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證治準繩》~ 卷之一 (43)
卷之一 (43)
1. 血崩
如心煩口乾渴者,加蒲黃炒減半。一方:燒存性,霹靂酒下。然此藥氣惡難吃,燒之存性極妙。一方:治婦人經血不止,加當歸兩片,酒一盅,與藥末同煎服。昔親戚黃守正卿為和劑局日,內子凌夫人忽苦此疾危殆,百藥不效,偶得此方,旋服遂愈。
〔云〕,治血崩不止。
五靈脂二錢,炒熱,加當歸酒同煎,或水酒、童便各半盞同煎服。一方:五靈脂半生半熟為末,酒調服。一方:水煎五靈脂半乾,去渣澄清,再煎成膏,入神麯末為丸,如桐子大,空心溫酒下二、三十丸,便止。
又方:鹿茸(醋炙),當歸(各二錢),蒲黃(半兩,炒)
上為末,溫酒調下五錢匕,日三服。
〔仲〕桂枝茯苓丸,治婦人有癥在臍上動,下血不止。(方見胎動下血。)
上四方消汙血。
〔補養〕
〔垣〕當歸芍藥湯,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,其色鮮紅。時值七月處暑之間,先因勞役,脾胃虛弱,氣短逆,自汗不止,身熱悶亂,惡見飲食,亦不思食,沉困懶倦,四肢無力,大便時瀉。後復因心氣不足,其經脈再下不止,惟覺氣下脫,其元氣逆上全無,惟覺心腹中氣不行,氣短少不能言,是無力以言,非懶語也。此藥主之。
黃耆(一兩半),白朮,蒼朮(泔浸,去皮),當歸身,白芍藥(各五錢),甘草(炙),生地黃(各三分),柴胡(二分),熟地黃,陳皮(去白,各五分),
上十味為粗末,作二服,水煎去滓,熱服,空心。一服之後,漸減。次日諸證悉去,頓喜飲食。所以者何?蓋氣通而聞飲食之香,得平康故也。
〔薛〕,一婦人面黃或赤,覺腰間或臍下作痛,四肢困倦,煩熱不安,經行先發寒熱,兩肋如束,血湧如崩。此脾胃虧損,元氣下陷,與相火濕熱所致。用補中益氣加防風、芍藥、炒黑黃柏,間以歸脾湯調補,而血始歸經。
汪石山治一婦年逾四十,形色蒼紫,忽病血崩,醫者或用涼血,或用止澀,俱罔效。診之六脈皆沉濡而緩,按之無力,乃氣病,非血病也。當用甘溫之劑,健脾理胃,使胃氣上騰,血循經絡,則元復崩矣。遂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、耆,兼服參苓白朮散,崩果愈。
《金匱》膠艾湯,治勞傷血氣,月水過多,淋瀝漏下,連日不止,臍腹疼痛,及妊娠將攝失宜,胎動不安,腹痛下墜,或勞傷胞絡,胞阻漏血,腰痛悶亂;或因損動,胎上搶心,奔沖短氣,及因產乳衝任氣虛,不能約制,延引日月,漸成羸瘦。(方見前月水不斷條。)
〔薛〕,一婦人久患血崩,肢體消瘦,飲食到口,但聞腥臊,口出津液,強食少許,腹中作脹,此血枯之證,肺、肝、脾、胃虧損之患。用八珍湯、烏賊魚骨丸兼服兩月而經行,百餘劑而康寧如舊矣。
白話文:
血崩
如果病人感到心煩、口乾舌燥,可以加入炒過的蒲黃,但劑量要減半。有個藥方是將藥材燒成炭狀,用霹靂酒送服。不過這種藥氣味難聞,難以下嚥,但燒成炭狀效果極佳。另外一個藥方是治療婦女經血不止,加入兩片當歸,用一盅酒與藥末一起煎服。以前我的親戚黃守正卿在和劑局工作時,他的妻子凌夫人突然患上這種病,病情危急,用了很多藥都沒效,後來偶然得到這個藥方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
據說,可以治療血崩不止。
用二錢五靈脂炒熱,加入當歸酒一同煎服,或者用水酒、童子尿各半杯一同煎服。另一個方法是將五靈脂研磨成半生不熟的粉末,用酒調服。還有一個方法是用水煎五靈脂到半乾,去除藥渣澄清,再煎成膏狀,加入神麯粉末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,空腹用溫酒送服二、三十顆,就能止血。
另外一個藥方:鹿茸(用醋炙過)、當歸(各二錢)、蒲黃(半兩,炒過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五錢匕,一天服用三次。
仲景的桂枝茯苓丸,可以治療婦女在肚臍上方有腫塊移動,並且持續出血不止。(藥方在胎動下血那篇有提到。)
以上四個藥方主要是用來消除污血。
補養
李杲的當歸芍藥湯,可以治療婦女經脈漏血不止,血色鮮紅。當時正值七月處暑時節,病人先是因為勞累,導致脾胃虛弱,氣短喘不上氣,自汗不止,身體發熱悶亂,不想看到食物,也不想吃,感到疲憊懶散,四肢無力,大便時常腹瀉。後來又因為心氣不足,經脈再次出血不止,只感覺氣往下脫落,原本的元氣都沒了,只覺得腹中氣機運行不暢,氣短少語,是因為沒有力氣說話,不是懶得說。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黃耆(一兩半)、白朮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去皮)、當歸身、白芍藥(各五錢)、炙甘草、生地黃(各三分)、柴胡(二分)、熟地黃、陳皮(去白,各五分)。
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粗末,分成兩次服用,用水煎煮去除藥渣,趁熱空腹服用。服用一次後,症狀就會逐漸減輕。第二天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食慾也大為改善。這是因為氣機通暢,能夠聞到食物的香味,身體恢復健康的原因。
薛己說,一位婦女面色發黃或發紅,感到腰部或肚臍下方疼痛,四肢困倦,煩躁發熱不安,月經來潮前會發冷發熱,兩脅像是被束縛一樣,血像湧泉一樣大量流出,這都是因為脾胃虧損,元氣下陷,以及相火濕熱所導致的。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防風、芍藥、炒黑黃柏,間或用歸脾湯來調理,血才能回到正常的運行軌道。
汪石山治療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,她面色青紫,突然患上血崩,醫生有的用涼血藥,有的用止血藥,都沒效果。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六脈都沉緩而濡弱,按下去沒有力氣,這是氣虛的病,不是血的病。應該用甘溫的藥材,健脾理胃,讓胃氣上升,血才能夠順著經絡運行,血崩才會停止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,多加人參、黃耆,同時服用參苓白朮散,血崩果然好了。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膠艾湯,可以治療因為勞累損傷氣血,月經量過多,淋漓不斷,連日不止,肚臍腹部疼痛,以及懷孕時沒有好好調養,胎動不安,腹痛下墜,或是因為勞累損傷胞絡,胞絡受阻而漏血,腰痛悶亂;或是因為跌打損傷,導致胎氣上衝到心,氣短喘不上氣,以及因為生產哺乳導致衝任之氣虛弱,不能約束血液,拖延時日,逐漸變得消瘦。(藥方在前一篇月經不斷的條目中。)
薛己說,一位婦女長期患有血崩,身體消瘦,吃東西時聞到腥臭味,口中流口水,勉強吃一點,肚子就脹氣,這是血枯的症狀,是肺、肝、脾、胃虧損所致。使用八珍湯、烏賊魚骨丸同時服用兩個月,月經就來了,服用一百多劑就恢復健康了。