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7)

1. 胎上逼心

即子懸

〔薛〕,胎上逼心之證,若氣逆胎上,用紫蘇飲。飲食不甘,兼以四君子。若內熱晡熱,兼以逍遙散。若胃火所致,用四君、黃芩、枳殼、柴、梔。若脾郁所致,用歸脾湯加柴、梔、枳殼。一妊婦每因恚怒,其胎上逼,左關脈弦洪,乃肝火內動。用小柴胡加茯苓、枳殼、山梔而愈。但體倦不食,用六君子調養脾土,加柴胡、枳殼,調和肝氣乃瘥。一妊婦胎上逼,胸滿噯氣,飲食少思,此脾氣鬱滯,用紫蘇飲頓安。又用四君子加枳殼、柴胡、山梔而瘥。程文彬治孕婦七個月,胸膈飽悶,氣喘,忽吐出一物如小腸寸許,舉家驚疑其胎爛。程至,診得寸口脈洪滑,知其氣盛血少,胎氣湊上,中焦蓄有濕熱,濕生痰,知所吐之物,乃痰結聚,病名子懸。以紫蘇飲加芩、連、貝母,十劑獲痊。

本事方紫蘇飲,治妊娠胎氣不和,懷胎近上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。兼治臨產驚恐,氣結連日不下。(一方無芎,名七寶散。)

紫蘇莖葉(一兩),大腹皮,人參,川芎,陳皮,白芍藥(各半兩),當歸(七錢半),甘草(二錢半),

上細銼,分作三服,每服用水一盞半,生薑四片,蔥白七寸,煎至七分,去渣空心服。

曾有一婦,累日產不下,服遍催生藥不驗。予曰:此必坐草太早,心懷一點懼氣結而不行,然非不順也。《素問》云:恐則氣下。蓋恐則精神怯,怯則上焦閉,閉則氣還,還則下焦脹,氣乃不行矣。得此藥一服便產。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,予用此數數有驗,不十服胎便近下。

陳良甫治一婦有孕七個月,遠歸,忽然胎上衝心而痛,坐臥不安,兩醫治之無效,遂說胎已死矣,用蓖麻子研爛加麝香調,貼臍中以下之,命在垂亡。召陳診視,兩尺脈絕,他脈平和。陳問二醫,作何證治之?答曰:死胎也。陳曰:何以知之?曰:兩尺脈沉絕,以此知之。陳曰:此說出何經?二醫無答。

陳曰,此子懸也。若是胎死,卻有辨處,面赤舌青,子死母活。面青舌赤,吐沫,母死子活。唇口俱青,母子俱死。今面不赤,口不青,其子未死,是胎上逼心,宜以紫蘇飲子治之。至十服,而胎近下矣。

當歸湯,治妊娠胎動,蕩心悶絕,煩躁口乾,橫生倒產,上衝下築,迷悶,唇口青黑,手足厥冷。產科名保安散。一方無甘草,有川芎。厚朴。《產寶方》有川芎。

當歸,阿膠(炒),甘草(各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,連根蔥白(一根)

上細銼,水二升,煎四味至升半,去滓下蔥再煎,減三合,溫服。一劑分為二三服。

大聖散,治妊娠忪悸,睡夢多驚,心腹脹滿,連臍急痛,胎上逼。(見驚悸)

治胎上逼心煩悶方。又治妊娠六七月以後,胎動困篤。用蔥白二七莖,濃煮汁飲之。若胎未死即安,已死即出,未效再服。(婁全善云:此方神妙,脈浮滑者宜之。《本草》云:蔥白通陽氣安胎。)

《秘錄》治胎動上逼心痛。取艾葉如雞子大,以頭醋四升,煎取二升,分溫服。又治胎上逼心,熱痛下血。神麯半斤,搗碎和熟水絞取汁三盅,無進溫服,止。

治妊娠遍身痛,或衝心欲死,不能飲食。

白朮(五兩),黃芩(二兩),芍藥(四兩),

上水六升,煮取二升半,分作三服。緣胎有水致痛,兼易產。

文仲、葛氏療妊娠卒胎上迫心痛方,取弩弦急帶之,立愈。

膠艾湯(見血崩。)保生丸(大法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對「胎上逼心」,也就是子宮內的胎兒位置異常,上移壓迫到心臟,導致母親身體不適的症狀和治療方式。

  1. 若是氣逆導致胎兒上移,會使用紫蘇飲來治療。
  2. 若母親感到飲食不佳,則會配合四君子湯使用。
  3. 若母親有內熱或晡熱(下午發燒)的情況,會使用逍遙散。
  4. 胃火旺盛的狀況下,則會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芩、枳殼、柴胡、梔子。
  5. 脾氣鬱悶引起的情況,會使用歸脾湯,並添加柴胡、梔子、枳殼。
  6. 有位孕婦因為恚怒導致胎兒上移,診斷為肝火內動,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茯苓、枳殼、山梔治療後病情好轉。但後來出現體倦不食的症狀,則使用六君子湯調理脾胃,加上柴胡、枳殼,調和肝氣後恢復。
  7. 另一位孕婦胎兒上移,胸滿噯氣,飲食減少,這是脾氣鬱滯的表現,使用紫蘇飲後立刻改善。之後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枳殼、柴胡、山梔,病情好轉。
  8. 有位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,胸部感到飽悶,呼吸困難,甚至嘔吐出類似小腸的物體,家人懷疑是胎兒腐爛。醫生診斷為氣盛血少,胎氣上湧,中焦有濕熱,濕氣產生了痰,確定嘔吐物是痰的結聚,病名為子懸。使用紫蘇飲加上黃芩、黃連、貝母,十次治療後康復。
  9. 紫蘇飲是治療胎兒位置不和,胎兒靠近上方,造成脹滿疼痛的疾病,也稱為子懸。同時也能治療產前驚恐,氣結連日不下的情況。
  10. 有一婦女連續幾天無法生產,服用各種催生藥都沒有效果。醫生認為是坐草太早,心懷恐懼,導致氣結不行。根據《素問》,恐懼會使氣下,精神怯弱,上焦閉塞,氣還下焦,導致氣不行。服用紫蘇飲後立刻生產。對於六到七個月的子懸患者,這個方法多次被證明有效,通常不需要服用十次以上,胎兒就會下移。
  11. 有位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遠行回家,突然胎兒上衝心臟而感到疼痛,坐臥不安,兩位醫生治療無效,甚至宣佈胎兒已經死亡,建議使用蓖麻子和麝香調製的膏藥貼在肚臍上以降低胎兒位置,情況危急。請來的醫生診斷後,發現脈象正常,除了兩尺脈絕,其他脈象平和。經過詢問,得知先前的醫生認為胎兒已死,原因是兩尺脈沉絕。然而,根據經驗,胎兒死亡可以從面色和舌色判斷,若面色紅潤,舌色青綠,表示胎兒死亡,母親存活;若面色青綠,舌色紅潤,表示母親死亡,胎兒存活;若面色和脣口皆青綠,表示母親和胎兒皆死亡。由於病人面色正常,表示胎兒尚未死亡,只是胎兒上移壓迫心臟,應使用紫蘇飲治療。服用十次後,胎兒位置下移。
  12. 「當歸湯」能治療胎兒活動導致的心悶、煩躁、口乾、橫生倒產、上衝下築、迷悶、脣口青黑、手足厥冷等症狀。在產科中被稱為「保安散」。一方無甘草,有川芎和厚朴。《產寶方》中有川芎。
  13. 「大聖散」能治療妊娠期間心悸、睡夢多驚、心腹脹滿、連臍急痛、胎兒上移等症狀。(見驚悸)
  14. 治療胎兒上移導致心煩悶的方法,還能治療妊娠六到七個月後胎兒活動劇烈的症狀。使用蔥白二七莖,濃煮汁飲用。如果胎兒尚未死亡,就能安撫胎兒;如果胎兒已經死亡,就能幫助胎兒排出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再次服用。(婁全善認為此方神妙,適用於脈象浮滑的情況。《本草》指出蔥白能通陽氣安胎。)
  15. 《祕錄》中的治療胎兒活動導致心痛的方法,取雞蛋大小的艾葉,用頭醋四升煎煮,取二升,分次溫服。還能治療胎兒上移導致心熱痛和下血的症狀。神麯半斤,搗碎後加入熟水絞取汁液三盅,無進溫服,即可停止。
  16. 治療妊娠期間全身疼痛,或是胎兒上衝心臟,影響飲食的情況。使用白朮五兩、黃芩二兩、芍藥四兩,水六升煮取二升半,分成三份服用。因為胎兒有水導致疼痛,同時有助於分娩。
  17. 文仲和葛氏的治療妊娠期間突然胎兒上迫心臟疼痛的方法,使用緊急帶子束縛弩弦,立即緩解。
  18. 膠艾湯和保生丸是常用的治療方法。

2. 妊娠經來漏胎下血

〔脈經〕,婦人經月下,但為微少,師脈之反言有軀,其後審然,其脈何類?何以別之?師曰:寸口脈陰陽俱平,榮衛調和,按之滑,浮之則輕,陽明、少陰各如經法,身反灑淅,不欲食飲,頭痛心亂,嘔噦欲吐,呼則微數,吸則不驚,陽多氣溢,陰滑氣盛,滑則多實,六經養成,所以月見陰見。陽精汁凝胞散,散者損墮,設復陽盛,雙妊二胎,今陽不足,故令激經也。(滑脈主血有餘,今經又少,故知孕也。)大抵妊娠經來不多,而飲食精神如故,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,血盛有餘也。兒大能飲,自不來矣。

〔大全〕,夫妊娠漏胎者,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也。此由衝任脈虛,不能約制手太陽、少陰之經血故也。衝任之脈,為經絡之海,起於胞內,手太陽小腸脈也,手少陰心脈也,是二經為表裡,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,有娠之人,經水所以斷者,壅之養胎,蓄之以為乳汁也。衝任氣虛,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,故月水時下,亦名胞漏,血盡則人斃矣。又有因勞役,喜怒哀樂不節,飲食生冷,觸冒風寒,遂致胎動。若母有宿疾,子臟為風冷所乘,氣血失度,使胎不安,故令下血也。曾有以娠婦月信不絕,而胎不損,問產科熊宗古,答曰:婦人血盛氣衰,其有必肥,既娠之後,月信當來而胎不動,若據晚進觀之,便以為漏胎,若作漏胎治之,則胎必墮。若不作漏胎治,則其未必墮。今推宗古之言,誠有旨也。巢氏云:婦人經閉不利,別無所苦者,是謂有子,以其經血蓄之以養胎,擁之為乳汁也。有子之後,蓄以養胎矣,豈可復能散動耶。所以然者,有妊而月信每至,是亦未必因血盛也。若謂婦人榮經有風,則經血喜動,以其風勝則可也,既榮經為風所勝,則所來者非養胎之血,以此辨之,若作漏胎治之,必服保養補胎之藥,且胎不損,強以藥滋之,乃所謂實實虛虛也,其胎終墮宜矣。若醫者知榮經有風之理,專以一藥治風,經信可止,或不服藥,胎亦無恙。然而有胎本不固,而因房室不節,先漏而後墮者,須作漏胎治之,此又不可不審也。

〔丹〕,胎漏因氣虛,因血虛,因血熱。

〔薛〕,前證若因風熱,用防風黃芩丸。若因血熱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因血虛,用二黃散。若因血去太多,用八珍湯;未應,補中益氣湯。若因肝火,用柴胡山梔散。若因脾火,用加味歸脾湯。若因事下血作痛,用八珍湯加阿膠、熟艾。若因脾胃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。若因脾胃虛陷,用前湯倍用升麻、柴胡。若晡熱內熱,宜逍遙散。妊娠卒然下血,若因怒氣,用小柴胡湯。若因風熱,用一味防風丸。若因血熱,用一味子芩丸。若因脾氣虛弱,用六君子湯。若因中氣下陷,用補中益氣。若氣血盛而下血者,乃因兒小飲少也,不必服藥。一妊婦下血,服涼血之藥,下血益甚,食少體倦,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,余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後因怒而寒熱,其血仍下,此肝火旺而血沸騰,用加味逍遙散血止,用補中益氣湯而安。一妊婦下血,發熱作渴,食少體倦,屬脾氣虛而肝火所侮,用四君子加柴胡、山梔。血止,因怒復作,用六君加柴胡、山梔、升麻而安一妊娠六月,每怒下血,甚至寒熱頭痛,脅脹腹疼,作嘔少食。余謂寒熱頭痛,乃肝火上衝;脅脹腹痛,乃肝氣不行;作嘔少食,乃肝侮脾胃;小便下血,乃肝氣火血熱。用小柴胡加芍藥、炒黑山梔、茯苓、白朮而愈。一妊娠六月,體倦食少,勞役下血,用六君加當歸、熟地黃、柴胡、升麻而愈。江應宿治王祠部安人孕三月,腰腹遞痛,漏下不止,氣湧脹悶,速江診視。六脈弦數,平昔脈極沉細,此必怒動肝火,挾相火而生內熱,喜脈不滑,未至離經,猶可保也。以條芩、白朮、枳殼、香附、茯苓、阿膠、白芍、當歸、陳皮,煎調鹿角煅,酒淬細末一錢,更進抑青丸一服痛已,數劑平復。仲景云:婦人有漏下者,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,有妊娠下血者。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,芎歸膠艾湯主之。(方見血崩。)

《大全方》治妊娠三四月,腹痛時時下血。

續斷(二兩),艾葉,當歸,乾地黃(各六兩),竹茹,阿膠,雞蘇(各一兩),

水一升,煎取六合,空心再服。

《廣濟》安胎。胎病漏血腹痛。

當歸,川芎,阿膠(炙),人參(各一兩),大棗(二十個)

上切,以水三升,酒四升,煮二升半,分三服,五日一劑,頻服三四劑無妨。

濟生如聖湯,治胎動腹痛,或為漏胎。

鯉魚皮,當歸(酒浸),熟地黃(酒蒸),白芍藥,阿膠(蚌粉炒),川芎,續斷(酒浸),甘草(炙,各等分),一方有乾薑、竹茹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苧根少許,姜五片,煎溫服。《濟生》有續斷,無干薑、竹茹。

桑寄生散,治胎漏經血妄行,淋瀝不已。

桑寄生,當歸(去蘆,酒浸),川芎,川續斷(酒浸),阿膠(蛤粉炒),香附子(炒去毛),茯神(去木),白朮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,各半錢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鄭氏人參散,治漏胎敗血湊心,日漸胎干,子母危困。

人參,黃耆(炙),阿膠(炒,各五錢),竹茹,木香,炙甘草,附子(炮,各半錢),川芎,陳皮,苧根(各二錢半),生薑(三錢,炮黑)

上㕮咀,每四錢,糯米三七粒,水煎熱服。忌生冷、雞、鴨、魚、面。

梅師治胎動下血,心腹疼,死生不知,服此湯活即安,死即下。即催生佛手散,方見胎產大法。(即川芎、當歸等分為散也。)

妊娠無故卒下血不止,取阿膠三兩,炙、搗末,酒一升半,煎令消,一服愈。

羅氏立聖散,治妊娠下血不止。

雞肝三個,用酒一升煮熟,共食之,大效。

二黃散,治胎漏。

生地黃,熟地黃(等分,銼),水三盞,煎半乾,去滓服。

治胎漏下血。

阿膠(二兩),搗末,生地黃(半斤),搗取汁,以清酒三升,絞汁、分三服。

治胎漏下血不止,胎干即死,宜急治之。

生地黃汁(一升),陳酒(五合)

上同煎三五沸,溫、三服,以止為度。

地黃湯,治經血妄行,及鼻衄不止。

生地黃(酒擂取汁,半兩),薄荷(三錢),甘草(一錢),

上二味為末,新汲水合地黃汁調,食後服。

《續易簡》治漏血。

用野苧根(二兩,銼炒,家種亦可),金銀(各一兩許)

為一劑。酒水平,煎耗半,溫服。若閃攧胎動欲漏,砂仁皮炒令熱透,為末,(二錢,)酒或鹽湯下。

保命枳殼湯,治婦人胎漏下血,及因事下血。

枳殼,黃芩(各半兩),白朮(一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七錢,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服。

子芩丸,治肝經有熱,妄行下血。

細條黃芩炒為末,每服一錢,以秤錘燒赤,淬酒熱調服。若脾胃虛不宜用。

防風丸,治肝經有風,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。

用防風為末,每服一錢,白湯調服。

防風黃芩丸,治肝經有風熱,致血崩、便血、屎血。

用條芩炒焦,防風等分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。

仲景云:婦人宿有癥病,經斷未及三月,而得漏下不止,胎動在臍上者,為癥痼害。妊娠六月動者,前三月經水利時胎。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。所以血不止者,其癥不去故也。當下其癥,桂枝茯苓丸主之。

桂枝茯苓丸方

桂枝,茯苓,牡丹(去心),桃仁(去皮尖,熬),芍藥(各等分),

上五味末之,煉蜜和丸如兔屎大。每日食前服一丸,不知,加至三丸。

治胎下血不止。取桃樹上幹不落桃子,燒灰和水服,瘥。(《本草》云:桃奴破血,又治伏梁、積氣。)

榆白皮散,治妊孕胎漏去血,恐其難產,常宜服之。

榆白皮,葵根,瞿麥(各二錢),大麻仁(去殼),木通(各一錢),牛膝(去蘆,酒浸焙,一錢半),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