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)

1. 卷之二

2. 雜症門上

(雜證男女一也。此二卷方論,出女科書,多雜病書所遺,故存之耳。)

白話文:

「(不管是男性或女性,雜症都是一樣的。這兩卷中的處方與理論,出自婦科醫書,但其中許多是其他綜合病症醫書所未提及的,因此我們將其保留。)」

3. 虛勞

勞倦所傷,用補中益氣湯證治,乃暴病也。失治而有發熱、潮熱、盜汗、咳嗽諸證出焉,謂之虛勞。又復失治而有皮聚毛落,飲食不為肌膚,骨髓中熱,經閉不行諸證出焉,謂之瘵。骨蒸熱至於傳屍之疾,別自一種,其源不起於勞𧮬,其流或至於滅門。余於雜病首冊,則既條分而備列矣。

然男以精為主,女以血為主,其致病既殊,其施治亦異,故應別著方法。而陳氏《良方》分勞瘵、骨蒸勞、血風勞、氣虛風勞、冷勞、熱勞、客熱等門,未免惑亂後人,靡所適從。今釐正如下,醫者更參雜病虛勞、傳屍勞二門而用之,則無道少之患矣。

〔初病大法〕

〔《保》〕,治婦人虛勞,《局方》中謂首尾六合,如大聖散、熟地黃丸,是治無熱虛勞也,中道藥牡丹煎丸,空心食前,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後,是治有熱虛勞也。

〔戴〕,有病後血虛者,有本體血虛者。其人往來寒熱,或五心發熱,言語無力,面色痿黃,頭目昏暈,變生諸疾,芎歸湯加羊肉少許;或十全大補湯、四物湯、養榮湯服之;血虛而氣旺者,宜抑氣湯,即香附末。

增損四物湯,(《易簡方》)治婦人氣血不足,四肢惰怠,乏力少氣。兼治產後下血過多,榮沖虛損,陰陽不和,乍寒乍熱。

當歸,川芎,人參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白芍藥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滓熱服。

六神湯,(《御藥院方》)治脾氣不和,榮衛不足,怠惰困倦,不嗜飲食。服之補養真氣,進美飲食,充澤肌膚。

當歸,熟地黃,白芍藥,川芎,黃耆,地骨皮(各等分),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加減大建中湯,(《普濟》)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㽲痛,往來寒熱,自汗口乾煩渴。

芍藥(二兩),當歸,川芎,黃耆,桂(各一兩),甘草(炙),白朮(各七錢半),

上為末,每服二錢半,水一盞半,薑棗煎六分,去滓溫服,食前。

清氣湯,(《普濟》)治肌熱骨瘦者,陰衰陽盛也。是氣弱而血熱,則外蒸肌肉,內蒸骨髓,煩渴口乾,頰赤頭疼,飲食無味,心神驚悸,肢體痠疼,或時盜汗,或時咳嗽,或月家斷絕,或經極少,俗謂血勞,產後白蓐勞,及羸瘦之人,與清氣湯、羊乳丸治之。

紫蘇子,五味子,大腹子,枳殼,桑白皮(微炒),菖蒲,地骨皮,白朮,柴胡,秦艽,獨活,乾葛,甘草(炙,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入紫蘇七片,烏梅一個,煎至七分,溫服。

黃耆散(一名防風湯),治勞氣食後身疼倦,夜間盜汗。此因失血,榮衛損也。

黃耆(一兩),白芍藥,防風,當歸,乾地黃(各七錢五分),甘草(半兩),

白話文:

虛勞

勞累過度所造成的損傷,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屬於急性病。如果治療失當,就會出現發熱、潮熱、盜汗、咳嗽等症狀,這就叫做虛勞。如果再次失治,還會出現皮膚粗糙毛髮脫落、飲食不能滋養肌膚、骨髓裡有熱、月經閉止不通等症狀,這就叫做瘵(zhài)。骨蒸潮熱嚴重到傳染成瘟疫的疾病,是另一種不同的病症,它的病源並非起於勞累,但病情發展卻可能導致全家人都受害。我在雜病卷中已經詳細地分類列舉了。

然而,男性以精氣為主,女性以血液為主,致病原因不同,治療方法也應有所區別,因此需要另行闡述治療方法。陳氏《良方》將虛勞分為勞瘵、骨蒸勞、血風勞、氣虛風勞、冷勞、熱勞、客熱等類別,未免過於繁雜,容易混淆後人,不知所措。現在我將其整理如下,醫生們可以參照雜病篇中虛勞和瘟疫兩部分內容來應用,就不會有所遺漏了。

初病大法

《保元妙濟》記載的方劑,用於治療婦女虛勞,《局方》中稱之為首尾六合,例如大聖散、熟地黃丸,這些是治療無熱虛勞的;而牡丹煎丸需空腹服用,人參荊芥散則臨睡前飯後服用,這些是治療有熱虛勞的。

戴氏醫案中提到,有病後血虛和本體血虛兩種情況。患者會出現寒熱往來,或五心煩熱,言語無力,面色萎黃,頭暈目眩等症狀,並由此引發其他疾病。此時可用芎歸湯加羊肉少許;或用十全大補湯、四物湯、養榮湯;如果血虛但氣旺盛,則宜用抑氣湯,即香附末。

增損四物湯(《易簡方》): 治療婦女氣血不足,四肢無力,疲乏少氣。也可用於治療產後出血過多,衝任虛損,陰陽失調,時冷時熱等症狀。

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炮乾薑、炙甘草、白芍藥(各等分)

六神湯(《御藥院方》): 治療脾胃不和,榮衛不足,怠惰困倦,不思飲食。服用此方可以補益真氣,增進食慾,滋養肌膚。

組成: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川芎、黃耆、地骨皮(各等分)

加減大建中湯(《普濟方》): 治療婦女孕期或產後一切虛損,月經不調,臍腹疼痛,寒熱往來,自汗口乾煩渴。

組成:芍藥(二兩)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桂枝(各一兩)、炙甘草、白朮(各七錢半)

清氣湯(《普濟方》): 治療肌膚燥熱骨瘦,陰虛陽盛。這是氣虛而血熱的表現,會導致肌肉外熱,骨髓內熱,煩渴口乾,面頰潮紅頭痛,飲食無味,心神不安,肢體酸痛,有時盜汗,有時咳嗽,或者月經停止或量極少,俗稱血勞,產後白帶過多以及消瘦的人,可用清氣湯和羊乳丸治療。

組成:紫蘇子、五味子、大腹皮、枳殼、微炒桑白皮、菖蒲、地骨皮、白朮、柴胡、秦艽、獨活、葛根、炙甘草(各等分)

黃耆散(一名防風湯): 治療勞累後進食身體疼痛疲倦,夜間盜汗。這是由於失血,榮衛受損所致。

組成:黃耆(一兩)、白芍藥、防風、當歸、乾地黃(各七錢五分)、甘草(半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