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一 (6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66)

1. 赤白帶下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前暖酒調下。

玳瑁丸,治赤白帶下不止。

玳瑁,續斷(各一兩),安息香,麒麟竭,乳香,沒藥(各半兩),故錦灰(七錢半),

上為細末,以蜜及安息香熬,和藥末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〔室女帶下〕

《產寶》第十四問:未出女子有三病,何也?答曰:女子一病者,經水初下,陰中熱,或當風臥,或扇風。二病者,太衝脈盛,氣盛則內熱,以冷水洗之。三病者,或見丹下驚怖者。若三者一有所受,後必有帶下之證也。

神仙聚寶丹,治婦人血海虛寒,外乘風冷,搏結不散,積聚成塊,或成堅瘕,及血氣攻注,腹脅疼痛,小便急脹,或虛鳴,嘔吐涎沫,頭旋眼花,腿膝重痛。面色痿黃,肢體浮腫,月候欲行,先若重病,或多或少,帶下赤白,崩漏不止,驚怖健忘,小便頻數或白,時見虛熱,盜汗羸瘦。此藥不問胎前、產後、室女,並皆治之。常服安心去邪,逐敗血,養新血,令有子。

木香(另研),琥珀(另研),當歸(焙,作末),沒藥(合末,各一兩),滴乳(二錢半,研),麝香(研),辰砂(研,各一錢),

上為末,滴冷熱杵為丸,每一兩作十五丸,每服一丸,溫酒磨下。胎息不順,腹內疼痛,一切產難,酒和童便磨下。產後血暈,敗血奔心,口噤舌強,或惡露未盡,發渴面浮,煎烏梅湯和童便磨下。室女月候不調,溫酒磨下半丸。產後血氣不調,童便磨下,不拘時服。

崔氏四花穴,治赤白帶如神。(取穴法見。)

〔玉〕,赤白帶,中極(二寸半,赤瀉、白補。),白環俞(一寸半,瀉六吸,補一吸。)

〔撮〕,又法,中極,白環俞(各十五壯。),腎俞(二寸半,灸隨年壯。)

〔集〕,又法,氣海,中極,白環俞(不效,取後穴。),三陽交(補多瀉少,灸七壯。),三陰交

〔東〕,又法,榮池(三分,灸三十壯。在內踝前後兩邊池中脈,一名陰陽穴。),又法,陰陽(在足拇指下,屈里表頭白肉際是也。),又法,三陰交(五分,灸。),交儀(二寸,灸。),漏陰(在內踝下五分,微有動脈,是穴,刺入一分,灸三十壯。)

〔桑〕,赤帶(《心術》如下赤帶不已,漸漸如蠱,亦用此法。),氣海(六分),中極,委中(各五分。)

白帶(《心術》如下白帶不已,漸漸如蠱,亦用此法。),曲骨,承陰(各七分。),中極(在兩傍柱骨下六分。)

〔心〕,婦人得子,多變成白水淋漓而下,經久身面虛腫。陰谷(二寸半),絕骨(二寸半),

如喘滿,魚際透大淵。(左右共四十九呼,治肺經水氣極妙。)

〔海〕,帶病,太陰主之,灸章門穴麥粒大各三壯,效。

白話文:

[赤白帶下]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在飯前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。

玳瑁丸,用來治療赤白帶下不止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玳瑁、續斷(各一兩)、安息香、麒麟竭、乳香、沒藥(各半兩)、舊錦灰(七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和熬煮過的安息香混合,再將藥末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在飯前用溫酒送服。

[少女帶下]

《產寶》第十四問提到:未出嫁的女子有三種疾病,是什麼呢?回答說:女子第一種病是,月經初來時,陰道內感到燥熱,可能是因為吹風或用扇子搧風造成的。第二種病是,太衝脈氣血旺盛,氣盛則體內生熱,應該用冷水清洗。第三種病是,曾經看到過紅色分泌物而感到驚恐。如果這三種情況中有一種發生,之後必定會出現帶下的症狀。

神仙聚寶丹,用來治療婦女因血海虛寒,外感風寒,導致氣血凝結不散,積聚成塊,或者形成堅硬的腫塊,以及氣血攻衝,引起腹部、脅肋疼痛,小便急迫脹滿,或者肚子裡有虛鳴聲,想吐口水,頭暈眼花,腿腳沉重疼痛。面色萎黃,肢體浮腫,月經要來的時候,像生了大病一樣,月經量或多或少,出現赤白帶下,崩漏不止,驚恐健忘,小便次數頻繁或者呈白色,時而有虛熱,盜汗,身體消瘦。此藥不論是懷孕前、產後還是未出嫁的女子,都可治療。經常服用可以使心神安定,祛除邪氣,排出瘀血,滋養新血,有利於懷孕。

藥材包含:木香(另外研磨)、琥珀(另外研磨)、當歸(烘焙後研磨成末)、沒藥(和在一起研磨成末,各一兩)、滴乳(二錢半,研磨)、麝香(研磨)、辰砂(研磨,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搗藥成丸,每一兩做成十五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酒磨開後服用。如果胎氣不順,肚子裡疼痛,或遇到難產,用酒和童子小便磨開後服用。產後出現血暈、瘀血上衝到心,導致口噤、舌頭僵硬,或者惡露未排乾淨,口渴面部浮腫,用烏梅湯和童子小便磨開後服用。未出嫁的女子月經不調,用溫酒磨開半丸服用。產後氣血不調,用童子小便磨開後服用,不拘時間服用。

崔氏四花穴,治療赤白帶下效果神奇。(取穴方法省略)

[玉],針對赤白帶下,取穴中極穴(距離肚臍二寸半,赤帶瀉法,白帶補法),白環俞穴(距離腰部一寸半,瀉時吸氣六次,補時吸氣一次)。

[撮],另一種方法,取穴中極穴、白環俞穴(各灸十五壯),腎俞穴(距離腰部二寸半,灸的次數按照年齡來)。

[集],另一種方法,取穴氣海穴、中極穴、白環俞穴(如果效果不佳,取後面的穴位),三陽交穴(補法多於瀉法,灸七壯),三陰交穴。

[東],另一種方法,取穴榮池穴(距離內踝三分,灸三十壯,在內踝前後兩邊的凹陷處,又名陰陽穴),又取穴陰陽穴(在足大拇指下方,彎曲腳趾時,表裡白肉交界處),又取穴三陰交穴(距離內踝五分,灸),交儀穴(距離內踝二寸,灸),漏陰穴(在內踝下方五分處,有輕微動脈跳動的地方,刺入一分,灸三十壯)。

[桑],針對赤帶(《心術》記載:如果赤帶持續不止,漸漸地會像蠱疾一樣,也用此方法),取穴氣海穴(距離肚臍六分),中極穴,委中穴(各距離五分)。

針對白帶(《心術》記載:如果白帶持續不止,漸漸地會像蠱疾一樣,也用此方法),取穴曲骨穴,承陰穴(各距離七分),中極穴(在兩側恥骨下方六分處)。

[心],婦女在懷孕後,常常會變成白色分泌物淋漓而下,長期如此會導致身體和面部虛腫。取穴陰谷穴(距離膝蓋二寸半),絕骨穴(距離腳踝二寸半)。

如喘滿,取穴魚際穴,並向大淵穴方向透刺(左右共呼吸四十九次,治療肺經水氣效果極佳)。

[海],帶下病,屬於太陰經主病,灸章門穴(每個穴位灸麥粒大小三壯),效果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