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7)

1. 胎上逼心

即子懸

〔薛〕,胎上逼心之證,若氣逆胎上,用紫蘇飲。飲食不甘,兼以四君子。若內熱晡熱,兼以逍遙散。若胃火所致,用四君、黃芩、枳殼、柴、梔。若脾郁所致,用歸脾湯加柴、梔、枳殼。一妊婦每因恚怒,其胎上逼,左關脈弦洪,乃肝火內動。用小柴胡加茯苓、枳殼、山梔而愈。但體倦不食,用六君子調養脾土,加柴胡、枳殼,調和肝氣乃瘥。一妊婦胎上逼,胸滿噯氣,飲食少思,此脾氣鬱滯,用紫蘇飲頓安。又用四君子加枳殼、柴胡、山梔而瘥。程文彬治孕婦七個月,胸膈飽悶,氣喘,忽吐出一物如小腸寸許,舉家驚疑其胎爛。程至,診得寸口脈洪滑,知其氣盛血少,胎氣湊上,中焦蓄有濕熱,濕生痰,知所吐之物,乃痰結聚,病名子懸。以紫蘇飲加芩、連、貝母,十劑獲痊。

白話文:

  • 「胎上逼心之證」:懷孕期間,胎兒上沖,壓迫心臟,造成不適。
  • 「氣逆胎上」:懷孕期間,氣流逆向,導致胎兒上沖。
  • 使用「紫蘇飲」來調理,如果飲食無味,可以配合使用「四君子」。
  • 若有內部熱症,下午發熱,可以使用「逍遙散」。
  • 若是胃火引起的問題,可以使用「四君子」配合「黃芩」、「枳殼」、「柴」和「梔」。
  • 若是脾臟功能異常引起的問題,可以使用「歸脾湯」加上「柴」、「梔」、「枳殼」。
  • 若懷孕婦女因憤怒而導致胎兒上沖,且脈象表現為肝火旺盛(左關脈弦洪),可以使用「小柴胡」配合「茯苓」、「枳殼」、「山梔」來改善。
  • 若懷孕婦女感到疲倦且沒有食慾,則可以使用「六君子」調理脾臟,同時加入「柴胡」、「枳殼」來調和肝氣,以達到康復效果。
  • 若懷孕婦女出現胎兒上沖、胸部脹滿、食慾減退等現象,這是脾氣阻滯的徵兆,可以使用「紫蘇飲」來緩解。在這基礎上,再加入「枳殼」、「柴胡」、「山梔」可以進一步療效。
  • 程文彬治療一個懷孕七個月的婦女,她出現胸膈飽悶、呼吸困難,並且突然吐出一塊類似小腸組織的東西。全家人都非常擔心胎兒可能損傷。程文彬診察後發現她的脈象洪滑,認為這是因為氣血失調,胎兒氣流上沖,中焦積存濕熱,導致痰結聚。他根據這些情況,使用「紫蘇飲」加上「黃芩」、「連」、「貝母」進行治療,經過十劑藥物的治療後,該婦女康復了。

本事方紫蘇飲,治妊娠胎氣不和,懷胎近上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兼治臨產驚恐,氣結連日不下。(一方無芎,名七寶散。)

紫蘇莖葉(一兩),大腹皮,人參,川芎,陳皮,白芍藥(各半兩),當歸(七錢半),甘草(二錢半),

上細銼,分作三服,每服用水一盞半,生薑四片,蔥白七寸,煎至七分,去渣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【紫蘇飲方】

此方主要用於調理懷孕期間胎兒氣息不順暢的情況,如懷胎時腹部膨脹、疼痛等症狀,我們稱為「子懸」。同時也能治療臨產時因驚恐導致的氣血凝滯,無法順利分娩的情形。

配方如下:

  • 紫蘇莖葉:一兩
  • 大腹皮:適量
  • 人參:半兩
  • 川芎:半兩
  • 陳皮:半兩
  • 白芍:半兩
  • 當歸:七錢半
  • 甘草:二錢半

以上各項材料研磨成細末,分成三份服用。每次使用半杯水,加入四片生薑和七寸長的蔥白,煮沸後減小火候,熬至剩下約七分量,然後去掉藥渣,於空腹時服用。

曾有一婦,累日產不下,服遍催生藥不驗。予曰:此必坐草太早,心懷一點懼氣結而不行,然非不順也。《素問》云:恐則氣下。蓋恐則精神怯,怯則上焦閉,閉則氣還,還則下焦脹,氣乃不行矣。得此藥一服便產。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,予用此數數有驗,不十服胎便近下。

陳良甫治一婦有孕七個月,遠歸,忽然胎上衝心而痛,坐臥不安,兩醫治之無效,遂說胎已死矣,用蓖麻子研爛加麝香調,貼臍中以下之,命在垂亡。召陳診視,兩尺脈絕,他脈平和。陳問二醫,作何證治之?答曰:死胎也。陳曰:何以知之?曰:兩尺脈沉絕,以此知之。陳曰:此說出何經?二醫無答。

白話文:

曾經有一位婦女,分娩了好幾天卻無法產下孩子,試過各種催產藥物但都沒有效果。我告訴她,這一定是因為她太早開始生產,心中存著一些恐懼,導致氣結不通,雖然並不是生產不順暢。《素問》中有提到,恐懼會使氣往下走。因為恐懼會讓精神變得膽怯,膽怯會導致上焦閉塞,閉塞後氣流回流,迴流後下焦就會腫脹,氣就無法流通了。服用這類藥物後,她很快就生下了孩子。對於那些懷孕六七個月時,子宮中的胎兒懸空不下的婦人,我使用這種方法治療,結果有很高的成功率,通常不到十次藥物療程,胎兒就能接近分娩。

陳良甫曾經為一位懷孕七個月的婦女診治,該婦女從遠處回家,突然感到胎兒上沖心臟而疼痛,坐立不安。兩個醫生都無法治好她,甚至認為胎兒已經死亡。他們使用蓖麻子研磨後加上麝香調製,貼在肚臍下方,婦女的生命瀕臨垂危。陳良甫被請來診治,發現她的兩尺脈已經絕跡,其他脈象卻是平和的。陳問兩個醫生是根據什麼診斷胎兒已經死亡的?他們回答說,兩尺脈沈絕就是這樣診斷的。陳問他們這理論出自哪一部經典?兩個醫生無法回答。

陳曰,此子懸也。若是胎死,卻有辨處,面赤舌青,子死母活。面青舌赤,吐沫,母死子活。唇口俱青,母子俱死。今面不赤,口不青,其子未死,是胎上逼心,宜以紫蘇飲子治之。至十服,而胎近下矣。

當歸湯,治妊娠胎動,蕩心悶絕,煩躁口乾,橫生倒產,上衝下築,迷悶,唇口青黑,手足厥冷。產科名保安散。一方無甘草,有川芎。厚朴。《產寶方》有川芎。

當歸,阿膠(炒),甘草(各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,連根蔥白(一根)

白話文:

陳氏說,這孩子在懸吊著。如果胎兒已經死亡,則有分辨的方法,如果臉色紅潤,但舌頭呈青色,表示胎死母活;如果臉色呈青色,舌頭卻是紅色,表示吐出泡沫,母死子活。如果嘴脣和口都呈青色,則表示母子皆死。現在臉色不紅,口部亦不青,表示孩子尚未死亡,而是胎兒向上逼迫到心臟,適合用「紫蘇飲子」來治療。服用十次後,胎兒就接近生產了。

「當歸湯」可以治療妊娠期間胎兒活動過度,造成心悸昏厥,煩躁口渴,橫生倒產,上衝下築,迷糊不清,脣口青黑,手腳冰冷的症狀。產科常用的藥方為「保安散」。有一種配方則去掉了甘草,加入了川芎。其中還包含「厚朴」,《產寶方》則加入川芎。

當歸、阿膠(炒)、甘草(各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,連根蔥白(一根)

上細銼,水二升,煎四味至升半,去滓下蔥再煎,減三合,溫服。一劑分為二三服。

大聖散,治妊娠忪悸,睡夢多驚,心腹脹滿,連臍急痛,胎上逼。(見驚悸)

治胎上逼心煩悶方。又治妊娠六七月以後,胎動困篤。用蔥白二七莖,濃煮汁飲之。若胎未死即安,已死即出,未效再服。(婁全善云:此方神妙,脈浮滑者宜之。《本草》云:蔥白通陽氣安胎。)

《秘錄》治胎動上逼心痛。取艾葉如雞子大,以頭醋四升,煎取二升,分溫服。又治胎上逼心,熱痛下血。神麯半斤,搗碎和熟水絞取汁三盅,無進溫服,止。

白話文:

上等的細銼,用水二升,煎煮四種藥物至剩下一半,去除藥渣後加入蔥再煮,減少到三合,溫暖服用。一次可以分成二到三次服用。

大聖散,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驚悸、睡眠中經常驚醒,腹部脹滿,肚臍周圍劇烈疼痛,胎兒壓迫到胸部的症狀(見驚悸)。

治療胎兒壓迫導致心煩意亂的方法。對於懷孕六個月至七月後,胎兒活動變得更加困擾的情況,使用二十七根蔥白,濃度煮汁飲用。如果胎兒還活著就會得到緩解,已經死亡的胎兒會自然排出,若無效可以再次服用。(根據婁全善的說法,這個方子神妙,適合脈象浮滑的人。《本草》提到,蔥白能夠流通陽氣,安定胎兒。)

《祕錄》治療胎兒活動引起的心痛。取如雞蛋大小的艾葉,以四升的頭醋煎煮,取兩升分開溫暖服用。另外也用於治療胎兒壓迫到心臟,引起熱痛並伴隨出血。神麯半斤,搗碎混合熱水絞取汁液三杯,不需進食,用溫水服用,可以停止出血。

治妊娠遍身痛,或衝心欲死,不能飲食。

白朮(五兩),黃芩(二兩),芍藥(四兩),

上水六升,煮取二升半,分作三服。緣胎有水致痛,兼易產。

文仲、葛氏療妊娠卒胎上迫心痛方,取弩弦急帶之,立愈。

膠艾湯(見血崩。)保生丸(大法。)

白話文:

治療懷孕期間全身疼痛,或者疼痛到心口處有生命危險,無法進食或飲水的情況。

使用白朮(五兩),黃芩(二兩),芍藥(四兩)。

將以上材料用水六升,煮至剩餘二升半,分成三次服用。這是因為懷孕時體內水分過多導致疼痛,同時也能有助於順利分娩。

這是文仲和葛氏治療懷孕時突然胎兒上沖心口引起的疼痛方法,只需用韌性良好的弓弦緊緊包圍即可立即緩解。

使用膠艾湯(見於血崩的治療方法)和保生丸(大法)。

2. 妊娠經來漏胎下血

〔脈經〕,婦人經月下,但為微少,師脈之反言有軀,其後審然,其脈何類?何以別之?師曰:寸口脈陰陽俱平,榮衛調和,按之滑,浮之則輕,陽明、少陰各如經法,身反灑淅,不欲食飲,頭痛心亂,嘔噦欲吐,呼則微數,吸則不驚,陽多氣溢,陰滑氣盛,滑則多實,六經養成,所以月見陰見。陽精汁凝胞散,散者損墮,設復陽盛,雙妊二胎,今陽不足,故令激經也。(滑脈主血有餘,今經又少,故知孕也。)大抵妊娠經來不多,而飲食精神如故,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,血盛有餘也。兒大能飲,自不來矣。

〔大全〕,夫妊娠漏胎者,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也。此由衝任脈虛,不能約制手太陽、少陰之經血故也。衝任之脈,為經絡之海,起於胞內,手太陽小腸脈也,手少陰心脈也,是二經為表裡,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,有娠之人,經水所以斷者,壅之養胎,蓄之以為乳汁也。衝任氣虛,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,故月水時下,亦名胞漏,血盡則人斃矣。又有因勞役,喜怒哀樂不節,飲食生冷,觸冒風寒,遂致胎動。若母有宿疾,子臟為風冷所乘,氣血失度,使胎不安,故令下血也。曾有以娠婦月信不絕,而胎不損,問產科熊宗古,答曰:婦人血盛氣衰,其有必肥,既娠之後,月信當來而胎不動,若據晚進觀之,便以為漏胎,若作漏胎治之,則胎必墮。若不作漏胎治,則其未必墮。今推宗古之言,誠有旨也。巢氏云:婦人經閉不利,別無所苦者,是謂有子,以其經血蓄之以養胎,擁之為乳汁也。有子之後,蓄以養胎矣,豈可復能散動耶。所以然者,有妊而月信每至,是亦未必因血盛也。若謂婦人榮經有風,則經血喜動,以其風勝則可也,既榮經為風所勝,則所來者非養胎之血,以此辨之,若作漏胎治之,必服保養補胎之藥,且胎不損,強以藥滋之,乃所謂實實虛虛也,其胎終墮宜矣。若醫者知榮經有風之理,專以一藥治風,經信可止,或不服藥,胎亦無恙。然而有胎本不固,而因房室不節,先漏而後墮者,須作漏胎治之,此又不可不審也。

白話文:

在《脈經》中,講述了婦女經期過短的情況,如果脈象輕微,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辨認?如何區分呢?師傅說:當寸口脈的陰陽兩方面都平穩,榮衛調和,按脈時感覺滑動,浮按則輕柔,陽明、少陰的脈象符合經典法則,但身體卻出現發冷、不想吃飯、頭痛、心神混亂、嘔吐、呼氣微快、吸氣不驚等症狀,這是因為陽氣過旺,氣息充盈,陰脈滑動,表示脈象多實,六經之氣養生,因此每月經期會出現陰性表現。體內的陽精凝聚形成胎胞,散去後導致胎墜,如果陽氣過盛,會導致雙胎,現在由於陽氣不足,所以引發了提前行經。滑脈代表血液有餘,現經血又很少,這就是懷孕的徵兆。總體來說,懷孕時經血不多,但飲食和精神狀態如常,脈象和緩、滑大、無病,表示血液充沛。胎兒長大能飲食,自然就不會再來行經。

在《大全》中,論述了妊娠期間出血(漏胎)的問題,指的是妊娠幾個月後,經血時常下流。這是由於衝任脈虛弱,不能控制手太陽、少陰經脈中的血液。衝任脈是經絡之海,從胞內開始,手太陽小腸脈和手少陰心脈相連,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,上部形成乳汁,下部形成月經。懷孕的人,經血之所以停止,是因為被用來養育胎兒,儲存以供乳汁。衝任脈氣血不足,導致胞內洩,無法控制經血,因此月經時常下流,也被稱為胞漏,經血耗盡後,人就會死亡。此外,勞累、情緒波動、飲食冷食、風寒侵襲,也可能導致胎動。如果母親有既往疾病,子宮受到風冷侵襲,氣血失調,使胎兒不安,因此會出現下血。曾經有人詢問產科醫生熊宗古,關於懷孕婦女月經不斷,但胎兒沒有損傷的情況,他回答道:婦女血氣旺盛,氣血衰弱,她們一定體態豐滿,懷孕後,月經應該來但胎兒不動,如果按照新學者的方式觀察,可能會誤認為是漏胎,如果按照漏胎進行治療,胎兒就會墜落。如果不按照漏胎治療,胎兒未必會墜落。根據宗古的意見,確實很有道理。巢氏曾說:婦女月經閉塞,沒有其他痛苦,這表示她懷有子嗣,因為她的經血被儲存用於養育胎兒,被用於生成乳汁。有了子嗣後,已經儲存了養育胎兒的經血,怎可能再分散呢?所以,有懷孕而月經仍來,並不一定是由於血氣過旺。如果說婦女的經血受風影響,則經血容易活躍,這是因為風氣勝出的結果,既然經血被風氣影響,來的是不是養育胎兒的血呢?以此進行判斷,如果按照漏胎進行治療,必定服用保養、補胎的藥物,但強行用藥滋養,這是實實虛虛的做法,最終胎兒還是會墜落。如果醫生明白經血受風的道理,專門用一種藥物治療風,經血可以停止,或者不服用藥物,胎兒也可能平安。然而,如果胎兒原本就不穩定,因房事不節制,先發生漏胎後墜落,則需要按照漏胎進行治療,這又不能不仔細考慮。

〔丹〕,胎漏因氣虛,因血虛,因血熱。

〔薛〕,前證若因風熱,用防風黃芩丸。若因血熱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因血虛,用二黃散。若因血去太多,用八珍湯;未應,補中益氣湯。若因肝火,用柴胡山梔散。若因脾火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因事下血作痛,用八珍湯加阿膠、熟艾。若因脾胃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。若因脾胃虛陷,用前湯倍用升麻、柴胡。若晡熱內熱,宜逍遙散。妊娠卒然下血,若因怒氣,用小柴胡湯。若因風熱,用一味防風丸。若因血熱,用一味子芩丸。若因脾氣虛弱,用六君子湯。若因中氣下陷,用補中益氣。若氣血盛而下血者,乃因兒小飲少也,不必服藥。一妊婦下血,服涼血之藥,下血益甚,食少體倦,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,余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後因怒而寒熱,其血仍下,此肝火旺而血沸騰,用加味逍遙散血止,用補中益氣湯而安。一妊婦下血,發熱作渴,食少體倦,屬脾氣虛而肝火所侮,用四君子加柴胡、山梔。血止,因怒復作,用六君加柴胡、山梔、升麻而安一妊娠六月,每怒下血,甚至寒熱頭痛,脅脹腹疼,作嘔少食。余謂寒熱頭痛,乃肝火上衝;脅脹腹痛,乃肝氣不行;作嘔少食,乃肝侮脾胃;小便下血,乃肝氣火血熱。用小柴胡加芍藥、炒黑山梔、茯苓、白朮而愈。一妊娠六月,體倦食少,勞役下血,用六君加當歸、熟地、柴胡、升麻而愈。江應宿治王祠部安人孕三月,腰腹遞痛,漏下不止,氣湧脹悶,速江診視。六脈弦數,平昔脈極沉細,此必怒動肝火,挾相火而生內熱,喜脈不滑,未至離經,猶可保也。以條芩、白朮、枳殼、香附、茯苓、阿膠、白芍、當歸、陳皮,煎調鹿角煅,酒淬細末一錢,更進抑青丸一服痛已,數劑平復。仲景云:婦人有漏下者,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,有妊娠下血者。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,芎歸膠艾湯主之。(方見血崩。)

白話文:

丹氏認為,胎漏可能由氣虛、血虛或血熱引起。薛氏指出,若由風熱引起,可用防風黃芩丸;若由血熱引起,可用加味逍遙散;若由血虛引起,可用二黃散;若失血過多,可用八珍湯,如無效則改用補中益氣湯;若由肝火引起,可用柴胡山梔散;若由脾火引起,可用加味歸脾湯;若因事下血作痛,可用八珍湯加阿膠和熟艾;若由脾胃虛弱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;若由脾胃虛陷,則在前湯中加倍使用升麻和柴胡;若晡熱內熱,宜用逍遙散;妊娠時突然下血,若由怒氣引起,可用小柴胡湯;若由風熱引起,可用一味防風丸;若由血熱引起,可用一味子芩丸;若由脾氣虛弱,可用六君子湯;若由中氣下陷,則用補中益氣湯;若氣血旺盛而下血,可能是因兒小飲少,不需服藥。有一名妊娠婦女服用了涼血藥物後下血加重,食量減少了,這是脾氣虛而不能攝血,使用補中益氣湯後痊癒。後因怒而寒熱,是肝火旺而血沸騰,使用加味逍遙散後血止,並用補中益氣湯後安定。另一名妊娠婦女下血,發熱口渴,食量減少了,這是脾氣虛而被肝火侵犯,使用四君子加柴胡、山梔。血止後,因怒再次發作,使用六君加柴胡、山梔、升麻後安穩。一名妊娠六個月的婦女,每次發怒都會下血,甚至伴有寒熱、頭痛、脅脹腹痛、作嘔少食。這被認為是肝火上衝,肝氣不行,肝侮脾胃,小便下血是肝氣火血熱所致,使用小柴胡加芍藥、炒黑山梔、茯苓、白朮而痊癒。另一名妊娠六個月的婦女,體力疲憊,食量減少,在勞累後下血,使用六君加當歸、熟地、柴胡、升麻而痊癒。江應宿治療王祠部安人懷孕三個月,腰腹遞痛,漏下不止,氣湧脹悶,急診江應宿。脈象弦數,過去脈極沈細,這是怒動肝火,挾相火而生內熱,喜脈不滑,還未到離經,尚可保住。使用條芩、白朮、枳殼、香附、茯苓、阿膠、白芍、當歸、陳皮,煎調鹿角煅,酒淬細末一錢,再進抑青丸一服後疼痛停止,數劑後平復。張仲景曾說,婦人有漏下,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,有妊娠下血。如果妊娠時腹中痛為胞阻,芎歸膠艾湯可以主之(詳細見血崩)。

《大全方》治妊娠三四月,腹痛時時下血。

續斷(二兩),艾葉,當歸,乾地黃(各六兩),竹茹,阿膠,雞蘇(各一兩),

水一升,煎取六合,空心再服。

《廣濟》安胎。胎病漏血腹痛。

當歸,川芎,阿膠(炙),人參(各一兩),大棗(二十個)

上切,以水三升,酒四升,煮二升半,分三服,五日一劑,頻服三四劑無妨。

白話文:

《大全方》專門治療懷孕三個月至四個月期間,經常感到腹部疼痛並伴有出血的情況。

  • 維經草(二兩):具備調節女性生理機能的作用。
  • 艾葉(一兩):常用於止血、暖宮等功效。
  • 當歸(六兩):具有補血、調經的功效。
  • 乾地黃(六兩):滋補肝腎,調經養血。
  • 竹茹(一兩):清熱化痰,安胎。
  • 阿膠(一兩):滋潤養血,止血。
  • 鳥蘇(一兩):清熱解毒,調和藥性。

以上藥物用水煎煮,取六杯,於清晨空腹再服用一次。

《廣濟》則是為了安定胎兒,針對懷孕期間出現流血和腹痛的狀況。

  • 當歸(一兩):補血、調經。
  • 川芎(一兩):活血散瘀,調經。
  • 阿膠(炙)(一兩):滋潤養血,止血。
  • 人參(一兩):補氣養血,調理體質。
  • 大棗(二十個):補脾益氣,調和藥性。

這些藥物需先切片,再用三升水、四升酒一起煮沸至剩餘二升半,分成三次服用。每五天為一個療程,連續服用三四個療程也沒有問題。

濟生如聖湯,治胎動腹痛,或為漏胎。

鯉魚皮,當歸(酒浸),熟地黃(酒蒸),白芍藥,阿膠(蚌粉炒),川芎,續斷(酒浸),甘草(炙,各等分),一方有乾薑、竹茹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苧根少許,姜五片,煎溫服。《濟生》有續斷,無干薑、竹茹。

桑寄生散,治胎漏經血妄行,淋瀝不已。

白話文:

【濟生如聖湯】,用來治療胎動引起的腹部疼痛,或者漏胎的情況。

【鯉魚皮】,當歸(以酒浸泡),【熟地】黃(以酒蒸煮),白芍藥,阿膠(用蚌粉炒過),川芎,續斷(以酒浸泡),【甘草】(炙烤,各使用相同份量),另外有一種配方在裡面加上【乾薑】和竹茹。
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後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杯水加上少量的薴根,加入五片姜,煮沸後溫熱飲用。【濟生】配方中有續斷,沒有乾薑和竹茹。

【桑寄生散】,用來治療胎漏以及經血無故流動,並且不停止的情況。

桑寄生,當歸(去蘆,酒浸),川芎,川續斷(酒浸),阿膠(蛤粉炒),香附子(炒去毛),茯神(去木),白朮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,各半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鄭氏人參散,治漏胎敗血湊心,日漸胎干,子母危困。

人參,黃耆(炙),阿膠(炒,各五錢),竹茹,木香,炙甘草,附子(炮,各半錢),川芎,陳皮,苧根(各二錢半),生薑(三錢,炮黑)

白話文:

材料:

  • 桑寄生
  • 當歸(去掉蘆頭,用酒浸泡)
  • 川芎
  • 川續斷(用酒浸泡)
  • 阿膠(用蛤粉炒)
  • 附子(炒去毛)
  • 茯神(去掉木頭)
  • 白朮(各一錢)
  • 人參
  • 甘草(炙,各半錢)

做法:以上材料做成一劑藥,用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,然後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。

鄭氏人參散,用於治療漏胎和敗血癥,導致胎兒逐漸乾燥,母親和胎兒都處於危險之中。

材料:

  • 人參
  • 黃耆(炙)
  • 阿膠(炒,各五錢)
  • 竹茹
  • 木香(炙甘草,附子(炮,各半錢)
  • 川芎
  • 陳皮
  • 茭根(各二錢半)
  • 生薑(三錢,炒黑)

上㕮咀,每四錢,糯米三七粒,水煎熱服。忌生冷、雞、鴨、魚、面。

梅師治胎動下血,心腹疼,死生不知,服此湯活即安,死即下。即催生佛手散,方見胎產大法。(即川芎、當歸等分為散也。)

妊娠無故卒下血不止,取阿膠三兩,炙、搗末,酒一升半,煎令消,一服愈。

羅氏立聖散,治妊娠下血不止。

雞肝三個,用酒一升煮熟,共食之,大效。

二黃散,治胎漏。

白話文:

上等的草藥研磨後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三七粒的糯米,用水煎煮後熱服。避免食用生冷、雞、鴨、魚、麵的食物。

梅師治療妊娠時胎動出血,心腹疼痛,甚至生死不明的情況,服用此湯劑後若能立即恢復安穩,若不則會出現胎兒娩出的情況。這即是催生的「佛手散」,詳細內容在《胎產大法》中可以找到,其成分包括等量的川芎和當歸研磨成散。

對於妊娠期間無故突然出血不止的情況,可取阿膠三兩,先炙烤後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一升半的酒,煎煮至完全溶解,一次服用即可痊癒。

羅氏的「立聖散」,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出血不止。

取雞肝三個,加一升的酒一起煮至熟透,與食物同食,效果顯著。

「二黃散」,用於治療胎漏。

生地黃,熟地黃(等分,銼),水三盞,煎半乾,去滓服。

治胎漏下血。

阿膠(二兩),搗末,生地黃(半斤),搗取汁,以清酒三升,絞汁、分三服。

治胎漏下血不止,胎干即死,宜急治之。

生地黃汁(一升),陳酒(五合)

上同煎三五沸,溫、三服,以止為度。

地黃湯,治經血妄行,及鼻衄不止。

生地黃(酒擂取汁,半兩),薄荷(三錢),甘草(一錢),

上二味為末,新汲水合地黃汁調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【生地黃】和【熟地黃】(等量,研磨),加水三杯,煮至剩下一半,過濾後服用。治療胎漏出血。

【阿膠】(兩兩兩)研磨成粉末,【生地黃】(半斤)搗碎取得汁液,用清酒三升,提取汁液,分成三次服用。治療胎漏出血不停,若不及時治療,胎兒將有生命危險。

【生地黃汁】(一杯),【陳酒】(五分之一杯)

以上材料一起煮沸三到五次,熱服,直至出血停止。

【地黃湯】,治療月經異常出血,以及鼻出血不停。

【生地黃】(酒浸泡後取得汁液,半兩),【薄荷】(三錢),【甘草】(一錢),

以上兩種材料研磨成粉末,與生地黃汁混合,於飯後服用。

《續易簡》治漏血。

用野苧根(二兩,銼炒,家種亦可),金銀(各一兩許)

為一劑。酒水平,煎耗半,溫服。若閃攧胎動欲漏,砂仁皮炒令熱透,為末,(二錢,)酒或鹽湯下。

保命枳殼湯,治婦人胎漏下血,及因事下血。

枳殼,黃芩(各半兩),白朮(一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七錢,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服。

子芩丸,治肝經有熱,妄行下血。

細條黃芩炒為末,每服一錢,以秤錘燒赤,淬酒熱調服。若脾胃虛不宜用。

白話文:

《續易簡》中的治療漏血方法如下:

使用野薴根(兩兩,切碎後炒熟,家庭種植的也可以)和金銀花(各約一兩)。將這兩種材料混合成為一劑,加入等量的米酒,煮至酒量減少一半,然後溫熱服用。

如果在懷孕期間不慎跌倒導致胎動和漏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砂仁皮(炒至熱透,研磨成粉末,兩錢),加入米酒或者鹽水飲用。

「保命枳殼湯」是治療婦女胎漏出血以及因事導致出血的方法:

材料包括枳殼、黃芩(各半兩)和白朮(一兩)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約七錢,加入一杯水煮沸後,再煮至剩餘七分,於餐前服用。

「子芩丸」用於治療肝經有熱,導致無故出血的狀況:

使用細條黃芩炒製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以燒熱的秤錘淬入酒中,熱調後服用。但若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此方法。

防風丸,治肝經有風,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。

用防風為末,每服一錢,白湯調服。

防風黃芩丸,治肝經有風熱,致血崩、便血、屎血。

用條芩炒焦,防風等分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。

仲景云:婦人宿有癥病,經斷未及三月,而得漏下不止,胎動在臍上者,為癥痼害。妊娠六月動者,前三月經水利時胎。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。所以血不止者,其癥不去故也。當下其癥,桂枝茯苓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【防風丸】,用於治療肝經有風邪,導致血液因風邪而流散,不能回歸常道。

取防風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以白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
【防風黃芩丸】,用於治療肝經有風熱,導致血崩、便血、屎血等症狀。

使用黃芩煎至微焦,與防風按等份比例研磨成粉,再用酒和糯米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約三十至五十顆,可以在飯前或飯後,以米湯或溫酒送服。

張仲景曾說:婦女若有長期存在的腫塊病史,且剛剛結束經期不到三個月,卻出現經血不停止的情況,且胎動位置在腹部上方的,這是因為腫塊所引起的問題。若懷孕六個月時胎動,則前三個月是正常的情況,經水充足時胎動。如果出現下血的現象,則是在經期結束後三個月的積血所致。所以血不斷的原因,是因為腫塊沒有消除。應當治療腫塊,【桂枝茯苓丸】可以作為主藥。

桂枝茯苓丸方

桂枝,茯苓,牡丹(去心),桃仁(去皮尖,熬),芍藥(各等分),

上五味末之,煉蜜和丸如兔屎大。每日食前服一丸,不知,加至三丸。

治胎下血不止。取桃樹上幹不落桃子,燒灰和水服,瘥。(《本草》云:桃奴破血,又治伏梁、積氣。)

榆白皮散,治妊孕胎漏去血,恐其難產,常宜服之。

榆白皮,葵根,瞿麥(各二錢),大麻仁(去殼),木通(各一錢),牛膝(去蘆,酒浸焙,一錢半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【桂枝茯苓丸方】

桂枝,茯苓,牡丹(去心),桃仁(去皮尖,炒),芍藥(各等分),

以上五味研磨成粉,與煉製的蜂蜜混合,製成如兔屎大小的丸狀。每日在餐前服用一顆,若效果不顯,可增加至三顆。

用於治療胎下出血不止。

取自桃樹上未掉落的桃子,燒成灰,加入水中服用,病症即可痊癒。(根據《本草》記載,桃樹的樹幹有破血的功效,同時也用於治療伏梁、積氣等症狀。)

【榆白皮散】

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胎漏出血,以防難產,經常服用此方。

榆白皮,葵根,瞿麥(各二錢),大麻仁(去殼),木通(各一錢),牛膝(去蘆,用酒浸泡後烘焙,一錢半),

以上材料一起煮成一劑,用兩杯水,煮至一杯,不拘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