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四 (14)
卷之四 (14)
1. 眩暈
消風散,治妊娠肝臟熱毒上攻太陽穴,胸膈涎壅,頭旋目暈,或腮項腫核。
石膏(煅),防風(去蘆),川羌活(去蘆),甘菊花(去枝梗),川芎,羚羊角(鎊),當歸(酒浸,去蘆),大豆黃卷(炒),荊芥穗,白芷(各一錢),炙甘草(半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好芽茶半錢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犀角散,治妊娠婦人諸風熱困倦,時發昏眩。
犀角,楝參,山梔仁,川羌活,黃連,青黛,川芎,吳白芷,茯苓,甘草(炙,各一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竹葉七葉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消風散: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期間,因為肝臟熱毒向上衝到太陽穴所引起的頭暈目眩,同時伴隨胸部和橫膈膜有痰液阻塞,以及頭部暈眩、眼睛昏花,或者腮幫子和脖子出現腫塊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煅石膏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川羌活(去除蘆頭)、甘菊花(去除枝梗)、川芎、羚羊角(磨成粉)、當歸(用酒浸泡後去除蘆頭)、炒過的大豆黃卷、荊芥穗、白芷,各一錢,以及炙甘草半錢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,再加入半錢好品質的芽茶,煎煮至剩下一盅。在飯後稍微隔一段時間服用。
犀角散: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婦女因為各種風熱引起的困倦,以及時常發作的昏沉眩暈。
藥材包含:犀角、楝參、山梔仁、川羌活、黃連、青黛、川芎、吳白芷、茯苓、炙甘草,各一錢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,再加入三片生薑和七片竹葉,煎煮至剩下一盅。在飯後稍微隔一段時間服用。
2. 驚悸
吳丞妻孕而驚,遂病悸。醫以為病在中,神越焉,無可為。沈宗常以為膽傷耳,俾服抱膽丸而愈。
大聖散,治妊娠怔悸,睡里多驚,腹脅膨脹,坐臥不寧。
白茯苓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去蘆,酒浸),川芎(各一錢半),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甘草(炙,各一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服無時。
抱膽丸(雜病癲。)
白話文:
吳丞的妻子懷孕時受到驚嚇,因此產生心悸的毛病。醫生認為病在內臟,精神也因此渙散,沒有辦法治療。沈宗常認為是膽受傷所致,讓她服用抱膽丸後就痊癒了。
大聖散,治療孕婦心悸,睡夢中容易驚醒,腹部和脅部脹滿,坐立不安的症狀。
白茯苓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去除蘆頭,用蜂蜜烤過),當歸(去除蘆頭,用酒浸泡),川芎(各一錢半),木香(不要經過火烤),人參,甘草(烤過,各一錢)。
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用水兩盅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抱膽丸(也用於治療雜病中的癲癇)。
3. 喑
〔大全〕,孕婦不語,非病也。間有如此者,不須服藥,臨產月但服保生丸、四物湯之類,產下便語得,亦自然之理,非藥之功也。醫家不說與人,臨月則與尋常之藥,產後能語,則以為醫之功,豈其功也哉。黃帝問曰:人有重身九月而喑,此為何也?岐伯對曰:胞之絡脈絕也。帝曰:何以言之?岐伯曰:胞絡者,繫於腎少陰之脈,貫腎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無治也,當十月復。
郝翁治驗,見前候胎條。
白話文:
孕婦不能說話,並不是疾病。偶爾有這樣的情況,不需要吃藥,快要生產時,只要服用保生丸、四物湯之類的藥,等生產後就能說話了,這也是自然的道理,並不是藥物的功效。醫生通常不會告訴別人這種情況,等到孕婦臨盆時就給予一般藥物,生產後如果能說話,就認為是藥物的功效,這怎麼能說是藥物的功勞呢?黃帝問說:「有人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,這是為什麼呢?」岐伯回答說:「是胞的絡脈斷絕了。」黃帝問:「要怎麼解釋呢?」岐伯說:「胞絡是連繫於腎臟少陰脈的,它貫穿腎臟連接舌根,所以不能說話。」黃帝問:「要如何治療呢?」岐伯說:「不用治療,等到十個月左右就會恢復了。」
郝翁的治療驗例,可以參考前面關於孕婦胎動狀況的那條記錄。
4. 煩
(口乾附)
〔大全〕,妊娠苦煩悶者,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精,六月受少陽相火氣以養氣。若母心驚膽寒,多有煩悶,名曰子煩也。《產寶》云:夫妊娠而子煩者,是肺臟虛而熱乘於心,則令心煩也。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,或衝於心,亦令煩也。若熱而煩者,但熱而已。若有痰飲而煩者,嘔吐涎沫,惡聞食氣,煩躁不安也。大凡妊娠之人,既停痰積飲,又寒熱相搏,氣鬱不舒,或煩躁,或嘔吐涎沫,劇則胎動不安,均謂子煩也。
〔薛〕,前證若因內熱,用竹葉湯。氣滯,用紫蘇飲。痰滯,用二陳、白朮、黃芩、枳殼。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。脾胃虛弱,用六君、紫蘇、山梔。一妊婦煩熱,吐痰惡食,噁心頭暈。此脾虛風痰為患,用半夏白朮天麻湯(雜眩暈。)以補元氣,祛風邪漸愈,惟頭暈未痊,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,以升補陽氣而愈。
竹葉湯,治妊娠心驚膽怯,終日煩悶,名曰子煩。
白茯苓(三錢),防風,麥門冬(去心),黃芩(各二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竹葉五片,煎至一盅,無時服。
竹瀝湯,出《外臺秘要》,與前竹葉湯同,內有竹瀝一合,無竹葉。又方有知母,無黃芩。
竹茹湯,療妊娠煩躁,或胎不安。
用淡青竹刮茹(一兩),以水一大升,煮取四合,徐徐服盡為度。
知母飲,治妊娠心脾壅熱,咽膈渴苦,煩悶多驚。
知母,麥門冬(去心,赤茯苓(各一錢半),黃芩,黃耆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入桑白皮半錢,煎至一盞,再入竹瀝些少,同煎二三沸服,無時。
麥門冬湯,治妊娠心驚膽怯,煩悶,名曰子煩。
麥門冬(去心),白茯苓,防風(各三錢),人參(一錢半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淡竹葉十葉,煎至一盅,去滓,不拘時服。
麥門冬散,(二方),治妊娠心煩憒悶,虛躁吐逆,惡聞食氣,頭眩,四肢沉重,百節疼痛,多臥少起。
麥門冬(去心),子芩,赤茯苓(各一兩),茯神,赤芍藥,陳皮,人參,苦梗,桑寄生,甘草,旋覆花(各半兩),生地黃(七錢半),
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一錢,煎至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
又方
麥門冬,苧根(各三兩),黃芩,茯神(各一兩),甘草(炙),犀角屑(各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生地黃一分,淡竹葉五片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效。
柴胡散,治妊娠心煩,頭目昏重,心胸煩悶,不思飲食。
柴胡(一兩半),赤茯苓,麥門冬(各一兩),枇杷葉(去毛),人參,橘紅,甘草(各半兩),
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至七分服。
人參散,治妊娠熱氣乘於心脾,津液枯少,煩躁壅熱乾渴。
人參,麥門冬,赤獲苓,地骨皮,家乾葛,黃芩,犀角屑(各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。
治妊娠心煩熱不止。
蔥白(一握),豉(二合)
上以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半,去滓溫,分三服。
一母丸,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,有似虛煩不得臥,巢氏謂之子煩也。(出產乳。)
知母(二兩,洗焙)
上為細末,以棗肉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煎人參湯送下。
醫者不識此證,作虛煩治之,損動胎氣宜矣。
〔煩躁口乾〕
夫足太陰脾之經也,其氣通於口,手少陰心之經,其氣通於舌。若妊娠之人,臟腑氣虛,榮衛不理,陰陽隔絕,熱乘於心脾,津液枯少,故令心煩而口乾也。
〔薛〕,前證若胃經實火,用竹葉石膏湯。若胃經虛熱,用人參黃耆散。若胃經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。若肺經虛熱,用紫蘇飲。若肝經火動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脾氣鬱結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腎經火動,加味地黃丸。一妊婦煩熱兼咽間作痛,用知母散加山梔以清肺經而愈。後內熱咳嗽,小便自遺,用補中益氣加麥門、山梔,以補肺氣、滋腎水而痊。
升麻散,治妊娠壅熱,心神煩躁,口乾渴逆。
川升麻,栝蔞根,黃芩,人參,麥門冬,柴胡,梔子仁,犀角屑,茯神(各一錢),知母,甘草(各半錢),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知母散,治妊娠煩躁,悶亂口乾,及胎臟熱。
知母,麥門冬,甘草(各半兩),黃耆,子苓,赤茯苓(各七錢半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入竹瀝一合,更煎三二沸溫服。
葛根散,治婦人妊娠數月,胸膈煩躁,唇口乾渴,身熱少食。
家葛根(野者不用),黃芩,人參,葳蕤,黃耆,麥門冬,甘草(等分,㕮咀)
上每服四錢,水一盞,竹茹一團如錢大,煎七分,溫服無時。
人參黃耆散,治妊娠身熱煩躁,口乾食少。
人參,黃耆,家葛根,麥門冬,赤茯苓,秦艽(各一兩),知母(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
每服四錢,薑、水、竹葉煎服。
《補遺》人參白朮散、黃耆六一湯皆良。
治子煩口乾不得臥。用黃連(去須,細末,每服一錢,)粥飲調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