛發熱,項背拘攣,關節不隨,恍惚狂言,來去無時,不自覺悟。亦治腳氣緩弱甚效。此藥溫和不虛人。
秦艽(去苗土),獨活(去蘆),麻黃(去節),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),防風(去蘆,各二兩),升麻,防己,白朮,石膏(煅),芍藥(白者),黃芩,甘草,當歸(去蘆),遠志(去骨),人參(去蘆,各一兩),
白話文:
產後由於虛弱而引發風癲癥狀,與感冒初期的症狀相似,但尚未深入內臟,適合服用「防風湯」。
「防風湯」主要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虛熱,包括頸部和背部的肌肉緊繃、四肢關節活動不靈活、神智迷糊、狂亂的言語,以及無規律地來去,患者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失常。此外,對於腳氣病引起的肌肉鬆弛,也有很好的療效。這藥方溫和,不會使身體虛弱。
秦艽(去根土)、獨活(去根頭)、麻黃(去節)、半夏(湯洗七次,切片)、防風(去根頭)、升麻、防己、白朮、石膏(煅)、芍藥(白色)、黃芩、甘草、當歸(去根頭)、遠志(去骨)、人參(去根頭),每種用量分別為二兩、一兩。
上為粗末,入半夏片令勻,每服四錢,水二中盞,生薑七八片,煎至一盞,去滓取清汁六分,入麝香末少許,食後臨臥帶熱服。
海藏愈風湯(即華佗愈風散。),交加散(即當歸散。並見產後中風。)
增損柴胡湯,治產後感異證,手足牽搐,涎潮昏悶。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一錢二分),人參,甘草(炙),半夏(各一錢半),知母(一錢),石膏(二錢),黃耆(二錢半),
白話文:
以上材料需要細磨,加入半夏片使其均勻混合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兩杯,加入生薑七八片,煮至一杯,濾掉藥渣取清液六分,加入少量麝香粉,於飯後睡前溫熱服用。
海藏愈風湯(即華佗愈風散),交加散(即當歸散。都在產後中風的治療中使用。)
增損柴胡湯,用於治療產後出現異常症狀,如四肢抽搐、口水氾濫、意識混亂。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一錢二分),人參,甘草(炙),半夏(各一錢半),知母(一錢),石膏(二錢),黃耆(二錢半)。
上㕮咀,分二服,水二盞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秦艽湯,前證已去,次服此藥,去其風邪。
秦艽,芍藥,柴胡(各一錢七分),甘草(炙,一錢三分),黃芩,防風(各一錢二分),人參,半夏(各一錢),
上為㕮咀,分二帖,每帖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上等的草藥研磨後,分成兩劑。每一劑用水兩杯,加上三片薑和兩個大棗,煎煮至剩餘八分,不分時間地服用。
【秦艽湯】,在前面的病症消失後,再服用這藥方,用來去除風邪。
秦艽、芍藥、柴胡(每種各一錢七分)、炙甘草(一錢三分)、黃芩、防風(每種各一錢二分)、人參、半夏(每種各一錢)。
以上所有草藥研磨後,分成兩份包裝。每一包用水兩杯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剩餘八分,於飯後服用。
2. 拘攣
〔大〕,產後中風,筋脈四肢攣急者,是氣血不足,臟腑俱虛,月內未滿,起早勞役,動傷臟腑,虛損未復,為風所乘,風邪冷氣。初客於皮膚經絡,則令人頑痹不仁,羸乏少氣。風氣入於筋脈,挾寒則攣急也。
〔薛〕,肝屬木而主筋,前證若肝經風熱血燥,用加味逍遙散,如不應,當用六味地
黃丸以補腎水。經云:風客淫氣,精乃亡,邪傷肝也。仍參前雜證諸風血方論治之。,一產婦筋攣臂軟,肌肉掣動,此氣血俱虛而自熱也,用十全大補湯而安。一產婦手麻,服愈風丹,遍身皆麻,神思倦怠。余謂氣血虛弱,用十全大補加炮姜,數劑漸愈,去姜又數劑,及逍遙散而痊。
白話文:
產後中風,筋脈四肢緊繃抽搐,這是因為氣血不足,五臟六腑都虛弱,產後還未滿月就過早勞累,導致內傷,虛弱沒有恢復,被風邪侵襲,形成風寒之氣。風邪和冷氣初期在皮膚和經絡停留,讓人感覺麻木無知覺,疲倦乏力。當風氣進入筋脈,結合寒冷時,就會引起筋脈抽搐。
薛氏認為,肝屬木,主筋,如果肝經有風熱或血燥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加味逍遙散」來治療,如果效果不佳,應該改用「六味地黃丸」來滋補腎水。經典提到,風邪會耗損精氣,傷害肝臟,仍然需要參考其他各種風血相關的治療理論進行治療。
有一名產婦出現筋脈緊繃、手臂軟弱、肌肉抽搐的症狀,這是因為氣血雙虛,自行發熱。使用「十全大補湯」後病情得到緩解。另一名產婦的手部麻痺,服用「愈風丹」後全身麻痺,精神疲倦。我認為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,使用「十全大補湯」加上炮姜,幾次治療後病情開始緩解,去除炮姜後繼續使用「逍遙散」,最終痊癒。
芎藭散,治產後中風,四肢筋脈攣急疼痛,背項強急。
芎藭,羌活,當歸(各去蘆),酸棗仁(炒),羚羊角屑(各七錢半),防風(去蘆),牛蒡子(各一兩,炒),桂心,赤芍藥(各半兩),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大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柤溫服,不拘時。
〔薛〕,前方如未應,當用八珍湯。更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。
白話文:
【芎藭散】,用於治療產後中風,四肢筋脈收縮緊張,背部及肩膀僵硬疼痛。
- 芎藭、羌活(各取根部)、當歸(去蘆頭)、酸棗仁(炒過)、羚羊角屑(各取半斤半)、防風(去蘆頭)、牛蒡子(炒過,各取一斤)、桂心、赤芍藥(各半斤)。
以上藥物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大半杯水加熱至半杯,然後去渣溫服,無固定時間。
若前方未見效,薛氏建議使用【八珍湯】。若仍然無效,則可使用【十全大補湯】。
防己膏,治產後中風,四肢筋脈攣急,身體麻痹,並宜用之。
漢防已(去皮,半斤),茵芋(五兩),
上為㕮咀,用酒五升,浸藥一宿,取豬肪脂一斤,文武火熬三上三下成膏,攤在紙花上,貼病人患處,以熱手不住摩膏上。
白話文:
【防己膏】,用於治療產後中風,四肢筋脈收縮緊繃,身體麻痹等症狀。配方如下:
漢防已(去皮,半斤),茵芋(五兩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使用五升酒浸泡藥材一夜。然後取出一斤豬脂肪,用文火和武火交替加熱三次,形成膏狀。最後將膏狀物鋪在紙上,貼在病人的患處,用熱手不斷按摩膏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