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四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5)

1. 眩暈

消風散,治妊娠肝臟熱毒上攻太陽穴,胸膈涎壅,頭旋目暈,或腮項腫核。

石膏(煅),防風(去蘆),川羌活(去蘆),甘菊花(去枝梗),川芎,羚羊角(鎊),當歸(酒浸,去蘆),大豆黃卷(炒),荊芥穗,白芷(各一錢),炙甘草(半錢),

白話文:

【消風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因肝臟熱毒上衝導致太陽穴發痛,胸腔與喉嚨有痰積聚,頭暈眼花,或者腮幫與脖子出現腫塊。

  • 煙石膏(煅過的),
  • 防風(去除根部),
  • 川羌活(去除根部),
  • 甘菊(去除枝梗)的花朵,
  • 川芎,
  • 羚羊角(敲碎),
  • 當歸(用水酒浸泡後,去除根部),
  • 大豆黃卷(炒過),
  • 荊芥穗,
  • 白芷(各一份錢),
  • 炙甘草(半份錢)。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好芽茶半錢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犀角散,治妊娠婦人諸風熱困倦,時發昏眩。

犀角,楝參,山梔仁,川羌活,黃連,青黛,川芎,吳白芷,茯苓,甘草(炙,各一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竹葉七葉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取一份藥材,用水煎煮兩杯,加入半錢的好芽茶,待煮至一杯後,於飯後服用。

【犀角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婦女的各種風熱困擾,時常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。

【犀角】、楝參、山梔仁、川羌活、【黃連】、【青黛】、川芎、吳白芷、【茯苓】、甘草(炙)各一份錢,

以上材料一起煎煮,用水兩杯,加入三片生薑和七片竹葉,待煮至一杯後,於飯後服用。

2. 驚悸

吳丞妻孕而驚,遂病悸。醫以為病在中,神越焉,無可為。沈宗常以為膽傷耳,俾服抱膽丸而愈。

大聖散,治妊娠怔悸,睡里多驚,腹脅膨脹,坐臥不寧。

白茯苓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去蘆,酒浸),川芎(各一錢半),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甘草(炙,各一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服無時。

抱膽丸(雜病癲。)

白話文:

吳丞的妻子因為受到驚嚇而懷孕,導致心跳加速生病了。當時的醫生認為她的病在內臟,神智失常,無法治療。沈宗常認為她受傷的是膽,於是讓她服用「抱膽丸」後康復。

「大聖散」用於治療懷孕時的心慌和在睡眠中經常被驚醒的情況,以及腹部脹滿,坐著或躺著都感到不安的症狀。

配方如下:去皮的白茯苓、去心的麥門冬、去蘆頭並以蜂蜜炙烤的黃耆、去蘆頭並以酒浸泡的當歸、不見火的木香、人參和炙烤的甘草。

以上配方做成一份藥劑,用水兩杯加上五片生薑煮沸至一杯,隨時都可以服用。

「抱膽丸」則是用於各種病癲的狀況。

3.

〔大全〕,孕婦不語,非病也。間有如此者,不須服藥,臨產月但服保生丸、四物湯之類,產下便語得,亦自然之理,非藥之功也。醫家不說與人,臨月則與尋常之藥,產後能語,則以為醫之功,豈其功也哉。黃帝問曰:人有重身九月而喑,此為何也?岐伯對曰:胞之絡脈絕也。帝曰:何以言之?岐伯曰:胞絡者,繫於腎少陰之脈,貫腎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無治也,當十月復。

郝翁治驗,見前候胎條。

白話文:

在古代的中醫學說中,有一個觀點認為,懷孕期間的婦女如果出現不說話的情況,並非是病症,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。偶爾會有人出現這種情況,通常不需要服用藥物,只需要在臨產月份時服用如「保生丸」或「四物湯」等藥方,生產後就會恢復正常說話,這是自然的生理過程,而不是藥物的作用。許多醫者不會向人們解釋這種現象,往往在臨產時才提供一些普通的藥物,生產後能夠說話就認為是醫術的成果,這當然不是醫術的真正功勞。

黃帝問道:有人懷孕九個月後出現失聲的情況,這是什麼原因呢?岐伯回答:這是因為子宮周圍的絡脈斷裂了。黃帝接著問:為什麼會這樣呢?岐伯說明:子宮周圍的絡脈與腎少陰之脈相連,並且貫穿腎臟,與舌頭的本部相連,因此無法說話。黃帝再問:該如何治療呢?岐伯回答:不用特別治療,只需等待到十個月後自然恢復。

郝翁的臨牀經驗,請參見前文關於妊娠的條目。

4.

(口乾附)

〔大全〕,妊娠苦煩悶者,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精,六月受少陽相火氣以養氣。若母心驚膽寒,多有煩悶,名曰子煩也。《產寶》云:夫妊娠而子煩者,是肺臟虛而熱乘於心,則令心煩也。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,或衝於心,亦令煩也。若熱而煩者,但熱而已。若有痰飲而煩者,嘔吐涎沫,惡聞食氣,煩躁不安也。大凡妊娠之人,既停痰積飲,又寒熱相搏,氣鬱不舒,或煩躁,或嘔吐涎沫,劇則胎動不安,均謂子煩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因內熱,用竹葉湯。氣滯,用紫蘇飲。痰滯,用二陳、白朮、黃芩、枳殼。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。脾胃虛弱,用六君、紫蘇、山梔。一妊婦煩熱,吐痰惡食,噁心頭暈。此脾虛風痰為患,用半夏白朮天麻湯(雜眩暈。)以補元氣,祛風邪漸愈,惟頭暈未痊,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,以升補陽氣而愈。

白話文:

「在四個月時,母親受到少陰君火的氣質養育精氣,六個月時,受到少陽相火的氣質養育氣息。如果母親的心驚膽寒,常有煩惱,稱為『子煩』。《產寶》中提到,懷孕時出現子煩,是因為肺臟虛弱,熱氣侵入心臟,導致心煩。心胸間停滯的痰液和積聚的飲食,或者上衝至心臟,也會引起煩躁。如果是熱煩,只是熱感而已;如果有痰飲引起的煩躁,會伴有嘔吐涎水,厭惡食物的氣味,感到焦躁不安。通常來說,懷孕的人會因為停滯的痰液和飲食、寒熱交加、氣機阻塞,導致心情不舒暢,出現煩躁或嘔吐涎水的情況,嚴重時胎動不安,統稱為『子煩』。」

「薛氏認為,如果是因內熱引起的子煩,可以使用『竹葉湯』。若是氣機阻塞,可以使用『紫蘇飲』。如果是由於痰液阻滯,可以使用二陳湯、白朮、黃芩、枳殼。如果氣機阻塞,可以使用『分氣飲』加上川芎。如果脾胃虛弱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、紫蘇、山梔。有一位懷孕的婦女,出現煩熱、嘔吐痰液、厭惡食物、頭暈等症狀。這可能是脾虛風痰所引起,使用『半夏白朮天麻湯』來補充元氣、祛除風邪,逐漸康復。然而,頭暈仍未痊癒,因此使用『補中益氣湯』加上蔓荊子,以提升和補充陽氣,最終康復。」

竹葉湯,治妊娠心驚膽怯,終日煩悶,名曰子煩。

白茯苓(三錢),防風,麥門冬(去心),黃芩(各二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竹葉五片,煎至一盅,無時服。

竹瀝湯,出《外臺秘要》,與前竹葉湯同,內有竹瀝一合,無竹葉。又方有知母,無黃芩。

竹茹湯,療妊娠煩躁,或胎不安。

白話文:

【竹葉湯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心悸膽怯、整天煩躁不安,被稱為子煩。

【白茯苓】(三錢)、【防風】(二錢)、【麥門冬】(去心,二錢)、【黃芩】(二錢), 以上材料一起煮成一劑,用水兩杯,加入竹葉五片,煮至一杯,隨時服用。

【竹瀝湯】,出自《外臺祕要》,與上述的竹葉湯類似,但內含【竹瀝】一合,沒有使用竹葉。另外一種配方中則含有【知母】,不使用黃芩。

【竹茹湯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煩躁,或者胎兒不安定。

用淡青竹刮茹(一兩),以水一大升,煮取四合,徐徐服盡為度。

知母飲,治妊娠心脾壅熱,咽膈渴苦,煩悶多驚。

知母,麥門冬(去心,赤茯苓(各一錢半),黃芩,黃耆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入桑白皮半錢,煎至一盞,再入竹瀝些少,同煎二三沸服,無時。

麥門冬湯,治妊娠心驚膽怯,煩悶,名曰子煩。

白話文:

【淡青竹茹湯】,用量一兩的淡青竹茹,加水一大升,煮到剩四合,慢慢喝完為止。

【知母飲】,適用於妊娠期間心脾壅熱,咽喉乾燥口渴,煩躁不安、經常驚嚇的情況。

【知母】,配合一錢半的麥門冬(去心)、一錢半的赤茯苓、二錢的黃芩、二錢的黃耆、一錢的甘草。

以上配方做成一帖,用水二盅,加入半錢的桑白皮,煮至一杯,再加入少量的竹瀝,一起再煮二三次沸後服用,無時間限制。

【麥門冬湯】,適用於妊娠期間心驚膽怯、煩躁不安的情況,稱之為「子煩」。

麥門冬(去心),白茯苓,防風(各三錢),人參(一錢半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竹葉十葉,煎至一盅,去滓,不拘時服。

麥門冬散,(二方),治妊娠心煩憒悶,虛躁吐逆,惡聞食氣,頭眩,四肢沉重,百節疼痛,多臥少起。

麥門冬(去心),子芩,赤茯苓(各一兩),茯神,赤芍藥,陳皮,人參,苦梗,桑寄生,甘草,旋覆花(各半兩),生地黃(七錢半),

白話文:

麥門冬(去心)、白茯苓、防風(各取三錢)、人參(一錢半)。上列藥物做成一劑,用水兩盞,加入生薑五片、竹葉十片,煮至剩下一盞,過濾掉藥渣,不分時辰飲用。

麥門冬散(二方)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心煩意亂、虛弱焦躁、嘔吐反胃、聞到食物氣味就噁心、頭暈、四肢沈重、全身關節疼痛、常躺著少動等症狀。主要成分有:麥門冬(去心)、子芩、赤茯苓(各一兩)、茯神、赤芍、陳皮、人參、苦梗、桑寄生、甘草、旋覆花(各半兩)、生地黃(七錢半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一錢,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
又方

麥門冬,苧根(各三兩),黃芩,茯神(各一兩),甘草(炙),犀角屑(各半兩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生地黃一分,淡竹葉五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效。

柴胡散,治妊娠心煩,頭目昏重,心胸煩悶,不思飲食。

柴胡(一兩半),赤茯苓,麥門冬(各一兩),枇杷葉(去毛),人參,橘紅,甘草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【上方】

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取水一杯,加入一錢的薑,煮沸後減少至七分,不分時辰,溫熱服用。

【又方】

使用麥門冬、薴根(各三兩)、黃芩、茯神(各一兩)、甘草(炙)、犀角屑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取水一杯,加入生地黃一分,淡竹葉五片,煮沸後減少至六分,濾除渣滓後溫熱服用,效果顯著。

【柴胡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心煩、頭腦混亂、心胸不舒暢,無欲飲食的情況。

使用柴胡(一兩半)、赤茯苓、麥門冬(各一兩)、枇杷葉(去毛)、人參、橘紅、甘草(各半兩)。
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至七分服。

人參散,治妊娠熱氣乘於心脾,津液枯少,煩躁壅熱乾渴。

人參,麥門冬,赤獲苓,地骨皮,家乾葛,黃芩,犀角屑(各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

治妊娠心煩熱不止。

蔥白(一握),豉(二合)

上以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半,去滓溫,分三服。

一母丸,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,有似虛煩不得臥,巢氏謂之子煩也。(出產乳。)

白話文:

【人參散】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熱氣影響心與脾,導致津液不足、煩躁、熱氣、乾渴。

人參、麥門冬、赤茯苓、地骨皮、家乾葛、黃芩、犀角屑(各份量為七錢半)、甘草(份量為半兩)。

所有材料都需切碎,每次服用份量為三錢,用水一盞,加上三片薑,煎煮至六分,去渣後溫服。

治療懷孕期間心煩熱度無法停止的情況。

蔥白(一把)、豉(二合)

以上材料以二大盞水煮沸後,減至一大盞半,去渣後溫服,分成三次服用。

【一母丸】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因服藥導致胎兒不安,類似虛熱、無法安睡的情況,巢氏稱之為「子煩」。(此方適合產後使用。)

知母(二兩,洗焙)

上為細末,以棗肉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煎人參湯送下。

醫者不識此證,作虛煩治之,損動胎氣宜矣。

〔煩躁口乾〕

夫足太陰脾之經也,其氣通於口,手少陰心之經,其氣通於舌。若妊娠之人,臟腑氣虛,榮衛不理,陰陽隔絕,熱乘於心脾,津液枯少,故令心煩而口乾也。

〔薛〕,前證若胃經實火,用竹葉石膏湯。若胃經虛熱,用人參黃耆散。若胃經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肺經虛熱,用紫蘇飲。若肝經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脾氣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腎經火動,加味地黃丸。一妊婦煩熱兼咽間作痛,用知母散加山梔以清肺經而愈。後內熱咳嗽,小便自遺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山梔,以補肺氣、滋腎水而痊。

白話文:

知母(二兩,洗焙) - 知母兩份,清洗後烘焙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棗肉製成丸狀,大小如彈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人參湯送服。

如果醫生不瞭解這種病症,誤以為是虛煩,並以此進行治療,那麼可能會傷害到懷孕者的胎兒。

若是出現煩躁且口乾的情況,這可能與足太陰脾經和手少陰心經有關。懷孕期間,如果臟腑氣血虛弱,營養和衛生無法正常運行,陰陽分離,熱氣侵入心脾,津液不足,導致心煩和口乾。

薛氏指出,對於胃經實火的情況,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;對於胃經虛熱,則可使用人參黃耆散;若胃經氣虛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;肺經虛熱時,可以使用紫蘇飲;肝經火動則需用加味逍遙散;脾氣鬱結時,可用加味歸脾湯;腎經火動,則可使用加味地黃丸。對於懷孕婦女出現的煩熱及咽喉疼痛,可以使用知母散加入山梔以清肺經,使其痊癒。若後期出現內熱咳嗽、小便失禁,則需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麥門冬和山梔,以補充肺氣、滋潤腎水,使其康復。

升麻散,治妊娠壅熱,心神煩躁,口乾渴逆。

川升麻,栝蔞根,黃芩,人參,麥門冬,柴胡,梔子仁,犀角屑,茯神(各一錢),知母,甘草(各半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知母散,治妊娠煩躁,悶亂口乾,及胎臟熱。

知母,麥門冬,甘草(各半兩),黃耆,子苓,赤茯苓(各七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入竹瀝一合,更煎三二沸溫服。

葛根散,治婦人妊娠數月,胸膈煩躁,唇口乾渴,身熱少食。

白話文:

【升麻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壅熱、心神煩躁和口乾反胃。配方包括:川升麻、栝蔞根、黃芩、人參、麥門冬、柴胡、梔子仁、犀角屑、茯神(各一錢)、知母、甘草(各半錢)。所有藥材混合後做成一劑,用水兩盞煎煮至一盞,不拘時節服用。

【知母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煩躁、混亂和口乾,以及胎內熱。配方包括:知母、麥門冬、甘草(各半兩)、黃耆、子苓、赤茯苓(各七錢半)。所有藥材切碎後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煎煮至七分,過濾掉藥渣加入一合竹瀝,再煎煮兩三次後溫服。

【葛根散】,用於治療懷孕幾個月的婦女,胸膈煩躁,嘴脣和口腔乾渴,身體發熱但食慾不振。

家葛根(野者不用),黃芩,人參,葳蕤,黃耆,麥門冬,甘草(等分,㕮咀)

上每服四錢,水一盞,竹茹一團如錢大,煎七分,溫服無時。

人參黃耆散,治妊娠身熱煩躁,口乾食少。

人參,黃耆,家葛根,麥門冬,赤茯苓,秦艽(各一兩),知母(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

每服四錢,薑、水、竹葉煎服。

《補遺》人參白朮散、黃耆六一湯皆良。

治子煩口乾不得臥。用黃連(去須,細末,每服一錢,)粥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【葛根湯】

材料:葛根(野生的不使用)、黃芩、人參、葳蕤、黃耆、麥門冬、甘草(等量,研磨後)。

使用方法: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杯,加入一塊如硬幣大小的竹茹,煮至剩餘七分,溫熱服用,不分時間。

【人參黃耆散】

此方適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身體發熱、心煩意亂、口乾食慾減退的情況。

材料:人參、黃耆、葛根、麥門冬、赤茯苓、秦艽(各一兩)、知母(七錢半)、甘草(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每次服用四錢,用薑和水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《補遺》中提到的「人參白朮散」和「黃耆六一湯」都是很好的選項。

【子煩口乾無法躺平】的治療方法:使用黃連(去除毛刺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以稀粥和飲料混合服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