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四 (14)
卷之四 (14)
1. 風痙
(癇)
〔大〕,妊娠體虛,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,後復遇風寒相搏,發則口噤背強,名之曰痙。又云:痓,其候冒悶不識人,須臾自醒,良久復作,謂之風痙。一名子癇,亦名子冒,甚則反張。
〔薛〕,前證若心肝風熱,用釣藤湯。(胎動)肝脾血虛,加味逍遙散。(調經)肝脾鬱怒,加味歸脾湯。(雜病健忘。)氣逆痰滯,紫蘇飲。肝火風熱,釣藤散。(眩暈。)脾郁痰滯,二陳、薑汁、竹瀝。若兼證相雜,當參照子煩門。
白話文:
【癇】
若母親在懷孕期間體質虛弱,受到風邪侵害,影響到太陽脈絡,之後再遇到風邪和寒邪交纏,會出現口閉合、背部僵硬的情況,這種病症被稱為「痙」。另外也有人稱之為「痓」,特徵是頭暈、意識不清,但不久後會自行清醒,過了一段時間後又會重複出現,這類情況叫做「風痙」。這種病症還有一個名字叫做「子癇」,也被稱為「子冒」,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四肢抽搐的情況。
【薛】
如果前者的症狀是因心肝風熱所致,可以使用「釣藤湯」進行治療(胎動不安)。如果懷孕期間肝脾血虛,可以使用「加味逍遙散」來調節(調理經期)。如果是因肝脾鬱怒引起的問題,可以使用「加味歸脾湯」(對雜病中的健忘有幫助)。如果是氣機逆亂、痰濕阻滯,可以使用「紫蘇飲」。如果是由於肝火與風熱所引起,可以使用「釣藤散」(對於眩暈有療效)。如果脾臟功能不佳、痰濕阻滯,可以使用二陳湯、薑汁、竹瀝等藥物。如果上述症狀並存,應參考「子煩門」的治療原則。
羚羊角散,治妊娠冒悶,角弓反張,名曰子癇風痙。
羚羊角(鎊),獨活,酸棗仁(炒),五加皮,薏苡仁(炒),防風,當歸(酒浸),川芎,茯苓(去木),杏仁(去皮尖,各五分),木香,甘草(炙,各二分),
白話文:
羚羊角散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頭暈,以及角弓反張的症狀,這種情況在中醫學上被稱為「子癇風痙」。
羚羊角(鎊)、獨活、酸棗仁(炒)、五加皮、薏苡仁(炒)、防風、當歸(酒浸)、川芎、茯苓(去木)、杏仁(去皮尖,每種各五分)、木香、甘草(炙,每種各二分)。 ]
上姜水煎服。
《小品》療妊娠忽悶,眼不識人,須臾醒復發,亦有不醒者,名為痓病,亦名子癇,亦名子冒,宜葛根湯。若竹近可速辦者,當先作瀝汁,次辦湯也。其竹遠不可即辦者,當先辦湯。此二療會得其一種,竹瀝偏療諸痙絕起死也。非但偏療妊娠產婦絕死者有效,小兒或癇痓,金瘡發痓,療之亦驗。
葛根湯方,治妊娠臨月,因發風痙,悶憒不識人,吐逆眩倒,小醒復發,名曰子癇。
葛根,貝母(去心),牡丹皮,木防己,防風,當歸,川芎,白茯苓,桂心(熬),澤瀉,甘草(各二兩),獨活,石膏(碎),人參(各三兩),
白話文:
上姜水煎服。
《小品》治療懷孕期間忽然感到無力,眼睛無法辨識人的狀態,不久後會再次清醒但這種情況會反覆出現,也有不醒過來的,稱為「痓病」,也被稱為「子癇」、「子冒」,適合使用「葛根湯」。如果附近有竹子可以快速準備的話,應該先取竹瀝,然後再煮湯;如果竹子距離太遠無法立即取得,則應先煮湯。這兩種治療方式中選一種即可,竹瀝對治療所有因癥狀突然停止而導致死亡的情形都有一定的療效。不僅對於分娩期間的女性有效,對於小孩的癇症、金傷引起的癇症,使用此療法也驗證過其效果。
【葛根湯方】,用於治療懷孕接近預產期時,因為發病而導致風痙,感到無力,無法辨識人,嘔吐、翻胃、頭暈、短暫清醒後又再次發作,稱為「子癇」。
成分如下:葛根、貝母(去除心部)、牡丹皮、木防己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茯苓、桂心(熬煮)、澤瀉、甘草(每種二兩),獨活、石膏(粉碎)、人參(每種三兩)。
上細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貝母令人易產,若未臨月者,以升麻代之。忌海藻、菘菜、酢物。
按:此方犯桂與牡丹,不如羚羊角散之妥。
羌活酒,治妊娠中風痙,口噤,四肢強直,角弓反張。
羌活(去蘆,一兩半),防風(去蘆,一兩),黑豆(一合,炒,去皮),
上二味為㕮咀,好酒五升,浸一宿,每服用黑豆一合,炒令熟,投入藥酒一大盞,候沸即住,去滓,分兩服灌之。
白話文:
上細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貝母能促進生產,如果還未到預產期,可用升麻代替。忌海藻、菘菜、酸性食物。
按照:這個方子使用了桂和牡丹,不如羚羊角散來得妥善。
羌活酒,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風寒痙攣,口緊閉,四肢僵硬,呈現角弓反張的症狀。
羌活(去蘆頭,一兩半),防風(去蘆頭,一兩),黑豆(一合,炒,去皮)。
以上二味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五升好酒,浸泡一夜。每次服用時,取黑豆一合,炒至熟透,加入一大盞的藥酒中,待其煮沸後停止,去除渣滓,分兩次灌服。
〔丹〕,治一婦人懷妊六月,發癇,手足揚直,面紫黑色,閤眼涎出,昏憒不醒人事,半時而醒。醫與震靈丹五十餘帖,其疾時作時止,無減證,直至臨產方自愈。產一女,蓐中子母皆安。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,求治之。診其脈,浮取弦,重取澀,按至骨則沉實帶數。時正二月因未見其癇發正狀,未敢與藥,意其舊年癇發時乃五月,欲待其時,度此疾必作,當審諦施治。至五月半,其疾果作,皆是午巳兩時,遂教以自制防風通聖散,用生甘草加桃仁多,紅花少,或服或吐,至四五劑,疾漸疏而輕,後發為疥而愈。
白話文:
丹方,治療一名懷孕六個月的婦女,她發癇病,手腳抽搐直立,臉色呈紫黑,閉著眼睛,口水流出來,昏迷不醒,過了半小時後才清醒。醫生開了五十多帖的震靈丹,病情時好時壞,沒有減輕的症狀,直到生產後才痊癒。生產了一名女兒,母親和孩子都平安。第二年她的丈夫懷疑她會發癇病,於是請醫生治療。醫生診察她的脈象,浮取弦,重取澀,按至骨則沈實帶數。當時是二月,還沒有看到她癇病發作的正常情況,所以不敢開藥,心想去年癇病發作是在五月,打算等到那時,估計這病必定要發作,再來審慎地進行治療。到了五月中旬,她的病果然發作了,都是在午、巳兩個時辰,於是教她自己製造防風通聖散,使用生甘草,加入桃仁多,紅花少,或是服藥或是催吐,到了四五帖後,病情逐漸緩解,後來發病為疥病後痊癒。
2. 瘛瘲
〔薛〕,瘛者筋脈急而縮也,瘲者筋脈緩而伸也。一縮一伸,手足相引搐搦不已。大抵與嬰孩發搐相似,謂之瘛瘲也。此證多屬風,蓋風主搖動。駱龍吉云:心主脈,肝主筋,心屬火,肝屬木,火主熱,木主風,風火相熾,則為瘛瘲也。治法:若因風熱,用釣藤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黃芩、白朮,以平肝木,降心火,養氣血。若風痰上湧,加竹瀝、南星、半夏。若風邪急搐,加全蠍、殭蠶。虧損氣血,用八珍湯加釣藤、山梔為主。若無力抽搐,戴眼反折,汗出如珠者,肝絕也,皆不治。一妊婦四肢不能伸,服祛風燥血之劑,遺屎痰甚,四肢抽搐。余謂肝火血燥,用八珍湯加炒黑黃芩為主,佐以釣藤湯而安。後因怒,前證復作,小便下血,寒熱少寐,飲食少思,用釣藤散加山梔、柴胡而血止。用加味逍遙散,寒熱退而得寐。用六君子湯加芍藥、釣藤鉤,飲食進而漸愈。
釣藤湯(見胎動不安。),釣藤散(眩暈。)
白話文:
薛氏在這裡提到,「瘛」指的是肌肉和筋脈緊縮的情況,而「瘲」則是肌肉和筋脈放鬆伸展的情況。兩者交替出現,導致手腳抽搐不停。這通常和嬰兒發病時的抽搐類似,所以稱為「瘛瘲」。
這種病症大多由風邪引起,因為風邪有搖動的特性。駱龍吉指出,心主脈,肝主筋,心屬火,肝屬木,火熱易生風,風木相煽,便會引起「瘛瘲」。
治療方法如下:
- 若是由風熱引起,可以用「釣藤湯」加「柴胡」、「山梔」、「黃芩」、「白朮」來平肝木,降心火,調節氣血。
- 若是風痰上湧,則需要加入「竹瀝」、「南星」、「半夏」。
- 若是風邪快速導致抽搐,則需加入「全蠍」、「殭蠶」。
- 若是氣血損耗,可以用「八珍湯」加上「釣藤」、「山梔」作為主要療法。
- 若是無力抽搐,眼睛上翻,四肢反折,大量出汗,這是肝經衰竭的症狀,通常無法治療。
薛氏還提到一個懷孕婦女的例子,她四肢無法伸展,服用祛風燥血的藥物後,反而尿失禁、痰多,四肢再次抽搐。薛氏認為這是肝火過盛、血液乾燥所導致,使用「八珍湯」加上炒黑黃芩作為主要療法,輔以「釣藤湯」得以康復。但後來她因情緒激動,症狀再次發作,出現尿血、寒熱、失眠、食慾不振的症狀,使用「釣藤散」加上「山梔」、「柴胡」後,血漸停止。接著使用「加味逍遙散」,寒熱逐漸消退,可以安睡。再後期使用「六君子湯」加上「芍藥」、「釣藤鉤」,食量開始增加,病情逐漸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